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會獎牌

奧運會獎牌

奧運會獎牌是奧運會中一種以獎牌獎勵激勵運動員的形式。其由每一屆奧運會的組委會提供,但屬於國際奧委會所有,並且由國際奧委會向獲勝運動員頒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奧運會獎牌
  • 外文名:Olympic medals
  • 基本概況:一種以獎牌獎勵激勵運動員的形式
  • 提供者:每屆奧運會的組委會
  • 頒發者:國際奧委會
  • 頒發對象:獲勝運動員
概況,頒獎台,獎章獎狀,紀念章證書,紀念牌,榮譽冊,獎牌歷史,夏季獎牌,第一屆,第二屆,第三屆,第四屆,第五屆,第六屆,第七屆,第八屆,第九至十八屆,第十九屆,第二十屆,第二十一屆,第二十二屆,第二十三屆,第二十四屆,第二十五屆,第二十六屆,第二十七屆,第二十八屆,第二十九屆,第三十屆,第三十一屆,冬季獎牌,第一屆,第二屆,第三屆,第四屆,第五屆,第六屆,第七屆,第八屆,第九屆,第十屆,第十一屆,第十二屆,第十三屆,第十五屆,第十六屆,第十七屆,第十八屆,第十九屆,第二十屆,第二十一屆,第二十二屆,第二十三屆,夏季獎牌,第一屆,第二屆,冬季獎牌,第一屆,第二屆,歷屆奧運會榜,夏季奧運會,中國歷屆,冬季奧運會,中國歷屆,總獎牌榜,

概況

奧運會獎牌是奧運會中一種以獎牌獎勵激勵運動員的形式。

頒獎台

1896年,在雅典舉行的第一屆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上,冠軍獲得的是一枚銀質獎章和一個橄欖枝做的花冠,亞軍獲得的是一枚銅質獎章和一頂桂冠。此獎章是由法國藝術家儒勒·夏普朗精心設計的。
奧運會獎牌奧運會獎牌
第二屆奧運會在巴黎舉行,競賽規程規定要頒發“特別富有藝術意義”的獎品,結果取消了獎章,而給每個奧運會參加者發了一枚長方形的紀念章,圖案是勇士手執橄欖枝。
隨後幾屆奧運會,各自的獎章圖案設計各具風格,沒有形成固定的樣式。
直到1928年,奧運會在荷蘭的阿姆斯特丹舉行,獎章由義大利佛羅倫斯藝術家朱塞佩·卡西奧里教授設計,圖案是象徵友愛、和睦、團結的手抱橄欖枝的女塑像。這枚獎章不僅授予運動員,也授予與奧運會同時舉行的藝術競賽的優勝者。自此,以後各屆奧運會獎章正面的圖案保持不變,只把舉辦地名與屆數作相應的變更
1896年4月6日,當三級跳遠比賽結束時,現代奧運會的第一個冠軍誕生了,他就是來自美國的大學生康諾利。康諾利是美國哈佛大學古代語言專業的學生,他被神話之國的希臘和競技所吸引,決定前往雅典參加比賽。當校長告訴他如果在學期結束前離校去參加比賽,也許就不能再回到學校學習時,康諾利大聲宣布:“我要去參加奧林匹克運動會,現在我就離開哈佛大學。先生,再見吧。”
躊躇滿志的康諾利終於圓了自己的冠軍夢。他獲勝後,運動場上奏起了美國國歌,升起美國國旗。這以後就成了奧運會的傳統發獎儀式。
第1屆奧運會,對獎牌質量的成分、規格大小和圖案設計等,都無嚴格的規定。據說,東道主認為金子常常與賭博遊戲連在一起,顯得俗氣,故獎牌只有銀、銅牌兩種。授予冠軍的是銀牌和橄欖枝環,授予亞軍的是銅牌和月桂花冠,授予第3名的則只有銅牌。但是,為了統計上的方便,本屆奧運會獎牌仍按金、銀、銅3類計算。
第3屆聖路易斯奧運會,首次向前3名優勝者頒發金、銀、銅質奧運會獎牌,並將頒獎儀式放在決賽後的現場進行。
1932年舉行的第10屆洛杉磯奧運會上,第一次按金、銀、銅牌設定不同高度的領獎台,並規定在每一個項目結束後立即發獎,而不是等比賽全部結束後再集中發獎。
國際奧委會對頒獎禮儀進行了規定:在奧運會期間,獎章應由國際奧委會主席(或由他選定的委員)在有關的國際單項體育聯合會主席(或其代表)陪同下頒發。
在每項比賽結束後,立即在比賽舉行場地以下述方式頒獎:獲得前3名的運動員身著正式服裝或運動服登上領獎台,面向官員席(冠軍站在中間,亞軍站在右側,季軍站在左側,冠軍站的位置比亞軍和季軍站的位置稍高),然後宣布他們的名字和其他獲獎者的名字。
冠軍代表團的旗幟應從中央旗桿升起,第2名和第3名的代表團的旗幟分別從緊靠中央旗桿右側和左側的旗桿升起。奏冠軍代表團的國歌時,獎章獲得者應面向旗幟。

