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頭山抗日游擊根據地

奶頭山抗日游擊根據地位於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安圖縣二道白河鎮東南25公里的奶頭山村。周圍是茫茫叢山林海,南距長白山天池約35公里,三道白河在奶頭村東側由南向北穿過幾百里林海,注入二道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奶頭山抗日游擊根據地
  • 地理位置: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安圖縣二道白河鎮
  • 占地面積:12萬平方米
  • 景點級別: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自1959年起,先後有朝鮮歷史考察團、延邊文物考察隊、延邊文物普查隊、各級文物部門和黨史研究人員等,對奶頭山抗日游擊根據地進行過多次調查。1984年第二次全國文物普查時對根據地進行了複查和詳細著錄。2007年被吉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根據地範圍東西約400米,南北約300米,面積12萬平方米。主要遺址包括: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二軍軍部遺址、哨崗遺址、根據地保衛戰址。軍部遺址包括:第二軍第二團團部、奶頭村農民委員會、兒童團室、婦女會、兵工廠、被服廠、醫院等。崗哨遺址在王德山第三峰頂上,呈不規則的橢圓形坑窩,是一處抗聯密營,東西3.7米,南北2.7米。根據地保衛戰址在奶頭村西北側,王德山東北坡。根據地出土文物有當時軍民使用過的搪瓷鐵鍋等生活用具。
1935年3月,東北人民革命軍二軍根據抗日鬥爭形勢的需要,東滿特委、二軍軍部相繼撤離車廠子根據地,分兵兩路向南、北滿遠征。軍長王德泰親率主力西征。同年冬,王德泰率二軍之一部進入二道白河東南山區,創建了奶頭山抗日游擊根據地。根據地組織建立了農民委員會,婦女會、兒童團等群團組織,開展了行之有效的民眾宣傳和發動工作。二軍主力在當地民眾的支持下,開展了多種形勢的游擊戰,粉碎了日偽軍的“冬季大討伐”。1936年3月,東滿特委書記魏拯民出席共產國際第七次代表大會回國後,在安圖“迷糊陣”主持召開特委常委及二軍領導會議,決定將人民革命軍第二軍改編為東北抗日聯軍第二軍。部隊改編後,撤離奶頭山根據地,與活動在南滿的抗聯一軍協同作戰,開展更為廣泛的抗日武裝鬥爭。至此,奶頭山根據地與東滿地區其他根據地一樣,完成了應有的歷史使命。
奶頭山根據地是東滿地區最後一塊抗日游擊根據地。它以物化的歷史形態見證了東北抗日聯軍第二軍組成,以及東北抗日武裝鬥爭所走過的艱辛歷程,是研究東北抗日聯軍史不可多得的珍貴物證。對於開展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具有典型意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