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門人理論

守門人理論

國家發展改革委國際合作中心研究叢書系列之《誰在誤導你的決策——無處不在的守門人》2015年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該書從經濟、社會、文化和政治生活等領域普遍存在的“守門人”現象為出發點,歸納總結了國家治理和企業管理必須面對的“守門人”風險,並原創性的提煉出分析和應對這一風險的守門人理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守門人理論 
  • 外文名:gatekeeper theory
  • 分類:理論
  • 詞性:名詞
  • 學科:社會學 管理學 公共政策 政治學
詞源,中國語境,狹義界定,廣義界定,四大類型,諮詢型,制度型,管理型,工具型,“七步走”模型,

詞源

科特·雷溫(Kurt Lewin) 被公認為是將守門人(gatekeeper)一詞引入學術界的第一人,他在20世紀40年代創造了該詞的第一個隱喻義,即個人或群體在接納與拒絕某事或某物之間有權做出決定。最初,雷溫用家庭飲食習慣變化的例子試圖說明:如果我們了解了食物從種植到餐桌的過程中有哪些守門人以及他們是如何做決定的,那么便能理解人們為什麼會吃某些食物。類似地,雷溫將社會變革的過程看作是影響或替代守門人的過程,因此積極主張識別出誰才是守門人並研究哪些因素會影響守門人的決定。
受雷溫的啟發,懷特(David Manning White)發現報紙的新聞編輯也可看成是守門人,因為他們篩選新聞的過程直接決定了讀者所能閱讀到的內容,進而守門人又具有了信息過濾的隱喻義,該隱喻義在傳播學領域使用廣泛。隨後,英語世界中有關守門人或“守門”(gatekeeping)的學術研究在大眾傳媒與信息科學領域大量湧現。此外,其他學科也發現了本領域的不少守門人現象或守門機制,這些學科包括組織管理、公共衛生、政治學、公共政策、社會學、教育學和法學等等。自上個世紀60年代以來,gatekeeper和gatekeeping在英文文獻中出現的頻率急劇攀升。但21世紀以來,該詞的熱度卻有所下降,部分原因在於以守門人為核心的基礎理論缺失,導致相關的研究較難進一步推進。

中國語境

“守門人”一詞具體何時傳入中國已經很難考證,但該詞開始在中國流行卻正是它在英文文獻中出現頻率開始下降之時。近年來,在中文的報紙文摘和學術刊物中將gatekeeper直譯為“守門人”和“看門人”的用法也較多。從語言學的角度來看,現代漢語中和gatekeeper較為接近的辭彙是“把關”。《現代漢語詞典》對“把關”的界定為:“1.把守關口;2.比喻根據已定的標準,嚴格檢查,防止差錯。”正好大致對應gatekeeper上述的本義和隱喻義。《辭海》收錄的“把關人”詞條則糅雜了現代漢語中的把關和gatekeeper在傳播學中的涵義:“傳播學術語,亦稱守門人,指傳播過程中作為傳者對信息進行控制的個人或機構。多指傳媒中的記者、編輯、編導、製片人等工作人員。”

狹義界定

守門人運用特定的權威實施無涉自身利益的規範性評價,並以此構成用戶獲取被評價對象信息的唯一來源,從而決定用戶如何將相對稀缺的資源分配給被評價對象。
需要說明的是,狹義守門人的特定權威既可能來自製度和法律的規定,也有可能來自他們所擁有的職責、專長或能力,並具有相當的壟斷性,因而使得用戶無法依靠自身或其他力量對被評價對象做出規範性評價,而這也正是狹義守門人能夠控制信息渠道的重要基礎。“無涉自身利益的規範性評價”是指,無論守門人做出何種規範性評價,該評價都不會直接對守門人的利益造成顯著影響。此外,守門人的工作對用戶分配稀缺資源時所構成的約束也有較強的制度或法律保障。狹義的守門人是被評價對象和用戶之間不可跨越也不可取代的媒介,但守門的工作過程通常都是很難查驗的“黑箱”,即我們很難知道實際的守門過程是怎樣的。
守門人的狹義界定圖示守門人的狹義界定圖示

廣義界定

守門人運用權威、技能或專長實施無涉自身利益的規範性評價,並以此促進用戶對被評價對象的認識,進而影響用戶是否將特定稀缺資源分配給被評價對象的決定。
在廣義的概念界定中,守門人的權威、技能或專長可能會面臨其他守門人的競爭或非守門人力量的影響,因此並不總是具有壟斷性質。相較狹義守門人來說,廣義守門人不再必然是被評價對象和用戶之間不可跨越或不可取代的媒介,用戶也可直接從被評價對象或是其他守門人那裡獲取信息並做出自己的評價,從而使得守門人對用戶決策的影響力可能會遭到弱化。
守門人的廣義界定圖示守門人的廣義界定圖示

