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田雞

姬田雞

姬田雞(學名:Porzana parva)是小型涉禽,體長18~20厘米。雄鳥上體褐色,下體灰色而具稀疏的白色點斑。雌鳥下體較淺,皮黃色而非灰色,臉、頦及喉偏白。甚似體型更小一點的小田雞,但雄鳥上體褐色較黯淡,少有白色點斑,兩脅橫紋也少,腿綠色,嘴基紅色。棲息於森林、平原、荒漠、一直到海拔2000米左右的山地等環境中的富有蘆葦和水生植物的湖泊、河流、水塘、河渠和深水沼澤地帶。食性較雜,主要以小型水生動物、飛蛾幼蟲、昆蟲、蜘蛛、蝸牛等動物性食物為食,也吃植物的幼芽、果實和種子。繁殖於歐洲南部和東部、亞洲中部、俄羅斯中部和中國新疆西部塔里木河、天山等地,越冬於非洲地中海沿岸、亞洲西部和印度西北部。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亞種分化,種群現狀,保護級別,

形態特徵

姬田雞是小型涉禽,體長18一20厘米。雄鳥的夏羽為頭頂至後頸暗棕褐色,背部和肩部橄欖褐色,具有寬闊的黑色條紋和一些窄的白色橫斑。飛羽為褐色。腰部、尾羽為暗褐色。前額、頭側和整個下體,包括頰部、喉部和前頸以及頸側等均為石板灰色,兩脅具有不甚明顯的白色橫班,或者不具橫斑。眼周為紅色,冬羽的頰部和喉部為白色。雌鳥上體的羽色與雄鳥相似,但下體為皮黃色,尾下覆羽具有褐色和白色相間的橫斑。雄鳥和雌鳥的虹膜均為紅色,嘴為綠色,基部紅色,腳暗綠色。
大小量度:體長180-200mm;嘴峰18-20mm;翅94-107mm;尾50-60mm;跗蹠30-31mm。(註:雄性—♂;雌性—♀)

棲息環境

棲息於森林、平原、荒漠、一直到海拔2000米左右的山地等環境中的富有蘆葦和水生植物的湖泊、河流、水塘、河渠和深水沼澤地帶。

生活習性

繁殖於歐洲南部和東部、亞洲中部、俄羅斯中部和我國新疆西部塔里木河、天山等地,越冬於非洲地中海沿岸、亞洲西部和印度西北部。中國為夏候鳥。春季於3月末4月初開始遷來中國;秋季於10月中下旬離開。
常單獨或呈家族群活動,善於游泳和潛水,經常在水塘中的蘆葦和水草叢間游泳,有時也到蘆葦外面或距離岸邊較遠的水面上活動,尤其是早晨和傍晚,也能沿著蘆葦桿攀爬或者在蘆葦上輕快地行走和奔跑。活動時喜歡鳴叫,遇到危險時多通過在蘆葦上奔跑或快速地游進蘆葦叢中來逃避敵害,一般很少起飛,即使起飛,一般飛不多遠又落入蘆葦或水草叢中匿藏。食性較雜,主要以小型水生動物、飛蛾幼蟲、昆蟲、蜘蛛、蝸牛等動物性食物為食,也吃植物的幼芽、果實和種子。覓食時主要通過在水面游泳,啄食水面和植物上的昆蟲等,有時也潛水覓食。

分布範圍

分布於阿爾巴尼亞、阿爾及利亞、亞美尼亞、奧地利、亞塞拜然、巴林、白俄羅斯、比利時、波士尼亞和黑塞哥維那、保加利亞、中國、克羅地亞、賽普勒斯、捷克共和國、埃及、愛沙尼亞、衣索比亞、芬蘭、法國、喬治亞、德國、希臘;匈牙利、印度、伊朗伊斯蘭共和國、伊拉克、以色列、義大利、約旦、哈薩克斯坦、科威特、吉爾吉斯斯坦、拉脫維亞、黎巴嫩、利比亞、立陶宛、馬其頓、馬爾他、茅利塔尼亞、摩爾多瓦、黑山、摩洛哥、荷蘭、奈及利亞、阿曼、巴基斯坦、巴勒斯坦、波蘭、羅馬尼亞、沙烏地阿拉伯、塞內加爾、塞爾維亞、斯洛伐克、斯洛維尼亞、西班牙、蘇丹、瑞典、瑞士、阿拉伯敘利亞共和國、塔吉克斯坦、突尼西亞、土耳其、土庫曼斯坦、烏克蘭、烏茲別克斯坦、葉門、尚比亞。
旅鳥:阿富汗、維德角、丹麥、厄利垂亞、甘比亞、愛爾蘭、賴比瑞亞、盧森堡、尼日、挪威、葡萄牙、卡達、索馬里、烏干達、阿拉伯聯合酋長國、英國。
姬田雞分布圖姬田雞分布圖

繁殖方式

繁殖期為5-7月,配偶為一雄一雌制。每對單獨營巢,通常營巢於富有蘆葦和水草的湖邊、深水葦塘、水渠及河灣處。巢置於有一定水深的近岸邊蘆葦和水草叢中,大多固定在水面的蘆葦莖上或水中的小柳樹上,巢底緊貼水面。偶爾也有營巢於地上的。巢的形狀為碗狀,主要由乾的蘆葦莖葉和水草構成。由雄鳥和雌鳥共同築巢,每窩產卵7-8枚,偶爾少至6枚和多至9枚。卵的顏色為淡黃灰色,被有棕色或銹色斑點。卵產齊後即開始孵卵,由親鳥輪流進行,孵化期為20-21天。

亞種分化

單一物種,無亞種

種群現狀

該物種分布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布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布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3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低危(LC)。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