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斯敏斯特教堂

威斯敏斯特教堂

威斯敏斯特大教堂(The Collegiate Church of St Peter at Westminster),通稱威斯敏斯特修道院(Westminster Abbey,意譯為西敏寺),坐落在倫敦泰晤士河北岸,原是一座天主教本篤會隱修院,始建於公元960 年,1045年進行了擴建,1065年建成,1220年至1517年進行了重建。

威斯敏斯特教堂在1540年英王創建聖公會之前,它一直是天主教本篤會(天主教的隱修院修會之一)教堂。1540年之後,成為聖公會教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威斯敏斯特教堂
  • 外文名稱:Westminster Abbey
  • 類別:教堂,博物館
  • 地點英國倫敦泰晤士河畔威斯敏斯特區的議會廣場
  • 別名:西敏寺
  • 正式名稱:聖伯多祿聯合教堂
  • 建築風格:哥德式
  • 始建時間公元960年
  • 原屬於:天主教本篤會
  • 現屬於:聖公會
  • 最佳遊玩季節:四季皆宜。
  • 建議遊玩時長:2小時
  • 開放時間:9:00-16:45
  • 門票價格:18鎊
行前必讀,景區介紹,關鍵信息,如何到達,景點美圖,歷史淵源,結構布局,教堂內部,教堂南側,教堂東側,整體外觀,建築風格,紀念碑,構造,館藏,禮拜堂,建築特色,人文意義,評價,

歷史淵源

威斯敏斯特的本義是西部大教堂的意思。由於這座教堂在倫敦城的西部,便得此名。曾有過一座自東撒克遜王塞伯特在公元7世紀建造後便長期矗立的教堂。威斯敏斯特教堂在倫敦威斯敏斯特教堂的現址上,當時,它本應建在托尼島。該島已經消失,因為泰晤士河道變窄後它與岸地融為一體。這座教堂的建立似乎是遵循聖伯多祿的指教,據說他曾在首位主教梅里圖斯領行的封聖典禮上現身。從巴耶彩圖(彩織廣景壁畫,生動詳細地記錄了11世紀諾曼征服者威廉侵占英格蘭的過程。傳說為威廉王后瑪蒂爾達親織,畫中共有1152人和72幕場景)上看,這座老教堂建有中心塔樓、交成十字橫線的兩側耳堂和鉛板屋頂。
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威斯敏斯特大教堂
威斯敏斯特教堂是由“懺悔者”愛德華(1042—1066年在位,因病未能參加威斯敏斯特教堂的封聖典禮。王后之兄哈羅德二世,成為末代撒克遜族英王。)擴建,並於1065年被封聖。亨利三世為了紀念愛德華,發誓建立一座哥德式更加威嚴的教堂,致使原來的結構所剩無幾。從13世紀到16世紀,英格蘭的國王們個個為其設計獻力,結果把它弄成了各種風格的大雜燴。如此觀察,它與今日的英國王室倒是相配——他們也是出自大量不同的祖源,而長久以來都將威斯敏斯特教堂作為“教區本堂”來舉辦婚喪儀式和加冕典禮。
威斯敏斯特教堂既非大教區的主教堂,也不是教區裡的教堂,而是人們所知的王室專屬的教堂,行使管理的教長與其法規都要由王室決定。雖說平面圖上標明入口在堂前左側,實際上它設在了教堂側面的北耳堂。英王“懺悔者”愛德華應教宗利奧九世之請求,將威斯敏斯特教堂敬獻於聖伯多祿
來自法蘭西諾曼第的威廉一世(征服者),是首位在威斯敏斯特教堂榮受加冕的國王。經過黑斯廷斯戰役,他擊敗了英王哈羅德二世。他的加冕典禮於1066年的聖誕日舉行,英格蘭本地居民擁聚門前歡呼慶賀。神經質的諾曼人錯誤理解了這一場面,威廉在整個典禮過程中惶惶惟恐喪命。加冕結束,諾曼士兵對人群發動攻擊,還焚燒了周圍的一些房屋。這種舉動對始終不得安穩的英法關係來說,自然毫無改善。
自此之後,王室的加冕禮即在威斯敏斯特教堂舉行,包括伊莉莎白女王在內的英國曆朝歷代君王,除了愛德華五世愛德華八世兩位外,無不是在威斯敏斯特教堂加冕登基,坐上王位。即便百年之後,也都長眠寺內。
18 世紀上半葉,英國建築家尼古拉斯·霍克斯穆爾建造了教堂西端的雙塔。1875 年起,教堂正面由英國建築師、哥特復興式建築風格運動的領袖人物喬治·吉爾伯特·斯科特整修。這位沉湎於哥德式建築風格的建築師在承擔修復工作時,常因傲慢地毀掉許多精美的非哥德式作品而引起時人的爭議。不過,這種作風對西敏寺來說未嘗不是一件幸事。據說,英國資產階級革命護國主克倫威爾被殺後,頭顱掛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尖頂上61年。
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威斯敏斯特大教堂
目睹了牛頓葬禮的伏爾泰為之深深震動。他曾感慨道:“走進威斯敏斯特教堂,人們所瞻仰的不是君王們的陵寢,而是國家為感謝那些為國增光的最偉大人物的紀念碑。這便是英國人民對於才能的尊敬。”