四大類型

如果將守門人置於生活世界的意義域內進行思考,同時將胡塞爾的生活世界概念區分為日常生活世界、公共生活世界、組織生活世界和虛擬生活世界,那么對應的我們也可以在這些不同的生活世界意義域中發展出四種不同的守門人類型:諮詢型守門人、制度型守門人、管理型守門人和工具型守門人。

諮詢型

廣泛存在於個體的日常生活世界中,其功用在於為用戶日常生活的某些方面提供諮詢或建議。諮詢型守門人的權威很多情況下來自與用戶間的特定社會關係,如師生關係、家庭關係、同事關係或朋友關係等。通常用戶都對守門人有較強的信任感,因而守門人的意見對用戶的決策能夠發揮較大影響。如果沒有值得信任的諮詢型守門人,個體的日常生活將會變得非常困難並且充滿風險。不過,由於諮詢型守門人作為個體也會受到有限理性的約束,因此並不總是能夠為個體提供有關被評價對象的正確意見或有益信息。

制度型

廣泛存在於公共生活世界中,旨在為用戶提供關鍵性的社會服務和公共產品。制度型守門人的權威通常來自他們在公共生活世界中所處的特殊位置以及相關的制度或法律,他們一般也擁有某項與其守門行為相關的技能和專長。不難想見,制度型守門人維持著一個公共生活世界所需的各種標準、原則與秩序,是促進和協調社會互動的重要基礎。簡言之,制度型守門人使公共生活得以成為可能。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制度型守門人的腐敗或不稱職可以給公共生活帶來巨大負面影響,而導致這種情形發生的一個常見原因是制度型守門人在履行職責時並非利益無涉。

管理型

廣泛存在於組織生活世界中,其功用是幫助組織或組織內的成員管理相關的信息或資源。由於抽象的組織作為用戶並不具備獲取被評價對象信息的能力,因而需要依靠組織內外一系列的管理型守門人。總的來說,管理型守門人可以存在於組織內外的不同層級和不同領域,他們各自行動以及協同工作所發揮的作用對組織的生存和發展至關重要。

工具型

廣泛存在於虛擬生活世界中,是指能夠幫助用戶獲取所需信息或是協助處理大量複雜信息的技術與網路工具。工具型守門人的權威和影響力來自其技術能力或專長,他們能在網路社會和現實社會中促進個體與組織的利益。搜尋引擎(如百度和谷歌)是最為典型的工具型守門人之一。理論上,搜尋引擎通過強大的計算能力,可以依據用戶提供的關鍵字搜尋到成千上萬乃至過億條的信息頁面,但用戶由於時間和精力的限制只可能查看排序最前的信息頁面。如果搜尋引擎能夠將最為相關和最為可信的信息頁面置於搜尋結果的最前端,那么就為用戶認識事物和獲取信息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反之,搜尋引擎則有可能誤導用戶的認知和判斷。

“七步走”模型

經濟學的一個核心議題是研究稀缺資源的分配問題,而守門人根據其概念界定即與此一問題密切相關。西蒙曾經指出,經濟學的理性人假設使得其信仰者無需關注決策的過程理性(procedural rationality),事實上他們也的確只關心最大化原則下的理性選擇結果(results of rational choice)。但是如果理性人假設與現實情形相差太遠,從而導致決策者很難獲得理性的結果時,研究決策者的過程便成為十分緊要的課題。
事實上,守門過程也是決策者過程理性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守門人和決策者一樣,也並非全知萬能,他們也會犯錯。通常而言,守門機制失靈的問題都出現在守門過程之中,但是守門過程在現實中卻是一個難以查驗的黑箱(black-box)。因此,對守門過程的研究就變得十分重要,這一議題不僅在理論上具有重要性,而且可以幫助我們檢視實踐中的各種守門失靈,進而可以改進守門人的工作,即促進和改善用戶對於稀缺資源的合理分配。
盛思鑫提出一個“七步走”的守門過程模型,即確立標準、收集信息、處理信息、呈現結果、做出評價、影響決策、付諸實踐(參見下圖),並主張在此基礎上再來討論守門機制失靈的各種具體情形。需要特彆強調的是,守門的所有工作並非總是由單個守門人來完成的。在現實中,不同的個體常常需要合作才能共同完成守門的工作。守門人機制以及個體所扮演的守門人角色,常常需要在具體的情境中以守門過程的視角才能被充分理解。另外,儘管某些守門過程可能會與該模型有著較好的擬合,但這一理想型的理論模型並非旨在為現實中各種守門過程提供一個描述性的解釋,而是試圖為各種守門人現象提供一個整合性的分析框架和工具。
守門人理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