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婆(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人物)

孟婆(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人物)

孟婆,是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人物,常駐奈何橋邊。她為所有前往投胎靈體提供孟婆湯,以消除鬼魂的記憶。

在中國的古代傳說里,孟婆是地府中專司掌管將生魂抹去記憶的陰使,關於孟婆的由來,民間出現最多的通常有三種說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孟婆
  • 國籍:中國
  • 職業:泰媼
  • 信仰:道教
  • 主要成就:提供孟婆湯,消除鬼魂的記憶
  • 性別:女
傳說,一說,二說,三說,孟婆湯,古籍記載,現代音樂作品,

傳說

一說

鴻蒙初開,世間分為天地人三界,天界最大掌管一切,人間即所謂的陽世人界,地即為陰曹地府。三界劃定,無論天上地下,神仙陰官,俱都各司其職。孟婆從三界分開時便已在世上,她本為天界的一個散官。後因看到世人恩怨情仇無數,即便死了也不肯放下,就來到了陰曹地府的忘川河邊,在奈何橋的橋頭立起一口大鍋,將世人放不下的思緒煉化成了孟婆湯讓陰魂喝下,便忘記了生前的愛恨情仇,卸下了生前的包袱,走入下一個輪迴。這種說法最早出現在春秋時期的道家典籍里,頗有中國傳統思想中“人死如雲散”,“一死百了”,“莫記已死之人恩怨”之類的意味。

二說

所謂的孟婆就是孟姜女,昔日孟姜女哭倒長城之後,眼見長城之下屍骸無數,再也找不到丈夫的屍骨。為了能忘記這些痛苦萬分的記憶,就熬制了能使人忘記記憶的孟婆湯。後來上天念她思夫之情感天動地,就免了她的輪迴之苦。讓她在奈何橋畔熬制孟婆湯,讓參與輪迴的陰魂們忘記前世的一切。即所謂:“前世已了,今生善惡唯本心所念。”之意。這一說從元朝開始廣為流傳,到明清時期多見於文人筆記之中,亦是至今民間流傳最廣的一種說法。在關於孟婆的諸多傳說中,倒是這個說法頗具某種現實主義色彩。
在這個傳說里,孟婆其實不是什麼老奶奶一類的人物,是一位絕世美女,孟婆初制孟婆湯的原因是為了忘記自己的過去,孟婆的唯一記憶是給在奈何橋上來來往往的幽魂送上一碗孟婆湯。

三說

孟婆生於西漢時代,自小研讀儒家書籍,長大後,開始念誦佛經。(然而佛經在東漢才被翻譯成漢文。)她還在世時,從不回憶過去,也絕不想未來,只是一心一意地勸人不要殺生,要吃素。一直到她八十一歲,依然是處女之身。她只知道自己姓孟,於是人稱她為“孟婆老奶”。後來,孟婆老奶入山修行,直到後漢。因為當時世人有知前世因者,往往泄露天機,因此,上天特命孟婆老奶為幽冥之神,並為她造築驅忘台。

孟婆湯

《吳下諺聯》(王有光,清)中記載:人死去第一處是孟婆莊,諸役卒押從牆外經過赴內案完結。生前功過,注入輪迴冊內,轉世投胎,仍從此莊行過。有老嫗留進,升階入室,皆朱欄石砌,畫棟雕梁,珠簾半卷,玉案中陳。嫗呼女孩,屏內步出三姝:孟姜、孟庸、孟戈,皆紅裙翠袖,妙常筓,金縷衣,低喚郎君,拂席令之坐。小鬟端茶,三姝纖指捧甌送至,手鐶丁丁然,香氣襲人,勢難袖手。纔接杯便目眩神移,消渴殊甚,不覺一飲而盡。到底有渾泥一匙許,抬眼看時,嫗及三姝皆僵立骷髏,華屋雕牆,多變成荒郊,生前事一切不能記憶。一驚墮地,即是懵懂小孩矣。此茶即孟婆湯,一名泥渾湯,又名迷魂湯。

