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理工大學附屬中學

大連理工大學附屬中學

大連理工大學附屬高中創辦於1957年,1993年晉升為市重點高中,2008 年被評為遼寧省示範性普通高中。

學校由“普通高中部”和“國際教學部”兩部分組成,位於理工大學北側東方聖克拉小區,占地面積5.5k㎡、建築面積7.9 k㎡,環境優美,設施現代。有教學樓9座,有功能齊全的體育館和能容納千人的報告廳,有學生食堂和宿舍,可提供食宿。學校現有32個教學班,學生總數1356人。學校師資隊伍實力雄厚,一線教師l15人中就有特級教師7 人,國家、省、市級骨幹教師49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連理工附屬中學
  • 外文名:The Affiliated High School of DUT
  • 創辦時間:1958年
  • 類別:公立中學
  • 現任校長:袁曉東
  • 所屬地區:中國大連
  • 占地面積:24,609㎡
簡介,辦學條件,校長心語,校圖書館,辦學理念,中日交流,累累碩果,

簡介


1958年由著名教育家、大連理工大學首任校長屈伯川博士提議創辦,1963年由旅大市教委命名為旅大市第三十二中學,1993年高中部晉升為大連市重點高中,2000年高中部獨立,定名為大連理工大學附屬高級中學,2008年晉升為遼寧省示範性高中
校園標識校園標識

辦學條件

學校位於大連市甘井子區凌工路大連理工大學主校區,校園總占地面積24,609㎡,建築面積12,448㎡,綠化面積2315㎡,運動場地面積11,205㎡, 環形跑道周長200m。學校有教室30間(合計1980㎡),理化生實驗室各一個,圖書館(含閱覽室)面積1000餘㎡、館藏圖書50000餘冊、電子圖書5000餘冊,師生閱覽室400餘㎡、座位240個、報紙38種、期刊170種,多媒體教室30個,計算機300台,報告廳一個(可容納230人),美術畫室、音樂教室各一個,多功能健身房一個,室內桌球台16副。有學生宿舍5600㎡、可容納600人,師生均在理工大學食堂就餐。有教學班20個、學生1044名。專任教師82名,其中,高級教師53名,一級教師24名,特級教師1名,市級骨幹21名。有碩士研究生學歷15名。

校長心語

一座好的學校,應該是探索求知的學園:它的魅力在於,它有著豐富的智力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學習、思考、探索、研究的氛圍就是一種吸引人、教育人的力量,成為學生生存和發展的最佳空間;
一座好的學校,應該是生動活潑的樂園:學生只有在愉快的前提下才能迸發激情,形成為中華崛起而讀書的意願;
一座好的學校,要像充滿親情的家園:因為愛是一種能觸及靈魂、動人心魄的教育過程;
一座好的學校,要像美麗多彩的花園:整潔有序,鮮花盛開,綠樹成蔭,充滿生機,在美麗的育人環境中,使學生的心靈得到淨化。大連理工大學附屬高級中學就是這樣的一座好學校。43年的建校歷史,使學校有著豐厚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教育資源。尤其是近幾年,我們一路開拓,一路創新,一路拼搏,一路收穫。那沉甸甸的果實昭示著這一切。
校園校園
理工附高的騰飛,靠的是歷屆專家型校長們的人格魅力、前瞻性的辦學理念、科學務實的管理、勇於挑戰的競爭意識和教師精湛的教學技藝、無私的奉獻精神。我們以自己全部的熱情、全部的智慧、全部的付出,托起了在這裡學習的每一個學生明天的希望,也托起了祖國明天的希望!
我們曾經有過輝煌,我們正在走向新的輝煌。我們將在創新中發展,在創新中騰飛,在創新中閃光。把理工附高辦成大連市一流名校,是我們不懈的努力和追求!
核心提示
在著名高等學府大連理工大學校園內,有一座名副其實的園中園———大連理工大學附屬高級中學。理工附高的學生們與高等學府為鄰,與優秀學子為伍,在和諧的校園環境中感受人文氣息,為未來成才之路打下堅實的基礎。
經歷43年風雨洗禮,如今的理工大學附屬高級中學,正以敢為天下先的創新精神為學子們開拓出一片自由翱翔的藍天,以優良的教育教學質量為學校提供永不枯竭的發展動力。理工大學附屬高級中學堅信先進的教育理念是學校之靈魂,精良的教師團隊是學校之根本,現代化的教學設備是辦學之基礎,優良的教育教學質量是發展之動力。在新的起點上,理工大學附屬高級中學發揚艱苦創業的拼搏精神、精誠合作的團隊精神、潤物無聲的奉獻精神,在獨具匠心的創新思路中發展,在發展中譜寫名校輝煌的新篇。
近幾年來,理工大學附屬高級中學曾被中央教科所課題組授予“素質教育目標課程化實驗點校”,被大連市甘井子區教育局評為“規範化學校”,是“遼寧師範大學教育實習基地”,2004年跨入大連市初升高招生的首批重點高中的行列。

