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念住經

譯自《長部》第22經。這部經目前在上座部佛教流傳的國家仍然非常流行,人們經常讀誦。無論是住在森林、村落,還是住在城市中的大長老、禪師們,都依這部經典來教導四念處。

《大念住經》指出一條清晰詳實的修行大道,是克服愁悲、滅除苦憂、體證涅槃的重要經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念住經
  • 外文名:Mahasatipatthanasuttam
  • 提出人:佛陀
  • 翻譯:廖文燦
簡介,大念住經,

簡介

佛陀臨涅槃時,叮囑弟子們以四念住為住。這觀身念住、觀受念住、觀心念住、觀法念住的四念住,借著觀察覺知當下身心內外生滅變化的狀態,來體驗所謂的五蘊,是一連串身心現象不斷瞬間快速生滅變化所組成的幻相,體悟身心五蘊無常、苦、無我的本質,漸漸去除對自我的貪瞋執著,滅除煩惱痛苦的根源,以正念正知活在當下,觀照自己的身體、身體的感受、心的內含的生滅無常、苦、無我。這部《大念住經》為指出一條清晰詳實的修行大道,《大念住經》是克服愁悲、滅除苦憂、體證涅槃遵循的重要經典。

大念住經

Dighanikaye《長部》22經
Mahasatipatthanasuttam 大念處經
The Great Frames of Reference
chinese translation by Bhikkhu Metta明法比丘
english translation by Bhikkhu Thanissaro
(use foreign1 font )

Mahasatipatthanasuttam 大念處經【content﹝目次﹞】
Mahasatipatthanasuttam 大念處經
Uddeso﹝總說﹞
Kayanupassana anapanapabbam﹝身隨觀—呼吸﹞
Kayanupassana iriyapathapabbam﹝身隨觀—四威儀﹞
Kayanupassana sampajanapabbam﹝身隨觀—正知﹞
Kayanupassana patikulamanasikarapabbam﹝身隨觀—厭逆作意﹞
Kayanupassana dhatumanasikarapabbam﹝身隨觀—界作意﹞
Kayanupassana navasivathikapabbam﹝身隨觀—九種墓地觀﹞
Vedananupassana﹝受隨觀﹞
Cittanupassana﹝心隨觀﹞
Dhammanupassana nivaranapabbam﹝法隨觀—﹝五﹞蓋﹞
Dhammanupassana khandhapabbam﹝法隨觀—﹝五﹞蘊﹞
Dhammanupassana ayatanapabbam﹝法隨觀—﹝十二﹞處﹞
Dhammanupassana bojjhavgapabbam﹝法隨觀—﹝七﹞覺支﹞
Dhammanupassana saccapabbam﹝法隨觀—﹝四﹞諦﹞
Dukkhasaccaniddeso (苦諦解說)
Samudayasaccaniddeso (集諦解說)
Nirodhasaccaniddeso (滅諦解說)
Maggasaccaniddeso (道諦解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經典出自︰《長部22經》大念處經(D.22./II,290~315)。參考︰廖文燦譯:《念的站立在前經》(巴漢對照);感謝依華居士校對。
Mahasatipatthanasuttam 大念處經

如是我聞。一時,
世尊住在俱盧人中。俱盧人的市鎮,叫做劍磨瑟曇。
在那裡,世尊喊諸比丘:「諸比丘!」
「祥善者!」那些比丘應世尊。世尊說了這:
Uddeso 總說
「諸比丘!這一條道路,1為(ㄨㄟˋ)諸有情的清淨,
2為諸悲傷及諸啼哭的超越,3為諸苦憂的消滅,
4為真理的獲得,5為涅槃的作證,就是四念住。
.
哪四種?在這裡,諸比丘!比丘在身隨觀身而住,
熱心、正知、具念,引離在世間的貪、憂;
在諸感受隨觀諸感受而住,熱心、正知、具念,
引離在世間的貪、憂;在心隨觀心而住,熱心、正知、具念,
引離在世間的貪、憂;在諸法隨觀諸法而住,
熱心、正知、具念,引離在世間的貪、憂。

