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北戰役

宿北戰役

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山東野戰軍和華中野戰軍在江蘇省宿遷以北地區反擊國民黨軍進攻的作戰。

基本介紹

  • 名稱:宿北戰役
  • 地點:江蘇省宿遷
  • 時間:1946年底
  • 參戰方:中國人民解放軍,國民黨軍整第69師
  • 結果:中國人民解放軍勝利
  • 參戰方兵力:山東野戰軍和華中野戰軍共20萬
    國民黨軍整第69師2萬7千餘
  • 傷亡情況:中國人民解放軍傷亡8千7百餘
    國民黨軍整第69師傷亡2萬1千餘
  • 主要指揮官:陳毅,粟裕,戴之奇,饒少偉
簡介,背景,意義,粟裕點評,

簡介

1946年6月全面內戰爆發後,國民黨軍以重兵進攻華東解放區,至11月,以損失10萬餘人為代價,占領了蘇中、淮南、淮北地區。12月中旬,徐州“綏靖”公署主任薛岳指揮25個半旅,分4路從江蘇省東台、準陰、宿遷和。山東省嶧縣出動,企圖先占蘇北,消滅分別集結於嶧縣以東和鹽城、漣水地區的山東、華中兩野戰軍主力,或迫使其北撤,然後與其在山東省境內決戰。
宿北戰役

背景

新四軍軍長、山東野戰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陳毅和華中野戰軍司令員粟裕、政治委員譚震林判斷:國民黨軍雖是4路進攻,但進攻正面寬達300多公里,間隙大,應援不便,難以協同。其中3路行動謹慎,宿遷一路孤立突出,且處於山東、華中兩野戰軍之間,便於就近機動兵力實施圍殲。經中共中央軍委批准,決定集中山東野戰軍第1、第2縱隊和第7、第8師及華中野戰軍第9縱隊等部共24個團,迎擊由宿遷出動的國民黨軍。
12月13日,國民黨軍整編第69、第ll師由宿遷出動。其中整編第69師師部率第60旅及第92旅1個團,並指揮整編第57師預備第3旅、整編第26師第41旅等部共3個半旅為左翼,向新安鎮(今新沂)進攻;整編第11師為右翼,向沭陽進攻。陳毅等當日查明國民黨軍的進攻部署,決心對整編第11師進行堅決阻擊,先集中優勢兵力圍殲較弱的左翼整編第69師於宿遷以北地區,爾後再轉兵進擊右翼的整編第11師。參戰部隊迅速隱蔽地向。作戰地區開進。
15日黃昏,擔任正面阻擊任務的第9縱隊一部從嶂山鎮轉入進攻,協同第7師主力由北向南對立足未穩的整編第69師發起突然攻擊。從隴海鐵路北以強行軍趕至作戰地區的第1縱隊和第8師由西北向東南攻擊,打亂其進攻部署。與此同時,第1縱隊一部插至整編第11師師部所在地曹家集附近,殲其工兵營和騎兵營大部,迫整編第11師全線後撒;縱隊主力占領高家窪.三台山等地,切斷了整編第69師向宿遷的退路和同整編第11師的聯繫。第8師經連續攻擊,攻占了制高點峰山。國民黨軍第60旅、預備第3旅等部多次反撲,企圖奪回峰山,挽回不利態勢,均未成功。第8師擊退反擊後,乘勝攻克曉店子,全殲預備第3旅。第2縱隊、第9縱隊主力在來龍庵地區向西突擊,協同第1縱隊構成了對整編第11師的阻擊正面,並完成了對整編第69師主力的分割包圍。隨後,各參戰部隊協同一致,對據守人和圩、苗莊、羅莊等村落的整編第69師展開逐點攻殲。整編第69師待援無望,其師部突圍未成,第60、第41旅在突圍中被殲滅。激戰至19日,山東野戰軍和華中野戰軍全殲整編第59師師部和3個半旅,師長戴之奇自殺。後因整編第11師退據有利地形,不易割殲,戰役遂告結束。
在此期間,山東和華中野戰軍擔任阻援任務的部隊,多次擊退援軍整編第11師的猛攻,在鹽城、漣水和嶧縣以東地區堅決阻擊進攻之敵,保證丁主力在宿北作戰的勝利。