結構布局

教堂內部

在教堂內還有許多象亨利七世禮拜堂這樣的獻給死去君主的建築,使人不由得不驚嘆西敏寺教堂內別有洞天。如祭壇東端的聖·愛德華禮拜堂,其中央的愛德華祠墓建於1269 年,是世界各地香客的朝聖之處。主祠周圍還有亨利三世及其他國王祠墓,形成了各個時代的雕刻博物館,尤其是東端的亨利五世墓堂更以雕飾華美著稱。建筑西敏寺的初衷並非作為英國國王的墓地,然而事實上,從亨利三世到喬治二世的20 多位國王都葬在了這裡。在聖·愛德華禮拜堂西側有著名的愛德華一世加冕寶座,它高踞於祭壇前面的高台之上,寶座下有一塊稱之為“斯庫恩”的聖石,它原是蘇格蘭國王傳統的加冕座位,是其權力的象徵,1297 年,愛德華一世將它帶到了倫敦。
在教堂的祭壇前面的尖背靠椅,是歷代帝王在加冕時坐的,據說那是件700年以前一直使用至今的古董。 椅子坐板下有一塊大石頭,被稱為“命運之石”(Scone),它是愛德華一世在13世紀掠奪來的。原來,這是蘇格蘭王登基用的,據說現今蘇格蘭人中,還有人發起要把這塊石頭取回去的運動。於1996年,這塊蘇格蘭人的至寶又回到了它的家鄉。
教堂內,還有一座特殊的小禮拜堂。說它特殊是因為這座小禮拜堂不是獻給君主,而是獻給勇赴國難者——犧牲於“不列顛之戰”(1940 年秋季發生的英德空軍之戰)的皇家空軍戰士的。小禮拜堂的彩色玻璃上繪有當年參戰的68 個空軍中隊的隊徽。這為滿目的皇家奢華中注入了一股剛健悲壯之氣。

教堂南側

教堂南側是天主教本篤會的修道院,創建於13 世紀,是一方形庭院,周圍設開敞拱廊,拱廊周圍另有許多附屬建築物。此外修道院庭院東南一側,還有寶庫廳和地下小教堂。後者為一長方形廳堂,現為寺院博物館,館內陳列著國王、王后和貴族們在葬禮中放置在無蓋棺材中供人憑弔的雕像。這些雕像都是根據死後面容模製下來的,造型真實生動。其中以愛德華三世(1312~1377 年)的雕像最為古老,以英國海軍中將納爾遜子爵的雕像最為精緻,這位被譽為“海洋權威的化身”的英國歷史上最傑出的海軍指揮官曾在一次海戰中大敗拿破崙,從而最終導致後者滑鐵盧的失利。西敏寺的柱廊恢宏凝重,拱門鏤刻優美,屏飾裝潢精緻,玻璃色彩絢麗,雙塔嵯峨高聳,整座建築既金碧輝煌,又靜謐肅穆,被認為是英國哥德式建築中的傑作。

