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家南頭倉儲遺址

孫家南頭倉儲遺址

孫家南頭倉儲遺址,位於陝西省寶雞市鳳翔縣長青鎮孫家南頭村西800米的千河東岸二級階地上,總面積約7200平方米,是西漢時期遺址。

孫家南頭倉儲遺址整體呈長方形,南北總長約216米,東西寬約33米,發現的遺蹟有牆垣、通風道、門、柱礎石等。遺址內出土了大量的建築遺物,主要包括粗繩紋板瓦、筒瓦及雲紋瓦當、“長生未央”瓦當、鋪地磚等,還有少量五銖錢、貨布、貨泉、“大泉五十”等銅錢,以及鐵鏟、鐵斧、鐵鏵、鐵鍤等鐵器和其他遺物。孫家南頭西漢倉儲遺址是中國考古已發現的時代較早、結構完整、規模宏大的一處國家性質的漕運倉儲設施,為研究西漢時期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以及千河乃至全國槽運與河岸碼頭倉庫存儲情況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2019年10月7日,孫家南頭倉儲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孫家南頭倉儲遺址
  • 地理位置:陝西省鳳翔縣
  • 所處時代:西漢
  • 占地面積:約 7200 m
  • 保護級別: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編號:8-0145-1-145
  • 批准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歷史沿革,遺址特點,文物遺存,研究價值,保護措施,旅遊信息,地理位置,交通信息,

歷史沿革

2004年3~8月,陝西省考古研究所與寶雞市考古工作隊、鳳翔縣博物館聯合組隊,在陝西鳳翔縣發現並發掘了一處西漢時期嚴河大型碼頭倉儲遺址。
孫家南頭倉儲遺址
孫家南頭倉儲遺址現場

遺址特點

地理環境
孫家南頭倉儲遺址,西距汧河河道約300米。這裡距離西安約170千米,在寶雞市與鳳翔縣交界處,距著名的雍城遺址約15千米。遺址東部600米處的高台即為“蘄年宮遺址”,東南約700米處是曾被稱作古代關中西部陸路交通必經之地的“馬道口”,曾出土“羽陽宮”鼎,被認為是“羽陽宮”所在地。
孫家南頭倉儲遺址
孫家南頭倉儲遺址位置示意圖
地層堆積
孫家南頭倉儲遺址建築基址之上的地層堆積較為簡單,可分為4層,以T42北壁剖面為例。
第1層:現代耕土層,厚0.3米,土質鬆散,呈深褐色,內含植物根系等。
第2層:近代擾土層,厚0.45米,質稍硬,土色變淺。
第3層:淤積層,厚0.8米,上質細膩鬆散,呈灰褐色。
第4層:建築基址文化堆積層,距現地表約1.55米,清理出厚0.28米左右的一層瓦片堆積,應為當時該建築被廢棄或拆除時散落下來的建築材料。
第4層下即為建築基址,基址打破生土。
遺址形制、結構
孫家南頭倉儲遺址整體呈長方形,南北總長約216米,東西寬約33米,建築總面積約7200平方米,方向360度。發現的遺蹟有牆垣、通風道、門、柱礎石等。
牆垣為東、西、南、北四周圍成,南北圍牆之間又有兩道隔牆,將整個建築等分成三個單元,其中北單元已遭破壞,僅存中間和南側的兩個單元,保存狀況較為完好。整個建築不但規模大,而且構築工藝複雜。已發掘完成的是中間的一個單元和南、北兩道隔牆。該單元南北長約72米、東西寬約33米,發掘面積約2400平方米。牆垣上方已遭破壞,殘存牆基部分。南、北牆基對稱,東、西牆基也對稱。中間單元牆基被通風道分割為18塊,長度為5.05米、5.3米、5.5米、9.35米、11米、11.15米不等,寬度均為5.7米,殘高0.6~0.8米。牆基系平板夯築而成,夯土層厚8~12厘米。牆內側壁均有一層紅燒痕跡,當為防潮處理工藝。
孫家南頭倉儲遺址
中部單元及南部單元平面圖
牆基間的通風道南北各有2條,東西各有7條,總計18條。同樣分別是南北對稱和東西對稱。通風道的長度等同於牆體的寬度,各處的寬度為0.7~0.8米,每個通風道兩側面各有4道柱槽,有方形和圓形的兩種。通風道兩端的柱槽均為方形,與牆基內外側平齊;中部的柱槽為方形或圓形,以圓形的居多。柱槽寬度(直徑)為0.3~0.5米。柱槽底部均有礎石。北牆基之間的兩通道內壁均有草拌泥抹平的痕跡。所有通風道底面均有一層較厚的踩踏面,有的柱槽礎石上和相對的礎石之間發現有木質灰煙牆基以內為夯築的地面,低於牆基0.6~0.8米,夯土厚0.4~0.5米。整體呈長方形,南北長50.6米,東西寬17.2米。地面上整齊有序地排列著柱礎石,其中小柱礎石東西14行,南北43行,共602個。礎石呈不規則形,大多經過修鑿,上部平整。礎石中心間距1~13米。四周柱礎石緊靠夯土,牆基個別還深入夯土牆內。另外,在上述整齊排列的小柱礎石中又有東西2行、南北9行形體略大的柱礎石,東西相距約為7.2米,南北長為47.6米。南北之間的柱礎石間距有一定規律,自北起分別為8.2米、5.2米、5.2米、5.2米、8.2米、5.2米、5.2米、5.2米。在柱礎石間距8.2米的位置對應的東西兩邊的牆基最長。
多處礎石上和地面上發現有被火燒過呈木炭狀的圓木,直徑約為0.25米,殘高一般為0.2~0.3米,最高0.7米,最低只有幾厘米,表明礎石上曾豎立有圓木。這樣就說明夯土牆基以內的倉儲建築中心區的礎石上原確有立柱。依據大小礎石的分布規律、木柱殘留跡象、整體布局特徵,並參照以往其他地區所發現同時期或同類建築的構造式樣可以推斷:小柱礎石上安放較低矮的豎立圓木,然後在圓木上架空木板形成倉儲的地面,木板地面以下的空間與四周牆壁上的通風道相通,這樣就解決了倉儲地面的防潮問題,同時密集的立柱又能夠承載更多的重物。兩行大礎石不但間距較大,而且分別距東西兩邊的牆基距離較遠,正對應建築的中心部,礎石上的立柱應為建築中部高屋頂的支柱,以此可以判定整體建築屋頂為歇山式,這樣能夠解決建築跨度大的問題。
倉儲建築的用途
孫家南頭西漢倉儲遺址具有倉儲轉運、存儲和軍需守備多重作用。