獎章獎狀

奧運會的獎章和獎狀由每一屆奧運會的組委會提供,但屬於國際奧委會所有,並且由國際奧委會向獲勝運動員頒發。奧運會頒發的獎章有一個演變的過程。
1896年首屆奧運會上,只向各單項前兩名頒發獎章,而且是冠軍得的是銀牌,亞軍得的是銅牌。當時的獎章由法國藝術家夏普倫設計,直徑為50毫米。同時,組委會還按照古老的傳統,向獲勝運動員獻花環,第1名的花環用橄欖枝編成,第2名則用月桂葉編制。此外,優勝者還得到大會頒發的獎盃、花瓶等獎品。射擊比賽的獲勝者最實惠,他們得到短槍和來復槍作為獎品。
1904年第3屆奧運會,第1名得到了金質獎章。
1907年5月,國際奧委會決定要為奧運會獎章制定標準式樣,兩年以後對獎章式樣作出了如下規定:獎章的正面是統一圖案,反面可由舉辦該屆奧運會的東道國自行設計圖案。
1928年第9屆奧運會,獎章正面的圖案才正式統一。它採用了佛羅倫斯藝術家卡西奧里精心設計的圖案,為運動場旁邊左手抱花、右手高舉橄欖枝的女神像,運動場上面是奧運會的屆數、地點和年代字樣。獎章兩面都寫著“勝利、友愛、團結”的字樣。獎章的規格也有規定,為圓形,直徑至少應為60毫米,厚3毫米。第1名為鍍金的銀牌,鍍金量至少為6克純金,俗稱“金牌”。第2名、第3名分獲銀牌和銅牌。第1名和第2名獎牌銀的純度額在92.5‰以上。此後,歷屆奧運會獎章都以此圖案和規格為標準。
1956年,國際奧委會決定在獎章上要標明運動項目。國際奧委會對獎章的大小、圖案沒有專門規定,但最後也需得到它的通過。國際奧委會還規定,冬季奧運會的獎章和獎狀應同夏季奧運會有所區別,但是沒有規定統一的標準。每屆奧運會,不管是夏季還是冬季,獎章的設計方案都必須得到國際奧委會的首肯。
對於獎章和獎狀的頒發,根據比賽項目和參加人員性質的不同,也有不同的規定。對個人比賽項目,第1名的獎品為銀質鍍金獎章和獎狀,第2名為銀質獎章和獎狀,第3名為銅質獎章和獎狀。獎章應表示它們所獎的運動項目並且固定在一條可分的鏈條或帶子上,以便佩掛在運動員頸部。獲得第4名、第5名、第6名、第7名、第8名的運動員有獎狀但無獎章。如果出現並列第1名、第2名或第3名,則並列的每位運動員都得到獎章和獎狀;對團體比賽的運動大項和其他運動大項中團體比賽的運動小項,冠軍隊的隊員,凡是在奧林匹克運動會期間至少參加了1場比賽的,每人都被授予l枚銀質鍍金獎章和獎狀。獲第2名的隊的每位隊員被授予銀質獎章和獎狀,獲第3名的隊的每位隊員被授予銅質獎章和獎狀。獲得第4名、第5名、第6名、第7名和第8名的隊的隊員獲得獎狀。

紀念章證書

每屆奧運會的組委會都要製作紀念章,發給參加奧運會比賽的每一位運動員、教練員,以及裁判員和工作人員留做紀念。
奧運會紀念章是銅製的,一般為圓形,圖案沒有統一的規定。除了紀念章外,奧運會組委會還向每個參加者頒發奧運會證書。
紀念章和證書不能發給退出奧運會的代表團的成員。如果參加奧林匹克運動會的運動員被取消比賽資格,他的獎章和獎狀必須退回國際奧委會。另外,紀念章的設計圖案同獎章一樣,其著作權屬於國際奧委會所有。如果主辦國要求著作權轉移,必須用書面形式由該國奧運會組委會起草必要的檔案,並請國際奧委會簽字。

紀念牌

奧林匹克紀念牌發給全體運動員(包括奧運會獎牌獲得者)、運動隊的官員和其他工作人員、國際奧委會委員和出席奧運會的被國際奧委會承認的國際單項體育聯合會主席與秘書長、各國家和地區奧委會主席和秘書長,以及在國際奧委會規定的名額內由有關的國際單項體育聯合會正式任命的裁判員、計時員、檢查員、司線員等等,作為參加奧運會的紀念。

榮譽冊

每屆奧運會組委會都製作一部奧林匹克榮譽冊,每個比賽項目的獎章獲得者(前3名)和獎狀獲得者(第4名至第8名)的名字都顯著地登載在上面。榮譽冊送國際奧委會存放於奧林匹克博物館,作為奧林匹克運動的史料永久保存。
奧林匹克憲章》規定,奧運會的比賽是運動員個人之間的比賽,國際奧委會不排定各國家在世界上的名次,而是由奧運會組委會建立一部記載每個項目的獎章和獎狀獲得者名字的榮譽冊,並交由國際奧委會保存。另外每個獎章獲得者的名字應顯著地加以登載並且在主體育場永久展示。平時我們在各種媒體上所看到的排行榜都是非正式的。這種排行榜一般有兩種標準,一是根據代表團的積分,另一種是根據各代表團所獲得的金牌或獎牌數。按後一種排法,在已舉行的31屆夏季奧運會中,美國有15次排名第1,蘇聯(1992年為獨立國協)7次,希臘、法國、英國、瑞典、德國、中國各1次。

獎牌歷史

1896年首屆現代奧運會以來,奧運會的種種獎勵,特別是獎牌,已經歷了多次的變化。
1978年奧運會章程正式制定之前,對獎牌的製作並未作出具體規定。根據1978年制定的奧運章程規定,奧運會獎牌的直徑不得小於60毫米,厚度不得小於3毫米,金、銀牌必須用純度為92.5%的銀子製作,金牌至少要鍍金6克。
奧運會獎牌的設計和製作,歷來都由主辦城市的組委會負責,國際奧委會和國家奧委會都不參與。
1896年第一屆現代奧運會在希臘舉行時,只有第1和第2名優勝者才能獲得獎牌,冠軍得一枚銀牌,亞軍得一枚銅牌。另外授予冠軍橄欖枝皇冠,亞軍是月桂枝皇冠。這屆奧運會獎牌的直徑為50毫米。
1900年的巴黎奧運會是至今唯一的不授予獎牌的奧運會,冠軍們的獎品是值錢的藝術品。此後6屆奧運會,獎牌分別由組委會獨出心裁設計製作,形狀各異。
1909年通過一項規定,對獎牌正面的設計實行標準化。獎牌的直徑由30毫米(1908年倫敦)直到60毫米(1920年安特衛普)。
1928年,義大利藝術家朱塞佩·卡西奧奧利的象徵勝利的設計。
1972年起卡西奧利的設計一直用於獎牌的正面,背面則由組委會加上自己的設計。
1984年夏季奧運會的獎牌是由洛杉磯組利為阿姆斯特丹奧運會設計的獎牌圖案一直沿用至今。
1928-1968年的獎牌兩面都是卡西委會聘請的藝術家杜·斯特默爾設計的,直徑60毫米、厚4毫米。冠軍的金牌含有24K金6.5克。獎牌置於藍天鵝絨的小匣中以防損壞。
除對獲勝的選手授予獎牌外,對選手的其他獎勵隨著時間的推移也有所變化和發展。如1936年柏林夏季奧運會,在通常的獎牌之外,組委會效法古羅馬的方式,獎給冠軍們一頂櫟樹葉制的皇冠,此外還獎給一株小櫟樹,讓他們帶回家,栽種在他們自己選擇的地方。

夏季獎牌

第一屆

【主詞條:1896年雅典奧運會
獎牌正面獎牌正面
冠軍被授予銀質獎牌、橄欖枝花環和一張獎狀,亞軍被授予銅質獎牌、月桂花冠和一張獎狀。獎牌正面是希臘神話中的主神宙斯的頭像。宙斯的手上托著一個地球,球上立著希臘勝利女神,圖注為希臘語“奧林匹亞”。
獎牌背面獎牌背面
獎牌背面為雅典衛城遺址,印有希臘文“1896年雅典國際奧林匹克運動會”字樣。

