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威市宛水第一完全國小

宣威市宛水第一完全國小

宣威市宛水第一完全國小,位於雲南省宣威市黌學巷6號,東以東教學樓後圍牆與南門街民居相接,南臨黌學巷與一中相望,西與市幼稚園及民宅相鄰,北與市政府大禮堂、市政府住宅區相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宣威市宛水第一完全國小
  • 所屬地區:宣威市
  • 類別:完全國小
  • 教職工:107人
學校概況,學校歷史,學校建設,師資力量,教學管理,

學校概況

水一小辦學歷史悠久,從明嘉靖二十八年建學宮於城南(今岳家巷)始,明萬曆六年移學宮於城北,清雍正七年設宣威州學,於倉坡(今宛水一小內)至乾隆時期建書院,光緒時期興學堂,民國時期改學校至今,歷盡滄桑,見證了宣威辦學的歷史,校名曾多次變更,特別是建國後的56年裡,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師資雄厚,學校變化日新月異不斷壯大,集學前教育、國小教育,特殊教育於一體,有著厚重的文化底蘊,根深葉茂,碩果纍纍。

學校歷史

宛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御史繆文龍建霑益州學宮於城南嶽家巷,萬曆六年移學宮於城北驛址(今黌街中段),天啟二年(1622年),安邦彥造反攻占州城,學宮變為廢墟。清康熙八年(1669年)重修城北學宮。清朝雍正五年(1727年),改土歸流宣威與霑益分治。雍正七年,設宣威州學,後因故中輟,雍正十一年(1732年),知州朱繡,學正黃粹南及地方紳士同商,移建學宮於城內倉坡(今宛水一小操場),坐南朝北,歷時三年耗銀1592兩,建成宣威州學。占地五畝五分,建築五坊、講堂和生員寢室及各項雜室總計二十九間。紅牆黃瓦,雕樑畫棟。供奉五聖、七十九賢、六十九儒。同年建學正署於學宮西南(今園丁樓西側綜合樓處)。設學正1員,招生員15人。從乾隆五年(1740年)始,州學每年保持廩、增生各二十名,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知州周翔千創辦龍山書院(今翠柏樓南端),移水月殿之經館於學宮,以文昌宮兩廂為校舍。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後廩生增至40名。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知州饒夢銘,學正陳雲龍報請批准將明倫堂拆除,在其舊址擴建書院,改稱“榕城書院”,另建明倫堂於書院落之西(今噴水池處),刊刻順治《臥碑》、康熙《聖諭》於堂中左、右兩壁(今鑲嵌於宛水一小翠柏樓樓梯間前壁)。道光十七年(1837年),知州余崇本主持擴建州學,使其規模更為宏大。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知州吳人彥主持建築考棚於書院西北(今翠柏樓前)。同治八年(1860年)民團總團務李東升認為倉坡之地不祥,倡建州學學宮於城東南(今市一中內),同治十一年竣工,舊志稱“規模之大甲全省”。
由於生員壯大,光緒中葉,書院曾分出部分到三元宮(今雙龍一小內),使之成為分校。清末廢科舉,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知州張聯恩奉命改榕城書院為宣威學堂。原書院山長徐登鰲任堂長,招新生五十人,由校供膳食者二十五人,遵章授課。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舉辦宣威師範傳習所,招收初小一班為師範傳習所附屬國小堂,同時在學正署西廂設定宣威州女子國小堂,招收學齡女童一個班。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招收高小新生56人,停止公費,學生繳納學費。由於高小畢業學生要求升學,於是開辦中學一班,七月改中學為師範,選地城隍祠(今市一中內)。同年,宣威高等國小和初等師範附屬國小堂合併為宣威州兩等國小堂。宣統元年定名為“宣威州官立兩等國小堂”。
民國元年(1912年),改“兩等”為“兩級”,改“學堂”為“學校”,即稱“宣威州立兩級國小校”。民國二年改宣威州為宣威縣,校名遂為“宣威縣兩級國小校”,共有學生158人。民國四年(1915年),高小稱縣立高級國小,初小稱國民國小。宣威縣立高級國小(校長樊集麟),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改名為榕峰中心國小,李俊英任校長,同時與南門街的女子國小合併,實行男女生同校學習。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教育督察員包維新到校視察,學校受到省教廳嘉獎,九月成立宣威縣立簡易師範學校(李俊英校長負責籌建),以縣立兩級國小為校址,縣立國小改為簡師附小,校長符繼舜。簡師歷時8年,每年招收新生一個班,共收8個班,畢業六個班,最後兩個班1949年春併入宣威縣中。
1949年6月宣威縣臨時人民政府成立,將城內6所國小合併為聯合國小,以簡師校址為聯小總校。1949年10月成立中國少年兒童隊。1950年為集中力量辦學,對城內國小進行調整,裁併聯小二、四分校學生到聯小總校就讀。並在原書院後建土木結構教學樓一幢,計七間,共306平方米。學校進行了一些必要的改革,取消了“公民、軍訓、黨義、童訓、勞作”等學科,增加了政治課,實行導教合一,在聯小成立“宣威縣中國少年兒童隊聯合國小大隊”,有241名小學生參加少年兒童隊。1954年撤消宣威縣聯合國小建制,聯小總校更名為“榕峰縣城區第二國小”同時被定為縣重點試驗學校。後多次隨政區名變更先後改名為“榕城區第二國小”、“城關公社第二國小”、“榕城鎮中心學校”。
1956年拆除後院教室,在原址建土木結構瓦屋面教學樓一幢,計6間237平方米,同年9月開辦附設幼稚園,招收幼兒班2個65人,有教師4人。1981年幼稚園獨立建制,改名為宣威縣幼稚園,隸屬縣教育局直管。
1965年——1980年招收附設國中班,共畢業28個班。
1972年在原大門臨街處建磚混結構教學樓一幢,高三層建築面積906平方米。1981年成立中心學校,定名為榕城鎮中心學校。
1982年拆除翠柏院四周危房,建磚混結構四層教學樓一幢,24個教室2064平方米,取名翠柏樓。同時拆除1950年建的土木結構教學樓(現慧豐碑處),在翠柏樓南端建磚混結構辦公樓一幢,共600平方米。當年少先隊榮獲雲南省“紅花集體”。
80年代中期縣政府將原縣體育場和消防大隊場地劃歸二小管理使用。1983年12月被評為雲南省綠化校園甲級學校。1984年機構改革,教育實行分級辦學分級管理,二小分屬十字街辦事處管理。當年 六十四中隊榮獲“全國優秀少先隊中隊”稱號。更名為“宣威縣榕城鎮第二國小”。1985年辦事處投入資金24萬元,建蓋磚混結構32套教師宿舍一幢。至此達到了班班有教室、人人有桌椅、有活動場所、有大門和圍牆、有旗桿、有廁所的“六配套”要求,順利通過檢查驗收,並榮獲雲南省教育工作先進單位和雲南省電化教育優類甲等學校。1986年5月被省教廳命名為“雲南省示範國小”。

