媧皇廟

媧皇廟

媧皇廟位於山西省霍州市賈村,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據傳,此廟始建於明代,後毀,清同治四年重修。媧皇廟內現存有懸塑及壁畫,尤以正殿內壁畫而聞名。正殿東一側的壁畫高4米,長6.5米,面積為26平方米;媧皇聖像左側壁畫,高4米,長3米,面積為12平方米,與東側壁畫連為一體。整組畫面表現了聖母宴請百官司時,宮廷內忙碌、熱鬧的生動情景。2006年05月25日,媧皇廟作為清代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媧皇廟
  • 地理位置:山西省霍州市賈村
  • 氣候類型:溫帶季風氣候
  • 占地面積:約2347.5㎡
  • 地位: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簡介,古代遺址,歷史故事,

簡介

媧皇廟位於距山西省霍州市5公里的東郊大張鎮賈村。四周青山環繞,東有潺潺泉水流過。據傳,此廟始建於明代,後毀,清同治四年重修。媧皇廟內現存有懸塑及壁畫,尤以正殿內壁畫而聞名。正殿東一側的壁畫高4米,長6.5米,面積為26平方米;媧皇聖像左側壁畫,高4米,長3米,面積為12平方米,與東側壁畫連為一體。整組畫面表現了聖母宴請百官司時,宮廷內忙碌、熱鬧的生動情景。
村內至今仍現存著大量古建築遺構,如媧皇廟之東為清代懸山頂建築魁星樓,廟之西為文昌閣高台遺址,廟之北為清代遺構劉家祠堂、清代六邊形六層樓閣式磚構文峰塔,廟之西北為與媧皇廟同時期的建築群玄帝廟。是反映清代黃河流域村落風俗、民俗的典型實例。由於村中這種特殊的文化氛圍, 村民憨厚、淳樸,文人墨客歷代輩出,書香門第隨處可見。“賈村的秀才比驢多”這一當地民謠就是其最生動的寫照。

古代遺址

媧皇廟坐北面南,占地約2347.5㎡。現僅存懸山頂式戲台、硬山卷棚頂式鐘鼓二樓、懸山頂式聖母殿及歇山頂式東西垛殿,共六座清代建築。媧皇廟廟內碑文現已不存,故該廟宇的創建年代無從考證。據《說文》中記載:“媧,古之神聖女,化萬物者也” 。傳說人類是由女媧伏羲,兄妹相婚而產生,後來他們禁止兄妹通婚,制定婚禮。反映了我國原始時代由血緣婚進步到族外婚的情況。又傳說她曾用黃土造人,並煉五色石補天,折斷鰲足支撐四極,治平洪水,殺死猛獸,使人民得以安居。
媧皇廟
1聖母殿。媧皇廟聖母殿內的媧皇聖母壁畫是該廟最為精華的部分,是清代壁畫中的上乘之作。總面積達71.17平方米。畫面採用通景式構圖,利用建築、樹木將人物有機的組合在一起。勾線填色,略有渲染,顏色以礦物顏料朱、青、綠、白、黃為主。殿宇、勾欄、亭榭採用界尺繪出。整個畫面依據神話傳說與清代社會現實生活交織組合在一起。
2東山壁畫。東山牆壁畫總面積24.33平方米,全景描繪宮廷中處理國事的畫面。殿宇檐下正中懸掛“萬世母儀”的匾額。中為聖母女媧坐像,半向左側狀,似乎正在詢問補天事宜,左右各站立一名侍女、二名文吏。大殿月台下左右各繪有五帝,頭戴冕旒,穿帝王裝,手捧玉圭, 侍立兩側等待吩咐;台階下右側一頭戴烏紗帽官吏似乎正在奉旨宣昭;宮女們有的在竊竊私語,有的在穿梭於各殿宇之間;年直、月直、日直、時直四位天神也正飛奔而止;整個畫面充滿著節奏與懸念。 東山牆壁畫共有人物43人,其中女性10人(包括聖母、侍女),男童4人,男性29人(包括帝王、官吏、武士及男僕);左上角(從左到右)為時直、日直,右上角(從左到右)為年直、月直共四位天神。3西山壁畫。西山牆壁畫總面積26.02平方米,正中大殿上書有“開天立極”的匾額,整個畫面以此主題展開。媧皇聖母站立在正中,頭戴鳳冠,身著霞帔。兩宮女各持羽帚、宮扇侍立兩側。各路神仙或帝王相互道賀。左右上角各有一隻向下俯飛的鳳凰;大殿月台台階下兩側三名官吏和其夫人正侍立兩旁;右下角是兩獄卒與剛剛大赦的三名囚徒。囚徒雙手合十,上身赤裸,肩系方巾,下穿裙褲前來參拜;前面兩名差人抬著供案。中部上端從左到右,集中繪製著年直、月直、日直、時直共四位天神。與東山牆的四位天神相比,除人物面貌相同外,由於此時大功告成,故四位天神相聚一起,著艷麗的服飾,甚至手中少了法器。特別是大殿月台中央,武士身旁有一正在玩耍的童子,使整個場景更加充滿著祥和、喜慶。西山牆壁畫共有人物41人,其中女性14人,男童3人,女童3人,男性21人(包括帝王、官吏、武士、男僕及百姓);西壁左上是描繪一組童男童女的生活場景。三個童女和兩個男童正在玩耍並品嘗食物,大殿旁右側兩名文吏正在書寫記錄著什麼。
媧皇廟
4後檐牆壁畫。後檐牆東西兩側壁畫面積分別為10.48和10.34平方米,主要描寫內容為內廷御膳房內宮女們的工作情況。這兩組畫面共有人物10人,每組5人,並均為宮女。她們正在忙碌著傳送各種食物。有的正在將乘托食物的盤上扣一盔形蓋;有的似乎正在將食物擺放成美麗的圖案,或者在其上點綴著什麼。
媧皇廟
5服飾人物。從畫面的人物服飾來看,尤其是官吏的官服、官帽與唐代官服相似;與山西洪洞廣勝寺水神廟明應王殿內的《元雜劇》(元代)、《下棋》(元代)等中的官服相同。由於霍州與洪洞地理位置相連,因此受其影響是不難理解的。甚至其月台地面的方磚鋪設亦為早期唐代“十字對縫”的地面鋪法。聖母媧皇莊嚴慈祥,具有一種深沉含蓄的感染力;侍女的虔誠,凝聚著智慧與涵養;武士的孔武有力,在兇猛中蘊藏著善良與威嚴。
東山牆與西山牆壁畫中的建築場景,建築構造、形式完全相同,除媧皇聖母外,也有相同天神、人物(如:四直、武士)的出場。在這102個人物或天神中,其中女性有37人(包括兒童),她們的髮飾色彩艷麗,圖案各異,無一雷同。但為反映各自的主題,兩組壁畫人物的神情、頭飾、服飾色彩和服飾衣紋曲線的繁複(尤其是女服),女性人物的多寡(女性人物明顯比東山牆壁畫中的女性多),甚至建築上建築彩畫的圖案色彩均存在較大差異。可以看出東山牆壁畫的畫家著力描繪人物之間表情的傳遞,面部神情各異;西山牆壁畫的畫家則側重於用人物形體、服飾曲線的飄逸來傳遞信息,表達人物的喜悅心情,是研究我國古代婦女髮飾、服飾的難得資料。
媧皇廟