第二屆

【主詞條:1900年巴黎奧運會
獎牌正面獎牌正面
獎牌正面為張著雙翅的勝利女神雙臂上舉,雙手托著月桂花冠。背景圖案為巴黎景色和世界博覽會紀念物。
獎牌背面獎牌背面
獎牌背面為一名奧運冠軍站在領獎台上,右臂高高舉起,手上握著月桂花冠。背景圖案為體育場和雅典衛城

第三屆

獎牌正面獎牌正面
獎牌正面為一名運動員站在台階上,右手拿著一簇月桂花冠,象徵著勝利,左手高高舉起。背景圖案為淺浮雕,展示古代體育競賽分項,浮雕後面是一座希臘神廟。運動員圖像上面印有“奧林匹亞”字樣,右下角注有年份“1904”。
獎牌背面獎牌背面
獎牌背面為希臘勝利女神奈基站在地球上。她左手舉著月桂花冠,右手拿著棕櫚葉。她的前面是一個大花冠,裡面寫有各個競賽分項的名稱;後面是一尊放置在柱基上的宙斯半身像。牌面題有“美國聖路易斯世界博覽會”字樣。
本屆奧運會獎牌的設計靈感來自1896年雅典奧運會和1900年巴黎奧運會獎牌。

第四屆

【主詞條:1908年倫敦奧運會
獎牌正面獎牌正面
獎牌正面描繪的是兩位女性為一名年輕的奧運冠軍佩戴月桂花環的場景。正中下方刻有“1908年倫敦奧運會”字樣。
獎牌背面獎牌背面
獎牌背面為英格蘭守護神聖喬治像。傳說這名聖戰者殺死了一條惡龍,解救了被困的公主。

第五屆

獎牌正面獎牌正面
獎牌正面描繪的是兩名女性為一位年輕的奧運冠軍佩戴月桂花環的場景。
獎牌背面獎牌背面
獎牌背面刻的是通報官宣布奧運會開幕的場景。右面立著瑞典體操創始人林氏的頭像,四周刻著1912年斯德哥爾摩奧運會字樣。

第六屆

1916年柏林奧運會(一戰未舉辦)

第七屆

獎牌正面獎牌正面
獎牌正面為一名高個兒裸體運動員。他左手拿著象徵勝利的棕櫚葉和月桂花冠。在他的身後是吹著喇叭的信息女神像。背景是一檐壁,其橫樑下方用希臘語刻著“第七屆奧運會”字樣。
獎牌背面獎牌背面
獎牌背面是為紀念名叫巴拉沃的勇士而設立的安特衛普紀念碑,背景是安特衛普大教堂和港口;頂部刻有“ANVERS MCMXX”字樣,意為安特衛普1920。
安特衛普的意思是“丟棄的手”。傳說斯凱爾特河上有一個兇殘的巨人,威脅一切過往船隻交納過路費;如果船長拒絕,他就砍下船長的手。就這樣,巨人在這條河上稱霸多年,直到有一天出現了一名叫巴拉沃的勇士。這位古羅馬士兵和巨人展開搏鬥,殺死了巨人,將其手砍下,扔入河中,以祭奠那些死在屠刀下的冤魂。

第八屆

【主詞條:1924年巴黎奧運會
獎牌正面獎牌正面
獎牌正面描繪的是一位裸體冠軍選手扶握蹲坐在地的對手的情形。下方為奧林匹克五環
獎牌背面獎牌背面
獎牌背面為一架象徵著奧運會文化項目的豎琴,以及各式各樣的冬、夏體育運動器材拼成的拱形圖。拱形正中刻有“巴黎1924—第八屆奧運會”字樣。
本屆奧運會共鑄制了912枚獎牌,其中金牌和銀牌各304枚,銅牌306枚。

第九至十八屆

第十九屆

獎牌正面獎牌正面
獎牌正面為傳統的勝利女神。她左手持棕櫚葉,右手拿著勝利者佩戴的花冠。本屆奧運會的勝利女神圖像由佛羅倫斯藝術家卡西奧里設計,並在國際奧委會組織的設計比賽中被選作奧運會獎牌正面圖樣沿用至今。
獎牌正面右方刻有“洛杉磯1932--第10屆奧運會”字樣,背景為古羅馬競技場圖案。
獎牌背面獎牌背面
獎牌背面為一名奧運冠軍被民眾簇擁,場面歡欣鼓舞。背景是奧林匹克體育場
從1928年到1968年,奧運會獎牌樣式一直沿用了1928年的設計。直到1972年奧運會,當時的慕尼黑組委會突破原有設計,採用了包浩斯建築學派代表人物格 哈德·瑪克思(Gerhard Marcks)的設計,更改了獎牌背面圖案。

第二十屆

【主詞條: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
獎牌正面獎牌正面
獎牌正面是自1928年阿姆斯特丹奧運會以來一直沿用的勝利女神,並刻有“1972年第20屆慕尼黑奧運會”字樣。
獎牌正面獎牌正面
獎牌背面是宙斯勒達的孿生子,代表體育比賽和友誼的贊助者。獎牌的設計者是包浩斯建築學派的最後代表人物之一、德國人格哈德·瑪克斯。

第二十一屆

【主詞條:1976年蒙特婁奧運會
獎牌正面獎牌正面
獎牌正面是義大利人朱塞比·卡西奧利(1865-1942)為1928年阿姆斯特丹奧運會設計的圖案。主要標誌的含義是勝利、博愛、普遍性。
獎牌背面獎牌背面
獎牌背面是一支月桂花冠,它是自古代奧運會以來勝利的象徵。此外刻有蒙特婁奧運會會徽

第二十二屆

【主詞條:1980年莫斯科奧運會
獎牌正面獎牌正面
獎牌正面是表示勝利的傳統奧林匹克標誌:高舉月桂花冠的勝利女神奈基。獎牌正面右下角是一座大型競技場的片斷,上方用西里爾文字寫著“1980年第22屆莫斯科奧運會”。
獎牌背面獎牌背面
獎牌背面表現的是,聖火在體育場背景的襯托下熊熊燃燒,右上角是莫斯科奧運會會徽

第二十三屆

【主詞條: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
獎牌正面獎牌正面
獎牌採用佛羅倫斯藝術家朱塞比·卡西奧利為1928年阿姆斯特丹奧運會設計的獎牌原始圖樣。獎牌正面是古代競技場和手持月桂花冠的勝利女神奈基。
獎牌背面獎牌背面
獎牌背面表現手持棕櫚葉的一群歡樂的運動員將獲勝運動員高高舉起的情景,背景是體育場。

