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裂變:中世紀貿易制度比較和西方興起

大裂變:中世紀貿易制度比較和西方興起

格雷夫對經濟交易進行了抽絲剝繭的分析。他著重分析為什麼商人間能彼此信任並能容忍王公貴族沒收他們的辛勤果實?誰(或什麼)是這種行為的監管者?誰(或什麼)又是這個監管者的監管者?格霄夫謹慎地將這些問題與經濟理論聯繫起來,並用中世紀商人的糞實交易對此加以闡釋。他運用恰當的方法來研究經濟發展,用全新的視角剖析其成因。本書堪稱經濟學和歷史學著作的典範,所有社會科學界人士都應該閱讀本書。

基本介紹

  • 書名:大裂變--中世紀貿易制度比較和西方的興起
  • 作者:(美)阿夫納·格雷夫
  • ISBN:9787508612270
  • 定價:55.00 元
  •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8
  • 開本: 16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編輯推薦,目錄,

內容簡介

在中世紀前期各方面都明顯發達予歐洲的穆斯林世界,為什麼後來卻走向了與歐洲完全不同的發展道路,甚至到現在,從經濟發展的角度來看,仍然落後於歐洲?無數的社會科學家試圖對這個歷史之謎做出令人信服的解釋。該書的不同之處在於,綜合運用了經濟學、歷史學和社會學等各學科的方法,通過案例研究和歷史分析,對中世紀後期東謠方的大分叉給出了制度上的解釋。該書是制度經濟學領域的集大成之作,堪稱經典。
大裂變:中世紀貿易制度比較和西方興起

作者簡介

阿夫納·格雷夫(AvnerGreif),史丹福大學經濟學教授、斯坦福國際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1989年獲得西北大學博士學位。致力於研究市場共同發展的比較歷史制度分析。博弈論學會和新制度經濟學國際學會的發起人之一。

編輯推薦

喬治·阿克洛夫(GeorgeA.Akerlof),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伯克利加州大學教授有用的經濟理論應該能夠解釋經濟史。通常,用主流經濟理論來闡述歷史都會忽略具體事件,尤其是那些對後世有很大影響的歷史事件和社會結構。該書充分表明,經濟學家可以在尊重歷史事件的同時,運用經濟瑾論,尤其是博弈論,來闡釋制度的結構模式和變遷。該書還以中世紀貿易的演變為例向我們展示了,能夠自我實施的均衡制度的創立如何解決了經濟學家提出的各種問題(如契約執行的必要性)。我相信格雷夫的方法將在關於其他歷史時代的研究中掀起一場革命,並引發現行制度的變革。
肯尼思·阿羅(KennethArrow)197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史丹福大學教授該書對於我們更好、更深入地理解制度及其在經濟運行中的作用來說,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道格拉斯·諾斯(DouglassC.North)199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目錄

前言
第1篇緒論
第1章導言
1.1制度研究面臨的挑戰
1.2比較歷史制度分析
1.3制度和中世紀後期的商業擴張
1.4本書的結構
第2章制度與交易
2.1什麼是制度?
2.2制度作為規則、信念、規範和組織構成的系統
2.3一個綜合性制度觀
2.4外部效應與交易
2.5交易間聯繫、制度及組織
2.6總結性評述:自我實施的制度
第2篇制度:多重均衡中的系統
第3章契約執行的私序制度:馬格里布商人聯盟
3.1商業、海外代理人與效率
3.2承諾問題和以聲譽為基礎的社群執行機制
3.3模型:代理人的承諾問題和多邊懲罰策略
3.4馬格里布商人聯盟:理論證據和間接證據
3.5結束語
附錄
第4章在政府的掠奪之手中保護產權:商人行會
4.1承諾問題和商人行會的作用
4.2正式模型
4.3結束語
第5章內生制度與博弈分析
5.1制度化規則、制度和均衡
5.2博弈論與內生制度的建模
5.3社會性和規範性行為的制度擴展
5.4合法性和制度起源
5.5總結性評述
第3篇作為歷史過程的制度動態變遷
第6章內生的制度變遷理論
6.1制度的持久性
6.2內生參數發生變化時的制度穩定性
6.3準參數和制度增強
6.4制度的自我增強:兩個城邦的故事
6.5制度增強的正式分析
6.6制度的生命周期
6.7結速語
附錄6.1關於制度增強的模型
第7章制度路徑:過去的制度如何影響當前的制度
7.1從過去傳承下來的制度要素和技術上可行的制度要素之間的根本性不對稱
7.2根本性不對稱的含義
7.3主體能動性和歷史
7.4知識、制度創新和制度變遷的方向
7.5制度合成體:制度動態變遷的同時代含義
7.6總結性評述
附錄7.1在未經協調的制度發展中有目的地利用過去的制
度要素:以墨西哥加利福尼亞地區的美國商人為例
第8章創建國家政權:熱那亞的興衰
8.1為建立國家政權而簽約
8.2一個相互阻嚇模型
8.31099-1154年的執政官體制
8.41154~1194年的外生變遷、削弱與制度失靈
8.5自我實施的有限國家政權:1194—1339年熱那亞的最高長官制度
8.6自我削弱的最高長官制度
8.7總結性評述
附錄8.1熱那亞政治制度的一個正式模型
附錄8.2相互阻嚇均衡的存在性
附錄8.3合謀博弈和最高長官博弈
第9章論不同制度路徑的起源:文化信念與社會的組織方式
9.1代理關係與文化信念
9.2馬格里布人與熱那亞人不同文化信念的起源與表現
9.3文化信念、社會的代理關係模式與財富分配
9.4超越博弈的界限:分割型社會與整合社會
9.5超越博弈論的界限:組織層面的演化
9.6結論
附錄9.1
第4篇比較歷史制度分析的經驗研究方法
第10章非人格化交易的制度基礎
10.1貨款與貨物相分離的交易
10.2隻做演繹分析不足以識別制度
10.3基於微觀分析模型的理論不足
10.4社群責任體制
10.5制度的衰落和轉軌:向個人法律責任的演化
10.6總結性評述
第11章基於特定背景的互動式分析
11.1演繹分析的缺乏
11.2歸納分析的不足
11.3啟動制度分析
11.4推斷的形成:各種分析方法的綜合
11.5推斷和基於特定背景的模型
11.6用基於特定背景的互動式分析來評價理論推斷
11.7總結性評述
第5篇結論性評述
第12章制度、歷史和發展
12.1制度與“黑匣子”:好的、壞的和令人沮喪的
12.2比較歷史制度分析
12.3中世紀晚期的商業擴張和西方的興起:現代經濟的起源
12.4面臨的挑戰:建構有效運作的市場和政治體制
附錄A博弈論基礎
A.1靜態博弈中的自我實施行為:納什均衡
A.2動態博弈中的自我實施行為:逆向歸納法和子博弈精煉均衡
A.3重複博弈中的自我實施行為:子博弈精煉均衡、無名氏定理和不完全監督
附錄8社會人是依策略行動的嗎?
附錄C理論的作用:基於聲譽的私序制度
C.1逆向選擇:不完全信息
C.2道德風險:完全信息
C.3總結性評述
參考文獻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