寬田鄉

寬田鄉

寬田鄉位於江西省贛州於都縣城東南部,西鄰段屋鄉,東接瑞金市,南連黃麟鄉逕尾村、公館村、上關村、和睦村,西接段屋鄉寒信村、楓樹村、上塘村、高豐村,北臨銀坑鎮上排村,屬丘陵山區,呈條帶狀,距縣城40公里,距瑞金市政府駐地60公里,距贛州市106公里,距國道線、贛龍鐵路10公里。截止2007年:轄區面積146平方公里,20個行政村,一個社區居委會,239個村民小組,總人口3.6萬人。境內有完中一所,中國小校一所,完小、村小17所,鄉黨委下轄設26個黨支部,黨員924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寬田鄉
  • 行政區類別:鄉鎮
  • 所屬地區:于都縣
  • 下轄地區:20個行政村,一個社區居委會,239個村民小組
  • 電話區號:0797
  • 郵政區碼:342318
  • 地理位置:于都縣城東南部
  • 面積:146平方公里
  • 人口:3.6萬人
  • 方言客家語-於桂片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性氣候
  • 著名景點:中央蘇區造幣廠、馬德明紀念等
  • 火車站:於都火車站
  • 車牌代碼:贛B
鄉鎮概況,經濟發展,旅遊資源,

