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遷項羽戲馬台

宿遷項羽戲馬台

最早記錄宿遷項羽戲馬台的史料是唐前期詩人張說的一首詩。張說(667-731)洛陽人,唐大臣。武則天時,應詔對策,授太子校書。中宗時,任黃門侍郎等職。睿宗時,進同中書平章事,勸上以太子隆基(玄宗)監國。玄宗時,任中書令,封燕國公。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宿遷項羽戲馬台
  • 創作年代唐前
  • 作品體裁:詩
  • 作者:張說
擅長,記載,

擅長

擅長文辭,朝廷重要檔案多出其手。張說曾游當時的宿遷項羽戲馬台,留下《下相九日城北亭子》詩一首。該詩後於清朝康熙、雍正年間收入《古今圖書集成》一書。詩云:“西楚茱萸節,淮南戲馬台。寧知相水上,復有菊花懷。亭帳憑高出,親朋自遠來。短歌將急景,同使興情催。”該詩從題目上就標明是詠“下相”(項羽故鄉今宿遷)戲馬台。

記載

西漢史學家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載:“項籍者,下相人也,字羽。”下相是秦時的縣名,因位處相水下流而命名。下相縣自秦至漢、魏、晉,至南北朝的北齊時才撤銷縣級行政首府地位,地屬宿豫縣(後名宿遷縣)。下相城自北齊後雖失去縣治所在地地位,但畢竟是長達數百年的老城址,又世傳為“項羽所築”,故後人在項羽故鄉建造象徵性的“戲馬台”紀念這位英雄,選擇下相城址是情理中事。張說詩句何以在“戲馬台”前冠上“淮南”二字?所謂“淮南”,唐時泛指淮河以南並包括淮河以北的少部分地區。至宋曾設淮南路行政區。
所謂“西楚”,秦漢時分我國楚地為三楚,即南楚、東楚、西楚。南楚包括今湖北、湖南、江西;東楚包括今江蘇東北部、蘇中、蘇南;西楚包括今江蘇西北部、安徽北部、河南東部。項羽滅秦後自立為西楚霸王,今宿遷地那時即屬西楚。故詩中的“相水”、“下相”、“淮南”、“西楚”都是借古代地名而指今宿遷。重陽節這天,唐代宿遷項羽戲馬台“亭帳憑高出,親朋自遠來”,其中自然也有身為權臣的張說,其盛況是不難想像的,故張說發出“短歌將急景,同使興情催”的感嘆。
唐張說的這首詩後收入明萬曆五年(1577年)宿遷第一部縣誌中。一併收入的還有宋、元、明數位詩人詠戲馬台的詩。
明代後期宿遷著名詩人何九洲,曾參與蒐集資料、撰寫宿遷第一部縣誌即萬曆《宿遷縣誌》。縣誌中收入他一首《戲馬台》詩:“訪古孤城外,蕭蕭白草枯。台荒誰戲馬,樹老但啼烏。海日銷兵氣,江雲散霸圖。我生千載後,攬涕獨踟躕。”宿遷項羽戲馬台在唐前期張說的詩中是興盛的。隨著時代變遷,至宋就已“台荒年自久”,至明末就更“蕭蕭白草枯”僅存地名了。
詩中的“孤(城)”是“古(城)”的諧音,“古城”城名流傳至今,即今廢黃河西、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城中居委會二組-帶。這個古城自然是“下相故城”。作為“千載後”的項羽同鄉何九洲,面對家鄉項羽戲馬台敗落的情景能不感慨系之嗎?他這唯一的一首《戲馬台》詩被收入他參與編纂的宿遷第一部縣誌中。
宿遷舊志中還載明末清初人吳偉業《戲馬台》詩云:“戲馬台前拜魯公……”今參照吳偉業《梅村家藏稿》的《黃河》詩中“沙平戲馬台”句及自註:“金龍口河決,清江、宿遷水勢稍後,皆起新沙。”其所指與何九洲同,“沙平”指的就是宿遷項羽戲馬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