教堂東側

教堂東端,即教堂中軸線的末端,原是聖母禮拜堂,後來毀壞。16 世紀初,在這個位置上建起了一個規模更大的禮拜堂(1503~1519 年,另說1502~1512 年),即著名的亨利七世禮拜堂,這是英國中世紀建築最傑出的代表作品,由羅伯特·渥都設計。禮拜堂本身就是一個小教堂,有獨立的本堂和兩邊側廊,陵寢設在一端。其巨大的扇形垂飾和宛如倒掛著的晶瑩華美的鐘乳石拱頂,設計大膽,構思巧妙,拱肋圖案別具一格,是整個建築中最精彩之處。室內牆上滿布壁龕,龕內共立有95 個雕像。這座禮拜堂裝飾華麗精美,被認為是“所有基督教國家中的至美之所”。

整體外觀

西敏寺主要由教堂及修道院兩大部分組成。教堂平面呈拉丁十字形,主體部分長達156 米,本堂兩邊各有側廊一道,上面設有寬敞的廊台。本堂寬僅11.6 米,然而上部拱頂高達31 米,是英國哥德式拱頂高度之冠,故而本堂總體顯得比例狹高,巍峨挺拔。耳堂總長62 米,與本堂交會處的4 個柱墩尺寸很大,用以承托上部穹頂。穹頂以西是歌唱班的席位,以東是祭壇。教堂西部的雙塔(l735~1740 年)高達68.6 米。平衡本堂拱頂水平推力的飛拱橫跨側廊和修道院圍廊,形成複雜的支撐體系。
威斯敏斯特教堂威斯敏斯特教堂

建築風格

紀念碑

宏偉壯觀的威斯敏斯特教堂是英國的聖地,在英國眾多的教堂中地位顯赫,可以說是英國地位最高的教堂。除了王室成員,英國許多領域的偉大人物也埋葬在此。英國人因此把威斯敏斯特教堂稱為“榮譽的寶塔尖”,認為死後能在這裡占據一席之地,是至高無上的光榮。其中著名的“詩人角”就位於教堂中央往南的甬道上。在這兒長眠著許多著名的詩人和小說家。如英國14世紀的“詩聖”喬叟,就安葬於此。陵墓周圍還有一扇專門的“紀念窗”,上面描繪著他的名作《坎特伯雷故事集》里的情景。伴他長眠的有丁尼生布朗寧,他倆都是名噪一時的大詩人。著名的小說家哈代和1907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吉卜林也葬在這裡。“詩人角”中央,並排埋葬著德國著名的作曲家亨德爾和19世紀最傑出的現實主義作家狄更斯。還有些文學家死後雖葬身別處,但在這裡仍為他們豎碑立傳,如著名的《失樂園》的作者彌爾頓和蘇格蘭詩人彭斯,就享受著這種榮耀。
在教堂的北廊里,還佇立著許多音樂家和科學家的紀念碑。其中最著名的是牛頓,他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獲得國葬的自然科學家。他的墓地位於威斯敏斯特教堂正面大廳的中央,墓地上方聳立著一尊牛頓的雕像,旁邊還有一個巨大的地球造型以紀念他在科學上的功績。此外,進化文化的奠基人、生物學家達爾文天王星的發現者、天文學家赫謝爾等許多科學家都葬於此地。在物理與化學領域均做出傑出貢獻的法拉第在去世後本來也有機會在威斯敏斯特教堂下葬,但因他信仰的教派不屬當時統領英格蘭的國教聖公會,威斯敏斯特教堂正是聖公會的御用教堂,因此拒不接受他在教堂內受饗。
雪萊拜倫這兩位舉世聞名的大詩人也因為驚世駭俗的言行被教堂拒之門外。在威斯敏斯特教堂內還安置著英國著名的政治家邱吉爾張伯倫等許多知名人士的遺骸。後來因場地有限,部分偉人的墳墓被遷移至聖保祿大教堂。此外,兩次世界大戰中陣亡的英國官兵的花名冊也保存在教堂內。在教堂大院正中還設有無名烈士墓,供人們在此地駐足停留、憑弔緬懷。這座古老的教堂結構宏偉,裝飾輝煌,外觀是依拉丁風格建造的十字形。教堂正門向西,由兩座全石結構的方形塔樓組成,這是聖保羅教堂的設計者雷恩的學生在18世紀設計的,雙塔聳立,非常壯觀。教堂主體部分長達156米,寬22米。本堂兩邊各有一道側廊,上面設有寬敞的廊台。本堂寬11.6米,上部拱頂高達31米,是英國最高的哥德式拱頂,這樣的結構顯得本堂比例狹高頎長,巍峨挺拔。耳堂總長為62米,與本堂交會處有4個尺寸很大的柱墩,用以承托上部穹頂。穹頂以西是唱詩班的席位,以東是祭壇。而鐘樓高達68.5米,高聳壯麗。整個建築古典莊嚴,高大古樸,弓形的石雕精美細緻,挺拔的立柱直指蒼穹。教堂最上端林立著由彩色玻璃嵌飾的尖頂,巍峨地沖向天際,如雕似刻,精巧絕倫。抬頭仰望會有一種天堂般高遠莫測的玄妙和神秘感。教堂四周高處的窗戶都是用五顏六色的彩色玻璃裝飾而成,它們使以灰色為主調的教堂在莊嚴中增加了幾分典雅和華麗的情調。威斯敏斯特的柱廊恢弘凝重,拱門鏤刻優美,屏飾裝潢精緻,玻璃色彩絢麗,雙塔嵯峨高聳,整座建築既金碧輝煌,又靜謐肅穆,其精美豪華、富麗堂皇為英國教堂之冠,不愧是英國哥德式建築中的傑作。
威斯敏斯特教堂威斯敏斯特教堂