--Uddeso nitthito.--
Kayanupassana anapanapabbam ﹝身隨觀—呼吸﹞
(A. Body)
然而,諸比丘!比丘如何在身隨觀身住?在這裡,諸比丘!
比丘去曠野,或去樹下,或去空屋坐,
結跏趺後,端正身體後,使(正)念於鼻端現起之後,
他具念的吸氣,他具念的呼氣。正在吸氣長,他詳知︰『我吸氣長』,
或正在呼氣長,他詳知︰『我呼氣長』;或正在吸氣短,
他詳知︰『我吸氣短』,或正在呼氣短者,他詳知︰『我呼氣短。』
他學︰『感受全(吸)息,我將吸氣』,他學︰『感受全(呼)息,我將呼氣』;
他學︰『正使身行輕安,我將吸氣』,
他學︰『正使身行輕安,我將呼氣。』
諸比丘!譬如熟練的轉轆轤者,或轉轆轤者的徒弟,正在長轉,
他詳知︰『我長轉』;或正在短轉,他詳知︰『我短轉』;
同樣地,諸比丘!比丘正在吸氣長,他詳知︰『我吸氣長』,
或正在呼氣長,他詳知︰『我呼氣長』;或正在吸氣短,
他詳知︰『我吸氣短』;或正在呼氣短,他詳知︰『我呼氣短。』
他學︰『感受全(吸)息,我將吸氣』,他學︰『感受全(呼)息,我將呼氣』;
他學︰『正使身行輕安,我將吸氣』,
他學︰『正使身行輕安,我將呼氣。』
這樣在身內,在身隨觀身而住;或在身外,在身隨觀身而住;
或在身內及身外,在身隨觀身而住。在身隨觀集法而住;
或在身隨觀滅法而住;
或在身隨觀集法及(隨觀)滅法而住,
或『身存在』的念現起,
這樣直到浸入智、浸入憶念為止,他無依止而住,
並且在世間一無所取。諸比丘!就這樣比丘在身隨觀身而住。
--Anapanapabbam nitthitam.--
Kayanupassana iriyapathapabbam ﹝身隨觀—四威儀﹞
再者,諸比丘!正在去的比丘,他詳知︰『我去』;
或正在站著,他詳知︰『我站著』;或正在坐著,他詳知︰『我坐著』;
正在臥著,他詳知︰『我臥著』。又他的身體無論成為何種姿態,就這樣他以這種方式詳知它。
這樣在身內隨觀身而住;或在身外,在身隨觀身而住;
或在身內及身外,在身隨觀身而住。
在身隨觀集法而住;或在身隨觀滅法而住;
或在身隨觀集法及(隨觀)滅法而住;
或『身存在』的念現起,
這樣直到浸入智、浸入憶念為止,他無依止而住,並且在世間一無所取。
諸比丘!就這樣比丘在身隨觀身而住。
--Iriyapathapabbam nitthitam.--
Kayanupassana sampajanapabbam ﹝身隨觀—正知﹞
再者,諸比丘!比丘向前(走)、返回(走),成為全知者;
看前面時,看旁邊時,成為全知者;彎曲時,伸出時,成為全知者;
攜帶僧伽梨衣及缽及衣時,成為全知者;
吃、喝、嚼、嘗時,成為全知者;
大便、小便時,成為全知者;
去、站、坐、睡、醒、語、默時,成為全知者。
這樣在身內隨觀身而住(等),…
諸比丘!就這樣比丘在身隨觀身而住。
--Sampajanapabbam nitthitam.--
Kayanupassana patikulamanasikarapabbam﹝身隨觀—厭逆作意﹞
再者,諸比丘!比丘對這身體,從腳掌往上,
從頭頂往下,(被)皮包著,他觀察充滿種種的不淨:
『在此身,有1頭髮、2身毛、3指甲、4牙、5皮、6肉、7腱、
8骨、9骨髓、10腎臟、11心臟、12肝臟、13肋膜、14脾臟、
15肺臟、16腸、17腸間膜、18胃、19糞、20膽、21痰、
22膿、23血、24汗、25脂肪、26淚、27油脂、28唾液、29鼻涕、30關節滑液、31尿。
諸比丘!好像兩口的袋,充滿種種供應的穀物,
這就是:米、稻穀、綠豆、菜豆、芝麻、糙米。
有眼睛的人把它倒出來之後,能觀察到:

