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竹君

孫竹君

孫竹君,性別:女,原浙江歌舞團歌唱家;

1993年50歲內退,現為杭州著名旗袍設計師,創辦杭州竹君時裝藝術有限公司。2006年初將公司交給其妹孫蘭君;63歲的孫竹君覺得自己的事業完全有希望做得更大、更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孫竹君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職業:歌唱家
  • 主要成就:現為杭州著名旗袍設計師,創辦杭州竹君時裝藝術有限公司;
  • 性別:男
孫竹君,個人簡介,個人經歷,創業故事,從擺攤到申請設計專利,門店擴張與海外市場,

孫竹君

個人簡介

孫竹君,性別:女。原浙江歌舞團歌唱家。1993年50歲內退,現為杭州著名旗袍設計師,創辦杭州竹君時裝藝術有限公司;
2006年初將公司交給其妹孫蘭君;

個人經歷

1993年之前,孫竹君的生活完全是另外一個樣子。她是一位成功的女高音演唱家,她原本的生活里只有三件事:吊嗓子、排節目、演出,她三十年如一日地過著滋潤生活——駕馭工作遊刃有餘,有一個體貼的丈夫,有足夠的金錢與精力來享受假期和培養個人愛好;
竹筠風格旗袍竹筠風格旗袍
1993年後,她自稱一下子成為一名有“強迫症”的工作狂,吃得最多的是快餐,基本不休假,可以在2天之內輾轉長三角的5個城市,從設計到進料到加工到銷售到推廣到店員培訓,她幾乎一人包攬。她的稱呼是總經理,她的公司名字叫杭州竹君時裝藝術有限公司,在杭州、上海擁有5家門店和1家工廠;
1993年,孫竹君正好50歲。連每個月工資有多少錢都搞不清楚的她,為什麼會在50歲這一年甘願轉身投向一個風險莫測的新事業?
答案很簡單,她收到一紙協定——退養。熱鬧了一輩子的人,就這樣硬生生地被打了句號。她覺得人生需要重新尋找支點。

創業故事

所謂“退養”,就是提前離崗休養。1993年,面臨著退養的命運並不只有孫竹君一個人,許多“40/50人員”都經歷了這個“驚心動魄”的過程。
孫竹君失眠了。從此她要和其他老頭兒老太太一樣,在家頤養天年,可是她想不通,自己的人生怎么可能就這樣劃上句號了?
下海最難的不是資金或能力,而是勇氣。幹了30多年的文藝工作、甚至被人尊稱為老師的人,忽然要去擺地攤了,拉不下的只有一張臉。老伴也勸她,都一把年紀了,何苦呢?孫竹君想起,1989年蘇聯解體時一個芭蕾舞演員上街買攤的照片。她問自己,別人行,你為什麼不行?
孫竹君決定放手一搏;
1993年的夏天,孫竹君在杭州市西溪路擺了一個地攤——1993年到1997年,是西溪路地攤生意最繁華,空前興盛的時期。那個時期,一把大陽傘,一張鋼絲床,幾塊大布,就簡略地劃出一個地盤。東來西往的人都是消費熱情高漲的人群,人民幣就在人流中流淌,很容易就成交了。
第一天,孫竹君賺了一百多元。做生意是這樣子的。孫竹君恍然大悟,“其實也不難。”一個攤位每天只收3元錢,一件內衣(褲)進價2元,轉手賣出去就是5元到7元,扣掉成本,一天淨賺100元——成本、人力、盈利、毛利率,這些概念第一次在孫竹君腦海里留下粗淺的概念。
一個月下來,孫竹君賺了一千多元。她開始學會怎么和買家開價,怎么說服買家以她的價格買下衣服,怎么進貨,怎么擺放衣服——這些都有門道可循,“和唱歌技巧差不多”。
四個月後,天氣轉涼,西溪路上有一家門面轉讓,轉讓費為7000元。孫竹君果斷的盤下店面。孫竹君初步地算了一筆賬。轉讓費、店租、水電等成本,顯然比地攤高上很多,這就意味著,她必須轉型了。她想到的第一個主意,便是隨大流,做成衣買賣。那個時候,杭州的服裝小店幾乎都是從四季青進的貨,款式雷同得厲害,“十家有九家賣同樣的衣服”。孫竹君賣著那些千篇一律的衣服,發現賺錢變難了。有次,她碰巧進了幾件中式服裝,沒想到衣服一上架轉眼就被買走了;
這讓孫竹君豁然開朗。她在店堂里用即時貼貼了一張小條子,上書“定製旗袍”。對於商業,孫竹君憑的全是直覺。別人賣一兩百的普通衣服,她做的旗袍定價一定要在300元以上,別人自產自銷衣服,從來不往上縫衣服牌子,可她不。這一切為的只是和別人區分開來。事實上,很多年後她才知道“商業定位”、“品牌”和“個性化經營”這些名詞。
結果,第一年“竹君中裝”就一炮走紅,利潤率達到50%。
左一 孫竹君左一 孫竹君

