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衛星發射中心

太原衛星發射中心

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簡稱(TSLC)位於山西省忻州市岢嵐縣的高原地區,地處溫帶,海拔1500米左右,與蘆芽山風景區毗鄰,是中國試驗衛星、套用衛星運載火箭發射試驗基地之一。發射中心擁有火箭和衛星測試廠房、設備處理間、發射操作設施、飛行跟蹤及安全控制設施。太原衛星發射中心具備了多射向、多軌道、遠射程和高精度測量的能力,擔負太陽同步軌道氣象、資源、通信等多種型號的中、低軌道衛星和運載火箭的發射任務。發射中心始建於1967年。這裡冬長無夏,春秋相連,無霜期只有90天,全年平均氣溫5℃。

2015年9月,郝衛中接替徐宏亮擔任太原衛星發射中心主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太原衛星發射中心
  • 外文名:Taiyuan Satellite Launch Center
  • 簡稱:TSLC
  • 地址:山西省岢嵐縣蘆芽山荷葉坪
  • 始建:1967年
  • 正式使用:1988年9月7日
  • 隸屬:中央軍委裝備發展部
  • 所屬國家:中國
  • 所屬城市:太原市
行前必讀,景區動態,景區介紹,關鍵信息,中心簡介,發射塔,發射歷史,歷史發展,對外業務,所獲榮譽,成員生活,設施建設,衛星發射,公眾開放,四大發射中心,

中心簡介

太原衛星發射中心(25基地)“英文名稱:Taiyuan Satellite Launch Center”始建於1967年。基地已建成具有多功能、多發射方式,集指揮控制、測控通信、綜合保障系統於一體的現代化發射場,航天發射綜合能力實現了從年執行1次發射任務到每年執行10次以上高密度火箭衛星發射任務的躍升。中心先後成功地發射了我國第一顆太陽同步軌道氣象衛星“風雲一號”,第一顆中巴“資源一號”衛星,第一顆海洋資源勘察衛星等,創造了我國衛星發射史上的9個第一。

發射塔

7號發射場區(舊工位):1979年竣工,發射長征二號丙/丁和長征四號乙以及東風新型遠程彈道飛彈試射。後經過現代化改造重新投入使用。
9號發射場區(新工位):2008年竣工,具有低溫發射能力。發射長征二號丙/丁和長征四號乙/丙。
8號發射場區:地下發射井,用於東風五號試射。

發射歷史

1968年12月18日,中國自己設計製造的第一枚中程運載火箭發射成功。1988年9月7日和1990年9月3日,該中心用長征4號運載火箭成功地將中國第一顆和第二顆風雲一號氣象衛星送入太空同步軌道。
太原衛星發射中心還進行過一系列運載火箭試驗。1997年12月8日,該中心第一次執行國際商業發射,成功地將美國摩托羅拉公司製造的兩顆銥星送入預定軌道。1999年5月10日,該中心用長征4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地將風雲一號氣象衛星和實踐五號科學實驗衛星送入軌道高度為870公里的太陽同步軌道。這是該中心連續第七次成功地以一箭雙星方式進行的航天發射。 1997年至2002年的5年多時間裡,太原衛星發射中心一共傳送22顆衛星,成功率100%,扭轉了“八五”期間、“九五”初年中國航天發射的嚴峻局面,使中國航天在國際上重樹雄風。
不斷放飛的衛星絢麗著晉西北高原的夜空。2003年10月21日,中心發射“資源一號”02星和“創新一號”搭載星取得成功;2004年7月25日,“探測二號”衛星從這裡沖向太空,準確入軌;2004年9月9日,兩顆“實踐六號”衛星從這裡成功進入太空,相映生輝;2004年11月6日,中心發射“中國資源二號”衛星再傳捷報。
2012年5月10日15時6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遙感衛星十四號送入太空。同時,成功搭載發射了“天拓一號”衛星。“遙感衛星十四號”主要用於科學試驗、國土資源普查、農作物估產及防災減災等領域。搭載的“天拓一號”衛星是一顆微小衛星,主要用於科學試驗和遙測探測
2014年9月8日上午11點22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4乙運載火箭成功將遙感衛星21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此次任務還同時搭載發射了國防科技大學研製的天拓2號衛星。
2015年9月19日早上,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長征六號在太原發射,將20顆衛星送入距離地球524公里的軌道, 一箭20星創亞洲之最。發射載荷包括:浙江大學皮星二號A/B(ZDPS-2A/2B)、清華大學3顆衛星(包括西電空間實驗一號皮衛星)、國防科技大學天拓三號(TT-3)手機衛星(CAS-3I)和XX星4顆、哈爾濱工業大學紫丁香二號、深圳東方紅海特開拓一號衛星和DCBB(CAS-3G)、航天東方紅希望二號2A-2F(CAS3A-3F)。同時,長征六號的首飛,也是我國研製的液氧煤油發動機首次太空出征。
2017年11月15日2時35分,我國“風雲三號”D星搭乘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作為我國第二代極軌氣象衛星“風雲三號”系列的第4位成員,“風雲三號”D星將幫助人們更早獲知未來天氣狀況,降低自然災害對經濟社會的影響。它所具備的對氣溶膠、溫室氣體探測能力,將在應對氣候變化,服務生態文明建設、“一帶一路”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2018年9月7日11時15分, 海洋一號C衛星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征二號丙火箭成功發射,這是“海洋一號”系列的第三顆衛星,也是我國民用空間基礎設施"十二五"任務中4顆海洋業務衛星的首發星。
2018年10月25日 06:57:00,海洋二號B星衛星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將接替目前超期服役的海洋二號A星。海洋二號B星是我國海洋動力環境監測網的首發星。未來組網完成後,海洋動力環境監測網將具備高時間解析度、高空間解析度和高精度的海洋動力環境數據獲取能力,成為“關心海洋、認識海洋、經略海洋”的重要支撐和建設海洋強國的重要工程之一。
2019年4月30日6時52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天繪二號01組衛星,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

