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教育早知道:中國學生成長經驗訪談

學前教育早知道:中國學生成長經驗訪談

在當今孩子教育過程中,學前教育、小升初、中考、高考是家長最為糾結同時也是必須要重視的事件,只有早知道,才能早準備;只有早準備,才能早努力;只有早努力,才能早成功。本套圖書就是讓家長在孩子經歷重要人生關口時,早一點讓他們做準備,早一點把握先機,知道前進道路上有哪些艱難險阻,不是為逃避、不是為退縮,而是為了更早一些奮鬥,多一份人生的把握。全套圖書資料來源於作者多年學習法研究中積累的與全國各地讀者交流的孩子成長經驗訪談,在提煉總結後加入作者自己的研究心得,是結合實際經驗與示範教育的良好讀物。

基本介紹

  • 書名:學前教育早知道:中國學生成長經驗訪談
  • 出版社:電子工業出版社
  • 頁數:232頁
  • 開本:16
  • 品牌:電子工業出版社
  • 作者:丁曉山
  • 出版日期:2013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12118057X, 9787121180576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媒體推薦,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學前教育早知道:特別卷》資料來源於作者多年學習法研究中積累的與全國各地讀者交流的孩子成長經驗訪談,在提煉總結後加入作者自己的研究心得,是結合實際經驗與示範教育的良好讀物。

作者簡介

丁曉山,首都師範大學副教授,學習方法研究專家。1994年開展學習方法的研究,廣泛接觸中國小師生,蒐集、比較和提煉了大量適合中國學生使用的學習方法,並通過著作的形式使這些方法在眾多學生和家長之中傳播,效果非常顯著。他的成果被許多後來的研究者沿用、借鑑。迄今為止,丁老師已經出版與學習方法有關的書籍40餘種,其中,《中國孩子學習法》一書榮獲“全國優秀暢銷書”獎。丁曉山老師被譽為中國中小生學習方法研究第一人。

媒體推薦

我希望儘可能多的家長、老師都來讀一讀《中國學生成長經驗訪談》這套系列叢書,這也是一個讓大家能夠好好普及“育人”、“育才”知識的個非常好的途徑,不要等出了問題再回過頭去“看病求醫”。這套叢書就是看得見的預防針。及時吸取前人的經驗教訓,避免重蹈覆轍,從而把握住孩子們的明天。
——摘自知心姐姐-教育家盧勤為“中國學生成長經驗訪談叢書”作的序
我國目前的基礎教育是“親情教育”+“素質教育”+“應試教育”的一種十分殘酷的淘汰教育形態,對於學生來說,沒有好的方法是不可能在這種競爭中勝出的,所以“早知道”是十分有益的事情。
——摘自《中國圖書商報》對本書作者的專訪
學前父母投入一分,人學後父母就幸福十分:學前孩子多學一分,上學後他就會收穫十分。
——本書作者

圖書目錄

出版說明
寫在前面
上篇嬰兒教育(0~3歲)早知道
真有“胎教”這回事嗎
從吃奶時就開始早教
從摔倒不扶說起
從小自己睡,長大更獨立
“塗鴉期”開始塗塗畫畫
玩數學,克服抽象這道關
看“書”之前先看圖片
親子閱讀第一步
為孩子選書的“十大原則”
我們這樣教孩子讀書(一)
我們這樣教孩子讀書(二)
識字,怎么有效怎么來
益智玩具真益智嗎
寫一點“育嬰日記”
別讓孩子成為家長的“面子工程”
讓孩子獨立做事也是促他成長
當孩子的伯樂
腦科學告訴我們的N條科學道理
下篇幼兒教育(3~6歲)早知道
為什麼一定要上一個好幼稚園
3歲是早教的一個關鍵簸
早教機構的類別和特色
孩子幾歲學古詩詞好
能說會道,3歲和5歲是關鍵
4歲學游泳,正逢其時
學鋼琴,僅僅靠好玩是不夠的
做“雙語寶寶”。好嗎
做“奧數寶寶”,行嗎
興趣班是“副食”,可以多嘗試
基礎班是“主食”,不吃可不行
上不上學前班,是一個問題
從一開始就讓孩子獨立做題
……
附錄
後記

