妾薄命二首(宋陳師道詩作)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妾薄命二首》是北宋詩人陳師道創作的五言古詩組詩。這首詩以一位侍妾悲悼主人的口吻抒寫了自己對老師曾鞏的悼念。第一首詩托侍妾之口,寫主死之悲,並表達了不願轉事他人的貞心。第二首是第一首的繼續,純是抒情,表達夫主去世後女子感到極端地孤寂慘痛,誓願殺身相報。整首詩平淡典雅,精煉濃縮,寫得感情真摯動人。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妾薄命二首
  • 創作年代:北宋
  • 作品出處:《後山先生集》
  • 文學體裁:五言古詩
  • 作者:陳師道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妾薄命二首
為曾南豐作
其一
主家十二樓,一身當三千
古來妾薄命,事主不盡年
起舞為主壽,相送南陽阡
忍著主衣裳,為人作春妍
有聲當徹天,有淚當徹泉
死者恐無知,妾身長自憐
其二
葉落風不起,山空花自紅。
捐世不待老,惠妾無其終。
一死尚可忍,百歲何當窮
天地豈不寬?妾身自不容。
死者如有知,殺身以相從
向來歌舞地,夜雨鳴寒蛩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妾薄命:樂府舊題,多寫歡聚不久,良人遠別不返等。原詩有題注云:“為曾南豐作。”曾南豐,詩人的老師曾鞏
⑵十二樓:指宅第豪華,樓台高峻。
⑶一身當三千:謂美貌而受寵愛,一人抵當所有人。
⑷不盡年:不能到生命的盡頭。《莊子·養生主》:“可以養親,可以盡年。”
⑸為主壽:為夫君祝福。
⑹南陽阡:《漢書·遊俠傳》:原涉父為南陽太守,父死,原涉大起冢舍,買地開道,立表署曰“南陽阡”。此代指墓地。
⑺春妍(yán):即打扮。
⑻徹天:響徹雲天。
⑼徹泉:下達黃泉。
⑽長自憐:惆悵悲傷無休止。
⑾捐世:猶棄世。
⑿一死尚可忍:《三國志·魏書·明帝紀》注引《魏氏春秋》:魏明帝臨死執宣王手目太子曰:“死乃復可忍,朕忍死待君。”
⒀百歲:指活著的人剩下的歲月。何當窮:怎么打發。
⒁殺身以相從:謂自殺後得以在陰世相從。
⒂寒蛩(qióng):秋天的蟋蟀。

白話譯文

其一
我夫主家富貴豪華,高樓連雲;我受到夫主的看重,寵愛集於一身。自古以來女子薄命的不知有多少,如今輪到我,侍奉夫主,不能儘自己的天年。正在輕歌曼舞為夫主祝壽,忽然間送殯南陽雨淚漣漣。我怎忍心穿著夫主為我做的衣裳,為別人歌舞打扮強作歡顏?我悲痛呼叫,聲徹雲天;我淚如雨下,灑到黃泉。死去的人恐怕不會知道,我是這樣地日日夜夜惆悵自憐。
其二
殘葉落地,秋風再也不能把它吹回故枝;空曠的山野中,花兒寂寞地開放,一片慘紅。你撒手西歸還不待年老,我受到你的恩惠,卻已是無盡無窮。死亡的痛苦還能夠忍受,苟活世上的慘味,何時能夠告終?誰說天不高地不廣?只不過我自己不能與世相容。死去的人如果有知覺,我一定會殺身到地下相從。先前歌舞繁華之地,如今是一派荒涼,只有瀟瀟夜雨,把淒涼的蟋蟀鳴聲伴送。

創作背景

陳師道的五言古詩《妾薄命》共有兩首。若無原詩題下有詩人自註:“為曾南豐作。”很容易認為這是一首侍妾的哀歌。
至於陳師道與曾鞏的關係,宋人筆記上說得頗帶傳奇色彩:曾鞏路過徐州,當時的徐州太守孫莘薦陳師道前往謁見,雖然送了不少禮,但曾鞏卻一言不發,陳師道很慚愧,後來孫莘問及,曾鞏說:“且讀《史記》數年。”陳師道因此一言而終身師事曾鞏,至後來在《過六一堂》詩中還說:“向來一瓣香,敬為曾南豐。”(見陳鵠耆舊續聞》)這種記載只是小說家之言。其實,曾、陳的師生關在史書上有明文記載,《宋史》中陳師道本傳上說他“年十六,早以文謁曾鞏,鞏一見奇之,許其以文著,時人未之知也。留受業。”元豐年間(1078-1085),曾鞏典五朝史事,舉薦陳師道為史才,然而終因他未曾登第而未獲準,因而,陳師道對曾鞏有很深的知遇之恩。故1083年(元豐六年),當他聽到曾鞏的死訊後,即寫下了這組感情誠摯的悼詩。