第二十四屆

【主詞條:1988年漢城奧運會
獎牌正面獎牌正面
獎牌正面是古代競技場和手持月桂花冠的勝利女神以及“第26屆漢城奧運會”字樣。
獎牌背面獎牌背面
獎牌背面是一隻象徵和平的鴿子,它在翱翔,嘴裡銜著一根月桂樹枝。

第二十五屆

獎牌正面獎牌正面
獎牌正面是一個直徑55毫米的圓形圖案,上面刻著帶有現代風格的勝利女神奈基的形象,並刻有“1992年第25屆巴塞隆納奧運會”字樣。
獎牌背面獎牌背面
獎牌背面是巴塞隆納奧運會會徽
獎牌的設計者是雕塑家查韋爾·科爾貝托。

第二十六屆

獎牌正面獎牌正面
獎牌正面是自1928年阿姆斯特丹奧運會以來一直使用的勝利女神奈基的像。奈基的左手托著棕櫚葉,右手舉過頭頂,托著勝利者的月桂花冠
獎牌背面獎牌背面
獎牌背面是1996年奧運會標識和橄欖枝。這屆奧運會共鑄造金牌633枚,銀牌635枚,銅牌661枚。

第二十七屆

【主詞條:2000年悉尼奧運會
獎牌正面獎牌正面
正面坐著的奈基女神一手高舉榮譽花環超過頭頂,一手懷抱著一束象徵勝利的棕櫚葉。她的旁邊是一個希臘式的瓮,下邊是澳大利亞國花金合歡樹的枝條。
獎牌背面獎牌背面
在獎牌的背面,悉尼港灣海水的波浪連線起悉尼歌劇院和2000年悉尼奧運會的火炬,奧運五環覆蓋在中央。獎牌直徑68毫米,最薄的邊緣處厚3毫米,獎牌上浮雕的最厚處達5毫米。金牌是在純銀底上鍍有至少6克的純金。
銀牌是純銀質料。銅牌是由舊硬幣製成,內有少許的銀。把獎牌掛在運動員身上的線帶上有“悉尼2000”的字樣,顏色為藍綠色並配以流動水線。悉尼奧運會獎牌由澳大利亞雕刻家沃奇克菲皮爾特蘭尼克設計。其中,金牌所需的10公斤黃金由悉尼所在的新南威爾斯州中西部的幾個城鎮捐獻,這一歷時三年的籌集黃金方式在歷史上並不多見。銀牌所用的銀由企業捐獻,銅牌來自1分或兩分的澳幣,製作線帶材料總長3公里。

第二十八屆

【主詞條:2004年雅典奧運會
獎牌正面獎牌正面
自1928年阿姆斯特丹奧運會以來,獎牌正面的設計首次修改,以反映希臘特色。從此以後,所有奧林匹克獎牌都將反映希臘特色,因為它是奧運會的起源和復興之地。從1928年阿姆斯特丹奧運會到2000年悉尼奧運會,頒給運動員的獎牌上刻的都是勝利女神奈基的坐像。而從2004年雅典奧運會開始,獎牌上的奈基站了起來,而且插上翅膀,飛向體育場,把勝利帶給最優秀的運動員。
組委會選擇的獎牌圖案是潘那辛納科體育場,那裡是1896年現代奧運會的發祥地。
獎牌背面圖案共有3個成分:在奧林匹亞點燃並在2004年火炬傳遞中穿越五大洲、熊熊燃燒著的聖火;古希臘詩人品達公元前460年創作的奧林匹亞頌的頭幾行詩;2004年雅典奧運會會徽。
獎牌的設計者是埃萊娜·沃特斯。
獎牌背面獎牌背面

第二十九屆

【主詞條:2008年北京奧運會
獎牌正面獎牌正面
北京2008年奧運會獎牌直徑為70毫米,厚6毫米。獎牌正面為國際奧委會統一規定的圖案——插上翅膀站立的希臘勝利女神和希臘潘納辛納科競技場。獎牌背面鑲嵌著取自中國古代龍紋玉璧造型的玉璧,背面正中的金屬圖形上鐫刻著北京奧運會會徽。
北京2008年奧運會獎牌設計理念說明
北京奧運會獎牌的直徑是70毫米,厚度是6毫米。獎牌創意取自中國古代龍紋玉璧造型,由象徵尊貴和美德的“金”、“玉”的材質組合而成。體現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以“玉”比“德”的價值觀、榮譽觀。
北京奧運會獎牌正面使用國際奧委會統一規定的圖案,即站立的勝利女神和希臘潘納辛納科競技場全景形象。獎牌背面鑲嵌玉璧,正中的金屬圖形上鐫刻著北京奧運會的會徽。獎牌掛鈎由中國傳統玉雙龍蒲紋璜演變而成。
北京奧運會獎牌中國特色濃厚,藝術風格尊貴典雅,和諧地將中國文化與奧林匹克精神結合在一起。以其獎贈奧運成績優勝者,是一種崇高的榮譽和禮讚。
獎牌背面獎牌背面

第三十屆

【主詞條:2012年倫敦奧運會
奧運會獎牌
2012年倫敦奧運會的金、銀、銅獎牌是由英國藝術家大衛-沃特金斯設計的,獎牌的直徑為85毫米,重量高達400克,其重量要大大高於以往大部分奧運會的獎牌,在夏季奧運會中最重的。
由於受到奧運會規則所限,獎牌設計其中一面必須刻有希臘女神耐克,這被指是象徵著勝利和奧林匹克精神的體現,在女神上方印著的是本屆奧運會主辦城市倫敦以及主辦年份2012,當然不能少了代表奧林匹克的五環標誌。獎牌的另一面則完全由設計師發揮,沃特金森起用了較為大膽的抽象設計,背面正中刻著倫敦奧運會“2012標誌”,而旁邊則有縱橫交錯的線條組成,據說這象徵著倫敦城市跳動的脈搏,而在獎牌的正中還有一條蜿蜒的泰晤士河。
奧運會獎牌

第三十一屆

奧運會獎牌
2016年裡約熱內盧奧運會的金、銀、銅獎牌,其中包括812金、812銀和864銅。金、銀、銅牌分別包含500克的金、銀和銅,全部獎牌都由巴西鑄幣廠製造。
由於受到奧運會規則所限,獎牌設計其中一面必須刻有希臘女神耐克,這被指是象徵著勝利和奧林匹克精神的體現,在女神上方印著的是本屆奧運會主辦城市裡約熱內盧以及主辦年份2016,當然不能少了代表奧林匹克的五環標誌。獎牌的另一面則完全由設計師發揮,抽象設計,背面刻著里約熱內盧奧運會“2016標誌”。
奧運會獎牌

