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克鎮

奇克鎮

奇克鎮隸屬遜克縣管轄。位於縣境北部邊緣地帶,瀕黑龍江畔,北與俄羅斯阿穆爾州波亞爾科沃隔江相望。為遜克縣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奇克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地理位置:遜克縣縣境北部邊緣地帶
  • 面積:35平方公里
  • 車牌代碼:黑N
鄉鎮概況,歷史沿革,經濟人口,

鄉鎮概況

奇克鎮是遜克縣中心鄉鎮,鎮政府位於縣城,西與乾岔子鄉接壤,南與松樹溝鄉相鄰,東與車陸鄉相鄰,北和俄羅斯一江之隔,全鎮東西長36.75公里,南北長10.91公里,行政面積427.54平方公里,有37公里的沿江邊境線。全鎮轄16個行政村,21個自然屯。全鎮總人口12086人,其中農村人口10786人,共3418戶。全鎮耕地14201公頃,農民人均占有耕地面積1.2公頃,人均純收入14590元。現有國家級文明村1個、省級文明村3個、市級文明村標兵3個,市級文明村3個,省五星級村1個,省四星級村2個。

歷史沿革

奇克鎮,原名“奇克特”,以鎮東之“奇克勒山”得名。奇克特是滿語“奇克勒”的轉音,意為“高山”。設縣時刪略“特”字,簡稱“奇克”。清代,17世紀中葉,為鄂倫春族的遊獵棲息之地。1900年(清光緒二十六年)前後,由黑龍江副都統管轄的樺樹林子屯遷來二三戶滿族人家到此定居,以打木柈子為業,供應江上航輪燃料,因而稱之為“柈子場”。相繼有對俄貿易的小商販,以及種罌粟的菸民來此落戶。沙俄血洗中國管轄的“江東六十四屯”事件發生後,有些難民來此地避難定居,人口漸增,形成村落。1909年12月(清宣統元年十一月)設立奇克特卡倫,隸屬璦琿直隸廳。1911年(清宣統三年),規劃奇克特街基,並出放街基區。中華民國成立後,1915年6月,裁撤卡倫,改設璦琿縣奇克特縣佐。1929年2月,設定奇克設治局,同年3月改升為奇克縣,遂為縣城。東北淪陷後,1934年設定奇克保。1943年7月,遜河與奇克兩縣合併後,偽遜克縣公署駐遜河街。1944年1月,改設奇克村。1945年“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後,1946年6月遜克縣政府成立,駐奇克鎮。同年7月,設定奇克區。1949年冬,改為第一區。1956年4月,撤區劃鄉,劃為奇克、百合、邊疆3個鄉。1957年2月,將奇克、百合兩個鄉合併設定奇克鎮。1958年9月,改稱奇克鎮人民公社。1980年恢復奇克鎮名稱。

經濟人口

奇克鎮是黑龍江省北部邊境沿江重要城鎮之一,是遜克縣屬工商企業的集中地,已闢為邊貿口岸。全鎮總面積35平方公里。鎮郊耕地面積1.7萬畝,以種植麥豆為主,兼種蔬菜。鎮辦工業有工藝、雕刻、釀酒、乳品廠等,1992年鄉鎮企業總產值1826萬元。全鎮共轄1個街道和四新、紅旗、南崗、曙光、東套子等5個村。1992年末全鎮總人口2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8萬人;滿、達斡爾、回族等少數民族人口約占6%。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