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亭事件

安亭事件

安亭事件指稱的是1966年11月10日赴北京告狀的一千名“上海工人革命造反總司令部”(簡稱“工總司”)成員,在安亭[上海西北郊三十公里嘉定縣(現嘉定區)]境內與崑山青浦交界地方京滬線上一個小站)受阻後臥軌攔截開往北京的14次特快列車,造成京滬線中斷二十小時(一說三十小時)的事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安亭事件
  • 主要人物:王洪文、潘國平、黃金海
  • 時間:1966年11月6日
  • 地點:上海市嘉定區安亭鎮
事件經過,影響,

事件經過

1966年11月6日,以王洪文、潘國平、黃金海等為首的上海造反派頭目召集會議,策劃“集中目標攻上海市委”、“造上海市委的反”,並決定成立“上海工人革命造反總司令部”(簡稱“工總司”)。
9日上海國棉17廠(王洪文)、30廠(王秀珍)、31廠(黃金海)、上海良工閥門廠(陳阿大)、上海玻璃機械廠(潘國平)、上海合成纖維研究所(葉昌明)等十七家工廠造反組織組成的“工總司”在文化廣場召開成立大會,並宣稱要進行奪權活動,會議受到衝擊。會前他們曾要求上海市委承認其組織、上海市長曹荻秋到會接受批判、提供宣傳工具。但上海市委根據《十六條》的精神和周恩來一再強調的關於不要成立跨行業組織的規定,決定對“工總司”持 “不贊成、不支持、不參加”的態度。
安亭古鎮安亭古鎮
為達到造反組織合法化的政治目的,“工總司”10日率隊赴京告狀。潘國平率一千人登上去北京的特快列車,王洪文率一千人登上駛往鄭州的69次特快(運行中被改為602次慢車)。先後受阻於南京和安亭。當日中午12點他們將14次特快列車攔阻於安亭站,臥軌攔車,企圖以擴大事態,迫使中央解決問題。事件當即令北京高度關注,外國媒體亦廣為報導。
中共華東局第三書記韓哲一、上海副市長李乾成11日到安亭勸說。同時陳伯達發來電報:“你們的這次行動,不單影響本單位的生產,而且大大影響全國的交通”,希望“立即回到上海去,有問題就地解決”。張春橋11日深夜乘專機抵滬,與“工總司”負責人接觸,允諾回上海解決他們提出的各項要求。12日下午大部分造反隊員回滬。
13日上午張春橋與工總司會談前,參加的上海市委常委會再次重申“三不”決定。下午張春橋即在工總司“承認組織合法、承認上京告狀是革命行動、告狀後果由上海市委負責、曹荻秋公開檢查、對工總司提供各方麵條件的五項條件上籤字,並被印成傳單全市散發。
中央文革小組、毛澤東獲悉訊息後迅速同意了這一處理意見。16日毛澤東說“可以先斬後奏。總是先有事實,後有概念。”不能組織跨行業的地區性工人民眾組織的禁令由此廢除,學生紅衛兵與工人造反派合流。

影響

隨後多米諾骨牌接連倒下:《解放日報》事件、康平路事件相繼發生。這一事件成了全面炮打上海市委,導致後來轟動全國的奪權“一月革命”的導火索、轉折點
陳丕顯曹荻秋魏文伯常溪萍等被打倒、迫害,常溪萍甚至被迫害致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