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黃蜂號航空母艦(大黃蜂號航空母艦(舷號CV-8))

大黃蜂號航空母艦(大黃蜂號航空母艦(舷號CV-8))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大黃蜂號航空母艦(英文:USS Hornet,舷號:CV-8),是美國海軍隸下的一艘航空母艦,是美國約克城級航空母艦的三號艦。

大黃蜂號航空母艦與約克城級前兩艘相比,艦體和航速稍有增大,同時加大了水面和水下防護。

大黃蜂號航空母艦是美國海軍第7艘以大黃蜂號命名的艦隻,於1939年9月25日在諾斯洛普·格魯門造船廠開工,1940年12月14日下水,1941年10月20日服役,1942年10月27日在聖克魯茲海戰沉沒。

基本介紹

發展沿革,研製背景,建造沿革,服役歷程,技術特點,設計特點,艦型結構,艦載武器,艦電系統,性能數據,服役動態,總體評價,

發展沿革

研製背景

1922年,華盛頓海軍條約簽訂,按照條約美國海軍可建造排水總量135000噸的航空母艦,但每艘新造航母的排水量不得超過27000噸,而兩艘獲準由其他艦船改建的航母每艘則不得超過33000噸,美國當時的“列剋星敦”號與“薩拉托加”號兩艦由戰列巡洋艦改造為列剋星敦級航空母艦,占去66000噸;實驗性質的蘭利號航空母艦則不計算入噸位總量之內,因此海軍在字面上只有69000噸可用作建造新航母。
列剋星敦號航母列剋星敦號航母
1922年到1929年間,美國海軍建造及維修署、海軍航空署及海軍事務委員會均在鑽研新式航空母艦設計,而新設計最大的爭論,正是如何“有效地”運用餘下的噸位。爭論的焦點在於航母數量與大小,倘若採用小型化13800噸的方案,則海軍可新增5艘航空母艦;倘若採用較大型方案,則建造數量較少,為4艘17250噸級或者3艘23000噸級。新建航母數量與大小的爭論背後,牽涉到航母各方面的運用疑難。
1929年,在日內瓦海軍裁減會議與建造巡洋艦的爭議聲下,一艘小型航母設計列入該年度的美國海軍撥款法案,聯同巡洋艦撥款,獲得美國國會兩院通過,最終成為排水量13800噸的遊騎兵號航空母艦。就在法案辯論之時,美國海軍舉辦了第9號艦隊解難演習,“薩拉托加”號航母在演習中充分展現了大型航母的獨立戰鬥力、機動性及強大打擊力。
遊騎兵號航母遊騎兵號航母
1930年,美國海軍事務委員會提出修正討論,建議將來多建造一艘小型航母,以及兩艘增大噸位的中型航母。1932年初,海軍事務委員會終於從多項設計中,選擇了排水20000噸、長770尺、寬80.3尺、120000軸馬力,最高航速32.5節、搭載90架艦載機的方案。然而國會以經濟蕭條為因,並未撥款建造新型航母,使設計又再拖延,期間海軍部長曾要求軍部研究裝設8英寸火炮的27000噸方案,但最終流產。

建造沿革

1933年,富蘭克林·羅斯福就任美國總統後,海軍造艦計畫終於獲得政治上的支持。首先,小羅斯福動用全國工業復興法的資金,以援助失業造船工人為名,撥款建造兩艘航空母艦及若干驅逐艦,這批資金無須經正常國會程式撥款。最終爭論的中型航母設計變成了最初的兩艘約克城級航空母艦。
約克城號航母約克城號航母
1934年5月21日,按照1932年的航母設計藍本,約克城級航母首艦CV-5“約克城”號在紐波特紐斯造船廠開工建造,2號艦CV-6“企業”號於1934年7月6日在紐波特紐斯造船廠開工。
二戰爆發後,美國不再受裁軍條約限制。加之1936年,日本退出海軍裁軍談判開始建造大型的翔鶴級航空母艦。美國海軍因此在1938年通過海軍擴建法案又追加多建造一艘航空母艦,以應付戰爭需要。由於時間緊迫,海軍事務委員會只能提出沿用約克城級的設計,但同時附帶多項改良,特別是將新艦的鍋爐與輪機交錯配置,以減低風險,可以說是約克城級改進型。
1941年大黃蜂號建造中1941年大黃蜂號建造中
1939年3月30日,海軍開始為大黃蜂號招標。同年9月1日,二戰歐洲戰事爆發。大黃蜂號的建造進度隨即加快。9月25日在諾斯洛普·格魯門造船廠鋪設龍骨,由於改動過多,大黃蜂號最終只能建造新式艦島以及延長艦艏,動力系統的問題並沒有解決。

