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心丸(《世醫得效方》)

定心丸,中醫方劑名。出自《世醫得效方》卷十六。主治胬肉攀睛,或先赤爛多年,肝經為風熱所沖而成,或癢或痛,或起筋膜,心氣不寧,憂思不已。

基本介紹

  • 名稱:定心丸
  • 別名:定志丸(《眼科菁華》卷上)
  • 出處:《世醫得效方》卷十六
  • 組成:石菖蒲、甘菊、枸杞子、辰砂、遠志、麥門冬
  • 主治:胬肉攀睛,或先赤爛多年,肝經為風熱所沖而成,或癢或痛,或起筋膜,心氣不寧,憂思不已
組成,用法用量,主治,附方,

組成

石菖蒲、甘菊、枸杞子各半兩,辰砂二錢,遠志(去心)一分,麥門冬(去心)一兩。

用法用量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後熟水送下。

主治

胬肉攀睛,或先赤爛多年,肝經為風熱所沖而成,或癢或痛,或起筋膜,心氣不寧,憂思不已。

附方

名稱:定心丸
組成:人參一兩,麥冬一兩,茯神三兩,石菖蒲五錢,甘草五錢,辰砂五錢,麝香一錢
用法:上為末和勻,麝香為丸,辰砂為衣。每服三五丸,黃連、燈心湯送下
主治:病生於疑,食減肌瘦,有時發熱,有時吐血,神昏氣餒,如見鬼形,凜凜可畏
出處:《不居集》下集卷十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