『這些是米,這些是稻穀,這些是綠豆,這些是菜豆,這些是芝麻,這些是糙米。』
同樣地;諸比丘!比丘對這身體,從腳掌往上,
從頭頂往下,(被)皮包著,他觀察充滿種種的不淨:
『在此身,有1頭髮、2身毛、3指甲、4牙、5皮、6肉、7腱、
8骨、9骨髓、10腎臟、11心臟、12肝臟、13肋膜、14脾臟、
15肺臟、16腸、17腸間膜、18胃、19糞、20膽、21痰、
22膿、23血、24汗、25脂肪、26淚、27油脂、28唾液、29鼻涕、30關節滑液、31尿。』
這樣在身內隨觀身而住(等),…
諸比丘!就這樣比丘在身隨觀身而住。
Patikulamanasikarapabbam nitthitam.
Kayanupassana dhatumanasikarapabbam ﹝身隨觀—界作意﹞
再者,諸比丘!
比丘對這身體隨意安置,隨意擺放,從‘界’觀察:
『在這身體,有1地界、2水界、3火界、4風界。』
諸比丘!譬如熟練的屠牛者,或屠牛者的徒弟,
殺牛後,(肉)一片一片地分離後,坐在十字路口;同樣地;
諸比丘!比丘對這身體隨意安置,隨意擺放,從‘界’觀察:
『在此身,有1地界、2水界、3火界、4風界。』

這樣在身內隨觀身而住(等),…
諸比丘!就這樣比丘在身隨觀身而住。
Dhatumanasikarapabbam nitthitam.
Kayanupassana navasivathikapabbam ﹝身隨觀—九種墓地觀﹞
﹝身隨觀—九種墓地觀之一﹞
再者,諸比丘!譬如比丘應該看丟棄在墓地的屍體:
死一日,或死二日,或死三日,膨脹,烏青,生膿;
他這樣對這身體一起聯想:『(我)這身體也是這樣,未來會變成這樣。』
這樣在身內隨觀身而住(等),…
諸比丘!就這樣比丘在身隨觀身而住。
﹝身隨觀—九種墓地觀之二﹞
再者,諸比丘!譬如比丘應該看丟棄在墓地的屍體:
被烏鴉啄,或被鷹啄,或被禿鷲啄,
或被蒼鷲啄,或被狗咬,或被老虎咬,
或被豹咬,或被狐狼咬,或被種種小生物咬;
他這樣對這身體一起聯想:『(我)這身體也是這樣,未來會變成這樣。』
這樣在身內隨觀身而住(等),…
諸比丘!就這樣比丘在身隨觀身而住。
﹝身隨觀—九種墓地觀之三﹞
再者,諸比丘!譬如比丘應該看丟棄在墓地的屍體:
(被)筋連結的骨鏈,有肉有血;…
﹝身隨觀—九種墓地觀之四﹞
(被)筋連結的骨鏈,無肉、有血塗布;…
﹝身隨觀—九種墓地觀之五﹞
(被)筋連結的骨鏈,無肉無血;…
﹝身隨觀—九種墓地觀之六﹞
沒有連結的骨頭,散亂在四方、四隅,手骨在另一處,
足骨在另一處,足踝(ㄏㄨㄞˊ)骨在另一處,小腿骨在另一處,大腿骨在另一處,
髖骨在另一處,肋骨在另一處,脊椎骨在另一處,肩骨在另一處,
頸骨在另一處,顎骨在另一處,牙齒在另一處,頭顱在另一處,
他這樣對這身體一起聯想:『(我)這身體也是這樣,未來會變成這樣。』
這樣在身內隨觀身而住(等),…
諸比丘!就這樣比丘在身隨觀身而住。
﹝身隨觀—九種墓地觀之七﹞
再者,諸比丘!譬如比丘應該看丟棄在墓地的屍體:
骨頭是白的,像螺的顏色,…
﹝身隨觀—九種墓地觀之八﹞
過了一年後,骨頭混雜泥土,…
﹝身隨觀—九種墓地觀之九﹞
骨頭腐敗,生成粉末;
他這樣對這身體一起聯想:『(我)這身體也是這樣,未來會變成這樣。』
這樣在身內隨觀身而住;或在身外,在身隨觀身而住;
或在身內及身外,在身隨觀身而住。
在身隨觀集法而住;或在身隨觀滅法而住;
或在身隨觀集法及(隨觀)滅法而住;
或『身存在』的念現起,
這樣直到浸入智、浸入憶念為止,他無依止而住,並且在世間一無所取。
諸比丘!就這樣比丘在身隨觀身而住。
Navasivathikapabbam nitthitam.
Cuddasakayanupassana nitthita.
Vedananupassana ﹝受隨觀﹞
(B. Feelings)
然而,諸比丘!比丘如何在諸感受,隨觀諸感受而住?在這裡,諸比丘!
比丘感受樂受時,他詳知︰『我感受樂受』;
感受苦受時,他詳知︰『我感受苦受』;
感受不苦不樂受時,他詳知︰『我感受不苦不樂受』。
感受有污染的樂受時,他詳知︰『我感受有污染的樂受』;
感受無污染的樂受時,他詳知︰『我感受無污染的樂受』;
感受有污染的苦受時,他詳知︰『我感受有污染的苦受。』
感受無污染的苦受時,他詳知︰『我感受無污染的苦受』,
感受有污染的不苦不樂受時,
他詳知︰『我感受有污染的不苦不樂受。』
感受無污染的不苦不樂受時,
他詳知︰『我感受無污染的不苦不樂受。』
這樣在身內,在諸感受隨觀諸感受而住;或在身外,在諸感受隨觀諸感受而住;
或在身內及身外,在諸感受隨觀諸感受而住。
或在諸感受隨觀集法而住;
或在諸感受隨觀滅法而住;或在諸感受隨觀集法及滅法而住,
『感受存在』的念現起,
這樣直到浸入智、浸入憶念為止,他無依止而住,並且在世間一無所取。
諸比丘!就這樣比丘在諸感受隨觀諸感受而住。
Vedananupassana nitthita.
Cittanupassana ﹝心隨觀﹞
再者,諸比丘!比丘如何在心隨觀心而住?
在這裡,諸比丘!比丘心有染,他詳知︰『心有染』;
心離染,他詳知︰『心離染』;心有瞋,他詳知︰『心有瞋』;
心離瞋,他詳知︰『心離瞋』;心有痴,他詳知︰『心有痴』;
心離痴,他詳知︰『心離痴』;
心昏昧,他詳知︰『心昏昧』;
心散亂,他詳知︰『心散亂』;
廣大心,他詳知︰『廣大心』;
無廣大心,他詳知︰『無廣大心』;
有上心,他詳知︰『有上心』;
無上心,他詳知︰『無上心』;
心定,他詳知︰『心定』;
心未定,他詳知︰『心未定』;
心解脫,他詳知︰『心解脫』;
心未解脫,他詳知︰『心未解脫』。
這樣在身內,在心隨觀心而住;在身外,在心隨觀心而住;
在身內及身外,在心隨觀心而住。