服役歷程

1940年12月14日,大黃蜂號下水,1941年10月20日正式服役。
大黃蜂號同名艦大黃蜂號同名艦
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發時,大黃蜂號正在諾福克港外進行訓練。作為當時最新服役的航空母艦,大黃蜂號被選中參加空襲東京的任務,隨後參加了中途島海戰和瓜達卡納爾島的爭奪戰。
1942年,大黃蜂號在聖克魯斯海戰中,因魚雷攻擊而失去動力,無法離開戰場而沉沒。

技術特點

設計特點

約克城級航母充分吸收了之前美國海軍改裝、設計、建造航空母艦的經驗,和之前建造的“遊騎兵”號航母相比,增大了艦體和航速,同時加強了水平和水下防護。大黃蜂號與前兩艘相比配置大體相同,艦體和航速稍有增大,同時加大了水面和水下防護。大黃蜂號也保留了不實用的機庫彈射器,在日後被移除。不同的時,其率先升級了火控系統、延長了飛行甲板,並擁有較大的艦艏。
約克城級航母俯側圖約克城級航母俯側圖

艦型結構

約克城級航母採用了開放式機庫,擁有3部升降機,飛行甲板前端裝有2具彈射器,另外在機庫也設定了2具彈射器,緊急情況下艦載機可以通過其從機庫中直接彈射起飛,但後來在戰前已發現其效率低下,遂取消了這項不實用的功能,於1942年中途島海戰後拆除。飛行甲板前後安裝了兩組攔阻索,飛機可以在飛行甲板的任一端降落,但艦艏降落設施也因鮮有使用,而在後來拆除,其他飛行設施則未有顯著更動。木製飛行甲板沒有裝甲防護,艦橋、桅桿和煙囪一體化的島式上層建築位於右舷。從約克城級開始,美國航空母艦的島式上層建築和煙囪連為一體,從而形成了美國航空母艦的基本形式。
大黃蜂號大黃蜂號
約克城級航母艦側裝設2.5-4英寸裝甲帶,以抵擋6英寸火炮,3層魚雷防水壁,配合裝甲帶防止魚雷攻擊,水平裝甲設於機庫,以阻止炸彈貫穿到下層機房及武器庫,飛行甲板由木板製造,不設裝甲。
1942年初,大黃蜂號塗上了第12號迷彩,其大體布置為:水線至機庫甲板下塗上海軍藍,機庫甲板至艦島之間為海洋灰,艦島為陰霾灰(Haze gray),飛行甲板為甲板藍(Deck blue)。各艦迷彩的分劃界線並不一致,其中大黃蜂號便採用了改良的12號迷彩,連艦島亦有混合海洋灰及陰霾灰兩種顏色,這種迷彩可有效迷惑水面軍艦的目測,卻對避開飛機偵察無甚幫助。

艦載武器

艦載機
約克城級航母可搭載75-79架艦載機,在服役之初,仍搭載二戰前的飛機,包括格魯門公司的F2F戰鬥機F3F戰鬥機、馬丁公司的魚雷-俯衝兩用BM轟炸機及諾斯洛普公司的BT俯衝轟炸機。大黃蜂號在1942年換上F4F,並在服役之初使用SBC俯衝轟炸機及布利茲特航空公司的SBN轟炸機。
大黃蜂號艦載機大黃蜂號艦載機
1942年初,美國海軍尚未有完善的雷達系統,再加上海軍承襲戰前的攻擊優先戰術,約克城級初期俱以轟炸機為航空團核心。在中途島海戰中,大黃蜂號的航空團都是由1支F4F戰鬥機小隊、1支TBD魚雷轟炸機小隊、1支SBD俯衝轟炸機小隊及1支SBD偵察機小隊組成。三艦的戰鬥機有21架至25架不等,俯衝轟炸機有37架至38架,魚雷轟炸機則有13架至15架,總共分別攜帶了75架、79架和79架。瓜島戰役開始後,大黃蜂號陸續增加戰鬥機數量,並減少魚雷轟炸機及俯衝轟炸機。
防禦武器
約克城級航母艦艏及艦艉各設有4座,共8座單管5英寸/38高平兩用炮,分別置於左舷及右舷飛行甲板;艦島前方及後方各設有2座,共4座四聯裝1.1英寸/75高炮;艦體各處共有24挺0.5毫米白朗寧機槍。5英寸/38高平兩用炮是當時美國最新式的防空及水平兩用艦炮,其雙聯裝版本亦被後來的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沿用。
大黃蜂號艦炮大黃蜂號艦炮
1939年,美國海軍武備署著手處理艦隊防空炮落後問題,在1940年開始生產波佛斯40毫米高炮及奧利岡20毫米防空炮,分別替換1.1英寸/75高炮及0.5毫米白朗寧機槍。大黃蜂號將24挺白朗寧全數更換為單裝20毫米/70防空炮,1942年2月,增至30門,7月又增至32門,同時再添置1座四聯裝高炮。