文物遺存

綜述
孫家南頭西漢倉儲遺址出土了大量的建築遺物,主要包括粗繩紋板瓦、筒瓦及雲紋瓦當、“長生未央”瓦當、鋪地磚等,還有少量五銖錢、貨布、貨泉、“大泉五十”等銅錢,以及鐵鏟、鐵斧、鐵鏵、鐵鍤等鐵器和其他遺物。
孫家南頭倉儲遺址
孫家南頭西漢倉儲遺址出土瓦當圖
建築材料
建築材料包括鋪地磚、板瓦、筒瓦和瓦當。鋪地磚,2塊,泥質灰陶,均完整近似方形,薄厚、大小略有差異。磚正面均飾“回”字形紋、菱形幾何紋各兩組。瓦當,均為泥質灰,大多殘缺不全,包括雲紋瓦當和“長生未央”瓦當兩種,以“長生未央”瓦當居多。
孫家南頭倉儲遺址
孫家南頭西漢倉儲遺址出土鋪地磚圖
銅錢
銅錢,包括五銖、貨布、大布黃千、大泉五十、貨泉、布泉六五銖。
孫家南頭倉儲遺址
孫家南頭西漢倉儲遺址出土銅錢圖
鐵工具
鐵工具,出土8件,表面均鏽蝕嚴重。
孫家南頭倉儲遺址
孫家南頭西漢倉儲遺址出土鐵工具圖
“百萬石倉”瓦當
孫家南頭西漢倉儲遺址採集過1件西漢時期的“百萬石倉”瓦當,現收藏於陝西省考古研究所,該瓦當與這座大型倉儲建築遺址的規模和功能相對應,因而推斷該倉儲建築可能就是當時的“百萬石倉”。

研究價值

孫家南頭西漢倉儲遺址是中國考古已發現的時代較早、結構完整、規模宏大的一處國家性質的漕運倉儲設施,為研究西漢時期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以及千河乃至全國槽運與河岸碼頭倉庫存儲情況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這一大規模的倉儲和密集分布的柱礎石形成的橄欄式建築特徵,為研究西漢時期的國家大型建築提供了實物例證。

保護措施

2019年10月7日,孫家南頭倉儲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孫家南頭倉儲遺址位於陝西省寶雞市鳳翔縣長青鎮孫家南頭村西800米的千河東岸二級階地上。
孫家南頭村

交通信息

自駕:自陝西省寶雞市鳳翔縣人民政府開車前往孫家南頭倉儲遺址,程約19千米,用時約27分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