學校建設

1988年辦事處又投資10餘萬元建讀書亭和噴水池,同時對整體環境進行布局並綠化美化。同年9月開辦學前班。少先隊榮獲全國“紅旗大隊”稱號。
1990年電化教學進入教室,學校籌資為各班配發了電教櫃、投影儀、錄音機,同時配置了自然實驗室,自然課教學走進了實驗室,被評為曲靖地區德育工作先進集體。
1990年開辦特殊教育——培智班,與隨班就讀相結合。招收弱智兒童獨立編班就讀,獨立編班人數15人。並於同年通過曲靖地區普及六年義務教育必備辦學條件驗收。
1996年辦事處撥款50萬元,老師集資59萬元建園丁樓一幢,總計1800平方米,並評為雲南省“熱愛祖國、熱愛雲南”讀書活動先進集體。1997年學校舉行268周年慶典,建慧豐碑一座。1998年投資29萬元對翠柏樓進行翻修(貼外牆磚,教室內裝修)。當年被評定為曲靖地區工作先進集體。
1999年5月投資200餘萬元在原體育場東面建鋼混結構綜合教學大樓一幢,建築總面積3200平方米。同時集資200餘萬元在原消防隊地址處興建磚混結構教師宿命一幢,總計2880平方米。
2000年東教學樓投入使用,配置了電教室、舞蹈室和按國家一類標準設計的自然實驗室,同時拆除位於校園中間的辦公樓作為活動場地,建舞台和屏風板報專欄,對校園空地進行整體布局綠化美化,完成校園第一階段基礎設施改建工程。當年10月經省教廳批准成立宣威市特殊教育學校(隸屬二小管理),與宣威市少年武警學校同時掛牌。當年被評為曲靖地區教研教學先進單位。
2001年投資48萬元購置計算機44台,安裝了教學計算機教室及校園寬頻網。當年教師人數增至136名,是宛水一小人數最多的時候。2002年對電教室進行改造,建成先進多媒體教室。
2003年6月拆除原廁所,投資126.8萬元建綜合樓,解決師生用廁和東教學樓上下樓梯擁擠問題。同時征地0.6畝投資130萬元在翠柏樓西北資角建特教綜合樓,建築面積1398平方米。2004年10月初建成投入使用。2004年隨政區變更“榕城鎮第二國小”更名為“宣威市人民政府宛水街道辦事處第一完全國小”。2003年和2004年實行“三?五”政策,符合退休條件的20餘名教師退休。