冬季獎牌

第一屆

正面正面
獎牌正面,一個冬季運動員雙臂張開,右手持一雙冰鞋,左手持一副滑雪板。背景是阿爾卑斯山山峰。
背面背面
獎牌背面, 刻有十四行的法文文字:“夏蒙尼冬季奧運會、1924年1月25日至1924年2月5日、由國際奧委會支持、法國奧林匹克組織委員會組織”

第二屆

正面正面
獎牌正面,是張開雙臂的滑冰運動員,周圍環繞著雪花。
背面背面
獎牌背面,頂端是奧運五環,下面刻有“第二屆冬奧(冬奧新聞,冬奧說吧)會-聖莫里茨 1928”字樣。兩邊是一個桂枝。

第三屆

正面正面
獎牌正面, 上方是右手持著桂冠的女神,坐在雲端中。背景是ADIRONDACK山脈, 山腳下是冬季運動場和鹽湖城風光。
背面背面
獎牌背面,頂端是奧運五環,底端是桂枝。中間刻有“第三屆冬奧(冬奧新聞,冬奧說吧)會 鹽湖城1932”的字樣。

第四屆

正面正面
獎牌正面,上方是一輛行駛在凱旋門上的三馬馬車,由手持桂枝的勝利女神駕駛。下方展示了幾種冬季運動會是用的器具。邊緣刻有“GARMISCH-PARTENKIRCHEN”字樣。
背面背面
獎牌背面,只簡單刻有奧運五環和“IV. OLYMPISCHE WINTERSPIELE 1936”字樣。

第五屆

正面正面
獎牌正面, 在兩片雪花中間,刻有“第五屆冬奧會-聖莫里茨”字樣。
背面背面
獎牌背面,以奧運五環為背景,一隻手托著點燃的火炬。左右兩側各有三片點綴性的雪花。上半部分的邊緣刻有奧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強”。

第六屆

正面正面
獎牌正面,上方是火炬,下方是奧運五環。背景刻有希臘語的“奧林匹亞”。邊緣是奧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強”和“奧林匹克運動會”的法語字樣。
背面背面
獎牌背面有挪威語“第六屆冬奧(冬奧新聞,冬奧說吧)會,奧斯陸1952”字樣, 三片雪花和奧斯陸城市賓館的象形圖案。

第七屆

正面正面
獎牌正面,是戴著五環的女子頭像,右側有奧運火炬。邊緣刻有“VII GIOCHI OLIMPICI INVERNALI”字樣。
背面背面
獎牌背面,POMAGAGNON山脈與雪花重疊再一氣。邊緣刻有“CITIUS ALTIUS FORTIUS - CORTINA 1956”。

第八屆

正面正面
獎牌正面,是兩個年輕男女的側面頭像, 代表著世界和美國的朝氣蓬勃。邊緣刻有“第八屆冬奧(冬奧新聞,冬奧說吧)會”字樣。
背面背面
獎牌背面設計簡潔,僅在中央刻了奧運五環,邊緣是奧林匹克格言“更快 更高 更強”。

第九屆

正面正面
獎牌正面,阿爾卑斯群山,邊緣刻有“因斯布魯克1964”的字樣。下方是體育項目的名稱。
背面背面
獎牌背面,是該屆奧運會標誌—由奧運五環和因河大橋組成,邊緣刻有“IX - OLYMPISCHE WINTERSPIELE”的字樣。

第十屆

正面正面
本屆奧運會獎牌是歷屆奧運會獎牌中首次以體育分項分類的。獎牌正面是該屆奧運會的標誌。
背面背面
獎牌背面是體育分項的象形圖案。

第十一屆

正面正面
獎牌正面, 是一條微微凸起的線條。
背面背面
獎牌背面刻著“第十一屆冬奧(冬奧新聞,冬奧說吧)會 札幌 72”的英日文字樣。
獎牌由財政部鑄造, 一共89種,267枚。

第十二屆

正面正面
獎牌正面,與1964年奧運會獎牌背面相同的標誌—由奧運五環和因河大橋組成。因河大橋作為因斯布魯克的標誌性建築物,也是該城市名字的由來。它象徵著個民族的友誼和統一。
背面背面
獎牌背面,是以阿爾卑斯山為背景的滑雪區域。右邊有奧運聖火

第十三屆

正面正面
獎牌正面,一隻手舉著奧林匹克火炬,背景是山脈,飾有五環和“第十三屆冬奧(冬奧新聞,冬奧說吧)會”的英文字樣。
背面背面
獎牌背面刻有杉樹枝及本屆奧運會標誌和“Lake Placid 1980”字樣。
第十四屆
正面正面
獎牌正面,由一片雪花和奧運五環組成,並刻有“XIV Zimske Olimpijske Igre - Sarajevo 1984” 的字樣。
背面背面
獎牌背面是一個戴有桂枝的運動員頭部輪廓

第十五屆

正面正面
獎牌正面是單線條勾勒的一片雪花,並刻有 “第十五屆冬奧(冬奧新聞,冬奧說吧)會 卡爾加里1988”的英法文字樣。
背面背面
獎牌背面是兩個人的側面像,分別為戴有桂冠的運動員和戴有滑雪杖、雪橇(雪橇新聞,雪橇說吧)、槍等頭飾的印第安人。

第十六屆

正面正面
1992年阿爾貝維爾冬奧(冬奧新聞,冬奧說吧)會的獎牌是經由手工,以水晶為原材料製成,上面鑲嵌金、銀、銅,製作步驟繁多,一枚獎牌需要35人的流水線。獎牌正面是奧運五環, 背景為疊嶂的群山。獎牌上方刻有桂枝,下方刻有英法文的“第十六屆冬奧會”字樣。
背面背面
獎牌背面是素色水晶雕成的圖案,有力的線條象徵著山脈。

第十七屆

正面正面
1994年第17屆冬奧(冬奧新聞,冬奧說吧)會在挪威北部城市利勒哈默爾舉行。本屆冬奧會東道主打破傳統,採用挪威花崗岩作原料,表面鑲嵌金、銀、銅來製作賽會獎牌。
背面背面

第十八屆

正面正面
為了突出地方特色,1988年日本長野冬奧(冬奧新聞,冬奧說吧)會獎牌使用了塗漆技術。即將漆塗在圓形的黃銅板上,運用泥金畫、景泰藍和精細的金屬加工技術製作而成。
獎牌正面,是橄欖枝環繞的朝陽,以及奧運會標誌。
背面背面
獎牌背面是用泥金畫技術描繪的信州地區在朝霞映襯下層巒疊嶂的群山和本屆冬奧會的標誌。獎牌直徑8厘米、厚度9.7毫米,金牌重256克,銀牌250克,銅牌230克。