歷史發展

中國四大航天發射場之一的太原衛星發射中心2007年迎來組建四十周年,隨著十九日成功發射中巴第三顆“資源一號”衛星,該中心四十年來已成功將三十八顆國內外衛星送入太空,航天發射成功率達百分之一百,居世界前列。
太原衛星發射中心主要承擔太陽同步軌道和極地軌道太空飛行器發射任務,自一九六七年組建以來,該中心廣大科技人員以建設世界航天發射場為目標,在晉西北黃土高原上,自力更生、開拓創新,大力開展航天發射技術研究與試驗,突破了一系列重大航天發射技術難題,現已取得七百餘項科技成果。
太原衛星發射中心已建成具有多功能、多發射方式,集指揮控制、測控通信、綜合保障系統於一體的現代化發射場,航天發射綜合能力實現從年執行一次發射任務到每年執行十次以上高密度火箭衛星發射任務的跨越。該中心此前先後成功發射中國第一顆太陽同步軌道氣象衛星“風雲一號”、第一顆中巴資源一號衛星、第一顆海洋資源勘察衛星等,創造出中國衛星發射史上的九個第一。
伴隨中國航天發射技術越來越多地走向國際市場,太原衛星發射中心也承攬發射多顆國外商業衛星:上世紀九十年代,連續六次以一箭雙星方式成功將美國摩托羅拉公司十二顆銥星送入太空預定軌道,此後還成功發射巴西、歐盟等國家和地區的四顆商業衛星。本次成功發射中巴第三顆“資源一號”衛星,在國際上享有高科技領域“南南合作典範”的美譽。

對外業務

我國航天發射技術開始走向國際市場。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承攬發射了多顆國外商業衛星。20世紀90年代,中心與美國摩托羅拉公司簽訂了“銥星”通信網的衛星發射服務契約,從1997年9月開始,連續6次以一箭雙星的方式成功將12顆銥星送入預定軌道。在整個組網發射中,該中心以發射時間最準、入軌精度最高,贏得客戶的高度讚譽。此後,中心還成功發射了巴西、歐盟等國家和地區的4顆商業衛星。2007年9月發射第三顆中巴“資源一號”衛星,被譽為“南南合作的又一經典之作”。

所獲榮譽

中國航天在這裡寫下了多個“第一”:太陽同步軌道氣象衛星“風雲一號”,第一顆中巴“資源一號”衛星,第一顆海洋資源勘察衛星等,創造了我國衛星發射史上的9個第一。
隨著中巴第三顆“資源一號”衛星順利升空,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組建40年來,已成功將38顆(至2007年9月)國內外衛星送入太空,航天發射成功率達100%,居世界前列。
航天試驗技術研究依託發射任務取得重大突破,人才培養在攻關克難中結出累累碩果。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有1000餘項科技成果獲獎,其中4項獲部委級一等獎,22項獲部委級二等獎。2人被評為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2人分獲國家中青年人才獎和伯樂獎,20人獲中國航天基金獎,22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06人考取碩士、博士研究生或取得學位。如今,這裡真正成為一座薈萃航天英才和尖端技術的“衛星城”。
1948年4月4日,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等中共中央領導同志,在離開陝北前往晉察冀根據地的途中來到這裡。毛主席對縣領導說,這裡“是個好地方,有山有水,產胡麻、莜麥、土豆……”
1994年1月29日,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江澤民視察中心,他感慨地說:“……這個地方的條件確實是艱苦。”並題寫了“艱苦奮鬥,無私奉獻”八個大字。 同一個地方,在兩位領導人的眼中,卻不盡相同。
說她是個好地方,自有道理。此地工業甚少,天清氣爽。當全國大部分地區正處於火熱的伏天時,位於天然風景區、山西第三高峰——蘆芽山下的發射中心卻十分涼爽,要說來避暑,承德避暑山莊也不及她。說艱苦,更為貼切。且不說初創時期的艱辛,即使把如今的自然風貌、生活條件與其他地方作一個橫向比較,得出的結論仍然是:艱苦。這裡是國家級經濟貧困地區,最近的縣城還比不上南方的一個鄉鎮繁華,當今社會的時尚雖然也悄悄把觸角伸向這裡,但到達之時山外已是另一種時尚。這裡乾燥貧瘠,年平均降水量只有530毫米。一年中大半年裡冰雪不化,年平均氣溫只有4.7℃;短暫的春季,40米/秒的大風颳得沙塵蔽日,荒山禿嶺,偏遠寂寞……這一切,直接挑戰著人們的心性、意志與信念。