師資力量

時至2005年,學校有教職工107人(教師中5人專業從事特殊教育教學)。男教師21人,男職工1人,女教師83人,女職工2人。教職工中本科學歷12人,大專學歷74人,中師及高中學歷20人,中師以下學歷1人。高級教師63人,一級教師35人,二級教師4人,未評職稱1人,高級技工1人,中級技工1人,未評級1人。現有學生2251人,其中國小2006人,學前210人,特殊教育學校了3個班35人。隨班就讀17人,學校占地面積13340平方米。近年來學校先後投資百萬餘元對校園環境進行整體布局、綠化美化,建起了讀書亭、慧豐碑,草坪、花壇遍布校園各個角落,學校地面、樓層同時綠化美化,有價值85710元的花木,綠化面積1800平方米,占校園面積的13.5%,是名副其實的花園式學校,宛水一小基礎設施、教學設備齊全,總資產達2000多萬元,校舍建築面積14984平方米,生均占有校舍面積6.39平方米。有教學樓3幢,綜合樓一幢,特教綜合樓一幢,安裝了校園寬頻網和校園廣播網及多媒體電教室,有按國家一類標準設計的自然實驗室,有教學計算機室和教師電子備課計算機室,還有舞蹈室、音體美活動室、隊部室、德育室、圖書室和各科教研室,有藏書近4萬冊,生均17冊。在各辦公室安裝了計算機辦公系統,實現了辦公管理的信息化。

教學管理

學校實行以人為本的人性化管理,積極構建學校、社會、家庭“三位一體”教育網路,創寬鬆和諧育人環境,重整體素質提高,充分發揮學生特長,堅持課內打基礎,課外求發展原則,以特長發展促進全面提高,以養成教育、藝術特長教育、禮儀教育為切入點,強化學生主體地位,優秀特長生不斷湧現,范麗娜等同學創作的《未來太空》、《希望國小》……多幅作品獲國家級獎,唐磊等9名同學獲教育部關工委“珍愛生命,拒絕毒品”宣傳徵文一、二等獎,耿麗娟獲全國“手拉手”好少年稱號,楊浩然獲省雛鷹獎章……。教育教學效果顯著,學生水平檢測和教育教學工作綜合考評連續六年名列鎮(辦事處)第一,八十年代以來受鎮(辦事處)表彰30餘次,先後被評為“宣威市體育衛生工作先進學校”、“宣威市文明學校”、“宣威市德育工作先進學校”、“宣威市綠化美化甲級學校”,曲靖市“教育教學先進集體”、“教研教學先進單位”、“德育工作先進集體”、曲靖市“素質教育試點學校”、“曲靖市教育工作先進集體”、“曲靖市對口支援先進單位”、“曲靖市先進學校”,“雲南省體育衛生工作先進學校”、“雲南省電化教育優類學校”、“雲南省重點實驗學校”,“雲南省‘熱愛祖國、熱愛雲南’讀書活動先進集體”、“雲南省教育先進工作單位”、“少先隊紅花集體”、“雲南省綠化校園甲級學校”、少先隊獲“全國紅旗大隊”稱號,六十四班中隊獲“全國優秀少先隊中隊”稱號。2002年被評為“全國青少年科普創新示範學校”。2005年通過曲靖地區及雲南省檢查驗收被評定為“雲南省優類甲等學校”和“雲南省一級二等示範學校”。還被中央教科所認定為“全國教育管理示範基地”。
經過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實現了“學校有特色、教師有專長、學生有特長”的辦學風格,形成了“團結、嚴謹,求實、創新”的校風,“勤於教學,為人師表”的教風和“務實求是,勤奮好學”的學風。是集基礎教育、藝術特長教育於一體的育才佳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