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家窪村

孟家窪村隸屬萊城區羊里鎮,萊城西北22公里、鎮政府北約2公里處。村東隔山為泉子溝,南為羊里村,西與孫官莊、東溫石地塊搭界,北為址坊村,共有4個生產小組,人口764人,耕地700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孟家窪村
  • 外文名:Meng home hollow village
  • 耕地:700畝
  • 人口:764人
村莊名片,行政區劃,人文自然,

村莊名片

據村碑記載:清朝中葉孟姓建村時,因地勢低洼,冠以姓氏,故名孟家窪。又傳四百多年以前,從羊里搬來孟萬里、孟萬祿、孟萬福兄弟3人。其中孟萬里在此居住不久,移居溫石;孟萬祿終生未娶;孟萬福成家立業,繁衍生息,形成多支,成大姓。後又增添張、徐、王、劉4姓,但仍以孟姓居多。孟家窪初稱黃澇坡窪,因村內地勢低,常年積水,形成內澇,黃草遍生,故冠以此名。後來經村民填土造田,疏通溝道,改良土壤,大多澇窪變良田,遂改名為北嶺,後又改名孟家窪。

行政區劃

民國時,屬寨里區轄;抗日戰爭時期屬羊里區轄;1955年隸屬儀封區;1958年3月屬羊里鄉轄;後依次隸屬羊里公社、羊里辦事處、羊里鎮。

人文自然

昔日的盤龍山上廟宇宏偉,樹木蒼翠蔥鬱,遍地奇花異草飄香,山水相映,如詩如畫,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眾多的遊客和香客前來觀光、朝拜。其鼎盛時期,當屬一年一次的盤龍山廟會。
據《羊里史志》載:盤龍山築有泰山行宮。相傳,建於清朝乾隆年間,廟內正麵塑有碧霞元君泥像。左右各有站班神像10餘尊。廟南還修有觀音廟,內塑觀音泥像。廟東南,修有百子殿,鐘樓等。盤龍山廟會由此而起,每年農曆三月十五日,周圍幾十里的民眾前來趕會。此廟會在建國前已終止。
碧霞祠廟位於盤龍山頂平坦開闊處。房屋2間,紅磚壘砌,為現今保存完好的唯一一座神廟。碧霞祠廟廟門朝南,門上的鐵鎖只在每年3月15日打開。門兩側有對聯一副:“膜拜元君神,登臨盤龍山。”廟內神像不下10尊,經“文革”中多次洗劫,大多破敗不堪。
廟西南方原築有一戲台,磚石壘砌。戲台朝北,台前山勢北高南低,觀眾站在山上任何一個角落都可清晰看到台上的節目,戲台在“文革”中被拆除。
盤龍山塘壩位於盤龍山西南坡腳處,始建於1966年下半年,庫容3萬方。壩堤高5米,南北走向,塊石築就,水庫內碧波蕩漾,水庫周圍栽植花椒、花生等。
塘壩西不遠處有一泉,因泉北築有麻姑廟,故名麻姑泉。泉水從石縫中自然湧出,大旱之年不斷流,水質清洌甘甜,相傳可醫治百病。過去人們常從此取水喝,如今村裡有了水井,已很少有人走很遠的路到此取水。
困龍河,北起源於址坊,向南流經孟家窪、孫官莊、陳王石等地,注入東平湖。孟家窪段長500米,河道平均寬20米,最大過水流量100m3/秒,河道內雜草叢生,除汛期過流外,其餘時間基本無水。
村南有新河與泉子溝村相通,河堤頂寬8米,堤長1500米,堤兩側楊樹、槐樹高聳挺拔,枝葉繁茂,涼風習習,為夏日避暑的好去處。
孟家窪村村民世代和睦相處,民風淳樸。平原地,山嶺地各占一半,主要種植生薑、大蒜、花生、地瓜等。人們在從事農業之餘,主要進行狗肉、牛肉的加工及製作。
凡吃過狗肉的人,沒有不知道孟家窪百年老字號“狗肉老店”的老闆徐道敦的。徐道敦是老店的第二代傳人,“文革”時期他在繼承父親徐增學這一老店創始人的製作工藝的基礎上,在進狗、扒狗、烹狗細節上不斷加以改良,製作出的狗肉色澤鮮潤,味道純正,口感滑軟。隨著時間的推移,銷售量的增加,“老店”的狗肉得以聞名全國。1978年,南京軍區司令員到省城濟南開會,吃過老店的狗肉後,拍手叫絕,遂產生了為中央領導捎點的想法。當時司令員專程從濟南趕到孟家窪村,要徐道敦親手製作狗肉30斤。村裡的牛肉製作雖不及狗肉,卻也在全鎮小有名氣。
孟家窪村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抗日戰爭時期孟紀增為民兵隊長,一天晚上,他在呂家林處巡邏放哨,當巡邏至孟昭傳屋後的南槐樹處時,突然發現墳後埋伏有許多日本鬼子,大約一個營的兵力。他看見後,通知其他人一齊向村北撤退。在途中朝天放了一槍報警,村里人聽到槍聲迅速轉移到了安全地帶。鬼子追進村,搜查一圈後沒發現一個人影,村民們從而躲過了一場災難。
解放後在黨的領導下,1952年成立互助組,1955年成立的初級社,1956年轉為高級社,1958年加入人民公社,村民生產生活條件有了變化。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隨著村民經濟意識的增強,人們的眼界開闊了,實行了村莊統一規劃改造,拓寬街道,整修生產路4000米,打井27 眼,修變壓室兩處,建排水溝800米,村民生活一步一層樓,現孟家窪,小樓林立,街道寬敞,村民富足。
孟家窪村民歷來注重教育,1942年,有孟繼珠任教,教授10多名學生。自恢復高考後,已考人大學的學生有12人。
隨著時代的發展,未來的孟家窪村將更加輝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