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內生殖器

女性內生殖器

女性內生殖器:解剖名。女性生殖器官的內藏部分。包括女性陰道、子宮頸、子宮、輸卵管和卵巢。由於個體之間的差異及生育史、年齡、疾病因素等,這些器官在形態、大小、相對位置上可有較大差別。女性內生殖器由生殖腺、輸送管道和附屬腺體組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女性內生殖器
  • 外文名:uterine tube
  • 部位:卵巢
  • 位於小骨盆側壁
概述,解剖結構,與女性內生殖器相關的疾病及其臨床治療,

概述

1、陰道:陰道是女性內生殖器的一部分。也是性交器官以及月經血排出與胎兒娩出的通道。其壁由黏膜、肌層和纖維層構成。平時陰道壁前後壁互相貼近,且其黏膜由復層鱗狀上皮覆蓋,受性激素的影響,有周期性變化,有抵禦感染的作用。但幼女及絕經後婦女的陰道黏膜上皮甚薄,容易創傷而感染。
2、子宮頸:子宮頸肌層 以富含彈性纖維的結締組織為主。平滑肌約占宮頸組織的15%,為宮體肌層縱行平滑肌的延續。可分為三層,內外兩層的肌纖維呈縱行排列,中間層環行排列。在峽部和宮頸內口有一組呈螺旋形排列的環行平滑肌,起括約肌的作用。宮頸陰道部則無平滑肌成分。
3、輸卵管:解剖名。為女性一對細長而彎曲的肌性管道,長10~12cm,直徑約5mm,位於子宮底兩側,包裹在子宮闊韌帶上緣內。自子宮兩角分別伸展至左、右卵巢,是輸送卵細胞進入子宮的管道。每個輸卵管分為間質、峽、壺腹和漏斗四部分,間質部分包含在子宮的肌肉內,管腔開始大致是向上、向外偏斜,該部長0.8~2cm,管腔直徑為0.5~1.0mm;峽部,即靠近子宮的狹窄部分,管腔直徑為2~3mm。
4、卵巢:位於女性盆腔內,為成對的實質性器官。屬女性性腺,呈扁卵圓形,分內、外側面,前、後緣和上、下端。外側面貼於盆腔側壁,位於髂內、外動脈起始部之間的夾角處,內側面朝向子宮;上端借卵巢懸韌帶與盆腔壁相連,下端借卵巢固有韌帶連於子宮;後緣游離,前緣有系膜附著,並有血管、淋巴管和神經出入。

