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話務量強度

完成話務量強度(traffic intensity carried)指單位時間的完成話務量,它表示電信設施在單位時間內處理的業務流量,也稱為完成負載強度。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完成話務量強度
  • 外文名:traffic intensity carried
相關概念,計算與套用,

相關概念

(1)完成話務量
話務量是電信業務流量的簡稱。也稱為電信負載量。它既表示電信設備承受的負載,也表示用戶對通信需求的程度。
完成話務量指電信設備完成服務的話務量,即在考察的時間t1~t2內,電信各設備被占用的時間總和:
完成話務量強度
V表示總占用設備個數,τi表示各個設備占用的時間。對於電話通信,則A(t1~t2)=S·NN為t1~t2時間內設備占用次數,S為呼叫的平均占用時長。
對於非話業務,假設在t1~t2時間內到達N個報文,報文平均長度為1/μ(bit),鏈路的傳輸速度為C(bits/s),則這段時間內完成話務量為
完成話務量強度
(2)話務量強度
話務量強度指單位時間的話務量。一天內最忙的一小時的話務量,是設計工作中一個重要數據,這個話務量稱為忙時話務量強度。
(3)愛爾蘭
愛爾蘭,是通信技術裡面表示話務量強度的單位,可以縮寫成Erl。19世紀末的丹麥數學家愛爾蘭(Erlang)致力於研究怎樣通過有限的服務能力為大量的用戶服務;為了紀念他,人們用他的名字作為話務量強度的單位。一個Erlang表示一個完全被占用的信道的話務量強度(即單位小時或單位分鐘的呼叫時長)。例如,一個在一小時內被占用了30分鐘的信道的話務量為0.5Erl。

計算與套用

在工程設計與維護管理中,通常以小時作時間單位,而且指的是一天內的最繁忙的小時(簡稱忙時)。在電話通信中,完成話務量強度A0=λ0·Sλ0為一組設備在單位時間內平均處理的呼叫數,S為呼叫的平均占用時長。λ0與S取相同的時間單位時,A0的單位為Erl(愛爾蘭)。
對於非話業務的通信,如數據通信,通常屬於等待系統或叫排隊系統。這類系統中設備的完成負載強度等於流入負載強度。
完成負載強度在數值上等於平均占用時間內發生的平均占用次數。可以證明,以愛爾蘭為單位的完成負載強度,在數值上還等於服務該負載的設備的平均同時占用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