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華路街道

太華路街道

太華路街道轄13個社區、4個行政村。古蹟唐大明宮遺址麟德殿遺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太華路街道
  • 行政區類別:街道
  • 所屬地區:西安市新城區
  • 面積:5.8平方千米
  • 人口:71510人(2010年) 
西安市新城區太華路街道,陝西省華陰市太華路街道,

西安市新城區太華路街道

太華路街道
代碼:610102007
太華路街道轄篤臣巷、太華南路、東童村、鐵路東村、生產村、南郭上村、含元西路、銀河坊、東元西路、八府莊、含元東路、紗廠東街、陝棉十一廠等13個社區居委會,石家街、八府莊、含元殿、自強村4個村委會。
沿革
1955年為未央區太華路街道,1962年劃歸新城區改太華路公社,1966年更名旭東公社,1978年改為現名。位於東北郊城鄉結合部,1996年,面積5.8平方千米,人口6.1萬人,轄二馬路、中架村、篤臣巷、紗廠街北段、紗廠街南段、紗廠街東段、樹雄巷、自立路、西窯洞、東窯洞、南窯地、六合窯、北郭上村、紗廠后街、張家巷、東童村、生產村東巷、生產村西巷、生產後村、鐵路東村南段、鐵路東村北段、南郭上村北段、南離上村南段、八府莊、東現場、太華路、含元殿、環建新村、建材市場一、建材市場二、建材市場三31個居委會和西安物資處、西鐵材料總廠、省建汽車運輸公司、西安內燃機配件廠、工務段修配廠、市第一絲綢廠、市膠鞋廠、西安鍋爐二分廠、市水泥制管廠、蜂窩煤機廠、西安鐘錶元件廠、市塑膠機械廠、工具機附屬檔案二廠、西鐵東車輛段、大華三村、大華廠內、黃河棉織廠、絲綢一廠、華山油漆廠、區教育局20個家委會以及自強、石家街、八府莊、含元殿4個行政村。2002?年,轄篤臣巷、太華南路、東童村、鐵路東村、生產村、南郭上村、含元西路、銀河坊、東元西路、八府莊、含元東路、紗廠東街、陝棉十一廠13個社區,石家街、八府莊、含元殿3個行政村。
【2010年代碼及城鄉分類】610102007
歷史面貌
1955年,未央區始建太華路街道辦事處。1957年劃歸新城區。1960年3月易稱太華路人民公社。是年5月,劃為未央區大明宮公社太華路分社,1962年7月重歸新城區,復名太華路公社。“文化大革命”中一度易名旭東街公社。1978年12月復現名。
民國初年,轄境大部分為農耕地。民國23年(1934年),隴海鐵路通車西安,石家莊大興紡織廠在郭家圪台籌建長安大華紡織廠(今陝棉十一廠),河南等淪陷區逃來的難民,雲梟此間出賣苦力餬口。逐漸形成西安產業工人的集中區。建國後,轄境陸續建成大小企業130餘家,成為以紡織、機械、建材為主的綜合工業區;商業服務和文教衛生事業也伴隨發展,計有商業服務點200多個、建材及農貿市場5個、中等專業學校2所、中學3所、國小6所、幼稚園2所、醫院2所、俱樂部1座。
轄境工廠集中,煙塵排放量大,機械噪音源多,環境質量差。70年代末,街道建立監督崗及民眾監督小組70多個,形成環境保護監督網。1980~1985年,駐地單位投資292萬元,淘汰沖天茶水爐,治理大型鍋爐83台、爐窯76台,初步實現鍋爐不冒黑煙。1986年,29個單位被評為消煙除塵模範單位、31台鍋爐被評為文明清潔鍋爐房,街道辦事處獲市環保先進集體稱號。1987~1991年,街道辦事處設大氣觀察哨和環境監測調查小組,調查環境污染源;投資54萬元,治理32家工廠的130個噪音源,關閉了無法治理的4家工廠,地區環境噪音平均下降11分貝,被命名為噪聲達標小區。1992年底,全境煙塵排放達到林格曼一級標準,成為新城區煙塵排放控制達標區。
街道經濟從1958年興辦黑白鐵加工、車輛修理及生活服務社(組)起步,至1993年底,共有47個企業,年創利潤59萬元。

陝西省華陰市太華路街道

太華路街道辦事處(610582001)
轄華城、南橋、華福園、東興路4個社區居委會、東王、華峰、城關、八一、西王、河灣、西關、城南、城西、屈家、紅豐、紅星、郭家、新城、上窪、西紀、小留、南營、沙營、掌華、南寨、東宮22個村委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