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建民(優秀鄉村醫生)

婁建民(優秀鄉村醫生)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婁建民 1957年生於安徽省宿州市。自幼家境貧寒,但酷愛讀書,學習認真,高中畢業後一直從事本村衛生室工作,1979年因工作出色,業務熟練,民眾口碑好,被調至夏橋醫院任院長,但因當地父老鄉親和乾群難捨,加之自己對鄉親的深情眷意,又重返衛生室,一乾竟是三十多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婁建民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安徽宿州
  • 出生日期:1957
  • 職業:醫生
  • 主要成就:2006年榮獲“全省優秀鄉村醫生”
    2004年被評為“雙培雙帶標兵”
主要成就,生活經歷,

主要成就

1983年獲得全省《鄉醫證書》,1993年考取全省《西醫師》職稱,1994年光榮入黨,1998年獲宿州市《優秀共產黨員》,1999年個人事跡被選入《歷史的跨越——宿州改革開放二十年》大型地方史志,2004年被評為“雙培雙帶標兵”,2005年獲得《全省鄉村醫生執業證書》,2006年榮獲“全省優秀鄉村醫生”。

生活經歷

自參加工作以來,年年被上級主管部門評為先進衛生室和個人。三十年前的家鄉是一個貧窮落後、交通閉塞、缺醫少藥、災疾泛濫,生病後到一二十里外的公社醫院,十分不方便,而且有很多急危病人根本不能到地方就已離開人間,或因救治不及時而致殘,看到這一切使年少的他萌發了要學醫,學好醫的決心。高中畢業後機緣巧合被大隊選用村衛生員,後被送至上級醫院進修學習,在進修那兩年期間,他學習如饑似渴,刻苦鑽研業務技術,嚴寒酷暑,三更燈火五更雞,一分汗水一分收穫,他以優異的成績完成了學業,當時被上級醫院領導賞識,極力挽留他留院工作,但他已立下紮根鄉村,救治百姓的決心,義然決然地回到家鄉,當時好多人不理解,都說他傻。當時的村衛生室可謂一窮二白,一無像樣的房屋,二無設備,在大隊放托拉機的二間茅草房內建起了一個村衛生室。就這樣,他懷著滿腔熱情投入工作,當時家鄉流行著症疾和血絲蟲兩大疾病,人們生命健康和勞動力受到嚴重威脅,他每天一手提開水,一手拿藥瓶,走村串戶,田間地頭髮藥,真正做到:“送藥到手,看服到口,不服不走。”查血絲蟲時他和從全公社抽出的八名骨幹一起,組成九人普查小組,每天從晚上九點後抽血,逐家換戶一人不漏,一乾就是一個通宵,夜間採血白天鏡檢。當時正值嚴冬臘月。大雪鋪地,滴水成冰,腳手都凍爛了,有的累病了,誰都沒叫一聲苦,全都堅持到底,半個月完成了全公社七萬餘人普檢的艱巨任務,受到上級領導的表揚。由於他們的努力和黨的關懷,這兩大地方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紮根鄉間,心繫百姓,治病救人,不辭辛苦,白天看病忙了一天,晚上一盞煤油燈伴他學習到深夜,“治病常感書讀少,夜深方知月色寒”。一分辛苦一分成就,在他刻苦鑽研下,理論水平和臨床經驗不斷提高,治療常見病和多發病做到得心應手,竟被鄉親稱為“神醫”。一個小草屋每天被求診者圍得水泄不通,為了讓各位患者及早解除病痛,他和侄子兩個人常常是一天吃兩頓飯,一天工作十幾個小時,有時感到頭髮熱、發大,就稍休息一下,馬上又投入工作,儘管很辛苦,但看到病人一個個地恢復健康,他都感到由衷的高興。成績往往只代表過去,只有不斷攀登才能再創輝煌。醫學技術在不斷更新,學習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近幾年來,他不僅購買大量的醫書醫刊,認真自學,同時把衛生室的四名人員送到專業學校學習深造,現有中專水平2人,大專2人,其中一人考取《國家執業醫師資格證》,使衛生室整體人員素質得到提高。為了讓鄉親父老更好地看病,2003年他拿出了多年的積蓄建造了一個六百多平方米的現代化村衛生室,真正實現各室分開,各科配置了空調、自來水,營造了一個舒心、明亮、衛生的就醫環境,並添置了一些簡單的醫療設備,如氧氣瓶、心電圖機、簡單呼吸器、自動吸痰器、牽引床等,同時各項規章制度健全,做到看病有登記、有處方、皮試有登記等各種婦幼保健和計免資料齊全,一切走向正規化,基本做到以人為本,小病不出村,急病能有效搶救和及時轉診,營救了無數例危重病人的生命,二三十年從未發生過一次醫療事故和糾紛。開拓進取勇於創新,近年來隨著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心腦血管疾病也在農村逐年上升,好多患者因經濟拮据,治療不及時不當,導致終身殘疾或死亡。面對現實,他翻閱了大量的資料,打開了中醫的寶庫,採取了中西醫結合,針灸、推拿、按摩、早日鍛鍊,配合西醫治療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方案,花錢少、見效快,平均每人花費不足千元。近二十多年來,他讓數千名中風偏癱者走向康復,許多患者感謝不盡,在他的診所四周的牆壁上一百多塊匾額和錦旗,放響了一串串鞭炮。幾十年來,他一直把預防保健工作放在首位,自備廣播機、黑板,經常向民眾宣傳各種常見病和多發病的預防知識,使民眾提高了無病早防,有病早治的意識。治病救人,不記酬勞,自從醫以來,他一直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視病人為親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花最少的錢讓鄉親看好病是他一貫的宗旨和準則。
記得有一位慕名從固鎮來的個體戶,很有錢,得了病在隨近幾家大醫院求治,效果不佳,他僅給他開了十幾元的藥,人說啥也不願走,要他給他開些好藥,經他勸說才半信半疑地回去了,一個月後,他又來到他的面前,左手提著一塊匾,右手緊握他的手不放,感激地說:“真想不到十幾塊錢竟治好我的病……”生命與疾患並行,他只是全國五十多萬個鄉村醫生中的普通一員,“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為家鄉父老的健康,為祖國美好的明天,為社會的和諧、穩定與發展,盡他的一點光和熱,他願意以他的畢生的青春和精力,以精湛的醫術、優良的醫德,熱誠的態度,飽滿地精神,致力於捍衛人民的健康活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