作品鑑賞

這組詩通過女子悼念死去的夫主,表達自己對老師的熱愛及對老師去世的悲痛,感情哀婉深摯。
第一首從正面寫對夫主逝去的哀傷,以忠貞自矢,表示絕不再事他人。起二句寫自己得到夫主無比的寵愛,平平敘來,言簡意賅。“主家十二樓”句,化用鮑照代陳思王京洛篇》“鳳樓十二重,四戶八綺窗”句;“一身當三千”句,化用白居易長恨歌》“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句。以濃縮的語言表現豐富的內容,是陳師道詩歌的特色,所以元劉壎《隱居通議》說陳師道“得費長房縮地之法,雖尋丈之間,固自有萬里山河之勢”。而更重要的是,陳師道在濃縮古詩後不見侷促,語語簡樸,渾如生成,這就不是一般人能辦到的了。
次二句由極滿意處一下跌入極不滿意,說繁華雖久,寵愛不長,倏忽之間,夫主撒手西歸,明點題“妾薄命”。“不盡年”三字是詩中主腦,一切悲苦都由此產生,以下的傷感也圍繞這三字傾吐。“起舞為主壽,相送南陽阡”總括以上四句。“起舞”句承起首二句,寫繁華時節;“相送”句承次二句,寫夫主去世。這樣並列,突出歡樂未盡而哀苦頓生,加深了女子的悲悽。劉禹錫《代靖安佳人怨》云:“向來行哭里門道,昨夜畫堂歌舞人。”陳師道這二句詩正承繼了劉禹錫詩意,但造句更加簡樸,形象地表現痛苦來得迅速,難以讓人接受,詩意跳躍,對比鮮明。所以陳模《懷古錄》評說:“蓋言初起舞為壽,豈期今乃相送南陽阡,乃不假乾淡字而意自轉者。”
“忍著主衣裳,為人作春妍”,表示夫主去世後的感慨。任淵注說陳師道是用了白居易《燕子樓》詩“鈿暈羅衫色如煙,一回看著一潸然。自從不舞霓裳曲,疊在空箱得幾年”句意,“而語尤為高古”。確實,白居易詩從正面敘述不忍穿著舊時衣為他人歌舞,陳師道以反問出之,表白自己貞心如鐵,不再為他人強顏歡笑,更顯得痛苦。當時政局風雲變幻,新舊黨派競爭激烈,二黨疊掌朝政,許多人諱言師門,每當一派失勢,便紛紛表態,不承認失勢者是自己老師,以免受到牽連。陳師道這兩句詩是有感而發,借詩中侍妾之口,對社會上趨炎附勢之徒痛下針砭,表示自己堅定的立場及人格。正如任淵所說:“皆以自表,見其不忍更名他師也。”
最後四句,直抒胸臆,說自己對主人一往情深,呼天搶地,哀哀欲絕。四句一氣相貫,悲傷之情,難以名狀,看似平淡如話,實際上句句有出處。據任淵注,“有聲”二句,是用《史通》中溫子升“怨痛之響,上徹青天”句及韓愈詩“上呼無時間,滴地淚到泉”句。“死者恐無知”是出《孔子家語》:“子貢問孔子曰:‘死者有知乎?將無知乎?’”“妾身長自憐”本李白《去奴詞》:“孤妾常自憐。”陳師道將這些句子經過錘鍊,合在一起,含蘊十分豐富。
第二首是組詩第一首的主題的延伸,表達了殺身相從的意願,二首一氣貫注。故范大士《歷代詩發》評價說:“琵琶不可別抱,而天地不可容身,雖欲不死何為?二詩脈理相承,最為融洽。”
“葉落”二句以寫景起興,然意味無窮,詩人的用意至少有三層:此二句承上文“相送南陽阡”而來,故寫墓園景象,且興起下文,此其一;又寫墓地悽慘之狀,以飄零之落葉與絢爛之紅花相襯,愈見山野的空曠寂寥,寫景狀物頗能傳神,並烘托出蒼涼淒迷的氣氛,故任淵說:“兩句曲盡丘源悽慘意象。”此其二;此二句寫景起興中又帶有比喻意,落葉指已逝之人,而紅花喻主人公自己。但落葉飄敗,花的嬌艷,徒成空無。潘岳悼亡詩》說:“落葉委埏側,枯荄帶墳隅。”這首詩以落葉比喻人的長逝,然而寓意的深刻遠不及陳師道此詩,故陳模盛讚《妾薄命》中這兩句說:“陳後山‘葉落風不起,山空花自紅’,興中寓比而不覺,此真得詩人之興而比者也。”(《懷古錄》)此其三。
