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語言(同名詩歌)

大自然的語言(同名詩歌)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大自然的語言》,本文是知識性小詩。通過一些自然現象,告訴我們只要仔細觀察,就可以發現大自然的一些規律。全詩共7節,詩歌語言生動活潑,適合朗讀背誦。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自然的語言
  • 屬於:知識性小詩
  • 全詩:7節
  • 特點:語言生動活潑,適合朗讀背誦
同名詩歌,詩歌賞析,

同名詩歌

大自然的語言
作者:戴巴棣
別以為人才說話,
大自然也有語言
這語言到處都有,
睜開眼就能看見。
你看那天上的白雲,
這就是大自然的語言:
白雲飄得高高,
明天準是個晴天。
你看那地上的螞蟻,
也是大自然的語言:
螞蟻忙著搬家,
出門要帶雨傘。
蝌蚪在水中游泳,
不就像黑色的“逗點”?
大自然在水面寫著:
春天來到人間。
大雁編隊南飛,
不就像“省略號”一串?
大自然在藍天上寫著:
秋天就在眼前。
大樹若被砍倒,
你會把年輪發現——
一年只長一圈,
這是大自然的語言。
你如果釣到大魚,
魚鱗上也有圈圈——
一圈就是一歲,
這又是大自然的語言。
大自然把“三葉蟲”化石,
嵌在喜馬拉雅山巔,
這是在告訴人們:
那兒曾是汪洋一片。
大自然把一塊“漂礫”,
擱在溫暖的廬山,
那又在提醒人們,
這兒有過寒冷的冰川
大自然的語言並不難懂,
只要你肯刻苦地鑽研;
假如你害怕開動腦筋,
那就常常會視而不見。
比如斗轉星移,
那何止千年萬年!
可直到哥白尼出現,
才把“太陽中心說”創建。
阿基米德洗澡的時候,
學會了鑑別皇冠。
可別人也都洗澡,
為什麼不會把浮力計算?
在暴風雨中放風箏,
富蘭克林捉到雷電
放風箏的人千千萬,
為什麼沒有這項發現?
大自然的語言啊,
真是妙不可言。
不愛學習的人看不懂,
粗心大意的人永遠看不見。
註:這首詩版本眾多,結構、內容各不相同,這是找到的最理想的版本。若有不妥之處,歡迎各位批評、指正。

詩歌賞析

學生分析:本詩歌的語言生動活潑,是學生喜聞樂見的。學生對大自然現象已有一定的了解,對大自然本身有一定的好奇,有探索的欲望,因此理解本詩歌並沒有難度。所以教學時著重於朗讀背誦,利用小組活動培養合作能力。
教學目標:理解課文內容,能把握住課文,在生活中運用。
知識目標:學會本課的兩個生字;理解4個新詞的意思。
能力目標:能把反問句改成陳述句,能仿照例句用“只要……就能……”寫句子;能背誦課文;能用讀兒童科普文章的方法閱讀課文,了解大自然的語言所接的科學知識。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科學的興趣。
重點:學會本課生字和新詞,理解課文內容,有感情地背誦課文。
難點:理解課文內容,能說出大自然的其他的語言。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課文。
1、燈會說話,它能說些什麼呢?大自然也有自己的語言。
2、複習單元學習提示。說說閱讀兒童科普文章達到方法。
觸摸文本。
自由學課文,課文主要寫什麼?
感知文本。
1、分小組學習本課的生字,提出並討論不懂的詞語和句子。
2、指名讀—輪讀—齊讀。
3、你最喜歡哪句?為什麼?
體味文本。
1、學習第1、7小節。
a自由讀第1小節,你讀懂了什麼?理解“到處”。
b討論:怎樣才能發現大自然的語言?光仔細觀察行不行?
c讀第7小節,討論:為什麼不行?(還要觀察思考。)
d指導朗讀。
小結:要懂得大自然的語言,還要動腦筋思考。小作者發現了大自然的哪些語言呢?
2、再讀探究。
a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分組學習討論。
出示學習方法:想想你準備研究什麼?(1)讀好這首詩歌。(2)品味這節詩歌寫得好的地方。(3)懂得這節詩歌中的科學知識。
b分組合作探究、活動。
3、匯報交流。A大雁組B蝌蚪組C螞蟻組D大樹組E白雲組
4、質疑問難。
賞析文本。
1、課文主要介紹了什麼?朗讀課文最喜歡的小節,感受詩歌的韻律美。
2、練習背誦。
內化文本。
1、剛才我們學了5種大自然的語言,還有很多很多。你能說說其他你知道的大自然的語言嗎?
2、你能把你知道的大自然的語言用一節詩歌的形式寫出來嗎?
3、學生習作,賞析習作。作業:完成課堂作業。
板書設計:
14大自然的語言
(發現)(理解)
(觀察)白雲、螞蟻——天氣(思考)
蝌蚪、大雁——季節
大樹、年輪——年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