鄉鎮概況

[沿革]鄉以駐地得名。蘇區時期中央蘇維埃政府造幣廠駐龍山村。1934年中共中央分局和中央政府辦事處從瑞金梅坑遷駐該鄉的石胏、龍泉。解放前夕屬梓山區文明鄉,1958年9月成立寬田公社,同年11月寨面公社併入寬田公社。1961年8月,寬田公社劃分為寬田、寨面、高陂3個公社。1965年3月寨面公社併入寬田公社,1968年10月高陂公社併入寬田公社,1972年11月恢復高陂公社,1983年高陂公社更名高龍公社。
1984年改寬田鄉、高龍鄉。1997年,寬田鄉面積105.2平方千米,人口2.6萬,轄桂龍、紅星、龍泉、山下、寬田、李屋、馬頭、新田、寨面、石馬、楊公、上堡、桐樹、石含、角坑15個行政村;高龍鄉面積41.7平方千米,人口0.6萬,轄高陂、龍山、珠田、留田、嶂下、莊頭、半瞉7個行政村,鄉政府駐高陂圩,距縣城58千米。2001年,撤銷高龍鄉,劃歸寬田鄉。
寬田鄉位於江西省贛州于都縣城東南部,距縣城40公里。
2001年,高陂鄉併入,轄區面積146平方公里,20個行政村,一個社區居委會,239個村民小組,總人口3.6萬人。境內有完中一所,中國小校一所,完小、村小17所,鄉黨委下轄設26個黨支部,黨員924名。
相傳古人在一岴十畝寬闊的農田上開創圩場,取名寬天圩,後簡稱寬田。
寬田,自唐代開局,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勤勞、勇敢、善良、淳樸的寬田人民在此開墾土地,建設家園,繁衍生息,奮鬥不止,為創造人類文明做出了積極貢獻。蘇區期間,寬田兒女踴躍參軍支前,紅軍長征之後,寬田又是瑞西縣的中心和中央分局、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人民政府辦事處的駐地,無數前輩堅持鬥爭,拋頭顱,灑熱血,湧現了如馬德明等一大批優秀兒女,創造了可歌可泣的功績。新中國成立後,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寬田人民在中國共產黨和人民政府的領導下,發揚蘇區革命精神,團結拼搏,艱苦創業,求實務實,勇於開拓,使寬田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寬田的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寬田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極大提高。
2008年新農村建設紮實推進。
始終堅持民眾為主體,政府引導,幹部服務的原則,以龍泉、山下、紅星、李屋、楊公等村9個省扶點為中心,穩步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以培育新農民為突破口,開展各村優勢產業及農村實用法律法規培訓160期,參加培訓農民634人次,專門聘請農業技術專家教學15次,培養了一大批農業專業人才,為農民發展產業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持,同時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外出務工1000餘人次,鄉連續兩年評為縣農民知識化培訓先進單位。結合我鄉山地的優勢,以光皮樹、臍橙、茶葉為主導產業,以生豬、西瓜、毛竹、水產為優勢產業,全鄉完成臍橙、加工臍面積達1200多畝,建立光皮樹保護基地1200多畝,種苗繁育基地1300多畝,與省林業廳種苗站、省林科院生產種子辦協作,使當地民眾增收92萬元;全鄉養魚630畝,種植毛竹5000多畝,茶葉120多畝;結合“一大四小”工程,加快了植樹造林步伐。各村小組規劃編制工作得到完善,共完成20戶以下的編制154個,20戶以上的61個,規劃建房164棟,查除違法用地82宗,符合規劃要求補批79宗,拆除不符合規劃用地的3宗。集中對寬田圩、寨面圩進行了整治,對圩鎮進行了美化,亮化,配齊配強了衛生保潔員;安排了專項經費,逐步改變了以往髒、亂、差的現象。鄉規劃所被縣表彰為先進單位。全鄉9個省扶點共拆除空心房、廁所、破舊牛豬欄8500餘平方米,改水325戶,改建衛生廁所318間;其中山下、紅星、石含等村新建沼氣池200餘個,新建牛豬欄面積705平方米。新硬化通村公路16公里,通組公路3.2公里,通戶路2613米,清理垃圾130噸,清理路障162處,清淤泥溝渠10.8公里。寬田民間文化進一步活躍,紅星劇團深受民眾歡迎,結合縣劇團送戲下鄉活動,開展了一系列送戲進社區活動,豐富了我鄉農村文化生活。08年我鄉縣新農村建設綜合考評榮獲三等獎。
計畫生育工作甩後進位。
2008年計生工作落後的基礎上,鄉黨委、政府痛定思疼,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嚴格執行人口與計畫生育政策,堅持依法行政,改變工作方法和工作思路,制定嚴格的考核機制,形成黨員幹部共同參與計畫生育、人人支持計畫生育的良好氛圍。共出動宣傳車60車次,書寫標語1000餘條,發放計畫生育宣傳年畫2000餘份,獎勵扶助政策宣傳單3000餘張,編寫宣傳欄66期,民眾生育觀念有了較好的轉變。利益導向機製得到堅持。全鄉共36例60周歲以上計畫生育家庭落實了每人每年600元的獎勵扶助,免費辦理已扎二女戶“一卡通”和“獨生子女光榮證”總計423份,辦理獨生子女健康平安保險398份。積極為民眾便捷辦理生育證、一卡通、落實獎勵扶助政策,免費提供節育措施和環孕檢服務,積極開展已婚育齡婦女生殖保健服務。以法院非訴執行為依託,加大社會撫養費徵收力度嚴厲查處違反計畫生育的人和事,有效降低計畫生育人口出生率。鄉、村、組三級幹部培訓進一步加強,參訓達1100人次,有效提高了幹部計畫生育業務知識和服務水平。08年計畫生育工作擺脫了被動落後局面,年終考評中在同類鄉鎮中位置前移。

