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陽宮望月分韻得聲字

《宗陽宮望月分韻得聲字》是元代詩人楊載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這首詩開篇切題,因月落筆,在交代中秋玩月場景的同時,為全詩營造出一種清幽淡遠的氛圍。然後詩人極目遠望,放開想像,把眼前的台樓之景與想像中的天上宮闕聯繫起來,以遠寫微,以動寫靜,並在想像中插上了翅膀,身臨仙境,真切地表達出詩人“賞”月時的獨特感受。這首詩雖然是命題之作,但氣勢宏闊,意境悠遠,工整嚴謹,含蓄清新。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宗陽宮望月分韻得聲字
  • 創作年代:元代
  • 作品體裁:七言律詩
  • 作者:楊載
  • 作品出處:《楊仲弘集》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語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宗陽宮望月分韻得聲字1
老君台上涼如水,坐看冰輪轉二更2
大地山河微有影,九天風露寂無聲。
蛟龍並起承金榜,鸞鳳雙飛載玉笙。
不信弱流三萬里3,此身今夕到蓬瀛4

注釋譯文

詞語注釋

  1. 宗陽宮:道宮名。《西湖遊覽志》載:“宗陽宮,本宋德壽宮後圃也,內有老君台、得月樓。”分韻:古人聚會時命題作詩,以韻分人,輪次而作。聲字:即聲字韻。
  2. 冰輪:指月亮,這裡形容中秋月圓而色冷。
  3. 弱流:古代傳說中的水名,水質輕,鴻毛不浮。
  4. 蓬瀛(yíng):古代傳說中海外三仙山中的蓬萊和瀛洲。

白話譯文

我坐在老君台上,夜色如水般清涼。一輪明月像冰樣純淨,正悄悄流轉天上時光。
滿天月色微茫,微茫中有萬里山河的形象。滿目金風玉露,環宇內聽不到一絲聲響。
一對蛟龍托起金榜一葉,兩隻鸞鳳伴著玉笙歌唱。
三萬里的弱水浩浩流淌,今晚我好像到了蓬瀛之上。

創作背景

延祐(1314—1320)年間,杜道堅真人重建宗陽宮,築老君台、得月樓。中秋之夜,杜道堅邀詩人們在宗陽宮賞月,分韻吟詩,詩人楊載分得“聲”字,寫成這首詩。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首聯寫登台望月。先從觸覺“涼如水”側面寫月:月光如水澄澈,秋夜二更天霜露初下,涼得清爽。月的稱代許多,單選冰輪不僅見月光皎潔,還有感覺上的清冽。坐看而非憑欄,可見望至二更之久,賞月興致之高不言自喻。頷聯寫月景,仍避實就虛。整個大地山山水水,隱約可見,以影寫光,美在朦朧。雲天外風露伴月,更顯月的明朗,夜的寧靜,美在諧和。兩句取景一下一上,寫景一視一聽,大地山河之剛,九天風露之柔,有影無聲之和,在工整的對仗中呈現出明淨的月色。頸聯馳騁想像,緊接上聯再續月景。明月朗照,直瀉入海,誘得深潛海底的蛟龍也要出海賞月,它們奮身躍起,金色的龍鱗被月光映成一大塊金光閃閃的波浪,像是托著金榜出海。同時,月宮中仙樂響起,鸞鳥和鳳凰合著樂典的旋律,雙雙在月下起舞。想像美麗而奇異。詩人不著一“月”字,而見月色迷人的魅力。飛動的美與上聯沉靜的美珠聯璧合,創造了神話般的勝景。尾聯寫幻想乘月訪仙。“不信”二字,表明詩人態度堅決。古人認為水淺或地僻不能行舟,但詩人不怕,不從江河入海去尋仙,也可仿李白乘月光一夜飛渡到蓬萊、瀛州。望月變成望仙,這是月光的魔力,更是詩人的理想和追求。
這首詩寫老君台望月,詞采清麗,想像豐富。頷聯實寫,狀物繪景極為工麗,頸聯虛寫,構想天上景象,尾聯抒發感想,表現對理想境界的嚮往。全詩清幽高華,思致奇妙,韻味悠然。

名家點評

元末明初瞿佑《歸田詩話》:楊仲宏(弘)以《宗陽宮望月》詩得名。
清代顧奎光《元詩選》引陶玉禾:高華吰亮,即在唐音中亦是高調。昔人稱仲宏(弘)詩,亦以此作為第一。

作者簡介

楊載(1271—1323),元詩人。字仲弘,浦城(今屬福建)人,後徙杭州,初以布衣召為翰林國史院編修官,後舉仁宗延祐二年(1315)進士。授饒州路同知,歷任浮梁州事、寧國路總管府推官。與虞集范槨揭傒斯齊名,被人譽為“元詩四大家”。其詩強悍蒼勁,虞集稱之為“百戰健兒”。著作有《楊仲弘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