意義

此役,共殲滅國民黨軍2.1萬人。這是山東野戰軍和華中野戰軍會師後的第一個勝仗,初步取得了大兵團協同作戰的經驗。我軍殲敵3個整旅又1個團,共2.1萬餘人,國民黨軍第69師師長戴之奇自殺,副師長饒少偉被俘。這是我山東野戰軍和華中野戰軍會師後殲滅國民黨軍1個整編師的第一個大勝仗。此役不僅使我華東部隊初步取得了大兵團作戰的經驗,並且對爾後華東戰局的發展具有重大的意義。中央軍委曾致電祝賀,並號召華東全軍以宿北戰役為例,力爭多打大殲滅戰。宿北戰役開創了解放戰爭以來,我軍一次作戰殲敵最多的紀錄(21530)、我軍一次作戰殲敵一個整師的先例。在敵多路進攻時,集中優勢兵力打敵突出之一路;利用敵之間隙,以遠距離奔襲手段出敵不意地發起攻擊;在戰術上,搶占並控制制高點,同時向敵縱深猛插,迅速完成戰役分割和戰術包圍,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被圍之敵,保證了速決全殲。宿北戰役的實踐,使指戰員進一步認識到集中兵力於主要方向的重大意義,加強了集中統一和全局觀念,並取得了大兵團協同作戰的初步經驗。作戰中,解放軍殲滅國民黨軍21530人,其中俘敵13360人,斃傷8170人,自身傷亡10000餘人。
宿北戰役是成為華東戰區的一個轉折點,華東戰場從前沿逐步轉為縱深,正面戰場逐步收縮,兵力也隨之集中,以後的殲滅戰的規模也逐步擴大。