歷史故事

大為於天下
忽必烈為藩王時,就立下要“大為於天下”的宏大志向。至元四年(1267)他同意籌劃修廟,到竣工立碑時的至元十四年,先後整10年時間。這正好是大元建國(1271年)前後。竣工之後,四方民眾不遠千里而至,舉手加額,十分踴躍,視為天下偉觀。但是,這位立國皇帝卻沒有給自己留下一座墳瑩。不僅他沒有,元王朝所有皇帝都沒有陵寢。這是蒙古族習俗文化的巨大作用。
蒙古人相信“一旦身上先有了早晨的露水,則與草木同腐”。為了不與草木同腐,他們的喪葬習慣與漢族不同。
國制不起墳隴,葬畢,以馬騎踏之使平,殺駱駝於其上,以千騎守之。來年春草既生,則移帳散去,滿眼平野,人莫知也。欲祭時, 則以所殺駱駝之母為嚮導,視其徘徊悲嗚之處,則知葬所矣。
老駱駝因懷念死去的兒女,當然會比人更識其途,但駱駝不會將記事傳代。滄桑歲月,老駱駝死了;最初祭典的人或流失於戰亂,或徒牧於他方,又有誰能再知死者的葬身處呢?
大元國11位皇帝都沒有陵寢,忽必烈卻能在建國前後的重要時刻重修女媧陵寢;這位元世祖敕封女媧為媧皇並刻於碑額;把武則天造的四面八方無缺口的國字搬到碑額之上。這說明什麼呢?
他是想說明:我忽必烈也是媧皇子孫;我信仰的是媧皇文化;我尊崇的是媧皇精神。華夏祖先、文化和精神是統一的。中華各族人民及領袖,歷來都以追求國家統一為已任。國家統一的傳統基因來自中華之母——女 媧。
自元以來的中原文化
成吉思汗1227年臨終時提出,“假道宋境,聯宋滅金”遺囑。其子孫遵其戰略遺策,於1234年滅金。其孫忽必烈於126O年廢除選舉大漢的制度,在開平宣布即位。1279年滅南宋,統一全中國,定都大都(就是今天的北京),結束了自唐朝安史之亂以來長達五百多年的南北分裂。其疆域東至海;西至中亞;西南包括西藏、雲南;北達西伯利亞大部;東北到鄂霍次克海。地方建立行省,創我國省制之端。他的孫子忽必烈大漢統一了中原地區,加強了中原同北方少數民族交流,但同時他也極大地損毀了中原漢家文化的傳播與流傳,使中原自漢唐以來所產生的先進文化幾乎斷根,所以後人有了自元以來就再無中國,但也創造了文化的融合,創造出了元曲等一系列精美的文化,儒家文化也如同一個頑強的種子艱難的成長,終於再次結出美麗的文化之花。
八月十五殺韃子
元朝末年,吏治腐敗,財政破產,軍備廢弛。中原連年災荒,人口存亡各半,激起農民起義。趙城人傳說由月餅內發現有“八月十五殺韃子”紙條的故事就發生在元末。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攻占北京,元朝滅亡。
元朝自忽必烈定國號的1271年算起。歷十帝,共九十八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