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市人民體育場

大連市人民體育場

大連市人民體育場初建於日本統治時期的1925年。1997年,經過大規模改造後成為現在的樣子。體育場占地10餘萬平方米,有座席8萬多個。大連市的大型集會和體育活動大都在這裡舉行。這裡曾是大連萬達實德足球隊的主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連市人民體育場
  • 外文名:Dalian People's Stadium
  • 建立時間:1925年
  • 占地:10餘萬平方米
  • 座席數:8萬多個
  • 現狀:已拆除
簡介,主要職責,基本情況,歷史,

簡介

大連市人民體育場是大連市體育局直屬、市財政差額撥款的正處級事業單位。體育場原址坐落於西崗區新華街107號,始建於1925年,大連解放後,分別於1983年和1996年進行了兩次較大規模的改造,成為當時大連市規模最大、設施最先進的集訓練、比賽和健身為一體的綜合性體育場館,曾經成功舉辦過多年的大連國際服裝節開幕式、大連國際馬拉松賽、第四屆全國殘疾人運動會、第十七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開幕式等諸多大型活動。
大連市人民體育場大連市人民體育場

主要職責

承擔大連市田徑、足球項目的訓練和普及民眾性體育運動及承辦田徑、足球賽事等任務。具體為:
1、提供田徑專業訓練場地,保障運動員訓練;
2、承接、承辦國內外各級田徑、足球賽事任務;承接、承辦市政府及廠礦、大、中、國小校運動會;
3、貫徹《全民健身計畫綱要》,發揮政府體育場館的作用,積極開展全民健身運動。

基本情況

大連市競技運動水平在全國是久負盛名的,其中田徑、足球、游泳和腳踏車最為突出,被稱為“四箭齊發”。
大連是國家命名的田徑之鄉,早在1926年就出了一位響噹噹的長跑運動員,名叫劉長春。他是中國參加奧運會的第一人。此後,大連田徑又出過許多世界級運動員,如世界競走冠軍徐永久,被稱為“亞洲飛人”的三級跳遠冠軍鄒振先,以及橫掃世界田壇的馬家軍弟子王軍霞曲雲霞劉冬、姜波和董艷梅等。
提起足球,球迷們自然會想到大連萬達隊,他們在九年職業聯賽中七次奪冠,該隊的主力隊員也基本上是大連人。歷屆國家足球隊中,大連人都占三分之一以上,著名的運動員有李富勝、遲尚斌賈秀全、馬林、傅玉斌林樂豐以及徐弘張恩華、李明和孫繼海等。大連的其它球類運動水平也在全國名列前茅,游泳方面有名列1997年中國十佳運動員之首的女子游泳運動員陳妍,被稱為“撈金女”;女子游泳這動員扈曉雯,破100米混合泳世界紀錄。大連女子腳踏車隊也是世界級水平,王艷等運動員多次獲世界冠軍。此外,大連的皮劃蜒、帆船和拳擊等運動也是強項。
1927年,大連運動場舉辦了自己的處女賽——東北地區首次國際足球比賽,大連中青與隆華聯隊組成的大連中華隊與日本國家隊(早稻田大學隊)對壘。 已經在現在的西崗區五四路66號存在了84年的體育場,不僅早已成為大連的一個實體地標,更是體育、文化地標。
大連市人民體育場大連市人民體育場
這個“體育場”就是大連市人民體育場,大連人習慣就叫它體育場,作為大連市內唯一的體育場,沒有人會產生誤會。然而不久之後,隨著體育場拆遷結束,情況就會變得不一樣了。