解剖結構

1、陰道:是連線子宮和外生殖器的肌性管道,前後扁平,富有擴張性,全長約9厘米。其下端狹小,以陰道口開口於陰道前庭;上端包繞子宮頸陰道部,並在其周圍形成一環狀間隙,叫做陰道穹。陰道穹窿分前穹、後穹及兩側穹。其中前穹和側穹不甚明顯,而後穹較深,隔陰道壁與子宮直腸陷窩相鄰。子宮直腸陷窩是腹膜腔的最低處,腹膜腔如有積液,多積存於此。
2、子宮頸:子宮頸長約2.5~3cm,為子宮最窄的部分,其下端1/3突入陰道腔。子宮頸內腔呈梭形,稱子宮頸管。管上端與峽部相連,稱子宮頸內口。管下端則與陰道腔相通,稱子宮頸外口。由外口至陰道穹窿頂部的子宮頸部分,稱子宮頸陰道部。子宮頸壁由外膜、肌層和內膜組成。
3、子宮:為孕育胎兒的肌性囊。其形狀、大小和位置不僅隨年齡而有變化,且經妊娠、分娩而變化更大。因此,一般所描述的子宮在正常情況下的形狀及位置,都以青年未產婦做標準。
子宮全體呈倒置的梨形,前後略扁。可分為底、體、頸三部。由兩側輸卵管子宮口之間向上膨隆的部分,叫做子宮底;中央扁平的部分叫做子宮體;下端狹窄呈管狀的部分叫做子宮頸。子宮體和頸交界的狹窄處為子宮峽。子宮頸下部伸入陰道,叫做子宮頸陰道部,頸的上部在陰道上方,叫做子宮頸陰道上部。
子宮內腔甚為狹窄,分為上、下兩部,上部在子宮體內,故叫做子宮腔,為一三角形扁隙。其尖端向下,基底向上,基底兩端有輸卵管子宮口。下部為一梭形管,位於子宮頸內,故名子宮頸管。其上口叫頸管內口,和子宮體腔相續;下口名為頸管外口,通入陰道。外口為圓形,但經產婦呈橫裂狀,其前、後緣分別叫做前唇和後唇。子宮最內層的黏膜叫做子宮內膜;中層為很厚的平滑肌,有縱、環、斜各個方面的纖維,但分層不明顯;最外層叫子宮外膜,在子宮底部和體部為漿膜。育齡婦女的子宮內膜,受卵巢內分泌周期性變化的影響,也呈現周期性變化。其中最明顯的變化是子宮內膜周期性地脫落出血,這種周期性變化叫做月經周期。
子宮位於小骨盆腔中央,前鄰膀胱,後依直腸。正常時為前傾前屈的位置。前傾是子宮的長軸向前傾斜,與陰道間呈向前開放的角度;前屈是指子宮體與頸之間構成輕度向前彎曲。子宮位置能維持於正常狀態,除周圍臟器和盆底肌的作用外,還有韌帶的固定。
4、輸卵管:是一細長彎曲的喇叭形肌性管,長約7~15厘米,左、右各一,位於子宮兩側,包於子宮闊韌帶的上緣內。先於子宮兩側水平向外,達到卵巢下端附近,向上彎轉沿卵巢前緣上升,至上端附近,又急向後內下方彎曲,形成環抱卵巢之勢。其內側端穿子宮壁開口於子宮腔,叫做輸卵管子宮口;外側端開口於腹膜腔,叫做輸卵管腹腔口。
輸卵管全長可分為四部:
輸卵管漏斗:為外側端擴大部分,呈漏斗狀,周緣有許多不規則的指狀突起,叫輸卵管繖,其中有一條最長的突起,名叫卵巢繖。
輸卵管壺腹:輸卵管壺腹續連漏斗部,外形彎曲,環抱卵巢,是輸卵管最長的一段,管腔也較粗。卵細胞多在此部受精,輸卵管結紮亦在此處進行。
輸卵管峽:輸卵管峽是續接壺腹水平向內至子宮側壁的一段。此段較短,管腔較小。
子宮部:子宮部是穿子宮壁的一段,管腔最窄。
5、卵巢:左、右各一,位於子宮後外上方,在骨盆側壁上由髂內、外動脈所夾的卵巢窩內。卵巢呈扁橢圓形,略帶灰紅色,可分為上、下兩端;內、外兩面;前、後兩緣。上端借卵巢懸韌帶連於小骨盆上口,此韌帶為一腹膜皺褶,內含卵巢血管和神經;下端借卵巢固有韌帶連於子宮體側緣上份,該韌帶由結締組織和平滑肌組成,位於子宮闊韌帶內。後緣游離;前緣有一卵巢系膜,此系膜由雙層腹膜構成,連於子宮闊韌帶的後層。 卵巢的形態和大小隨年齡而變化。性成熟前卵巢表面光滑,到性成熟期卵巢最大,平均長2~3.5厘米,寬1~1.9厘米,厚0.5~1厘米,重3~4克。以後由於多次排卵,表面為凹凸不平。35~40歲時,卵巢開始縮小,40~50歲時,隨月經停止而逐漸萎縮,最後其大小僅相當於性成熟期的一半。