第十九屆

正面正面
作為歷屆奧運會最重的獎牌,金銀牌各有567克,銅牌454克。同時本屆冬奧(冬奧新聞,冬奧說吧)會的獎牌首次根據體育項目的劃分採用了不同的圖案。
獎牌正面,刻有衝出冰山與火焰重圍的運動員的圖樣,代表著奧林匹克精神、人類的精神活力以及被激發出的能量,而“Light the Fire within”(點燃心中的火)的字樣則被鐫刻在獎牌正面左方。
背面背面
背面是希臘的勝利女神-NIKE,手持象徵橄欖枝桂冠的一片樹葉。女神臂彎里是獎牌所屬的運動項目名稱。
獎牌形狀似猶他河的卵石,同時具有現代和鄉村的風格,象徵著美國西部精神。每枚獎牌都是手工製作,且獨一無二,就如同經歷風雨侵蝕的石頭。

第二十屆

奧運會獎牌
獎牌為圓形,中間有一塊圓形鏤空,這個設計成功地把都靈冬奧(冬奧新聞,冬奧說吧)會的獨特魅力展現出來,獎牌的形狀正好體現了義大利最負盛名的“廣場”。廣場是義大利的標誌性形象。中間鏤空的獎牌就像一枚奧林匹克的戒指,一枚象徵著勝利的戒指,中間空著的一塊還象徵了我們的胸膛,胸膛下跳動的心臟和生命展示了對偉大的奧運會的熱情。
掛著獎牌的絲帶也不是直接連在獎牌的頂部,絲帶穿過中間的圓洞,隨意而優雅地系在獎牌上。
奧運會獎牌
獎牌的正面是冬奧會的圖案,反面將刻上運動箴言。為了突出此次冬奧會的三個中心口號,製作獎牌使用了有光澤並且光滑的材料,中間部分的圓洞磨得相當細緻。

第二十一屆

奧運會獎牌
獎牌的表面不是平的,而是首次呈現起伏的波浪形,令人聯想起2010年冬奧會舉辦地區以及加拿大其他地方常見的景觀——海浪、飛雪和山巒。冬奧會獎牌為圓形,冬季殘奧會獎牌為圓角的方形。其面積相等,這在奧運史上也是第一次。
加拿大原住民設計師考琳·亨特創作的兩幅具有濃郁民族特色的抽象畫,分別成為冬奧會獎牌和冬季殘奧會獎牌正面圖案的來源。每枚獎牌截取畫面的一小部分,沒有一枚獎牌的正面圖案是相同的,這使每枚獎牌都是獨一無二的,在奧運史上開創先例。
奧運會獎牌
對於環保的設計目前已經延伸到了奧運會上,2010溫哥華冬奧會獎牌採用電子廢料中的回收金屬製造,設計師以奧運來提供人們對環境變化的關注。而且獎牌本身就拿了一個世界紀錄,每枚重量大約達到500至576克,是奧運史上最重的獎牌。

第二十二屆

獎牌採用極具俄羅斯民族風格的鏤空設計,主體分為兩部分,一邊為體現金銀銅獎牌屬性的實心部分,另一邊為銀白色的鏤空鑲嵌設計,獎牌上繪有索契風光。獎牌正面在實心部分刻有奧運五環,反面則是英文的比賽項目名稱和索契冬奧會會徽,側面是用俄、英、法語書寫的第22屆冬季奧運會官方名稱。獎牌直徑100毫米,厚10毫米,重量在460至531克之間。按計畫,本屆冬奧會將製造1300枚左右獎牌。
奧運會獎牌

第二十三屆

2018年平昌冬季奧運會獎牌,直徑為92.5毫米,凸面厚9.42毫米,凹面厚4.4毫米。金牌重量為586克、銀牌580克、銅牌493克。獎牌正面左上方採用奧運五環圖案,周圍用充滿活力的斜線填充,體現“奧運健兒的汗水與忍耐”精神。背面印有奧運標誌和具體項目名稱。側面用韓文“平昌冬季奧運會2018”的韓文子音和母音環繞,凸顯立體感。獎牌正面是將“平昌冬季奧運會”的韓文子音(ㅍㅊㄷㄱㅇㄹㅍ)在三維空間裡向兩邊拉伸做成立體的樣子,並把它們剪成圓形,從而完成造型。獎牌緞帶首次在奧運會獎牌製作中使用了製作韓服傳統技法中的“甲紗技法”。甲紗輕薄且透氣性佳,呈半透明狀。用韓文子音組成平昌冬季奧運會風格主題中的雪花紋樣,並以傳統鎮紙技法呈現於甲紗材料之上。平昌冬季奧運會字型排印和奧運會徽章也同樣以傳統刺繡技法製作而成。

夏季獎牌

第一屆

奧運會獎牌
作品名稱為“是的,青年人能”(Yes, Youth Can)。該設計將被刻畫在新加坡2010青奧會金銀銅獎牌的正面,並於2010年8月14日至26日青奧會召開期間授予獲獎運動員。

第二屆

奧運會獎牌
青奧會獎牌的正面圖案設計,出自由國際奧委會主辦的南京青奧會獎牌設計大賽獲獎者馬特伊·奇卡(Matej Čička)之手。
獎牌背面由南京青奧會主辦方設計。設計從南京古城美景中汲取靈感,融入了多項南京元素,包括古城牆門、傳統建築、秦淮河以及聞名遐邇的梅花。主辦方的設計理念是,既與馬特伊的設計保持風格和諧,又體現出簡約、生動、青春的特色。