粟裕點評

“我協助陳毅同志指揮宿北戰役深感責任重大,心情緊張。這是因為即將開始的這一仗,是山東、華中兩野戰軍合併後共同作戰的第一仗。由於我軍這一段戰事進展不算順利,部分同志產生了一些埋怨和懷疑情緒,雖然作了許多工作,思想認識有所提高,但是真正解決問題還是要靠打勝仗。何況敵人已對我形成了半包圍的態勢,我們處於敵人四個方向的進攻之中,這一仗是我擺脫被動奪取戰場主動權的關鍵一仗,只能打勝,不能打敗。但是,從戰役指揮來說,我對情況卻比較生疏。這次直接參戰的部隊基本上都是山東野戰軍。葉飛同志指揮的第一縱隊,在抗日戰爭時期,我是了解的,但日本投降後他們北上山東,已一年多了。對其它部隊就更不了解。同時,兩個野戰軍合併後,指揮機關尚未統一,我只身前來,對司令部工作的同志也是生疏的。我對淮海地區的民情、地形諸情況也遠不如對蘇中地區熟悉。至於作戰對象,許多部隊都是新交手,這些都使我感到心中無底。宿北戰役和魯南戰役指揮的特點都是慎重,而就我個人的心情來說,宿北戰役時更為緊張一些。
蔣介石計畫的四路進軍蔣介石計畫的四路進軍
我們密切注視著敵情的變化。十三日,宿遷之敵分左右兩個縱隊沿宿(遷)新(安鎮)、宿(遷)沭(陽)公路發起進攻,其左縱隊先頭部隊占領曉店子、嶂山鎮(宿遷以北),其右縱隊先頭占領曹家集、高圩(宿遷以北)等地。只是整編第十一師是否參戰,仍末得到證實。我們的作戰方案有兩個:第一方案是首先殲滅向新安鎮進攻之敵左縱隊於五花頂地區,爾後再殲滅進攻沭陽之敵。第二方案是如敵左縱隊遲遲不進,而敵右縱隊發起進攻,則首先集中兵力殲滅該敵於耿圩以西、顏集以南(宿遷以東)地區。為了保證不失時機地發起戰役,令第一縱隊、第八師於當晚向新安鎮西南的新店子以北地區隱蔽開進。
十二月十四日,敵繼續向我軍進攻。中午,查明:由曹家集向來龍庵進攻之敵右縱隊確係整編第十一師;向五花頂、邵店方向進攻之敵為整編第六十九師。我們又根據這一情況,進一步的分析判斷:第一,向華東進攻之四路敵人中,東台、兩淮、嶧棗三路敵人因遭到我軍打擊,顧慮較多,進攻速度不會太快。而宿迂之敵,見我主力分別部署於鹽城、漣水和隴海路以北地區,可能集中兵力乘虛進犯沭陽和新安鎮。第二,敵整編第十一師(還附屬炮兵第十五團及第二十五團一個營),裝備精良,兵多將驕,可能冒進。整編第六十九師新任師長戴之奇是三青團中央委員,反共的死硬分子,該師曾受我殲滅性打擊(曾殲其兩個旅),這次必圖邀功請賞,冒險的勁頭可能比整編十一師還大。第三,整編第六十九師是由三個不同建制單位的旅(整編五十七師的預備第三旅,整編二十六師的第四十一旅,整編六十九師的第六十旅和第九十二旅各一個團)重新組成的,內部矛盾較多,戰鬥力弱;整編第十一師是剛由他區調來,對蘇北地形民情不熟。第四,宿遷以北公路兩側有幾個小高地,宿遷東北地形開闊,村落小而密,房屋不堅固,運河、六塘河、沭河橫貫其間,不能徒涉,有利於我分割包圍、各個殲敵。此時,我山東野戰軍主力和華中野戰軍一部已進入機動位置,可在兩天內抵達進攻出發地域,向敵兩翼實施突然攻擊,造成戰役優勢,在運動中殲滅敵人。這一仗如能打好,我們就可變被動為主動,南下可以圍殲進攻漣水之敵,北上可以殲滅魯南之敵,西進可以配合晉冀魯豫野戰軍威脅徐州,調動敵人尋殲回援之敵。
我們於當日定下決心,即以二十四個團的兵力,除以一部割裂敵整編第六十九師與整編第十一師的聯繫,並阻擊整編第十一師外,集中三倍於敵的兵力,首先圍殲立足未穩之整編第六十九師於宿遷、沭陽、新安鎮三角地區,爾後視戰況發展,如有可能,再轉移兵力會同北上的第一師(八個團)殲滅整編第十一師。我們命令各部隊於當夜隱蔽開進:第一縱隊、第八師按原計畫於十五日拂曉前進到新安鎮西南新店子以北地區集結;第七師第五旅於十五日拂曉前進至西鮑圩(宿遷北),並準備西渡沭河,控制宿新公路峒(山吾)鎮地區;第二縱隊於十五日拂曉前進到韓集、泰山集地區;第九縱隊堅守五花頂、葉海子、來龍庵等既設陣地、遲滯敵前進,掩護主力開進;第一師晝夜兼程北上,準備參戰。
為策應宿、沭、新方向作戰,我們以二十八個團的兵力分別監視和阻擊其它三路敵人:(一)以第六師、第十縱隊的第六旅、第七師的第十九旅共十三個團的兵力,在漣水一帶監視和阻擊自淮陰出犯之敵整編第七十四師和整編第二十五師,以保障主力在宿北的翼側的安全。(二)以第七縱隊的第三十一旅、第十縱隊的第三十旅及第十三旅共十個團的兵力,監視和阻擊自東台,興化向鹽城進犯之敵。以上兩個方向,由譚震林同志率一個指揮所在漣水城北郊負責指揮。(三)魯南方面則以第十師及濱海警備旅共五個團的兵力,位於嶧縣以東,協同魯南地方武裝,堅決阻擊由台兒莊、嶧縣、棗莊東犯之敵,確保臨沂、郯城地區。我們立即於十四日午時將此決心與部署上報中央軍委,並報告我已按軍委指示北返,與陳毅同志在一起指揮宿沭方向的作戰。十五日軍委復示:“決心與部署甚好,戰況望隨時電告”。