在此景起興後,詩一瀉而下,沉痛之極。“捐世不待老,惠妾無其終”,說夫主不待年老,便棄世而去,而對自己的恩惠,無窮無盡,無法報答,又遺憾恩惠中斷,沒能有始有終。《詩林廣記》引謝枋得語說:“二句無限意味。後山亦自嘆南豐(曾鞏)引雖力而未遂,不期南豐死之速也。”“一死尚可忍,百歲何當窮”,承上兩句,說一死還可以忍受,但苟活在世,這無窮無盡的痛苦,又如何能了結呢?由此,她感嘆“天地豈不寬,妾身自不容”,表示無處立足,比孟郊“出門即有礙,誰謂天地寬”句更加沉痛。詩中的女子上下求索著,最終,她下定了決心,發出了鏗鏘的誓言,願意殺身相從於地下。這幾句,層層推進,步步深入,正如清范大士《歷代詩發》所說:“琵琶不可別抱,而天地不可容身,雖欲不死何為?”而必死的信念,又與上一首“死者恐無知,妾身長自憐”遙遙呼應,表達自己知恩必報。當然,詩的主題仍然是通過對侍妾的忠貞的讚揚表達詩人自己對老師的感激之情,所以任淵說:“‘殺身’一語,未知有幾人道得。”並認為“師死而遂背之,讀此詩亦少知愧矣”。
至此感情的激烈已無以復加,全詩表面上應戛然而止了,然而“向來”二句,轉以哀婉的情調結束:那以前歌聲鼎沸、舞姿婆娑的地方,只留下夜雨的淅瀝和蟋蟀的悲鳴,由此表達了盛時不再、人去樓空的感慨,一變前文率直奔放的激情,遂令詩意深遠,避免了一覽無餘。這末尾的“歌舞”幾句,正與組詩第一首的開頭“十二樓”首尾相應,也表現了作者的匠心。
《妾薄命》向來是被認為是陳師道的代表作,故《後山詩集》以此為冠,其原因便在於此詩集中體現了陳師道詩的風格。陳師道詩的佳處在於高古而具有真情,鍛鍊而以淡雅出之。這首詩造語極平淡,表面上沒有用典故,不作艱深之語,只是直陳胸臆,實際上卻幾乎無一字無來歷。任淵評價說:“或苦後山之詩非一過可了,迫於枯淡,彼其用意,直追《》、《》。”意謂他的詩須細細品味,不是一讀即可明白其中用意的,這正說明,陳師道的詩在平淡的背後,有著慘澹經營的苦心。
除了平淡典雅,精煉濃縮也是陳師道詩的一個顯著特點,如此詩中“葉落風不起,山空花自紅”等語,都以極簡練的字句表達了豐富的意蘊,如前人所評,有“以少許勝多多許”的特點,故劉壎《隱居通議》說,陳師道“得費長房縮地之法,雖尋丈之間,固自有萬里山河之勢”。
然而此詩最突出之處還在於用比興象徵的手法,以男女之情寫師生之誼,別具風範。這種手法可追溯到《詩經》中的比興,《楚辭》中的美人香草。這在古典詩詞中是屢見不鮮的,因為男女之情最易感人。正如明人郝敬所說:“情慾莫甚於男女,聲音發於男女者易感,故凡托興男女者,和動之音,性情之始,非盡男女之事也。”(陸以謙《詞林紀事序》引)托喻男女之情而實寄君臣、朋友、師生之誼的作品歷代都有,但與陳師道此詩有明顯血緣關係的可推張籍的《節婦吟寄東平李司空師道》,詩中說:“君知妾有夫,贈妾雙明珠。感君纏綿意,系在紅羅繻。妾家高樓連苑起,良人執戟明光里。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擬同生死。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此詩是張籍為推辭李師古之聘而作,與陳師道此詩所述之事雖然不同,但抒寫手法頗多相通之處。雖然後世也有人對此執不同意見,以為此詩“比擬終嫌不倫”(陳衍宋詩精華錄》),然而作為詩之一格,作為表達感情的一種方法,《妾薄命》還是有新意、有真情的。

作者簡介

陳師道(1053—1102),北宋詩人。字履常,一字無己,號後山居士,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家境貧寒。早年學文於曾鞏,絕意仕進。元祐(1086—1094)初期,因蘇軾等人舉薦,任徐州教授。後任太學博士、秘書省正字等職。詩學杜甫,苦心錘鍊,質樸蒼老,深受黃庭堅推重。為“蘇門六君子”之一,江西詩派代表性作家,常與蘇軾、黃庭堅等唱和。有《後山先生集》《後山談叢》。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