在心隨觀集法而住,
在心隨觀滅法而住;
在心隨觀集法及滅法而住,
『心存在』的念現起,
這樣直到浸入智、浸入憶念為止,他無依止而住,並且在世間一無所取。
諸比丘!就這樣比丘在心隨觀心而住。
Cittanupassana nitthita.
Dhammanupassana nivaranapabbam﹝法隨觀—﹝五﹞蓋﹞
(D. Mental Qualities)
又,諸比丘!比丘如何在諸法隨觀諸法而住?
在這裡,諸比丘!比丘在五蓋諸法,隨觀(五蓋)諸法而住。
然而,諸比丘!比丘如何在五蓋諸法,隨觀諸法而住?
在這裡,諸比丘!比丘在身內有欲的意欲,
他詳知︰『在我的身內有欲的意欲』;
或在身內無欲的意欲,他詳知︰『在我的身內無欲的意欲』;
及像對未被生的欲的意欲出生了,他詳知它;
及像對被生的欲的意欲,徹底舍斷,他詳知它;
及像對被徹底舍斷的欲的意欲,在未來不出生,他詳知它。
或在身內有瞋,他詳知︰『我的身內有瞋』;
或在身內無瞋,他詳知︰『我的身內無瞋』;
像對未被生的瞋出生了,他詳知它;
及像對被生的瞋,徹底舍斷,他詳知它;
及像對被徹底舍斷的瞋,在未來不出生,他詳知它。
或在身內有昏沈及呆滯,他詳知︰『我的內心有昏沈及呆滯』;
或在身內無昏沈及呆滯,他詳知︰『我的內心無昏沈及呆滯』;
及像對未被生的昏沈及呆滯出生了,他詳知它;
及像對已被生的昏沈及呆滯,徹底舍斷,他詳知它;
及像徹底舍斷的昏沈及呆滯,在未來不出生,他詳知它。
或在身內有掉舉與後悔,他詳知︰『我的內心有掉舉與後悔』;
或像在身內無掉舉與後悔,他詳知︰『我的內心無掉舉與後悔』;
及像對未被生的掉舉與後悔出生了,他詳知它;
及像對被生的掉舉與後悔,徹底舍斷,他詳知它;
及像徹底舍斷的掉舉與後悔,在未來不出生,他詳知它。
或在身內有疑,他詳知︰『我的內心有疑』;
或像在身內無疑,他詳知︰『我的內心無疑』;
及像對未被生的疑出生了,他詳知它;
及像對被生的疑,徹底舍斷,他詳知它;
及像徹底舍斷的疑,在未來不出生,他詳知它。
這樣在身內,在(五蓋)諸法,隨觀諸法而住;
或在身外,在(五蓋)諸法,隨觀諸法而住;
或在身內及身外,在(五蓋)諸法,隨觀諸法而住。
或在(五蓋集)諸法,隨觀諸集法而住;
或在(五蓋滅)諸法,隨觀諸滅法而住;
或在(五蓋集及滅)諸法,隨觀集法及滅法而住,
或『諸法存在』的念現起,
這樣直到浸入智、浸入憶念為止,他無依止而住,並且在世間一無所取。
諸比丘!就這樣比丘在五蓋,隨觀諸法而住。
Nivaranapabbam nitthitam.
Dhammanupassana khandhapabbam ﹝法隨觀—﹝五﹞蘊﹞
再者,諸比丘!比丘在五取蘊,隨觀(五取蘊)諸法而住。
然而,諸比丘!比丘如何在五取蘊,隨觀諸法而住?
在這裡,諸比丘!比丘:『這樣是肉體,這樣是肉體的生出,這樣是肉體的滅絕;
這樣是感受,這樣是感受的生出,這樣是感受的滅絕;
這樣是想,這樣是想的生出,這樣是想的滅絕;
這樣是諸行,這樣是諸行的生出,這樣是諸行的滅絕;
這樣是識,這樣是識的生出,這樣是識的滅絕』。
這樣在身內,在(五取蘊)諸法,隨觀諸法而住;
或這樣在身外,在(五取蘊)諸法,隨觀諸法而住;
或在身內及身外,在(五取蘊)諸法,隨觀諸法而住。
或在(五取蘊)諸法,隨觀諸集法而住;
或在(五取蘊)諸法,隨觀諸滅法而住;
或在(五取蘊)諸法,隨觀諸集法及滅法而住,
或『諸法存在』的念現起,
這樣直到浸入智、浸入憶念為止,他無依止而住,並且在世間一無所取。
諸比丘!就這樣比丘在五取蘊,隨觀諸法而住。
--Khandhapabbam nitthitam.--

