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桐城嬉子湖國家濕地公園

安徽桐城嬉子湖國家濕地公園

安徽桐城嬉子湖國家濕地公園位於安徽省桐城市東南部嬉子湖鎮境內,距離桐城市區25公里,離安慶市約50公里。總面積5445.89公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安徽桐城嬉子湖國家濕地公園 
  • 地理位置:安徽省桐城市嬉子湖鎮 
  • 面積:5445.89公頃 
  • 級別:國家級 
  • 批准時間:2015年12月 
位置境域,地理環境,地形地貌,氣候特點,資源情況,植物資源,動物資源,

位置境域

安徽桐城嬉子湖國家濕地公園位於安徽省桐城市東南部嬉子湖鎮境內,總面積5445.89公頃。
安徽桐城嬉子湖國家濕地公園

地理環境

地形地貌

嬉子湖濕地公園的主體水係為嬉子湖濕地南部,主要受嬉子湖濕地水文影響。嬉子湖位於長江北岸,大別山東南側,湖泊面積3821.31公頃,東西向最大長度3.9公里,南北最大寬度10.6公里。湖源分兩支各於桐、舒、潛三市縣交界處的大別山余脈老關嶺附近,上游為卵石河床,下游為沙質,接納境內龍眠河、掛車河兩大河流及其流域地表水,下游與嬉子湖連體而匯入長江;屬淤積淺水型淡水湖泊,該區域本是構造沉降區的丘間侵蝕窪地,長江河漫灘堵塞了窪中水的排泄,導致該窪地蓄水成湖。常年蓄水面積3258.0公頃,水深3-5米,地表水位13.42米。
嬉子湖嬉子湖

氣候特點

嬉子湖濕地公園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季風明顯,四季分明,氣候溫和濕潤,雨量適中,光照充足,無霜期長,嚴寒期短。多年平均氣溫16.5℃。最熱月為7月,月平均氣溫為28.8℃,最冷月為1月,月平均氣溫為3.5℃。年平均風速3.1米/秒。區內降水受季風氣候的影響較為明顯,夏季明顯多於冬季。多年平均降雨量為1389.1毫米,多年平均蒸發量1611.4毫米,多年平均降雨天數139.1天,多年平均降雪天數12.8天,日照百分率46%。

資源情況

植物資源

嬉子湖流域的濕地植物共有維管束植物約43科100屬147種,其中蕨類植物4科4屬4種,雙子葉植物28科58屬88種,單子葉植物11科38屬55種。灘涂植物25科74屬104種,禾本科、蓼科、莎草科和菊科是構成灘涂植物群落的主要物種;挺水植物共6科7屬11種,分布面積相對較廣,茭草、葒廖、酸模葉蓼和蘆葦是構成挺水植物群落的主要物種;水生植物主要為漂浮植物11科12屬18種,菱科植物和睡蓮科的芡實是構成根生浮葉植物群落的主要物種,滿江紅、浮萍、槐葉苹是構成漂浮植被的主要物種,嬉子湖分布較少;沉水植物7科9屬14種,水鱉科、眼子菜科、小二仙草科和金魚藻科植物是構成沉水植物群落的主要物種。
嬉子湖嬉子湖

動物資源

鳥類嬉子湖流域的水鳥約60種,隸屬於6目12科,各目含科、種數由多至少依次為:雁形目(1科18種)、鴴形目(4科16種)、鸛形目(3科15種)、鶴形目(2科6種)、鷗形目(1科3種)、鸊鷉目(1科2種)。按鳥類居留型分,留鳥8種,候鳥51種,其中夏候鳥16種,冬候鳥36種。從鳥類區系組成分,古北種鳥類3種,占濕地總種數的52.5%;東洋種鳥類13種,占總種數的22.0%;廣布種15種,占總種數的25.5%。
底棲動物嬉子湖的底棲動物約28種,隸屬於14科、25屬,其中腹足綱9種,瓣鰓綱8種,環節動物門5種,甲殼綱1種,昆蟲綱3種。濕地公園規劃範圍內的底棲動物以軟體動物為優勢類群。
魚類嬉子湖的魚類約8目18科69種。鯉科魚類比例為62.7%,為絕對優勢科。優勢度僅次於鯉科魚類的是鰍科,再次為鱨科、銀魚科、塘醴科、蝦虎魚科、鮨科,一般每科有2-3種分布於嬉子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