從擺攤到申請設計專利

很難想像,50多歲的孫竹君在創業之初仍然保持著貓一般的機敏。
隨便溜一家店,只要眼角掃到個陌生的花樣,就一定把它弄明白。看什麼東西都特別慢,只要眼生,就先把這個東西想明白。去上游公司,供銷商怎么跟人家談話,內容和目的是什麼,在一旁用心聽;談話效果怎么樣,隔幾天打電話去追著問。各種細節,她都留意著。積聚多了,點就連成面,在平常的生活和工作中隨時用到。
一直到1996年,竹君的所有事情,設計、進料、下單、出貨、銷售、推廣,都是孫竹君一個人。常常是一邊接電話一邊畫設計圖,沒花過一分錢的所謂“推廣費用”,更別說打折和促銷之類的花哨了。因為第一個人買了之後,就到處說好,第二個人聽著去買了,跟著說好,這就傳開了。口口相傳比到大街上貼海報簡單得多也有效得多,更何況,竹君中裝與其他產品相比有著先發優勢,這就是所謂的“零成本”行銷。
也不是一帆風順,毫無挫折。1993年中裝第一次出現時人們稀奇萬分,趕新鮮的人兒接二連三地湧進她的小店。然後就有人依樣畫葫蘆,第三家、第四家……尤其當1997年香港回歸和2001年APEC的東風一吹,唐裝幾乎一夜間遍地開花。
除了競爭,工人的流失也是一大問題。不僅一些只學了半把斧子的裁剪工、車工瞅著眼紅出去自立山頭,個別跟了孫竹君多年的左右手也跑了,有的從服裝的款式、店面的風格、甚至連宣傳單上打著的還都是“竹君”字樣。而且當滿街都是唐裝店時,怎樣的設計和創意才能吸引口味越來越挑剔的顧客呢?
有一次,孫竹君買了一本叫《中華旗袍》的服飾書,打開時她驚呆了:裡面一款款精美絕倫的旗袍竟然許多都是自己的設計!孫竹君再也坐不住了,她想到了通過法律途徑去解決。
官司最後打贏了,可是孫竹君卻想得更多:到底怎樣才能保護自己,把那些抄襲和模仿之風從身邊趕跑呢?孫竹君最後想到了申請專利。
從此,只要製成了一件別具風格的服裝,她都會不遺餘力地跑去為它申請專利,儘管過程有點繁瑣,不過自從掌握了這個法寶,再面對對手心裡便踏實多了。
孫竹君孫竹君

門店擴張與海外市場

1996年,孫竹君決定擺脫個體戶的身份,註冊公司,將事業正規化運作。第一個好處便是,她從此能夠接團購單子。“發票正規後,企業客戶才可能找上門來。”孫竹君說。
有了公司背景,孫竹君開始大張旗鼓地做事業。她將門店開到上海、無錫、南京、北京。擴張是危險的。管理半徑的陡然擴大,讓她深感“心力交瘁”。陌生的市場、陌生的消費群體、陌生的環境、人手的缺乏、經驗的不夠,她的腦袋一下子變大了。“北京的門店大概撐了一年,撤了。南京的門店也同樣如此。”孫竹君說。
管理問題,同樣讓孫竹君頭疼。她試圖找過職業經理人。可是,有專業知識的職業經理人,要么水土不服,不斷地和人吵架,要么心氣太高,工作起來心浮氣躁。她不得不硬著頭髮親自上陣。一度,她給自己報了幾個培訓課程,上海、杭州追著老師上課。有時候她覺得快累死了,但決不能表現出來。她眼裡,執著是最重要的創業素質,執著是貫穿始終的原動力。執著可不是為了一個明顯看得到的希望而奮鬥,而是“為了一個一直都看不到前途的事情幹上幾年”。
可是,看得到的年齡問題,卻日漸嚴峻。公司怎么做大呢?怎么從家族企業變成職業管理的企業呢?誰來接班呢?
2005年底,一個人闖入孫竹君眼中。這便是她的小妹孫蘭君。孫蘭君比她小12歲,25年前去加拿大定居,在當地也開了一家小製衣廠。50歲的孫蘭君想著葉落歸根。
同樣懂服裝產業的孫蘭君年輕,有專業背景,有學問,懂管理,又是自己人,這幾乎是為她量身定做的接班人;另外,孫蘭君在加拿大的孩子學過貿易和會計,正值畢業年紀,“完全可以替竹君中裝打開境外市場”。孫竹君甚至想好了,第一個拿下的城市是悉尼,第二個便是澳門。
一切只剩下執行。她遊說孫蘭君,說:“50歲並不可怕,我創業時也就50歲,你同樣可以的。”她花了半年時間手把手地教孫蘭君如何應對國內市場,並做好交接工作。她悄悄帶著外甥去了中紡展覽會,發現對方對中裝饒有興趣,她高興壞了。
那一刻,63歲的孫竹君覺得自己的事業完全有希望做得更大、更好。
竹筠服藝竹筠服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