Dhammanupassana ayatanapabbam ﹝法隨觀—﹝十二﹞處﹞
再者,諸比丘!
比丘在內外六處諸法,隨觀諸法而住。
然而,諸比丘!
比丘如何在內外六處諸法,隨觀諸法而住?
在這裡,諸比丘!比丘詳知眼,及詳知諸形色,
及他詳知︰緣於這兩者,結縛被產生;
像對未被生的結縛出生了,他詳知它;
及像對被生的結縛,徹底舍斷,他詳知它;
及像對被徹底舍斷的結縛,在未來不出生,他詳知它。
又,他詳知耳,及他詳知諸聲,
及他詳知︰緣於這兩者,結縛被產生;
像對未被生的結縛出生了,他詳知它;
及像對被生的結縛,徹底舍斷,他詳知它;
及像對被徹底舍斷的結縛,在未來不出生,他詳知它。
又,他詳知鼻,及他詳知諸香,
及他詳知︰緣於這兩者,結縛被產生;
像對未被生的結縛出生了,他詳知它;
及像對被生的結縛,徹底舍斷,他詳知它;
及像對被徹底舍斷的結縛,在未來不出生,他詳知它。
又,他詳知舌,及他詳知諸味,
及他詳知︰緣於這兩者,結縛被產生;
像對未被生的結縛出生了,他詳知它;
及像對被生的結縛,徹底舍斷,他詳知它;
及像對被徹底舍斷的結縛,在未來不出生,他詳知它。
又,他詳知身,及他詳知諸觸,
及他詳知︰緣於這兩者,結縛被產生;
像對未被生的結縛出生了,他詳知它;
及像對被生的結縛,徹底舍斷,他詳知它;
及像對被徹底舍斷的結縛,在未來不出生,他詳知它。
又,他詳知意,及他詳知諸法,
及他詳知︰緣於這兩者,結縛被產生;
像對未被生的結縛出生了,他詳知它;
及像對被生的結縛,徹底舍斷,他詳知它;
及像對被徹底舍斷的結縛,在未來不出生,他詳知它。