冬季獎牌

第一屆

第二屆

奧運會獎牌

歷屆奧運會榜

夏季奧運會

排名國家總數
奧運會獎牌
奧運會獎牌
奧運會獎牌
奧運會獎牌
第31屆里約熱內盧奧運會(2016年)
1
美國
46
37
38
121
2
英國
27
23.
17
67
3
中國
26
18
26
70
4
俄羅斯
19
18
19
56
5
德國
17
10
15
42
6
日本
12
8
21
41
7
法國
10
18
14
42
8
韓國
9
3
9
21
9
義大利
8
12
8
28
10
澳大利亞
8
11
10
29
第30屆倫敦奧運會(2012年)
1
美國
46
29
29
104
2
中國
38
27
22
87
3
英國
29
17
19
65
4
俄羅斯
24
25
33
82
5
韓國
13
8
7
28
6
德國
11
19
14
44
7
法國
11
11
12
34
8
義大利
8
9
11
28
9
匈牙利
8
4
5
17
10
澳大利亞
7
16
12
35
第29屆北京奧運會(2008年)
1
中國
51
21
28
100
2
美國
36
38
36
110
3
俄羅斯
23
21
29
73
4
英國
19
13
15
47
5
德國
16
10
15
41
6
澳大利亞
14
15
17
46
7
韓國
13
10
8
31
8
日本
9
6
11
26
9
義大利
8
9
10
27
10
法國
7
16
17
40
第28屆雅典奧運會(2004年)
1
美國
35
39
29
103
2
中國
32
17
14
63
3
俄羅斯
27
27
38
92
4
澳大利亞
17
16
16
49
5
日本
16
9
12
37
6
德國
14
16
18
48
7
法國
11
9
13
33
8
義大利
10
11
11
32
9
韓國
9
12
9
30
10
英國
9
9
12
30
第27屆悉尼奧運會(2000年)
1
美國
37
24
31
92
2
俄羅斯
32
28
28
88
3
中國
28
16
15
59
4
澳大利亞
16
25
17
58
5
德國
13
17
26
56
6
法國
13
14
11
38
7
義大利
13
8
13
34
8
荷蘭
12
9
4
25
9
古巴
11
11
7
29
10
英國
11
10
7
28
第26屆亞特蘭大奧運會(1996年)
1
美國
44
32
25
101
2
俄羅斯
26
21
16
63
3
德國
20
18
27
65
4
中國
16
22
12
50
5
法國
15
7
15
37
6
義大利
13
10
12
35
7
澳大利亞
9
9
23
41
8
古巴
9
8
8
25
9
烏克蘭
9
2
12
23
10
韓國
7
15
5
27
第25屆巴塞隆納奧運會(1992年)
1
聯合隊(獨立國協
45
38
29
112
2
美國
37
34
37
108
3
德國
33
21
28
82
4
中國
16
22
16
54
5
古巴
14
6
11
31
6
西班牙
13
7
2
22
7
韓國
12
5
12
29
8
匈牙利
11
12
7
30
9
法國
8
5
16
29
10
澳大利亞
7
9
11
27
第24屆漢城奧運會(1988年)
1
蘇聯
55
31
46
132
2
民主德國
37
35
30
102
3
美國
36
31
27
94
4
南韓
12
10
11
33
5
聯邦德國
11
14
15
40
6
匈牙利
11
6
6
23
7
保加利亞
10
12
13
35
8
羅馬尼亞
7
11
6
24
9
法國
6
4
6
16
10
義大利
6
4
4
14
11
中國
5
11
12
28
第23屆洛杉磯奧運會(1984年)
1
美國
83
61
30
174
2
羅馬尼亞
20
16
17
53
3
聯邦德國
17
19
23
59
4
中國
15
8
9
32
5
義大利
14
6
12
32
6
加拿大
10
18
16
44
7
日本
10
8
14
32
8
紐西蘭
8
1
2
11
9
7
4
7
18
10
韓國
6
6
7
19
第22屆莫斯科奧運會(1980年)
1
蘇聯
80
69
46
195
2
民主德國
47
37
42
126
3
保加利亞
8
16
17
41
4
古巴
8
7
5
20
5
義大利
8
3
4
15
6
匈牙利
7
10
15
32
7
羅馬尼亞
6
6
13
25
8
法國
6
5
3
14
9
英國
5
7
9
21
10
波蘭
3
14
15
32
第21屆蒙特婁奧運會(1976年)
1
蘇聯
49
41
35
125
2
民主德國
40
25
25
90
3
美國
34
35
25
94
4
聯邦德國
10
12
17
39
5
日本
9
6
10
25
6
波蘭
7
6
13
26
7
保加利亞
6
9
7
22
8
古巴
6
4
3
13
9
羅馬尼亞
4
9
14
27
10
匈牙利
4
5
13
22
第20屆慕尼黑奧運會(1972年)
1
蘇聯
50
27
22
99
2
美國
33
31
30
94
3
民主德國
20
23
23
66
4
聯邦德國
13
11
16
40
5
日本
13
8
8
29
6
澳大利亞
8
7
2
17
7
波蘭
7
5
9
21
8
匈牙利
6
13
16
35
9
保加利亞
6
10
5
21
10
義大利
5
3
10
18
第19屆墨西哥城奧運會(1968年)
1
美國
45
28
34
107
2
蘇聯
29
32
30
91
3
日本
11
7
7
25
4
匈牙利
10
10
12
32
5
民主德國
9
9
7
25
6
法國
7
3
5
15
7
捷克斯洛伐克
7
2
4
13
8
聯邦德國
5
11
10
26
9
澳大利亞
5
7
5
17
10
英國
5
5
3
13
第18屆東京奧運會(1964年)
1
美國
36
26
28
90
2
蘇聯
30
31
35
96
3
日本
16
5
8
29
4
德國
10
22
18
50
5
義大利
10
10
7
27
6
匈牙利
10
7
5
22
7
波蘭
7
6
10
23
8
澳大利亞
6
2
10
18
9
捷克斯洛伐克
5
6
3
14
10
英國
4
12
2
18
第17屆羅馬奧運會(1960年)
1
蘇聯
43
29
31
103
2
美國
34
21
16
71
3
義大利
13
10
13
36
4
德國
12
19
11
42
5
澳大利亞
8
8
6
22
6
土耳其
7
2
0
9
7
匈牙利
6
8
7
21
8
日本
4
7
7
18
9
波蘭
4
6
11
21
10
捷克斯洛伐克
3
2
3
8
第16屆墨爾本奧運會(1956年)
1
蘇聯
37
29
32
98
2
美國
32
25
17
74
3
澳大利亞
13
8
14
35
4
匈牙利
9
10
7
26
5
義大利
8
8
9
25
6
瑞典
8
5
6
19
7
德國
6
7
11
24
8
英國
6
7
11
24
9
羅馬尼亞
5
3
5
13
10
日本
4
10
5
19
第15屆赫爾辛基奧運會(1952年)
1
美國
40
19
17
76
2
蘇聯
22
30
19
71
3
瑞典
12
12
10
34
4
匈牙利
10
10
16
36
5
義大利
8
9
4
21
6
捷克斯洛伐克
7
3
3
13
7
法國
6
6
6
18
8
芬蘭
6
3
13
22
9
澳大利亞
6
2
3
11
10
挪威
3
0
2
5
1
美國
38
27
19
84
2
瑞典
16
11
17
44
3
法國
10
6
13
29
4
匈牙利
10
5
12
27
5
義大利
8
11
8
27
6
芬蘭
8
7
5
20
7
土耳其
6
4
2
12
8
捷克斯洛伐克
6
2
3
11
9
瑞士
5
10
5
20
10
丹麥
5
7
8
20
第13屆奧運會(因第二次世界大戰取消)(1944年)
第12屆奧運會(因第二次世界大戰取消)(1940年)
第11屆柏林奧運會(1936年)
1
德國
33
26
30
89
2
美國
24
20
12
56
3
匈牙利
10
1
5
16
4
義大利
8
9
5
22
5
芬蘭
7
6
6
19
6
法國
7
6
6
19
7
瑞典
6
5
9
20
8
日本
6
4
8
18
9
荷蘭
6
4
7
17
10
英國
4
7
3
14
第10屆洛杉磯奧運會(1932年)
1
美國
41
32
30
103
2
義大利
12
12
12
36
3
法國
10
5
4
19
4
瑞典
9
5
9
23
5
日本
7
7
4
18
6
匈牙利
6
4
5
15
7
芬蘭
5
8
10
23
8
德國
4
12
5
21
9
英國
4
7
5
16
10
澳大利亞
3
1
1
5
第9屆阿姆斯特丹奧運會(1928年)
1
美國
22
18
16
56
2
德國
10
7
14
31
3
芬蘭
8
8
9
25
4
瑞典
7
6
12
25
5
義大利
7
5
7
19
6
瑞士
7
4
4
15
7
法國
6
10
5
21
8
荷蘭
6
9
4
19
9
匈牙利
4
5
0
9
10
加拿大
4
4
7
15
第8屆巴黎奧運會(1924年)
1
美國
45
27
27
99
2
芬蘭
14
13
10
37
3
法國
13
15
10
38
4
英國
9
13
12
34
5
義大利
8
3
5
16
6
瑞士
7
8
10
25
7
挪威
5
2
3
10
8
瑞典
4
13
12
29
9
荷蘭
4
1
5
10
10
比利時
3
7
3
13
第7屆安特衛普奧運會(1920年)
1
美國
41
27
28
96
2
瑞典
19
20
25
64
3
英國
15
15
13
43
4
芬蘭
15
10
9
34
5
比利時
13
11
11
35
6
挪威
13
9
9
31
7
義大利
13
5
5
23
8
法國
9
19
13
41
9
荷蘭
4
2
5
11
10
丹麥
3
9
1
13
第6屆奧運會(因第一次世界大戰取消)(1916年)
第5屆斯德哥爾摩奧運會(1912年)
1
瑞典
24
24
16
64
2
美國
23
19
19
61
3
英國
10
15
16
41
4
芬蘭
9
8
9
26
5
法國
7
4
3
14
6
德國
5
13
7
25
7
南非
4
2
0
6
8
挪威
4
1
3
8
9
匈牙利
3
2
3
8
10
加拿大
3
2
2
7
第4屆倫敦奧運會(1908年)
1
英國
56
50
39
145
2
美國
23
12
12
47
3
瑞典
8
6
11
25
4
法國
5
5
9
19
5
德國
3
5
4
12
6
匈牙利
3
4
2
9
7
加拿大
3
3
7
13
8
挪威
2
3
3
8
9
義大利
2
2
0
4
10
比利時
1
5
2
8
第3屆聖路易斯奧運會(1904年)
1
美國
78
82
79
239
2
德國
4
4
5
13
3
古巴
4
2
3
9
4
加拿大
4
1
1
6
5
匈牙利
2
1
1
4
6
混合隊
1
1
0
2
7
英國
1
1
0
2
8
希臘
1
0
1
2
9
瑞士
1
0
1
2
10
0
0
1
1
第2屆巴黎奧運會(1900年)
1
法國
26
36
33
95
2
美國
20
15
16
51
3
英國
17
8
12
37
4
比利時
5
6
3
14
5
瑞士
5
3
1
9
6
德國
4
2
2
8
7
丹麥
2
3
2
7
8
義大利
2
2
0
4
9
澳大利亞
2
0
4
6
10
匈牙利
1
2
2
5
第1屆雅典奧運會(1896年)
1
美國
11
7
1
19
2
希臘
10
19
17
46
3
德國
7
5
2
14
4
法國
5
4
2
11
5
英國
2
3
2
7
6
匈牙利
2
1
2
5
7
2
0
3
5
8
澳大利亞
2
0
0
2
9
丹麥
1
2
4
7
10
瑞士
1
2
0
3

