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半徑

宇宙半徑 假定在宇宙中存在著許多小宇宙。由於某種原因,我們的這個小宇宙是個球狀體,而且不斷韻擴大。當它的半徑達到臨界距離 a0 時,就開始斥力膨脹,所以這個半徑也叫臨界半徑或初半徑。
由於類星體的數量,從紅移Z=2.3以後,急劇減少,如圖1所示,所以定義Z=2.3所對應的距離為這個小宇宙的最外層的視半徑 a 。
在均勻各向同性的宇宙模型中,有羅伯遜-沃爾克度規: 式中k為空間曲率署符,對於橢圓空間、歐氏空間和雙曲空間,分別為+1、0和-1。R(t)稱為宇宙距離標度因子。當k=+1時,R(t)稱為宇宙半徑;因為這時我們可以把羅伯遜-沃爾克度規的空間部分當作四維歐氏空間中半徑為R(t)的超球面。而當k=0和k=-1時,空間是無限的或開放的,就更談不上什麼半徑。然而我們生活在其中的是三維空間或四維空時,四維歐氏空間實際上是不存在的。因此,宇宙半徑一詞只是對R(t)的幾何意義的一種象徵性解釋。在絕大部分書刊中當提到這一詞時,都冠以引號,稱作“宇宙半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