這樣在身內,在(內外六處)諸法,隨觀諸法而住;
或在身外,在(內外六處)諸法,隨觀諸法而住;
或在身內及身外,在(內外六處)諸法,隨觀諸法而住。
或在(內外六處)諸法,隨觀集法而住;
或在(內外六處)諸法,隨觀滅法而住;
或在(內外六處)諸法,隨觀集法及滅法而住,
或『諸法存在』的念現起,
這樣直到浸入智、浸入憶念為止,他無依止而住,並且在世間一無所取。
諸比丘!就這樣,
比丘在內外六處諸法,隨觀諸法而住。
Ayatanapabbam nitthitam.
Dhammanupassana bojjhavgapabbam﹝法隨觀—﹝七﹞覺支﹞
再者,諸比丘!比丘在七覺支諸法,隨觀諸法而住。
然而,諸比丘!比丘如何在七覺支諸法,隨觀諸法而住?
在這裡,諸比丘!比丘在身內有念覺支,
他詳知︰『我的身內有念覺支』;
或我的身內沒有念覺支,他詳知︰『在我的身內沒有念覺支』;

及像對未被生的念覺支出生出生了,他詳知它;
及像對被生的念覺支,修習圓滿,他詳知它。
或身內有擇法覺支,
他詳知︰『我的身內有擇法覺支』;
或身內沒有擇法覺支,
他詳知︰『我的身內沒有擇法覺支』;
及像對未被生的擇法覺支出生了,他詳知它;
及像對被生的擇法覺支,修習圓滿,他詳知它。
或身內有精進覺支,他詳知︰『我的身內有精進覺支』;
或身內有無精進覺支,他詳知︰『我的身內沒有精進覺支』;
及像對未被生的精進覺支出生了,他詳知它;
及像對被生的精進覺支,修習圓滿,他詳知它。
或身內有喜覺支,他詳知︰『我的身內有喜覺支』;
或身內沒有喜覺支,他詳知︰『在我的身內沒有喜覺支』;
及像對未被生的喜覺支出生了,他詳知它;
及像對被生的喜覺支,修習圓滿,他詳知它。
或身內有輕安覺支,
他詳知︰『我的身內有輕安覺支』;
或身內沒有輕安覺支,
他詳知︰『在我的身內沒有輕安覺支』;
及像對未被生的輕安覺支出生了,他詳知它;
及像對被生的輕安覺支,修習圓滿,他詳知它。
或身內有定覺支,
他詳知︰『我的身內有定覺支』;
或身內沒有定覺支,
他詳知︰『我的身內沒有定覺支』;
及像對未被生的定覺支出生了,他詳知它;
及像對被生的定覺支,修習圓滿,他詳知它。
或身內有舍覺支,

