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貓基因組

大熊貓基因組是指大熊貓基因組成。研究顯示,大熊貓基因組與狗最接近。大熊貓基因組精細圖這一研究成果,填補了大熊貓基因組及分子生物學研究的空白,將從基因組學的層面上為大熊貓的保護、疾病監控及其人工繁殖提供科學依據。

測序對象,內容顯示,意義,

測序對象

在2008年年初“國際大熊貓基因組研討會”上,中國、加拿大、英國、美國、丹麥等國的科學家提出了“國際大熊貓基因組計畫”。因為大熊貓的“危機性 ”,研究所產生的大熊貓基因組信息,將會對大熊貓的生態到進化等眾多科研領域產生深遠的影響,為人們深入了解大熊貓這一特殊物種提供重要的遺傳學和生物學基礎,尤其有助於科學家研究其特殊的環境適應能力及其進化的分子機制。在這次科研工作中,專家從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挑選了大熊貓“晶晶”為研究對象。
科研人員從“晶晶”身上採集了100毫升血液,然後從裡面的血液白細胞中提取DNA,再將其放進-200℃左右的液氮中進行保存。東南大學DNA所做的測序結果,最終交由深圳華大基因深圳中心分析和處理,因為數據量的龐大,這一過程被稱為“生命解讀”。

內容顯示

大熊貓基因組測序研究結果表明,大熊貓有染色體21對,基因組大小2.4G,重複序列含量36%,基因2萬多個。
研究還表明,大熊貓基因組仍然具備很高的雜合率和較高的遺傳多態性;經過對同源基因的分析發現大熊貓不喜歡吃肉主要是因為一個基因T1R1失活了,無法感覺到肉的鮮味,但是大熊貓本身沒有能夠消化竹子纖維的基因,消化竹子纖維則主要靠胃腸道細菌群;在已經進行全基因組測序的物種中,大熊貓基因組與的基因組最接近;數據分析結果同時還進一步支持了大多數科學家所持的“大熊貓是熊科的一個亞種”這種觀點,證明了熊科內部各類群的分類情況。

意義

初步的基因框架圖解讀完成後,揭示了大熊貓以往的狀況,包括歷史種群大小、近交水平以及在兩個不同山系大熊貓種群間過去的連線狀況等等。但是,對於這項研究的最大奧秘在於,科學家們希望對大熊貓基因組序列圖譜的繪製,來從基因角度破解為何熊貓繁殖能力低下的疑問,從而使科學家有機會幫助在自然條件下,繁育出更多的熊貓。以及,通過科學手段,來幫助大熊貓克服易患疾病的困擾,同時預測出未來,它們進化過程中的樣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