中國歷屆

(參看資料見:“中國奧運史”)

冬季奧運會

排名
國家/地區
金牌
銀牌
銅牌
總數
2014年索契冬季奧運會獎牌榜
1.
俄羅斯
13
11
9
33
2.
挪威
11
5
10
26
3.
加拿大
10
10
5
25
4.
美國
9
7
12
28
5.
荷蘭
8
7
9
24
6.
德國
8
6
5
19
7.
瑞士
6
3
2
11
8.
白俄羅斯
5
0
1
6
9.
奧地利
4
8
5
17
10.
法國
4
4
7
15
11.
波蘭
4
1
1
6
12.
中國
3
4
2
9
13.
韓國
3
3
2
8
14.
瑞典
2
7
6
15
15.
捷克
2
4
2
8
16.
斯洛維尼亞
2
2
4
8
17.
日本
1
4
3
8
18.
芬蘭
1
3
1
5
19.
英國
1
1
2
4
20.
烏克蘭
1
0
1
2
21.
斯洛伐克
1
0
0
1
22.
義大利
0
2
6
8
23.
拉脫維亞
0
2
2
4
24.
澳大利亞
0
2
1
3
25.
克羅地亞
0
1
0
1
26.
哈薩克斯坦
0
0
1
1
2010年溫哥華冬季奧運會獎牌榜
1
14
7
5
26
2
10
13
7
30
3
9
15
13
37
4
9
8
6
23
5
6
6
2
14
6
6
0
3
9
7
5
2
4
11
7
5
2
4
11
9
4
6
6
16
10
4
1
3
8
11
3
5
7
15
12
2
3
6
11
13
2
1
0
3
14
2
0
4
6
15
1
3
2
6
16
1
1
3
5
17
1
1
1
3
17
1
1
1
3
19
1
0
0
1
20
0
3
2
5
21
0
2
1
3
21
0
2
1
3
23
0
2
0
2
24
0
1
4
5
25
0
1
0
1
25
0
1
0
1

中國歷屆

(參看資料見:“中國奧運史”)

總獎牌榜

名次
姓名
金牌
銀牌
銅牌
總數
國籍
項目
性別
1
23
3
2
28
美國
游泳
2
9
5
4
18
前蘇聯
體操
3
7
5
3
15
前蘇聯
體操
4
7
4
2
13
前蘇聯
體操
5
6
5
2
13
義大利
擊劍
6
5
4
4
13
日本
體操
7
9
3
0
12
芬蘭
田徑
8
8
4
0
12
東德
皮划艇
9
8
3
1
12
日本
體操
10
湯普森
8
3
1
12
美國
9
1
1
11
美國
游泳
9
1
0
10
美國
田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