經濟發展

2011年產業發展步伐加快。生豬、綠茶、臍橙三大主導產業強力推進。以正大集團為龍頭,受市場拉動,農民發展豬—沼—果—漁一體化生豬養殖積極性高漲。以高龍盛源茶場為龍頭,在高陂、桂龍兩村新增種植面積150餘畝。全鄉臍橙種植面積達2000多畝,李屋黃嶺坑、山下、石含兄弟果業經濟效益逐步顯現。引進中和植物油脂有限公司在山下村建立光皮樹保護基地500畝,種苗繁育基地50畝;引進廣東開平牽中製藥集團在馬頭村開發高效油茶2000畝。同時,西瓜、紅芽芋、蟲草蛋等特色農業產業發展迅速,種植、銷售兩旺。圩鎮建設得到加強。安排了專項經費,對寬田圩進行了部分整治,配齊配強了衛生保潔員,新開闢垃圾填埋場1個。加強了對圩鎮街道的管理,圩鎮秩序有所好轉。文化事業蓬勃發展。結合縣劇團送戲下鄉活動,開展了一系列送戲進社區活動,全年送戲鄉5場,送電影下鄉300餘場,民眾精神生活不斷豐富。
(二)以民生為第一根本,不斷改善人民生活
進一步保障和改善了社會民生。按照上級部署,精心組織並紮實開展了“二十萬戶困難民眾走訪慰問”活動,全鄉225戶困難民眾感受到了黨和政府的關懷和溫暖,全年為329戶1204人發放救災救濟資金25.45萬元。城鄉低保達87戶91人,發放資金7.2萬元,基本實現應保盡保,農村低保618戶1668人,發放資金201.63萬元;五保集中和分散供養152人,發放資金32.74元。為95名優撫對象發放補助資金46.4元,為74名退伍軍人老人發放生活補助2.67萬元。城鄉大病救助工作全面啟動,為53人發放大病醫療救助資金35.23萬元,為17名孤兒發放生活困難補助資金10.81萬元。全面推行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工作,著力破解農民民眾看病難看病貴的瓶頸,參合民眾3881人,基本實現全覆蓋,為低保戶、五保戶、重點優撫對象、計生二女戶代繳新型合作醫療參保費10.98萬元,新農合醫療補助受益民眾3800餘人,總計補助資金62.16萬元。“光明·微笑”工程成績顯著,全鄉有15名白內障患者重見光明,4名唇齶裂患者綻放笑容。積極推進農村危房改造工程, 53戶困難民眾住進了新房,45戶“兩紅”人員及其遺屬完成了危房改造,發放危房改造補助資金115.3萬元。深入實施移民扶貧工程,新建2萬餘平方米移民集中安置區1個,45戶150餘人搬出深山區,移民補助建房53.5萬元。認真做好新型農村養老保險試點工作和城鎮居民養老保險試點工作,新農保參保人數17916人, 60周歲享受養老金3805人,養老金達262.89萬元。為高齡老人發放生活補貼37.77萬元,農村離任兩老補助4.35萬元。自籌近30萬元資金全面完成了“三類人員”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工作。安排公益性崗位工作人員10人。認真落實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生“兩免一補”政策,全年發放補貼資金114.41萬元,發放高考入學資助4.5萬元、高中生助學金15.47萬元、中等職業學校助學金7.8萬元。積極落實各項惠農政策,兌付家電下鄉補助30萬元、機車下鄉補貼資金30萬元,發放糧食直補資金248.5萬餘元,養育能繁母豬補助14萬元。
進一步鞏固和發展了社會事業。紮實開展計生服務工作,通過利益導向機制落實,帶動計生觀念的轉變,全鄉共有53位60周歲以上計畫生育家庭享受了每人每年720元的獎勵扶助,計生扶助資金6.98萬元,免費辦理已扎二女戶“一卡通”和“獨生子女光榮證”總計186份,辦理獨生子女健康平安保險1100份。加大了社會撫養費徵收力度,依託縣法院依法執行,嚴厲查處違反計畫生育的人和事;加大了“四術”、和查處“兩非”等工作力度。堅持了村級月考核制、分類考核制、“四術”申報制、末位整改制和幹部個案考核制,有效增強了鄉村幹部的計生責任意識和服務意識,計生工作逐步擺脫了被動局面。衛生事業紮實推進,中心衛生醫療設施更加完備,各村衛生所硬體建設得到加強,鄉村醫生公共衛生服務補助6.4萬餘元。水利工作成效顯著,高陂水庫除險加固和高陂中型灌區工程建設全面完成,新投入了300餘萬元對山下水庫、石含羅坑水庫進行除險加固。交通基礎設施更加完善,新增水泥路24.3公里(含新農村7.8公里)。繼續推進了楊公、石馬渡改橋建設,石馬大橋試行通車,楊公大橋主體工程基本完工。國土規劃管理水平提升,開展了全鄉性的土地利用和規劃執行清查活動,嚴格執行耕地保護政策。“一大四小”造林綠化工程深入推進,全年發放退耕還林補助18.16萬元,公益林補助82.46萬元。武裝、能源、廣播電視、郵政、通訊、供電、農機、農技、水保、水產、畜牧、糧食、老齡、工商、民族宗教等工作和事業均取得了新的發展。

旅遊資源

“中央蘇區造幣廠”、馬德明紀念碑崢嶸歲月留下的革命舊址遍布全境,楊公古祠、上堡溶洞、金剛佛寺等景點歷經千年,環境幽雅,名揚海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