艦電系統

射控系統
美國航母最初的射控系統,都只能以準星及曳光彈瞄準,後來又加裝了光學目測鏡,但防空武器仍然全由人手瞄準。“約克城”號與“企業”號服役之初,在煙囪前後均各裝有一座Mark 33射控系統。大黃蜂號因較晚服役,故此安裝了較新的Mark 37射控裝置,Mark 37體積比Mark 33大,可容納更大的電腦,以提升效能。Mark 37的電腦及支撐點都在射控裝置下方的甲板,而非裝置內部,使系統有充足空間升級來安裝新式輔助設備,Mark 33及Mark 37均可安裝輔助火控雷達。
大黃蜂號艦島大黃蜂號艦島
1942年,美國預備將第一代防空-水平兩用艦炮的FD火控雷達(即Mark 4)安裝到“約克城”號及“企業”號,大黃蜂號在試航時裝上。FD火控雷達可偵察12000碼內5英寸炮彈落點,探測到40000碼內的轟炸機、30000碼內的戰列艦、20000碼內的驅逐艦及12000碼內浮上水面的潛艇,準確度為40碼,解析度400碼。
艦載雷達
約克城級航母在設計之時,雷達技術尚未成熟。1937年海軍研發出首批艦用搜尋雷達,並在1940年命名為CXAM,安裝到多艘艦隻。“約克城”號在1940年安裝了CXAM雷達,“企業”號在1941年安裝了CXAM-1型雷達。由於CXAM雷達過於笨重,大黃蜂號在1941年服役時,安裝了新式的SC雷達,但搜尋距離卻大幅下降,只可探測到10海里內的戰列艦、3海里內的驅逐艦、30海里內的戰鬥機及25海里內的轟炸機。因此海軍不久便拆除坐沉珍珠港的加利福尼亞號戰列艦上的CXAM雷達,安裝到大黃蜂號上,將SC雷達留為備用,同時為大黃蜂號新設YE返航裝置,配合兩座雷達,引導艦載機返航降落。

性能數據

艦體參數
艦長
251.3米
艦寬
25.36米
吃水線長
/
吃水線寬
/
吃水深度
7.3米(輕載)
7.9米
標準排水量
20000噸
滿載排水量
26932噸
飛行甲板
單層全通甲板,長228.6米,寬34.7米
機庫尺寸
/
航速
34節
續航力
12500海里/15節
艦員編制
2700人
傳動
齒輪傳動,四軸四槳
動力系統
9台鍋爐
4台1000千瓦蒸汽輪機,120000軸馬力(89兆瓦)