構造

威斯敏斯特教堂全系石造,主要由教堂及修道院兩大部分組成。有聖殿、翼廊、鐘樓等堂組成。進入教堂的拱門圓頂,走過莊嚴卻有些灰暗的通道,眼前豁然一亮,進入到豪華絢麗的內廳。教堂內寬闊高遠構造複雜的穹頂被裝點得美輪美奐,由穹頂掛下來的大吊燈華麗璀璨,流光溢彩。地上鋪的是華貴富麗的紅毯,一直通向鋪著鮮艷的紅色絲絨、裝飾得金碧輝煌的祭壇,這就是舉行王室加冕禮和皇家婚禮的正地。祭壇後是一座高達3層的豪華墳墓——愛德華之墓。祭壇前面有一座尖青靠椅,這是歷代帝王在加冕時坐的寶座,據說是件有700多年歷史的、一直使用至今的古董。寶座下面擺放著一塊來自蘇格蘭的被稱作“斯庫恩”的聖石。寶座和聖石都是英國的鎮國之寶。

館藏

威斯敏斯特教堂內還有大量館藏,加冕用品以及勳章等慶典用品都收藏於此。還有英國宮廷收集的關於歷史、藝術、科學等各個方面的資料,如1500年以來富於戲劇性的歷史記錄都保存於此。人們在讚嘆威斯敏斯特教堂建築藝術的同時,還可以從中了解到英國的歷史。

禮拜堂

威斯敏斯特教堂內有許多禮拜堂,除了巨大的天主教禮拜大堂,在聖壇後還有一個聖母堂,叫做亨利七世禮拜堂。這是教堂內最珍貴的寶藏,是16世紀都鐸王朝的創始人亨利七世下令建造的,將近10年方才建好。禮拜堂的裝飾極為華美精細,是英國晚期哥德式裝飾風格的傑出代表。禮拜堂扇形的圓拱屋頂以純白色的石材建造,上面裝飾著中古時期騎士勳章圖案的彩色旗幟。周圍大面積的彩色玻璃窗使人幾乎感覺不到牆壁的存在,燦爛的色彩令人目眩神迷。堂內拱券的券肋雕飾密布,精雕細琢,拱頂懸垂下許多漏斗形花飾,極為精巧,仿佛童話仙境一般,精美絕倫,觀者無不嘆為觀止。在亨利七世禮拜堂後面是皇家空軍禮拜堂,最突出的景觀是四周的彩色玻璃窗,上面鑲嵌著所有在1940年的不列顛戰役中立功的飛行中隊的徽章。