後記

《國小六年早知道》、《國中三年早知道》、《高中三年早知道》出版後,頗受讀者歡迎,很快告罄加印。不少讀者來函、來電,問詢是否有《學前教育早知道》,正是讀者的需要和厚愛才促使我編寫了這本《學前教育早知道》。
本書組稿涉及面廣,承蒙許多朋友包括從未見過面的朋友幫忙。參與本書編寫的人員有(排名不分先後):謝達、賀小亮、周義英、周維瓊、黃艷、謝迅、王逸明、丁然、滕軍、王滿芝、張軍立、劉響、李波、熊威、熊英等。恕不一一列舉,在此一併致謝!感謝每一位為本書付出勞動的朋友!感謝本書的每一位作者!感謝出版社的領導和編輯!當然,更要感謝本書的每一位讀者!
丁曉山
2012年12月於首都師範大學

序言

關於學前教育的重要性,前賢時彥已多有談及,如心理學家布魯諾用數字說明了學前教育的重要性。布魯諾經過研究發現:如果把17歲時所達到的智力水平定為100的話,那么在出生後前4年,即已達到50;到8歲時,即已達到80;另外的20,在8~17歲這個階段完成。故而一個人成長的最關鍵時期,就是6歲以前的學前期。
研究證實,0~6歲是孩子感官發育的關鍵期,是孩子語言發展的最佳期(包括口語和書面語),也是學習社會規範的適應期。打個比方,學前階段是教育的最佳期,這就尤如春天是播種的最佳時期一樣,誤了時令,事後再施肥、再澆水,也於事無補,很難有好的收成了。
我個人關於學前教育的看法,可用兩句話來概括。從素質教育的角度看,學前父母投入一分,上學後父母會幸福十分。因為學前已將一些基本的素質和方法深深植入孩子心裡,上學後學習、生活均會正常,父母自然倍感幸福。從應試教育的角度看,學前多學一分,上學後就收穫十分。大家知道,古人是有所謂“童子功”之說的,如果從小多學一點(當然也不能拔苗助長),上學後肯定會有回報,因為從國小的東西是最紮實、最難忘的。
如今的年輕父母,絕大多數是獨生子女,沒有哥姐的經驗可以借鑑,而隔輩人的經驗又有待“與時俱進”。所以尤其需要聽聽過來人是怎么說的,也非常需要早一點知道學前教育的真相。
此外,早知道帶給我們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
只有早知道,才能早準備。西方哲人說過,機會垂青有所準備的人。其實有許多機會我們沒有抓住,並不是說我們不行,而是因為我們動手太晚,缺少準備,或者乾脆就沒有準備,這肯定會失敗。如果說高考是一場戰爭,那么我們一定不能打無準備之仗。
只有早知道,才能早預防。有許多疾病,我們可能在得病後治不好,但卻可以預防;有不少山巒,我們一時翻不過,但可以迴避。學前6年有哪些問題會反覆出現,我們可以依據前人的提醒而早做預案;學前6年有哪些困難很難逾越,我們可以吸取前人的教訓及時躲避。
只有早知道,才能早奮鬥。早一點知道前進的道路上有哪些艱難險阻,不是為了逃避,不是為了退縮,而是為了更早地奮鬥!只有早一點奮鬥,才會多一分成功的把握。
綜上所述,只有早知道,才能及時地把握先機,也才會立於不敗之地。下面就讓我們來看一看,學前6年,我們究竟要早知道些什麼事情。
本書的編排:本書分為上下兩篇,上篇為嬰兒教育(0~3歲)早知道,下篇為幼兒教育(3~6歲)早知道,每篇下列若干文章,每篇文章下分“預告”、“忠告”、“敬告”三個部分。“預告”為過來人的傾述和體會;“忠告”為過來人的勸戒和經驗; “敬告”是將前面所述的要點精要,用最簡捷的語言再次給予強調和闡述。本書最後為附錄,收錄有學前教育大事年表等內容。
丁曉山
2012年12月於首都師範大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