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三代

富三代是指80年代出生,繼承過富二代的過億家產,他們被稱為富三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富三代
  • 時間:80年代出生
  • 特色:繼承過富二代的過億家產
  • 來源:《魯豫有約》
名詞解釋,新詞活用,概念由來,區別特點,未必從商,社會責任,

名詞解釋

“富三代”一詞首先出現在《魯豫有約》。該欄目對“富三代”的定義是:80年代出生,繼承富二代的過億家產,他們被稱為富三代。 指的是我國最早一代民營企業家“富一代”們的孫子,如今他們靠繼承家產,擁有豐厚財富。

新詞活用

“浙江商人培養繼承人的方式”調查顯示,37%的“富三代”希望自己創立一番事業,45%認為目前自己還不具備接班的各項素質,不願接受祖輩的事業。
富三代富三代

概念由來

一直以來,與富二代相連的關鍵字如下:家族財產、子承父業、奢侈、擇偶,富三代與之的區分,最明顯的界限在於年齡。已走上前台的富二代多出生在上世紀60-70年代。富三代相比他們,則完完全全地落入了“80後”甚至“90後”的範疇。 1985年之後出生的年輕人;以財富為界,家庭資產以億打頭,符合上述兩項條件,可以歸結為富三代。
當然,更細分的條件有很多。比如,他們愛麥可·菲爾普斯多過蓋茨,愛談漫畫多過炒股票,渴望留學多過做生意。他們並不忙於介入家族企業,而是在一種相對輕鬆的成長環境裡生活:在享受充足物質前提的條件下,擁有完整的個人生活。出國留學是人生必經路,經商與否是個人選擇,父輩們的壓力並未完全嫁接。不用像李嘉誠的兩個兒子,七八歲就為他們專設小椅子,讓其列席公司董事會。
最大的理由總是那一個,還小。
許多浙江第一代企業家都是苦出身,他們一手創辦大的企業,像是自己的兒子一樣,振亞紡織的總經理沈國鋒說,他爸爸把企業當大兒子,不能受到任何傷害,相比之下,他倒像外人。自己每天提心弔膽,企業不能垮在自己手裡。
這樣的壓力,使富二代努力工作得近乎乏味。所以,沈國鋒說父親會教育他要把企業給管好,可是他不能再這樣教自己的孩子了,時代變化這么快,誰知道下一代會怎么樣?
所以,富三代獲得了更為輕鬆的環境。他們清楚地知道家族的人脈關係和事業基礎,這對其未來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他們也在尋找一個與打高爾夫作用類似的聚會方式,把有著相同背景和可預見未來的人集聚起來,在一個圈子裡尋找共同的朋友、日後合作夥伴,甚至是婚姻伴侶。
於是,一場“很潮”的轟趴(Home Party,家庭聚會)這么誕生了。
主角是一群出生於1985年以後的年輕人,地點桃花源別墅。他們甚至主動邀約一些媒體,並在自己派對邀請函中聲明:在家裡舉行的私人派對更加輕鬆愜意,大家可以自由吃喝,自然結交朋友。我們是22-25歲的“80後”,可是比起同齡人,我們所做出的成果和成就更多,我們更加關注自身發展,我們更加熱愛生活。
用簡單的詞概括,他們更OPEN(開放,開朗,外向)。誠如其名,派對作“五光十色”狀。

區別特點

富三代不同於富二代,他們的父輩都還年輕,正當事業的高峰期,所以他們身上暫時沒有子承父業的壓力。而富二代已經開始接手父輩的事業了,為了避免成為別人口中的敗家子,他們普遍承受巨大的精神壓力。
不過富三代不可能一輩子乘涼在大樹底下,父輩也有老去的一天,到時候,還是要考慮是否接班的問題。按“85後”來推斷,他們無憂無慮的日子可能還有10年,應該準備好承擔更大的壓力和責任。

未必從商

富二代的家長們多靠天賦和努力打天下,他們的想法比較“中國”,事業就是應該祖輩相傳的。而富三代的家長受到過更好的教育,其中不乏留學歸國之士,因此他們容易跳脫家族式管理的模式,改而聘請職業經理人。子女們只要股份和分紅就行了,並不強迫他們參與管理,例如美特斯邦威的老總,女兒小小年紀,就持有集團10%的股份。
因此,富三代更容易專注於其他事業,歐洲現在很風行一個說法——如果你學商,那你家並不是真正有錢,因為真正有錢人家的小孩都學藝術、哲學去了。

社會責任

一出生條件就A+,富三代從小就能夠到處遊走,眼界當然較一般小孩開闊得多,各個也都是自信滿滿。家長和社會給予的寬鬆環境,使他們有了張揚個性的空間,他們畢竟只是孩子,很多方面心智尚未成熟。
然而在張揚個性、顯示獨特的同時,他們也渴望被社會認可,因此追求媒體曝光率也是他們的小手段之一。不過“張揚”和“張狂”,“自信”和“自大”雖然只有一字之差,意思卻相隔千里。張揚必須要適度。
對他們來說,未來的曝光率會更高。等年齡再大一點,他們會清楚社會責任才是重點,對父母的責任倒是其次,畢竟不能一味從社會中索取。事業有成績,張揚就是可愛;如果對社會沒有付出,張揚就是愚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