建築特色

作為英國中世紀建築的主要代表,威斯敏斯特教堂的建築風格和特點,雖然在馬拉松式的建造年代中不斷地推移變化,從諾曼式、哥德式,一直到早期文藝復興的式樣,不過它 的基本特色仍屬於哥德式,所以歷經700 多年的修葺而猶能保持原貌,實在多虧了斯科特這樣的建築師。
威斯敏斯特教堂
教堂建築為哥德式,數個由彩色玻璃嵌飾的尖頂並列在一起,顯得別致動人。教堂中間還有一處擁擠的墓場,埋葬有諸多偉大人物。由於人數眾多,不得不將棺停豎起來埋放在地下。最終還是無處插針,才開始將偉人們向聖保羅教堂轉移。
祭壇前面的尖背靠椅,是歷代帝王在加冕時坐的,據說那是700年前一直使用至今的古董。椅子坐板下有一塊大石頭,被稱為“命運之石”(Scone),它是愛德華一世在13世紀掠奪來的。原來是蘇格蘭王登基用的,據說現今蘇格蘭人中,還有人發起要把這塊石頭取回去的運動。
在最裡面的亨利七世禮拜堂中,並排陳放著悲劇性的女王瑪麗,以及在倫敦塔慘遭殺害的年幼的愛德華五世及其胞弟的墓葬。威斯敏斯特的本義是西部大教堂的意思。由於這座教堂坐落在100年前倫敦的西部,便得此名。早在8世紀這裡便有教堂了,但只是在愛德華懺悔王建立起這座教堂之後,這一帶才成為身份不凡的地區。
威斯敏斯特教堂威斯敏斯特教堂
在這座教堂建成之後不過幾日,懺悔王便死去了,也沒有王位繼承人。正當皇親國戚為此爭吵不休之際,諾爾曼人威廉從法國而來,並一舉壓制、征服了英格蘭。可是,怎樣才能向公眾展示自己是愛德華王的正當繼承者呢?最終他決定在愛德華王建造的這座教堂內舉行盛大的登基儀式。於是1066年,威廉在此登上了英國王位。從那以後,共有40位皇帝在此登基。

人文意義

在教堂或具有特別紀念意義的建築物中,大都會專為傑出的人物劃出一席之地。正如法國的名人葬在先賢祠,英國的名人身後則有幸進入威斯敏斯特教堂。他們或被埋葬在教堂內,
或者在此樹立紀念碑。這裡一些著名政治家、科學家、軍事家、文學家的墓地,其中有邱吉爾牛頓達爾文狄更斯布朗寧霍金等人之墓。耳堂南翼的“詩人角”就是詩人和作家墓祠的薈萃地。這裡還有著名的第一次大戰時的無名戰士之墓(1920 年)。所以,這裡墓室累累,紀念碑林立,堪稱英國著名的歷史文物陳列館。而且,這些祠墓和紀念碑在建築上還有一個妙用:有效地避免了教堂中軸線上氣勢非凡的縱深可能產生的枯燥感。
威斯敏斯特教堂是歷代國王加冕登基、舉行婚禮慶典的地方,也是英國的王室陵墓所在地,可以說威斯敏斯特教堂是一部英國王室的石頭史書。

評價

華盛頓·歐文兩百年前描繪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最初可能處於荒郊草莽中,如今,大教堂位於倫敦繁華的鬧市中心,周圍僅存十餘棵綠樹,那種現代化的氛圍與讀林紓譯文時的感覺已相差甚遠。威斯敏斯特不像坎特伯雷大教堂有綠樹蔭庇,但周圍不遠處有青翠的聖詹姆斯公園和金碧輝煌的白金漢宮
大教堂毗鄰氣勢宏偉的議會大廈和高聳藍天的大本鐘樓,鐘樓里14噸重的洪鐘發出深沉的鳴響,通過電視和收音機傳遍世界。泰晤士河緩緩流過威斯敏斯特,護養著大教堂里4000先賢長眠於地下的靈魂。每天,世界各地的信徒和遊客前來參觀大教堂;周末和節假日,門外等候參觀的遊客排成長隊。人們絡繹不絕地來到這裡,瞻仰先人的遺像,觀賞宏偉的皇家教堂,感受英國燦爛的歷史與文化。
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是世界上最巍峨壯麗的教堂之一,它的外觀恢弘凝重,裝潢優美精緻,整座建築金碧輝煌而又靜謐肅穆,被認為是英國哥德式建築中的傑作。它見證了泰晤士河的千年滄桑,引發人們對千古風流人物的無限感慨,觸發著遊人的思古幽情。它不僅是英國最出色的哥德式建築,還是一座難得的歷史博物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