歷史

1925年至1928年:誕生與隱憂
大連市人民體育場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0世紀20年代。1925年,日本南滿鐵道公司投資32萬日元興建大連運動場,直到1928年8月最終建成,這就是體育場的前身。
建成後的大連運動場由內場和外場組成,總占地面積(包括內外場、游泳池)9.2萬平方米。內場的整體布局和現在的體育場類似:有8條半圓式400米三合土跑道,北側還有10條200米直道。跑道內則是長102米,寬65米的黃土足球場。外場分東西兩場,各設簡易足球場1個。東南西三面是依山坡的露天看台,北面是鋼混結構看台,上面還有鋼架天棚,一共可以容納觀眾2萬人。雖然規模、設施和現在都有距離,但是多少也有點模樣了。不過有些構造和設施在經過多次改造後,而今已經蹤跡全無,在田徑場西側外的游泳、跳水兩用露天游泳池就是這樣。
雖然在今天往回看,大連運動場的某些設施甚至還不如現在一些中國小操場,但是在上世紀20年代,已經是質量水平較高的體育場了。
大連運動場前後經過了3年多才最終建成,但運動會和比賽卻等不了這么久。1927年,大連運動場舉辦了自己的處女賽——東北地區首次國際足球比賽,大連中青與隆華聯隊組成的大連中華隊與日本國家隊(早稻田大學隊)對壘。
現在看來大連運動場的規劃建造中最令人遺憾的,一是選址,一是走向。而今,這裡成了大連的市中心,人流、交通密集,大型比賽和活動後如何快速疏導人群成了問題。然而當時大連運動場所在地譚家屯還是農村,歷史滄海桑田的變幻並不是當年規劃者所能預料的。同樣重要的是作為大連寸土寸金的中心區域,有人覺得這樣的地方用作體育場太“奢侈”了。在體育場拆遷後,這裡將建成大連一個高檔商業中心,奢侈品會成為主角。但是那些需要一些實在的東西去提醒或者喚醒的記憶,也會隨著體育場的拆除而變成真正的奢侈品,並失去存在感,僅僅星星點點地存留在你我他孤單的回憶中。
至於大連運動場的東西走向,在當年還是黃土球場、跑道,露天看台的情況下,可能也並非需要審慎考慮的重大問題。但是數十年後,這樣的走向已經不符合現代國際足球比賽南北走向場地的要求,這不僅使它在1997年,遺憾地與1998年世界盃外圍賽亞洲區十強賽失之交臂,“成就”了“金州沒有眼淚”的悲壯,也為它的最終命運埋下了伏筆。
大連解放初改造:小修補大用場
84歲的體育場到底經歷了多少次改造、修整,已經很難有人說得清了,特別是新中國成立後幾乎每逢重大賽事就會進行改造。但是,有3次改造是不得不提的,正是這3次改造,造就了體育場今天的容貌。
第一次值得一提的改造發生在大連解放初期,雖然和以後的改造相比,只是簡單的修修補補,卻使大連人得以第一次以主人的身份站上大連運動場。
抗日戰爭爆發後,日本經濟越來越困難,建成已經十幾年的大連運動場年久失修,上世紀40年代初,日本統治者曾幾次試圖拆掉鋼混結構的北看台用於製造侵略武器。到了1945年8月日本投降時,運動場,特別是看台破損嚴重。
大連解放初,經濟條件十分困難,但運動場並沒有被遺忘和忽視,市政府撥款600萬元(關東幣),重點維修看台和游泳池。1948年9月17日至19日,大連解放後首次綜合性運動會——首屆關東運動大會在這裡舉行,比賽項目有田徑、足球、籃球、排球等。這次運動會後來被定為大連市第1屆運動會,2009年8月8日,大連市第11屆運動會開幕,只是舉辦地點已經轉到了金州體育場
大連運動場的名稱一直沿用到1951年,才正式更名為現在的大連市人民體育場。
上世紀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又一個新的開始
大連解放初的改造畢竟沒有動大手術,跑道和足球場還是土質的,看台狹小。於是,一次大型改造順理成章地開始了,從1976年一直延續到1989年。足球場草坪、照明燈塔、塑膠跑道等把體育場裝扮成全國甲級標準體育場。
1979年足球場率先穿上了綠衣裳,觀眾座席增至建造初期的兩倍——4萬人。1984年3月,大連市30個單位發出集資為體育場造燈塔的倡議,得到了110個單位的回響並集資贊助,由造船廠、機車廠、重機廠、起重機廠分別承制。1984年6月28日,燈塔第一次照亮了體育場上空——分別立於主場看台外4角的4個燈塔整體吊裝完畢,使承辦晚間比賽成為了現實。1985年由聯邦德國引進的塑膠跑道為內場改造畫上了句號。
至此,大連市人民體育場成為了全國第5座、東北第1座有足球草坪和照明設備的全天候大型體育場。因而也得以在1985年7月31日第一次承辦世界級足球賽——首屆國際足聯16歲以下柯達杯世界錦標賽大連賽區,還獲得了當時的國際足聯主席阿維蘭熱的讚許。
1997年至1999年:今日容顏現
從上世紀80年代末開始,體育場承辦的活動越來越多,從大連國際服裝節,到大連國際馬拉松賽、全國足球甲A聯賽,從各種演唱會到各行各業的運動會,普通市民和體育場的親密接觸越來越多,體育場作為一個紐帶,成為了市民活動的中心。體育場的現狀已經跟不上時代發展的需要,於是,又一次大型改造開始了。
從1997年7月延續到1999年8月底的兩期工程,徹底使體育場換了新顏,成了現今人們熟悉的模樣。新建的北看台建築面積是原來的10倍,有了豪華包廂、真皮靠背沙發座椅;內場容納觀眾達8萬餘人。原來的4座燈塔被拆除,更換了英國進口CU照明燈光設備。音響、裝修也都升級換代。
同樣在1999年,奧林匹克廣場在體育場北面建起,從很遠就能看見的碩大五環是它的標誌。隨著體育場的拆除,奧林匹克廣場的存在變得多少有那么點尷尬。
記憶與遺忘
大連體育還有很多中國之最不為人們所知,比如新中國最早的廣播體操、中學體育教學大綱都誕生在大連。就如同體育場的歷史,也並非人們熟悉的服裝節+足球兩個符號這么簡單明了。
由於體育場位於市中心,這裡曾是很多大型集會、活動的場所。比如:上世紀50年代的打擊刑事犯罪宣判大會;70年代的上山下鄉誓師動員大會……幾十年前的大連人對體育場一定有著和我們完全不一樣的記憶,那時的體育場在人們心中應該也有著自己的專屬符號吧。
記住或者遺忘,有時並不是個人意願所能左右的。有些記憶需要實在之物的提醒。遺忘,也是記憶的一種存在形式。當記憶之匙從視野之中消失不見,缺少了提醒的遺忘就會悄然降臨。
過一些年,當你打車告訴司機去體育場時,也許他還會問“哪個體育場”?但是再過一些年,他就又會像現在這樣直奔“體育場”而去,沒有絲毫猶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