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托馬斯

威廉·托馬斯

威廉·托馬斯(William Isaac Thomas,1863—1947),美國社會學家。芝加哥學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威廉·托馬斯
  • 外文名:William Isaac Thomas
  • 國籍:美國
  • 出生日期:1863
  • 逝世日期:1947
  • 職業社會學家
  • 主要成就芝加哥學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人物經歷,主要成就,

人物經歷

有農村(維吉尼亞和田納西)和宗教(基督教和衛理公會)背景;最初在德國學文學,1893年去芝加哥學社會學,攻取第二個博士學位,在當時世界上最好的也是唯一的社會學系學習,在那裡獲得了豐富的理論和經驗。
從1896年其一直在芝加哥大學任教,1927年起曾任美國社會學會會長

主要成就

他和另一位社會學家茲那涅茨基(Znaniecki,波蘭裔美國社會學家)根據對波蘭移民的調查研究結果合著了《歐洲和美國的波蘭農民》一書,是社會學經驗研究的代表性著作。
主要著作還有《社會起源的教材》、《不適應的少女》、《美國的兒童》等。
托馬斯提出了社會心理學中的重要命題——托馬斯定理
美國芝加哥學派社會學家威廉.I.托馬斯(William I. Thomas,1863-1947)和波蘭人茲納涅茨基通過對波蘭移民家庭的書信往來和生活史的研究,合作完成了長達5卷本的巨著《歐洲和美國的波蘭農民》(1918-1920)。這部著作描繪的是,經歷從波蘭的鄉土生活到美國芝加哥的都市生活這樣的重大變遷的波蘭農民,在社會態度與社會行為上的變化。在這部著作里,托馬斯提出了他的“情境定義”(definition of the situation)的概念,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如果人們把情境界定為真實的,那么它們在結果上也就是真實的”。這一被稱為“托馬斯公理”的假設向人們展示,情境的社會定義儘管是主觀的,但卻有其客觀的結果。
美國社會學家羅伯特·默頓說得更具體,托馬斯公理提出了“自我達成的預言”的論點:如果人根據對狀況的錯誤理解開展行動,結果,就可能使這一錯誤理解成為現實。
如果用“托馬斯原理”去解構毛澤東的一句名言,那么虛心不一定會使人進步,驕傲也常常不會使人落後。因為如果周圍的人都將你視為一個驕傲的人,你就別無選擇,只能夠按讓人感到值得驕傲的方式去生活。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