校圖書館

作為大連理工大學的附屬學校,理工附高共享著理工大學的得天獨厚的優勢:藏書60萬冊的伯川圖書館,功能齊全、設施先進的大連理工大學劉長春體育館,各院系設備先進的實驗室等處常可見到理工附高學子的身影。此外,大工的學者教授的講座更是為理工附高學生走近科學前沿打開了一扇扇科技之窗。學校曾請工程力學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大連理工大學教授錢令希來校作報告,請參加過國家南極考察的大連理工大學教授李志軍作了題為“學好基礎知識獻身科學事業”的專題講座,這些置身於科學前沿的專家學者的講座,不僅讓學生明白了知識的價值,懂得了高中階段打好基礎的重要,而且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激發了學生探求科學的願望。這一次次的講座,種下的是一顆顆熱愛科學的種子;這一次次的講座,播下的是一粒粒收穫人生的希望。
作為理工大學的園中園,大連理工大學附屬高中的學子們時刻都感受著大學的書香,與大工的學子們共同成長。大連理工大學“志強社”和理工附高建立的“學導制度”,採取1+1結對子的模式,一名理工的大學生和一名附高的中學生結成對子,通過周六等節假日的面對面輔導和電話諮詢等多種方式,從學習到生活對高中生進行切實的引導,大學生們以“過來人”的身份介紹的這些經驗,使理工附高學生們受益匪淺。

辦學理念

一位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姚世官校長以高瞻遠矚的辦學理念,把理工附高引領上了一條創新發展的高速快車道教育工作的領導應該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領導。有了正確的教育思想,才有正確的教育改革,才能建立起符合時代要求的、正確的教育體系和教育模式,也才能最終做到人才輩出。“一位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校長既是學校的管理者,也是學校辦學方向的引導者、教育方針政策的貫徹者。深諳此道的姚世官校長,自2000年任校長之日起,就以他高瞻遠矚的辦學理念把理工附高引領上了一條以創新求發展的軌道上。“沒有創新,學校就沒有活力;沒有質量,學校就沒有生命。”已成為唱響在理工附高的主題歌!
用名師工程打造教育質量的亮麗名片。在知識激增的信息世界中,教育、教學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學校要發展,質量是關鍵。高質量的人才,來源於高質量的教育,高質量的教育則取決於高質量的教師隊伍。為了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五年中,理工附高用理工大學人才引進的優厚政策從省內外調入特級教師及高級教師30多位。這些引進的教師年齡大都在四十歲上下,均為原調入地的骨幹教師、優秀教師。他們教育觀念先進,教學經驗豐富,教學方法獨特,為學校的師資隊伍建設注入了新的力量。通過幾年的努力,學校現已經擁有了一支師德高尚、觀念先進、業務精湛、甘於奉獻的優秀教師隊伍。理工附高現有專任教師72名,其中特級教師1人,高級教師42人,高級教師占全體教師人數的58%。研究生學歷8人,省級優秀教師、優秀工作者2人,市、區級骨幹教師及學科帶頭人17人;市、區優秀班主任、師德標兵14人;國家數學奧林匹克一級教練員2人;國家級奧林匹克英語競賽特等指導教師1人;國家級化學競賽優秀輔導員1人。
建立一套全員業績考核管理體系。緊緊抓住了學校工作中的第一要素——人,著力從促進教職工隊伍建設這個根本入手,對學校人力資源管理中的一系列重點、難點問題,運用當代人力資源管理科學進行了系統的探索和實踐,為學校的發展帶來了蓬勃生機。對教師的教育理論學習學校領導也從未放鬆。2003年姚世官校長送給每位教師一本前蘇聯偉大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寫的教育經典著作《給教師的建議》,並在每本書的扉頁上題了字,有的寫著“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的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有的寫著“心靈的豐富不是一朝一夕所能達到的,它需要細心的呵護、耐心的培養、不斷的陶冶與濡染”等等,這一句句揭示了教育真諦的話語飽含著校長對每一位教師的期待,讓每一位教師得到鼓舞,受到鞭策,看到努力的方向。學校特別重視教研組的建設與教師合作精神的培養,教研活動中定期舉行優秀教師經驗介紹與交流活動。此外,每學期還有優秀教案評比、優秀課件大賽等活動。這些管理與考核讓教師不再做教書匠,而要成為教育家。
用素質教育建築學生終生髮展的平台。他們認為,我們的教育是既要迎接高考的選擇,又要有利於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有利於學生的全面發展、有利於學生的個性特長發展,總之,著眼於學生的終生髮展才可謂把握住了教育的真諦。新課程改革環境中,理工附高實施了課程改革及課堂教學評價體系的改革,教師不再是課本知識的“二傳手”,而是一個根據教學需要和學生實際教會學生如何思維的思維者;教學不再只是前人知識的複製,而是讓學生在從感性思維升華到理性思維,以內心感悟的方式,把握知識的精髓的過程;課堂不再是教師展示個人才華的講堂,而是學生探求知識的學堂,真正做到了由以往的以教師的教為中心轉為以學生的學為中心,“以學論教”的評價標準使學生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學生由厭學到想學、樂學,由要我學的被動接受轉變為我要學的主動探求。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雖然付出了許多艱辛的努力,但學生得到的卻是可持續發展的學習能力,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是不言而喻的,學生在各方面取得的成績是喜人的。

