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江非創作詩歌)

《媽媽》是當代詩人江非創作的一首現代詩。此詩是一首非常有特色的寫母親的詩歌,詩人從現代文明的非常規視角來寫,寫出了農村婦女辛勞、困頓的生命狀態,同時表現了媽媽面對艱難生活的堅韌態度和詩人對媽媽的思念讚美之情。全詩運用了設問、對比等寫作手法,讀起來雖語言樸實,但感情強烈。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媽媽
  • 創作年代:當代
  • 作品出處:《一隻螞蟻上路了》
  • 文學體裁:現代詩
  • 作者:江非
作品原文,創作背景,作品賞析,主題思想,藝術特色,名家點評,後世影響,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媽媽
媽媽,你見過捷運嗎
媽媽,你見過電車嗎
媽媽,你見過瑪麗蓮·夢露
她的照片嗎
媽媽,你見過飛機
不是飛在天上的一隻白雀
而是落在地上的十間大屋嗎
你見過銀行的點鈔機
國家的印鈔機
門前的小河一樣
嘩嘩的點錢聲和刷刷的印鈔聲嗎//
媽媽,你知道嗎
捷運在地下
電車有辮子
夢露也是個女人她一生很少穿長褲嗎
媽媽,今天你已經爬了兩次山坡
媽媽,今天你已拾回了兩捆柴火
天黑了,四十六歲了
你第三次背回的柴火
總是比前兩次高得多

創作背景

此詩原載於2002年10月號《詩刊·上半月刊》,寫於現代文明的大背景下。在現代文明普遍地進入人們的視野時,它就與鄉村世界產生較大的差距,鄉村的境遇就變得日益逼仄。現代文明已經進入並占據了鄉村青年一代的意識,致使他們以現代文明的視角反觀鄉土生活。
作者江非在《一份個人提綱》中寫道:“詩歌就是風,雅,頌’。就是對時代的介入、批判,以及對廣闊民生的記錄、關注、承擔;就是對個體生命、事物本身,以及客觀存在的世界關係的個人闡釋;就是對民族、祖國,以及更為恆久的自然事物和人類精神的壯烈歌唱。”《媽媽》正是這樣一首以現代化文明視角來寫母親的詩。

作品賞析

主題思想

這是一首非常有特色的寫母親的詩歌。以農村生活為題材的詩歌很容易從農村的生活細節寫起,但江非的《媽媽》則從現代文明的視角寫媽媽。寫媽媽為家庭操勞,以一種生命的廣度來寫媽媽,在現代文明的大背景下,寫了以“媽媽”為代表的這一代農村女性的不幸命運,寫出了廣大偏僻農村地區的婦女辛勞、困頓的生命狀態,表現媽媽面對艱難生活的堅韌態度和作者對媽媽的思念讚美之情。

藝術特色

全詩二十句有十五句寫現代文明,只有五句寫媽媽的生活狀態。詩人用了三分之二的篇幅,羅列了一個又一個現代城市生活的意象,到了詩的最後,“媽媽”才出場沒有丈夫的陪伴,沒有女兒的簇擁,這其實是一種藝術手法——鋪墊。捷運、電車、飛機、瑪麗蓮·夢露、銀行的點鈔機……這些在城市中司空見慣的景象,對於一個鄉村中的婦女卻如天方夜譚。詩歌的前半部分,是為寫農村中的媽媽所做的鋪墊,這種鋪墊越充分,構成的情緒的反差就會越大;詩歌的後半部分,直接寫媽媽,用極樸素的語言寫出媽媽每天的勞作,沒有任何渲染,只是運用平行組接的蒙太奇手法,便凸顯出媽媽的性格與命運,而詩人對媽媽的關愛與崇敬之情也就滲透其中了。
另外,這首詩採用“媽媽,你見過……嗎?”對話的語氣展開,在媽媽與我之間設計幾個提問的排比句式,他明明知道媽媽沒有見過捷運、電車、瑪麗蓮·夢露的照片,對飛機、鈔票的概念也止於“天上的一隻白雀”和少量的紙幣,詩人再用陳述句將這些事物一一解釋和糾正,他的解釋和糾正恰恰反映了詩人對現代文明的印象,他必須以媽媽能夠理解的生活常識做解釋,飛機是“落在地上的十間大屋”那么大,點鈔機和印鈔機上的鈔票像“門前的小河一樣”,“捷運在地下”,“電車有辮子”,“夢露也是個女人她一生很少穿褲子”。媽媽對現代文明的印象看似滑稽、可笑,但這些形象的說法暗示出媽媽生活的窘迫和視野的局限。
這首詩之所以能給人們強烈的情緒衝擊,就是因其對比的藝術手法,因它以城市化的視野寫農村,在城市與農村生活的強烈對比中,給人以心靈震撼。全詩用語清新自然,帶著一股濃郁的鄉風氣息,讀起來樸實、感人。

名家點評

南京大學中國新文學研究中心教授傅元峰《尋找當代漢詩的礦脈》:“江非為人熟知的詩作《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有過骯髒的念頭》《媽媽》等,也有清澈見底的主題,觀念取捨在詩中高高懸掛,左右著詩語的秩序。”
湛江師範學院中文系教授張德明《新世紀詩歌研究》:“不少詩人在描繪鄉土時,往往對這塊土地表現出既愛又憐,既歌頌又批判的複雜思想情態。比如江非的《媽媽》一詩:讀江非的詩,你會感覺清新、自然的鄉風徐徐而來,心脾之間有一種說不出的和爽與快適。江非詩歌有海子的神韻,善於將鄉俗民情和村舍院落的自然景觀錘鍊成詩意盎然的動人文字,以鋪排的形式多層面描畫出來。《媽媽》採用直接問詢與告白的抒情模式,在描寫鄉下母親生活的貧苦、勞累與艱辛的同時,也對現代工業文明進行了一定程度的反思與批判。而在對媽媽視野狹窄、見識不夠的間接交代中,我們能隱隱感受到詩人心中藏的對這個偏遠鄉村閉塞窮寒境況的斑駁複雜情感。”
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吳思敬《文學評論》:“偉大的詩人總是能深刻地體察人性,優秀的詩篇總是能展示美好的人性,維護人性的尊嚴。不同於放縱瘋狂的望寫作,近年來,不少青年詩人致力於開掘在普通人身上展現出來的美好的情操,在作品中閃現出靈性的光輝,如江非的《媽媽》、張執浩的《扶母親過街》等。”

後世影響

《媽媽》後被選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語文·中國現代詩歌散文欣賞》教科書中。

作者簡介

江非(1974年—),本名王學濤,山東臨沂平墩湖村人,現居海南澄邁。1991年任山東蘭山區藝術研究室編輯,1993—1998年在某海軍服役。1987年開始詩歌寫作,著有詩集《獨角戲》、《紀念冊》、《一隻螞蟻上路了》、《那》、《傍晚的三種事物》《嘿嘿嘿》等。首都師範大學首位“駐校詩人”,曾獲華文青年詩人獎、徐志摩詩歌獎、《詩刊》年度詩歌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