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衛薰

姚衛薰 女,1925年11月8日出生於湖南長沙,中共黨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姚衛薰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日期:1925年
  • 性別:女
  • 政治面貌:黨員
個人簡介,主要事跡,

個人簡介

1949年7月畢業於清華大學物理系,旋即投身於鞍鋼的恢復和建設,為建立試驗室,提高鋼材質量,研究制訂熱處理新丁藝和開發新鋼種奉獻了全部精力。

主要事跡

曾任鞍鋼鋼鐵研究所研究室主任,金相熱處理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東北大學及南京理工大學兼職教授,培養並輔導碩、博士生十餘名,1993年起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50年代改善了軍搞、軍鍬及炮彈鋼質量,保證了抗美援朝急需;制訂了重軌、方鋼及無縫管坯等的低倍組織評級標準,保證了鞍鋼三大工程開工,研製國內首批重軌軌瑞高頻淬火成功,受到獎勵;與鋼鐵研究院合作在國內首次研製成功16Mn及15MnTi低合金鋼板。1958~1978年在國內首次進行鋼筋及鋼板軋後加速冷卻,提高了強度及抗冷脆性能,為全國推廣鋼材軋後控制冷卻奠定了基礎。60年代在國內首次研製成功08AI鎮寬面深沖冷軋汽車薄鋼板,解決了800輛汽車用材問題,打破了蘇聯封鎖,使鞍鋼受到了國家經委表彰;負責和組織研製冷軋電機和變壓器矽鋼片成功;並領導熱軋矽鋼片質量改關,消滅了浪形缺陷1965~1978年研究及指導開發了多種低、微合金新鋼種,為鞍鋼低合金高強度鋼的發展作出了貢獻。1957~1984年負責或指導33CrNi3Mo,40Mn及12CrNi3MoV鋼排氫熱處理工藝研究,縮短熱處理時間1/3以上,後者獲中國科學院一等獎。1985~1989年研製低碳St-Nb雙相鋼鋼絲,用作耐磨篩網,壽命超過普碳鋼篩網50倍。1989年獲"鞍鋼開工四十年銅牌獎"。曾撰寫重軌高領淬火、16Mi高強度鋼研製、低碳錳鋼中鈮鈦複合作用機理及低碳低合金鋼中的發裂等論文數十篇,其中20朵篇曾在國際會議上宣讀或發表於國內一級刊物及國外雜誌上。曾編寫《1988年芝加哥微合金鋼會議譯文集》,負責冶金部《鋼鐵工業的科學技術》中《金屬學及金屬物理》章的撰寫和任《冶金百科全書》中《金屬物理測試》卷的主編。譯著有《西方的技術與蘇聯經濟發展》、《微合金鋼的現代進展》等,計百萬字以上。曾任中國金屬學會理事、材料科學學會理事及省、市有關專業學會主任及副主任委員,承擔過許多重大科研課題的研究和管理工作,培養了大批專業人才,是我國金相及金屬物理界的知名專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