與女性內生殖器相關的疾病及其臨床治療

1、多囊卵巢綜合徵:多囊卵巢綜合徵(PCOS)是最常見的婦女內分泌紊亂的疾病之一。其特徵為無排卵與肥胖,並對生殖有很大影響。1935年首次由Stein-Leventhal報告。經典的描述為高雄激素血症、閉經、不孕、多毛和肥胖。雙側卵巢增大呈多囊改變,現如今明確本徵系指一種多系統的生殖代謝的失調。具有多病因和高度異質性,臨床表現多樣化。患者可具備以上典型症狀,也可以只有部分症狀。但因排卵障礙而致不孕則是多囊卵巢綜合徵的主要臨床表現。
治療:由於多囊卵巢綜合徵的異質性,且其病因尚未完全闡明,因此現如今尚無一種有效的根治方法。隨著對病因和發病機制的進一步了解,治療方法從原有的藥物和楔形切除發展到腹腔鏡下卵巢打孔和試管嬰兒等助孕技術。藥物治療也有很大的發展,特別是胰島素增敏劑的套用,大大提高了治療效果。
2、陰道炎:在生理狀態,陰道有自然防禦機能。兩側小陰唇合攏,陰道前後壁貼緊,陰道上皮隨卵巢激素的變化而周期性脫落,陰道內由於陰道桿菌將上皮細胞內的糖原分解產生乳酸而呈酸性環境,這些均使陰道具有自淨作用,不易發生感染。當上述生理保護機能受到破壞如月經期、流產和分娩等,或全身抵抗力降低時,即容易感染髮生炎症。陰道炎最常見的是滴蟲性陰道炎、黴菌性陰道炎和老年性陰道炎。
滴蟲性陰道炎是由陰道毛滴蟲引起的一種陰道炎,可以直接傳染(如性交),常見的是通過浴池、游泳池、便盆和醫療器械造成的間接傳染。外陰和陰道瘙癢是滴蟲性陰道炎的典型症狀,陰道分泌物增多、黃綠色而帶泡沫、有臭味是滴蟲性陰道炎的特點,顯微鏡下可自分泌物中找到活動的毛滴蟲。當感染播及尿道時,可有尿頻尿急等症狀。滴蟲性陰道炎的治療是局部用藥和全身用藥相結合,局部用滴維淨、滅滴靈等塞入陰道後穹窿,全身可口服滅滴靈,7~10天為一療程。因毛滴蟲在陰道酸性減弱時宜生存與繁殖,故可用酸性溶液沖洗陰道。用藥期間應勤換內褲,並煮沸消毒,以免重複感染。愛人有滴蟲時應同時治療。滴蟲性陰道炎常於月經後復發,應在治療後連續於月經後複查3個月,滴蟲連續陰性,方稱為痊癒。
黴菌性陰道炎是白色念珠菌引起。念珠菌平時寄生於陰道而無害,當陰道糖原增多酸性增強時,即迅速繁殖引起炎症。黴菌性陰道炎多見於孕婦和糖尿病人,以及長期服用抗菌素、使菌群失調的患者。黴菌性陰道炎的主要特點是外陰奇癢,常自小陰唇內側開始,蔓延至外陰部,嚴重時使患者坐立不安。另一特點是白帶增多,呈白色塊狀如乳酪樣,顯微鏡下可找到芽胞或菌絲。治療以局部用藥為主。將制黴菌素或克霉唑塞入陰道內,7~10天為一療程;因黴菌喜在酸性環境生長,故用蘇打水沖洗陰道,以抑制黴菌繁殖。此外尚可用龍膽紫、中藥等塗抹陰道。
老年性陰道炎是由於老年婦女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缺乏,陰道上皮萎縮,自然防禦機能降低,使致病菌得以繁殖而發生炎症。表現為白帶增多,膿性或血性,外陰有燒灼感。陰道黏膜可見散在出血點。顯微鏡下分泌物中有大量白細胞。治療用含磺胺和乙芪酚的藥塞入陰道,必要時補充雌激素,增強防禦機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