中日交流

開闢新的教育途徑,以超前的眼光看到了世界文化交流的前景,與日本明德義塾高中結成姊妹校,實現了教育的多元化發展,將教育之路通往世界!
2003年,理工附高的校領導就看到了世界文化交流不斷加強的發展趨勢,並於1996年8月27日與日本明德義塾高中結成姊妹校。這是當時的大連高中界的首創。兩校互派留學生結出了累累碩果。
這裡僅以剛剛過去的2005年為例。2005年日本派20人到中國來留學。經過短短一年的漢語學習,他們取得了令人難以想像的成績。成績之優異,見效之快速,學生家長震驚了,日本校方震驚了。日方校長專程來到大連,來到理工附高,宴請並獎勵學校的任課教師。
投之以桃,報之以李。理工附高驕人的教學成績在贏得日方高度評價的同時,也使得日方在培養理工附高留學生時加倍地努力。2005年4月理工附高派16名同學到日本明德義塾高中留學。2006年2月,便傳來了他們在日本金榜題名的喜訊——16名同學已經全部被日本高校錄取!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梁瀟同學就通過了日語一級即最高級的過級考試。他自己挑選了四所日本大學,最後有三所大學同時給他發出了錄取通知書。此外,許維維、張峋、劉愷等數名同學,在日本留學期間,學習刻苦,成績優秀,都獲得了日方推薦上大學的資格。陳婉璐、孫煒煒、劉鵬這幾名同學是在高二時赴日留學的,他們的成績也一直十分優秀,現都考入了東京帝京大學等理想的學府。到日本留學不只讓孩子有了理想的大學,更開闊了孩子的視野,豐富了孩子的人生閱歷,錘鍊了孩子的性格,培養了孩子的能力。
現任東軟信息服務有限公司督導的劉如,是理工附高1998年1月前往日本明德義塾高中學習日本語的,1999初就以優異的成績順利地考入了日本國立高知大學。這在留學生中是前所未有的,這一罕見的成績使她載入了明德義塾的史冊。至今劉茹都特別地感謝母校給予的教育和提供的難得的學習機會。,理工附高已經有近百名學生留學日本,在日本的高知大學、明治大學、京都外國語大學及神戶大學等校園中都有理工附高學子的身影。理工附高為他們鋪就了一條成才之路,他們用汗水為理工附高贏得了國際聲譽。

累累碩果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當金色的秋天來到的時候,那掛滿枝頭的累累碩果,使老師們忘記了春天耕耘的疲憊。是他們的辛勤,托起了孩子們理想的明天
理工附高在高一學年開展的一屆屆研究性學習成果匯報大會上,學生用他們獨特的視角去看社會,去發現美。在走向社會大課堂的活動中,學生了解了社會,增長了才幹,陶冶了情操,鍛鍊了意志,取得了成果。
學校團委組織學生參加的“慶祝中國第五屆科技活動周”、“遼寧三市百萬青少年希望之星杯科技創新尊重智慧財產權大賽”等活動中,理工附高學生成績顯著,有37名同學以他們新穎實用、富於創造性的設計方案獲得了此次大賽的科技創新設計獎。特別是高二年級的劉鐵錚、唐明超同學、高一學生邵允、滕嬌同學的發明經個人申請分別獲得了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頒發的專利證書。這些讓人感受到知識的力量的活動,像一把永不熄滅的火炬在一屆屆學生手中傳遞。
在大連市2002年高中演講比賽中王佳萍同學獲得大連市演講比賽第三名,陸平、李偉亮在“建設‘大大連’”徵文比賽中分獲一等獎,王興強、尹斌、於昊、朱肖虎等在大連市英語競賽中分別獲得一、二、三等獎;2003年郭冠華在團區委組織的網頁設計大賽中獲三等獎,金碩、於曉慶在大連市英語短劇配音比賽中獲一等獎,2004年尹恆同學的小說發表在《大連日報·天天副刊》上;2005年趙宇同學在全國化學競賽中獲得三等獎……這些成績正是注重素質教育、培養創新精神所收穫的豐碩成果。
更重要的是,理工附高畢業的學生在入校時均是以普通校的分數錄取的,但在畢業時卻取得了高考上線率達到98%以上、本科上線率80.4%的好成績。在復旦大學、北京郵電大學、北京林業大學、北京廣播學院、中國人民公安大學、中國醫科大學等,尤其是大連理工大學、大連海事大學、東北財經大學都有理工附高學子的身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