成員生活

為了祖國航天事業的快速發展,一批批航天科技人員甘願捨棄都市生活,來到這裡獻青春、獻終身。筆者看到一份統計資料:為了完成中國第一顆氣象衛星的發射任務,中心保障部操作員張立華,在檢修供電線路時以身殉職;中心計畫處工程師孫文元,患有嚴重的膽結石病,率隊驅馳千里,到深山峽谷執行火箭殘骸搜尋任務。20多天的野外生活,使他膽囊萎縮,功能幾近盡失。任務中,中心510人推遲假期,230人在父母、親人病重、病危之際堅守崗位,100多人帶病工作,許多人妻子臨產但因任務需要而無法回家照顧,幾十對夫妻把幼小的子女寄托在老人或親友家,雙雙奔赴任務一線……他們譜寫出的“兩種精神”即立足場區、艱苦奮鬥的創業精神和著眼試驗、甘願吃虧的獻身精神,將和中心創造的成就一樣永載史冊。

設施建設

英雄的人們應該受到英雄的禮遇,不能讓甘願吃虧的人吃虧!近年來,中心對住房、水暖電設備、炊事機械、醫療設備等進行了更新改造和配套治理,特別是解決了下屬散、遠、險單位的吃水、取暖、洗澡、吃菜難等問題。新建的二級甲等醫院大大改善了中心的醫療條件,竣工不久、呈大鵬展翅型的體訓館,集現代化的游泳池、健身房、保齡球道和室內籃球場於一體,豐富了科技人員的業餘文化生活。2004年,中心基層單位肉、菜、蛋自給率分別達到63%、60%、135%,實現了每年人均1隻羊、3隻雞和每日“雞蛋加牛奶”的目標。中心還積極推進發射禁區的三荒造林工程和辦公、居住區的綠化美化工作,先後造林11萬畝,植樹300多萬株,努力營造拴心留人的良好環境。

衛星發射

2010年11月5日凌晨,中國第二顆“風雲三號”氣象衛星從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升空,至此,該中心經過43年的不懈努力,航天發射試驗綜合能力已步入世界先進行列。
該中心發射場坐落於晉西北黃土高原,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較高的地理緯度,是進行發射太陽同步軌道、中低軌太空飛行器和火箭全程試驗的理想場所。
太原衛星發射中心已實現了由單一火箭發射試驗向綜合型火箭衛星發射試驗的功能拓展,不僅能夠承擔十幾種火箭衛星的發射試驗,還具備了同時執行3發不同型號火箭衛星發射任務和年執行10次以上高密度發射任務的能力。
據統計,中國太原衛星發射中心迄今已成功發射“風雲”、“海洋”、“資源”、“探測”等多個系列的36顆國內衛星,同時還成功發射了美國、歐盟、巴西等國家和地區的16顆國際商業衛星。
從1988年成功發射中國第一顆氣象衛星“風雲一號”,中國“風雲”氣象衛星走過的22年發展歷程。
1988年9月7日,第一顆氣象衛星“風雲一號”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成功,這是中國第一顆太陽同步軌道衛星,標誌著中國已躋身世界少數幾個有能力自己研製、發射和運行氣象衛星國家的行列。
中國22載“風雲”路共發射11顆氣象衛星,在軌運行6顆,衛星運行的可靠性、穩定性和探測精度得到用戶高度認可,為氣象預報預測、環境監測和世界氣象事業作出了突出貢獻。
2018年5月9日,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4號丙火箭將高分五號衛星成功送入預定軌道,此次任務中由發射中心試驗技術部二室牽頭製作的多個3D列印裝備器件得到成功運用,這標誌著太原衛星發射中心以航天裝備應急保障能力為代表的發射能力實現新跨越。

公眾開放

2018年4月19日,由山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發布會獲悉,2018年“中國航天日”之際,太原衛星發射中心將對外開放,民眾可直接接觸到衛星遙感影像、衛星發射塔架模型等航天實施設備。

四大發射中心

1、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酒泉內蒙古交界處,除發射架和兩個軍事基地,其他均在酒泉)
2、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四川)
3、太原衛星發射中心(山西岢嵐
參見“中國航天發射中心”詞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