他詳知︰『我的身內有舍覺支』;
或身內沒有舍覺支,
他詳知︰『我的身內沒有舍覺支』;
及像對未被生的舍覺支出生了,他詳知它;
及像對被生的舍覺支,修習圓滿,他詳知它。
這樣在身內,在(七覺支)諸法,隨觀諸法而住;
或在身外,在(七覺支)諸法,隨觀諸法而住;
或在身內及身外,在(七覺支)諸法,隨觀諸法而住。
在(七覺支)諸法隨觀集法而住;
或在(七覺支)諸法隨觀滅法而住;
或在(七覺支)諸法,隨觀集法及滅法而住,
或『諸法存在』的念現起,
這樣直到浸入智、浸入憶念為止,他無依止而住,並且在世間一無所取。
諸比丘!就這樣在七覺支,比丘在諸法隨觀諸法而住。
Bojjhavgapabbam nitthitam.
Dhammanupassana saccapabbam ﹝法隨觀—﹝四﹞諦﹞
再者,諸比丘!比丘在四聖諦諸法,隨觀諸法而住。
然而,諸比丘!比丘如何在四聖諦諸法,隨觀諸法而住?
在這裡,諸比丘!比丘如實詳知︰『這是苦』,
他如實詳知︰『這是苦集』,他如實詳知︰『這是苦的滅』,
他如實詳知︰『這是往苦的滅的行道』。
Pathamabhanavaro nitthito.
Dukkhasaccaniddeso (苦諦解說)
諸比丘!什麼是苦聖諦?生也是苦,老也是苦,
死也是苦,生也是苦,愁悲苦憂傷心苦,
怨憎會是苦,愛別離是苦,
所求不得也是苦;簡單說,五取蘊即是苦。
又,諸比丘!什麼是‘生’?凡是各種有情,於各種有情類之
1生、2和合發生、3趣入、4出現、5諸蘊顯現,6諸處獲得,
諸比丘!這被稱為‘生’。
又,諸比丘!什麼是‘老’?凡是各種有情,於各種有情類之
1年老、2老衰、3齒落、4發白、5皮皺,6壽命的耗盡、
7諸根老朽。諸比丘!這被稱為‘老’。
又,諸比丘!什麼是‘死’?凡是各種有情,於各種有情部類之
1脫離、2脫離狀態、3迸裂、4消失、5死、6死亡、7死期到、8諸蘊的迸裂、
9身軀的拋下、10命根全斷,諸比丘!這被稱為‘死’。
又,諸比丘!什麼是‘愁’?諸比丘!凡是俱有種種不幸,
為種種苦法所惱的1愁、2悲傷、
3傷心、4內愁、5內愴,諸比丘!這被稱為‘愁’。
又,諸比丘!什麼是‘悲傷’?諸比丘!凡是俱有種種不幸,
為種種苦法所惱的1悲、2悲痛、
3嘆息、4悲哀、5悲嘆、6悲愴,諸比丘!這被稱為‘悲’。
又,諸比丘!什麼是‘苦’?諸比丘!凡是1身的痛苦,
2身的不愉快,3感受身觸所生之痛、4及不愉快,
諸比丘!這被稱為‘苦’。
又,諸比丘!什麼是‘憂’?諸比丘!凡是1心的苦,
2心不愉快,3感受意觸所生之痛苦、4及不愉快,
諸比丘!這被稱為‘憂’。
又,諸比丘!什麼是‘悶’?
諸比丘!凡是俱有種種的不幸,
被苦法所惱的1愁、2悶、3氣餒、4沮喪,
諸比丘!這被稱為‘悶’。
又,諸比丘!什麼是‘怨憎會苦’?
於此,凡是那些不可喜的、不可樂的、不合意的諸色、諸聲、諸香、諸味、諸觸、諸法;
或者凡是不義之欲、不利之欲、不爽之欲、無從執著中釋放之欲,凡是它們一起1和合、2集合、3聯合、4會合。
諸比丘!這被稱為‘怨憎會苦’。
又,諸比丘!什麼是‘愛別離苦’?
於此,凡是那些可喜的、愉快的、合意的諸色、諸聲、諸香、諸味、諸觸、諸法;
或者凡是1有義利之欲、2有利益之欲、3爽快之欲、4瑜伽安穩之欲,或母、或父、或兄弟、或姐妹、或朋友、或同事、或親戚,凡是它們一起1未和合、2未集合、3未聯合、4未會合。
諸比丘!這被稱為‘愛別離苦’。
又,諸比丘!什麼是‘求不得苦’?
諸比丘!於生法,眾生生起這樣的欲望:
「啊!真的!願我們不出生,願我們的出生不來。」
然而,為了想要的卻得不到,這就是那種求不得苦。
諸比丘!於老法,眾生生起這樣的欲望:
「啊!真的!願我們不老,願我們的老不來。」
然而,為了想要的卻得不到,這就是那種求不得苦。
諸比丘!於病法,眾生生起這樣的欲望:
