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溪二月二

寧溪二月二

寧溪二月二是浙江省古老的傳統民俗文化活動。相傳在南宋時就已開始,至今已有700多年的歷史。寧溪的定在二月日,據說因為正月十五元宵節,到處都在舉辦燈會活動,所以寧溪特意將燈會推遲到二月初二“春龍節”,這樣既可以先學習別處的經驗,取長補短,又能夠讓別人也有機會到寧溪來看燈,於是就有了“中華元宵皆三五,寧溪燈會獨二二”的獨特習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寧溪二月二
  • 類型:民俗文化活動
  • 屬於浙江省
  • 活動包括:民間歌舞、音樂、戲曲、雜耍等
燈會過程,燈會意義,現況,

燈會過程

“六街花燈光鋪地,八宅鼓樂音蓋天”,這是描寫傳統寧溪燈會盛況的一副對聯。古寧溪街共分為八宅,每年辦燈會由八宅輪流主持。一般都在二月初二日上燈,初八日落燈,到了上燈日,各宅都要高高地豎起一根燈柱,在“T”形的燈架上煞為壯觀地掛上九盞大紅燈籠,這就是“九連燈”。另外,每宅還在街口搭建一座“虛空亭”,安放本宅的“保界爺”或“財神爺”。又在旁邊築一間鼓手亭,一群吹鼓手在亭子裡從早上一直吹奏到晚上。燈會期間,家家戶戶門口都要貼春聯,掛彩燈。傳統的彩燈式樣也是名目繁多,有紗燈、提燈、玻璃宮燈、荷花燈、稻矮燈、走馬燈和各式各樣的動物燈等等。燈會的第一夜叫鬧街,八宅各自組織鑼鼓隊進行沿街演奏,或在自己宅的“虛空亭”內敲鑼打鼓,宣告今年“二月二燈會”活動開場,接下來的各夜都要“迎老爺(神像)”。通常在初四夜進行大迎,掀起燈會活動的高潮,因為初四是寧溪集市,永(嘉)、樂(清)、仙(居)、臨(海)、黃(岩)邊境趁到寧溪趕集之便前來觀燈,或走親訪友的外來民眾特別多。這一夜每宅都要組織一支幾百人的隊伍參加迎燈,每支隊伍由兩面敲十三響大鑼為前導,稱之為“十三記鑼”,接著是高舉著的長方形“高照”,“高照”後面跟隨著大紅提燈、龍旗隊,緊隨在後的舞龍、舞獅、台閣、鬧湖船等遊藝項目則邊走邊舞,吸引了眾多的目光,然後是令人眼花繚亂的稻矮燈、荷花燈、動物燈等各式各樣的彩燈順次出場。再就是節奏整齊、韻律鏗鏘的鑼鼓隊和樂隊。抬在最後面的是各宅所奉的“老爺(神像)”。寧溪雖為山區集鎮,卻有五、六條長街,足有五、六里長,迎燈隊伍以宅為單位,按照事先商定的迎燈順序,沿街緩緩地巡迴一周,在小橫街沒有拆建之前,由於直街和小街僅一水相隔,迎燈隊伍在此能首尾相見。因此是公認觀燈的最佳場所。每年都是人山人海,觀眾如雲,現在觀眾一般都集中到了筆直寬闊的鐘樓路上。迎燈繞街一周大約需要二、三個小時,迎燈隊伍一邊走一邊表演各種節目。

燈會意義

寧溪“二月二燈會”活動形式獨特,內容豐富多彩,集民間歌舞、音樂、戲曲、雜耍、遊藝等活動於一身,是一次民俗藝術的大薈苹,在整個台州都有很大的影響力。同時,對寧溪的經濟發展、文化繁榮也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寧溪“二月二燈會”不僅是一個民間的傳統節日,也是一種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文化現象。這一優秀的民俗文化遺產,很值得我們去珍惜、發掘,努力使它發揚光大。

現況

解放後燈會曾一度停止活動,直到1985年才恢復這一傳統節日。現在寧溪“二月二燈會”活動,一般三年一大迎,每年一小迎。燈會活動基本上保持原有的歷史風貌,但形式有所簡化,內容有所拓展,像加入了現代的彩車、節日燈和其他的各類現代文化活動,由原來只有農民參加的民俗活動發展到全民參與的民眾性文化娛樂活動。2007年6月,寧溪“二月二”燈會被區政府列入黃巖區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2008年5月,被列入市政府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2009年6月,被列入浙江省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寧溪二月二燈會的歷史
“二月二燈會”是寧溪獨有的民間傳統節日,相傳在南宋時就已開始,至今已有700多年的歷史。寧溪的定在二月日,據說因為正月十五元宵節,到處都在舉辦燈會活動,所以寧溪特意將燈會推遲到二月初二“春龍節”,這樣既可以先學習別處的經驗,取長補短,又能夠讓別人也有機會到寧溪來看燈,於是就有了“中華元宵皆三五,寧溪燈會獨二二”的獨特習俗。現況解放後燈會曾一度停止活動,直到1985年才恢復這一傳統節日。現在寧溪“二月二燈會”活動,一般三年一大迎,每年一小迎。燈會活動基本上保持原有的歷史風貌,但形式有所簡化,內容有所拓展,像加入了現代的彩車、節日燈和其他的各類現代文化活動,由原來只有農民參加的民俗活動發展到全民參與的民眾性文化娛樂活動。2007年6月,寧溪“二月二”燈會被區政府列入黃巖區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2008年5月,被列入市政府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2009年6月,被列入浙江省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又是一年“二月二”,歡聲笑語滿山鎮。“二月二”是黃巖區寧溪鎮的傳統節日,當地民眾把它當作春節一樣過,千年古鎮到處洋溢著歡樂、喜慶、祥和的節日氣氛。 “中華元宵皆十五,寧溪燈會二月二。”這是當地反映寧溪“二月二”燈會活動時間的對聯。據說,以前寧溪人覺得各地都在正月十五同一時間舉辦元宵燈會,缺少交流,於是把寧溪的元宵節改期至二月二“春龍節”舉辦,這樣可以先到各地觀燈學習經驗,然後再請親戚朋友前來寧溪賞燈。從農曆二月初二開始上燈,至初八才落燈,為期7天7夜。特別是二月初四的大迎燈,其規模之大,影響之深都為浙東一帶所罕見。因為以前初四是寧溪市日,永嘉、樂清、仙居、臨海等周邊城鄉的民眾均借趕集之機來賞燈。 寧溪“二月二”內容豐富,形式獨特。每當佳節一到,家家貼春聯,戶戶掛花燈,各宅組織吹鼓手、賽鑼鼓、演戲、迎燈、舞龍、舞獅、迎神、作銅鼓等等,“六街花燈光鋪地,八宅鼓樂音蓋天”就是當時燈會的真實寫照,燈會成了集民間歌舞、民間音樂、民間戲曲、民間雜耍、民間遊戲等民間藝術活動的一次大會串。同時,各地民眾藉此機會來走親訪友,周邊小商販也前來開拓商機,使“二月二”又成了物資、文化的大交流,促進了當地經濟文化的繁榮。近些年來,隨著當地經濟、文化的發展,富裕起來的農民愛上了文體娛樂活動,各類基層文化俱樂部相繼建立,民眾性文體活動越來越紅火,“二月二”燈會迎燈活動也越來越大。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