服役動態

空襲東京
1942年2月2日,大黃蜂號搭載了兩架陸航B-25米切爾型轟炸機,並在30哩外海面成功起飛。這次實驗證明了杜立特的計畫可行:利用航母搭載陸航轟炸機到日本外海,然後予以轟炸。
大黃蜂號航空母艦大黃蜂號航空母艦
1942年3月4日,大黃蜂號經巴拿馬運河,前往西岸的舊金山阿拉米達。3月20日抵達後,16架B-25轟炸機依次吊上了飛行甲板,而機庫則保留了大黃蜂號的機隊(B-25無法放到機庫)。4月2日,大黃蜂號低調下離開了阿拉米達,在此時船員才被告知,大黃蜂號將直接航向日本。
1942年4月14日,大黃蜂號與企業號的第十六機動艦隊匯合。計畫上,轟炸機將於日本400至450海哩外升空。然而事與願違,日本已經在本土650海哩外海,部署了裝有無線電的漁船,組成預警網路。
1942年4月18日清晨,美軍在距離日本約600海哩被發現。美軍納什維爾號迅速將其擊沉。由於擔心位置已被日軍發現,威脅缺乏保護的兩艘航母,哈爾西在8時下令所有轟炸機起飛。由於海面狀況惡劣,陣風及大浪令船身劇烈搖擺,令起飛顯得更為困難。而率先起飛的杜立特只有467呎飛行甲板可用。幸運的是杜立特成功起飛,到9時20分16架轟炸機全數起飛。大黃蜂號隨即調頭,在一星期後返回珍珠港。杜立特中校率領B-25轟炸機成功地空襲了東京和附近的城市。這一行動對美國和日本都產生了巨大的震動,羅斯福總統開玩笑說,飛機是從“香格里拉”起飛的,這個“香格里拉”也就是大黃蜂號。
中途島
1942年4月30日,大黃蜂號被派往支援珊瑚海海戰,但在到達前海戰已經結束,在諾魯一帶巡邏後,她於5月26日返回夏威夷,並在兩日後前往中途島。
中途島海戰中途島海戰
1942年6月初,約克城號、企業號和大黃蜂號在中途島東北350海里處會合,準備伏擊日本攻擊中途島的艦隊。
1942年6月4日晨,大黃蜂號出動35架無畏式俯衝轟炸機、10架野貓式戰鬥機和15架蹂躪者魚雷機攻擊日本航空母艦艦隊。大黃蜂號的機隊並未直接摧毀日軍航母。在起初的魚雷轟炸機攻勢中,其第八魚雷中隊更被全數擊落,只有一人生還。大黃蜂號的俯衝轟炸機隊亦採取錯誤航向,結果一無所獲。大黃蜂號和約克城號、企業號各魚雷轟炸機隊為企業號、約克城號的俯衝轟炸機創造了一個最好的時機,一舉摧毀了3艘日本航空母艦。
1942年6月5日,美軍開始追擊撤退的日軍艦隊,大黃蜂號擊沉了三隈號,並重傷最上號及朝潮號。中途島海戰後,大黃蜂號安裝了新式雷達並繼續其訓練。
瓜島戰役
1942年8月下旬,瓜達卡納爾島的爭奪戰中,美國艦隊與日本第五航空戰隊在東索羅門群島海域交鋒,企業號、薩拉托加號先後受傷返港,黃蜂號戰沉。
1942年8月17日,大黃蜂號離開夏威夷,前往索羅門群島。早期她主要用作巡航,並未有參與登入瓜島戰事。後來企業號與薩拉托加號先後受創而要修理,大黃蜂號與黃蜂號便成為美軍太平洋上最後的航空母艦。
聖克魯茲海戰
1942年10月26日晨,在瓜達卡納爾島附近的聖克魯斯海域,大黃蜂號和剛剛維修完畢的企業號與日本艦隊的航空母艦再次對戰,日方是第五航空戰隊航母翔鶴、瑞鶴號和瑞鳳號,大黃蜂號的轟炸機重創了翔鶴號。企業號躲避在雲雨下,結果全部日機集中攻擊大黃蜂號,而大黃蜂號的護衛戰機配置得太近,沒能起到有效的保護。
1942年10月聖克魯茲海戰-大黃蜂號1942年10月聖克魯茲海戰-大黃蜂號
1942年10月26日10時14分至25分之間,大黃蜂號被三顆炸彈及兩枚魚雷擊中,兩架受損飛機撞入甲板。艦上的航空油庫被點燃,引發大火,而艦橋及甲板嚴重損毀,引擎亦無法運作。受傷後的大黃蜂號只能由重巡洋艦北安普敦號拖帶以8節的速度前進。
1942年10月26日下午,由於火勢一度受控,美軍在中午下令北安普敦號將大黃蜂號拖離戰場。由於纜索斷裂等技術性問題,拖行要到下午2時30分才開始。這段時間,企業號被數波轟炸機攻擊,嚴重受損,托馬斯·金凱德下令美軍撤退。雖然大黃蜂號的搶修兵成功令引擎恢復運作,然而4 時20分,隼鷹號的機隊發現了毫無防衛的大黃蜂號,北安普敦號立即切斷纜索迴避攻擊。23分,一枚魚雷摧毀引擎室,並令艦身向右傾側14-18度。由於再無電力抽走入水,4時50分,艦長下令棄船。撤離期間,瑞鶴號的機隊又將一顆炸彈投入艦身。5時27分,全體船員離艦。6時02分,另一顆炸彈再度命中大黃蜂號,然而大黃蜂號仍未沉沒。美軍下令兩艘驅逐艦馬斯廷號與安德森號擊沉大黃蜂號,其他艦隻則全速撤退。大黃蜂號再被九枚魚雷及超過400發5英吋炮彈擊中,卻仍未加速下沉。
1942年10月26日晚上9時40分,日本先鋒驅逐艦離大黃蜂號只有二十分鐘航程,兩艘驅逐艦被逼撤退。10時20分,全體日軍艦隊抵達。宇垣纏表示“若事態允許“,捲雲和秋雲去把她拉回來。由於大黃蜂的排水量是捲雲的十倍,僅僅兩隻驅逐艦幾乎拖不動。於是兩艦就向大黃蜂號再發射四枚魚雷。10月27日1時35分,大黃蜂號終於沉沒。

總體評價

約克城級航空母艦在太平洋戰爭初期是美國海軍的中流砥柱,是美國海軍對抗日本聯合艦隊的重要力量,僅從中途島戰役而言,它們對太平洋戰爭的進程產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搜狐網)
大黃蜂號從服役到戰沉只有1年的時間,共獲得4枚戰鬥之星勳章,其在美國海軍最艱難的時刻表現出了非凡的戰鬥精神,正象梅森艦長在最後一個離艦時所說的,“新的“大黃蜂”號上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