十二月十四日全天,敵整編第六十九師預備第三旅一部沿公路北犯五花頂以南陣地,遭我第九縱隊一部反擊後,縮回嶂山鎮。敵第六十旅進至羅莊、博家湖地區。敵第四十一旅進至邵店,並以一部兵力東犯葉海子,為我第九縱隊一部所阻。敵整編第六十九師師部率第二六七團(屬九十二旅)進抵人和圩。與此同時,敵整編第十一師之第一一八旅攻我小牌坊、來龍庵陣地,被我第九縱隊一部擊退,敵師部率第十八旅進至曹家集地區。至此,敵第一梯隊整編第六十九師全部及整編第十一師主力,已呈扇形展開,正面、縱深約為二十五公里左右,其後方補給僅宿遷一點。
敵人這一冒進態勢的出現,說明敵人對我軍主力的行動尚未發覺,急於按預定的時間搶占沭陽和新安鎮,這正是我軍割裂其戰鬥隊形、各個予以殲滅的太好時機。我們為使主攻部隊的戰前準備工作更加充分,保持戰役發起的最大突然性,給敵以出其不意的攻擊,又將戰役發起時間推遲到十五日晚。為先求殲較弱的整編第六十九師左翼的預備第三旅,再殲該師主力,我們對作戰部署又作了調整,並進一步明確了各部隊的任務:
(一)
以第九縱隊主力繼續堅守五花頂、葉海子、來龍庵陣地,吸住敵人,保障我軍主力對敵達成合圍,爾後協同主力向敵整編第六十九師出擊;(二)以第八師、第一縱隊一部及第七師的第五旅,分別圍殲烽山、曉店子、嶂山鎮地區之敵預備第三旅,任務完成後,由西向東攻擊,協同友鄰聚殲整編第六十九師主力;(三)以第一縱隊主力自曉店子、井兒頭之間楔入敵之縱深,切斷整編第六十九師向宿遷的退路相與整編第十一師的聯繫;(四)以第二縱隊由東向西突擊,與第一縱隊協同割裂整編第六十九師與整編第十一師的聯繫,並參加殲滅被圍之敵。這一部署,一是先打弱敵,矛頭首先指向戰鬥力較弱的整編第六十九師。二是秘密接敵,突然攻擊,乘敵在運動中和立足未穩之際予以殲滅。三是四面包圍,兩面夾擊,穿插分割,各個殲滅。
十九日上午,困守苗莊之敵第四十一旅分兩股向南北突圍,除三百餘人逃跑外,全被我殲滅。至此,敵整編第六十九師全軍覆滅,我殲敵兩萬一千餘人,戰役遂告結束。軍委、毛澤東同志十八日就來電,“慶祝宿沭前線大勝利,望對一切有功將士傳令嘉獎”,二十日又來電指出:“殲敵二萬以上,於大局有利,甚好甚慰。”
在此期間,在魯南、漣水、鹽城方向作戰之我軍,均積極地打擊了敵人,有力地牽制、策應和保障了宿沭地區的作戰。其中漣水之戰打得很艱苦。漣水城距宿遷為一百三十公里,距沭陽為八十公里,處於淮陰至沭陽公路的東側,如淮陰之敵向沭陽北上,漣水我軍隨時可攻擊敵人的側後,這就使敵非首先攻下漣水城才能北進。這一路進攻的敵人是蔣介石王牌軍整編第七十四師。敵於十二月三日開始向我進攻,我軍浴血奮戰,堅守了十三天。因我方戰場指揮判斷一時失誤,被敵人鑽了我防禦部署上的空子。十六日敵攻入了漣水城,我軍隨即撤出。這一仗我斃傷敵四千餘人,我軍亦傷亡四千人,而且失去了漣水城。因此有人說,這是一個敗仗。這不對,它是一個消耗仗。漣水作戰並沒有死守的任務,而是運動防禦。遲滯敵人前進,消耗敵人的有生力量。結果是整編第七十四師被我軍阻住在六塘河以南,無法救出整編第六十九師,從南線保障了宿北戰役的進行。
軍委、毛澤東同志曾有電指出:“關係全局的宿沭前線……取得大勝,漣水暫失,不足為患。”由於戰前用“第二次漣水保衛戰”來激勵部隊,人們就以漣水城的得失來衡量這一仗的勝負,這是動員口號的失誤。對這一仗的估價應同宿北戰役的勝利聯繫起來看。當然,漣水戰場指揮上的教訓也是應當記取的。
也有的同志認為,宿北戰役中打援部隊太多,影響戰役結束後的擴大戰果。這些同志不了解當時敵人對我已形成半包圍的態勢,如讓任何一路敵人的計畫實現,戰場局勢必趨險惡。何況宿北戰役十二月十九日結束,一月二日即開始魯南戰役,中間僅相隔十二天,部隊由蘇中北移魯南,實際上是連續行軍作戰,談不上什麼打援部隊過多,影響擴大戰果問題。
三個月的戰局表明,正確的戰略意圖,必須通過戰役的勝利來實現。自我軍放棄兩淮之後,敵我雙方都在重新布局,醞釀著新的更大的較量,當時敵人分四路向我壓來,在戰場上我處於被動地位。宿北戰役的勝利,打垮了敵人四路中對我威脅最大的一路,從而使敵人不僅未能實現其切斷我山東、華中兩野戰軍的聯繫,實行各個擊破“迅速結束蘇北戰事”的企圖,反而被我軍切斷了南北聯繫,分割成山東、蘇北兩坨,暴露了翼側,處於受我軍攻擊的威脅之中。當時國民黨的偽國大尚未閉幕,宿北戰役給了吹噓所謂“勝利”的蔣介石一記響亮的耳光。
有一位同志問我,宿北戰役和魯南戰役為什麼不那么出名?
我的回答是,那是被其他更大的戰役擋著了,其實這兩仗是很重要的,打得很出色的。華中野戰軍主力北上與山東野戰軍會師蘇北,初期作戰告一段落,戰場由前部轉入縱深,這可以說是華東戰區第一個轉折的開端。宿北戰役是勝利實現這一轉折的標誌,魯南戰役是宿北戰役的繼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