古籍記載

關於孟婆的記載頗多,例如:《歷代詞話》(王弈清,清)《南海觀音菩薩出身修行傳》(朱鼎臣,明)《諧鐸》(沈起鳳,清)等
值得注意的是,在諸多記載中,孟婆都與風有關,故此,《康熙字典》(張玉書,清)引《南越志》:颶母卽孟婆,春夏閒有暈如虹是也。又李西涯譏許氏從具,謂具四方之風,乃北人不知南人之□,誤以貝為具耳。西涯博學,必有所據,且閩粵諸儒,皆雲□風。今韻書多作具,姑志以備考。
《歷代詞話》(王弈清,清):
俗謂風曰孟婆,蔣捷詞云:"春雨如絲,繡出花枝紅裊。怎禁他孟婆合早。"江南七八月間有大風甚於舶鱟浚野人相傳以為孟婆發怒。按北齊李攖余聘陳,問陸士秀:"江南有孟婆,是何神也。"士秀曰:"山海經云:'帝之二女,游於江中,出入必以風雨自隨,以帝女故曰孟婆。'猶郊祀志以地神為泰媼。"此方言雖鄙俚,亦有自來矣。
《南海觀音菩薩出身修行傳》(朱鼎臣,明):
十王曰:“既然如此,今公主地府皆已游過,可著二十四對幢幡送公主過奈何橋,引到密松林屍所,著他還魂,往升上界。”閻君與六曹俱在孟婆亭作別而去。
游遍陰司過奈何,獄囚冤債盡消磨。孟婆亭下相分手,颯颯仙風鼓太和。
《諧鐸》(沈起鳳,清):
蘭蕊,邯鄲挾瑟倡也。妹玉蕊,與里中葛生有齧臂盟。生家貧,鴇母索聘奢,意苦不遂。蘭蕊多貴客交,所得私金,悉以贈生,為妹作纏頭費,生德之。後蘭蕊病瘵死,生益落寞。非但不敢言聘,即欲博一宵歡,自顧空囊,亦殊羞澀。願乖氣結,遂以情死。投至冥府,王者憫其無辜,判令投生。至一處,牽蘿為棚,鋪石作幾。見男女數百輩,爭瓢奪杓,向爐頭就飲。生適口燥,亦往投止。忽一女子從棚後出,視之,蘭蕊也。驚問所來,生具對。女曰:“君以情死,妹豈獨生!”言之泣數行下。生取瓢就爐,女搖手禁勿飲。生詰其故。女俟飲者盡散,乃曰:“君不知耶?此盂婆莊也!渠為寇夫人上壽去,令妾暫司杯杓。君如稍沾餘瀝,便當迷失本來,返生無路。今乘不昧前因,何不及早遁歸,與吾妹仍諧舊約?”生曰:“舊約難憑,重生無益。卿將何以教我?”女曰:“當為君圖之。”遂引至棚後,見累累石瓮,排列牆隅。女指曰:“此名益智湯,飲者有才。此名長命湯,飲者多壽。此名和氣湯,飲者令人歡喜。”生問:“若輩所飲者何物?”女笑曰:“此皆焦心火滴淚泉煎成之混沌湯也!”末至一瓮,女逼令生飲。生問:“何名?”女曰:“此元寶湯。君所以惡生樂死者,只欠此一物耳!”生勉飲數口,格格不能下咽。女曰:“此等齷齪物,原不宜入文士之腹,然緣此為有情郎吐氣,是物亦不俗矣!”生有難色。女曰:“勸君更盡一杯,恐西出陽關無故人也。”生為解頤,勉盡其半。女曰,“可矣!”遂導生出棚,指示歸路。時生死已五日,因無殮具,停屍床上,惟一灶下嫗守視。見屍忽躍起,頻呼腹痛,探喉大吐,勢如湧泉,熒熒然水銀入地。命儲畚鍤,坎地數尺,盈千募萬,其中皆不動尊也。急詣鴇母家。玉蕊得生死耗,絕粒者三日。生吐其實,皆大喜。遂以金聘之而歸。因感蘭蕊德,移其柩禮葬之。後葛氏子孫繁衍,命春秋祭掃,永著為例。鐸曰,“十斛量珠,千里結網。家無黃金屋,阿嬌從何處貯哉?因知溫柔鄉里,坑煞幾多寒士。慾海沉身,泉台埋骨;鬼門關外,獨立茫茫。究竟元寶湯向誰家吃也?嗟乎!”
《靖江寶卷》:
目連問獄官:“可曾有一個劉氏到此?”獄官說:“有的,已起解去了。”目連再往前行,只見一個大院,周圍廊房數百間,兩邊有台,旁設鍋灶,許多人在那裡喝茶。目連抬頭一看,見“孟婆莊”三個大字,
陰司有座孟婆莊,絕色女子賣茶湯。來人吃得湯和水,三十五天不清爽。
孟婆(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人物)

現代音樂作品

孟婆之「忘鄉」

作曲/編曲:橫顏君
作詞:語笑闌珊
笛子/簫:水玥兒
琵琶:乍雨初晴
和聲:Braska
後期:Midaho
演唱:小愛的媽
所述專輯:《玄中色》
孟婆(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人物)

文案:
千百年來,甚至連我自己都已經記不清,到底送走了多少碗孟婆湯。
只記得在奈何橋上等待的,有步履蹣跚的耄耋老人,哭訴兒女不孝;有為國捐軀的中年男子,壯志未酬,滿目悲涼;有面容憔悴的及笄少女,戀戀不捨回望鄰家情郎;有懵懂未開的黃口小兒,在我身邊咬著手指好奇繞。
【前塵俗世多紛擾,忘川盡頭無歸鄉。】
【與其回想,不如相忘。】


誰人說 不相忘 莫忘
誰曾想 歸故鄉
誰耳畔 淒淒聲 迴響
沉浮一生半紙荒唐


看 眾生相
嘆 歡喜悲傷
煮千年濁湯 斷舍離 空一場
聽清明雨瀟瀟


誰能看盡彼岸花開灼灼艷
念念回望功名過千山
誰人復返猶猶徘徊奈何邊
痴痴不忘前塵情與怨
將此心繫紅繩銘刻忘川畔


霧茫茫
六橋外幽冥鄉
貪念痴妄
此間無常

看 眾生相
嘆 歡喜悲傷
守寒台寂寥 渡世人 過望鄉
斷俗世多紛擾


往昔三月江南柳飛花生香
誰曾許下綿綿情意長
輾轉一夢惶然初醒淚滿妝
不如隨我醉飲杯中湯
從此陌路相忘 無傷亦無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