「啊!真的!願我們不生病,願我們的病不來。」
然而,為了想要的卻得不到,這就是那種求不得苦。
諸比丘!於諸死法,眾生生起這樣的欲望:
「啊!真的!願我們不死,願我們的死不來。」
然而,為了想要的卻得不到,這就是那種求不得苦。
諸比丘!於愁、悲、苦、憂、悶法之眾生,生如是之欲求:
「啊!真的!願我們不愁、悲、苦、憂、悶,
願我們的憂、悲、苦、惱、悶不來。」
然而,為了想要的卻得不到,這就是那種求不得苦。
又,諸比丘!‘簡單說,什麼是五取蘊之苦’?
這就是:色取蘊、受取蘊、想取蘊、行取蘊、識取蘊,
諸比丘!簡單說,這被稱為五取蘊之苦。
諸比丘!這被稱為苦聖諦。
Samudayasaccaniddeso (集諦解說)
諸比丘!什麼是苦集聖諦?
那種愛是(能)再生,與喜染俱行,處處全然歡喜,
這就是:欲愛、有愛、無有愛。
諸比丘!那渴愛生起時在哪裡生起,住著時在哪裡住著?
凡在世間有令人喜歡的形色、令人愉悅的形色,在這裡渴愛生時生,在這裡住時住。
什麼是世間令人喜歡的形色、令人愉悅的形色?眼在世間為令人喜歡的形色、令人愉悅的形色,
渴愛生起時在這裡生起,住著時在這裡住著。
在世間的耳…在世間的鼻…在世間的舌…在世間的身…在世間的意
為令人喜歡的形色、令人愉悅的形色,在這裡渴愛生時生,在這裡住時住。
在世間的眾色…在世間的眾聲…在世間的眾香…在世間的眾味…在世間的眾觸…
在世間的諸法為令人喜歡的形色、令人愉悅的形色,
渴愛生起時在這裡生起,住著時在這裡住著。
在世間的眼識…在世間的耳識…在世間的鼻識…在世間的舌識…
在世間的身識…在世間的意識為令人喜歡的形色、令人愉悅的形色,
渴愛生起時在這裡生起,住著時在這裡住著。
在世間的眼觸…在世間的耳觸…在世間的鼻觸…
在世間的舌觸…在世間的身觸…在世間的意觸為令人喜歡的形色、令人愉悅的形色,
渴愛生起時在這裡生起,住著時在這裡住著。
在世間的眼觸所生之受…在世間的耳觸所生之受…
在世間的鼻觸所生之受…在世間的舌觸所生之受…
在世間的身觸所生之受…在世間的意觸所生之受,在世間為令人喜歡的形色、令人愉悅的形色,
渴愛生起時在這裡生起,住著時在這裡住著。
在世間的色想…在世間的聲想…在世間的香想…在世間的味想…
在世間的觸想…法想為令人喜歡的形色、令人愉悅的形色,
渴愛生起時在這裡生起,住著時在這裡住著。
在世間的色思…在世間的聲思…在世間的香思…在世間的味思…
在世間的觸思…在世間的法思為令人喜歡的形色、令人愉悅的形色,
渴愛生起時在這裡生起,住著時在這裡住著。
在世間的色愛…在世間的聲愛…在世間的香愛…在世間的味愛…
在世間的觸愛…在世間的法愛為令人喜歡的形色、令人愉悅的形色,
渴愛生起時在這裡生起,住著時在這裡住著。
在世間的色尋…在世間的聲尋…在世間的香尋…在世間的味尋…
在世間的觸尋…在世間的法尋為令人喜歡的形色、令人愉悅的形色,
渴愛生起時在這裡生起,住著時在這裡住著。
在世間的色伺…在世間的聲伺…在世間的香伺…在世間的味伺…
在世間的觸伺…在世間的法伺為令人喜歡的形色、令人愉悅的形色,
渴愛生起時在這裡生起,住著時在這裡住著。
諸比丘!這是說苦集聖諦。
Nirodhasaccaniddeso (滅諦解說)
又,諸比丘!什麼是苦滅聖諦?
凡是那種貪愛的1離貪無賸餘、2滅、3放出、4舍離、5解脫、6無執著。
諸比丘!那渴愛棄時在哪裡棄?滅時在哪裡滅?
凡在世間有令人喜歡的形色、令人愉悅的形色,渴愛棄時在這裡棄,滅時在這裡滅。
什麼是在世間令人喜歡的形色、令人愉悅的形色?眼在世間有令人喜歡的形色、令人愉悅的形色,
渴愛棄時在這裡棄,滅時在這裡滅。
在世間的耳…在世間的鼻…在世間的舌…在世間的身…在世間的意為令人喜歡的形色、令人愉悅的形色,
渴愛棄時在這裡棄,滅時在這裡滅。
在世間的色…在世間的聲…在世間的香…在世間的味…在世間的觸… 在世間的諸法為令人喜歡的形色、令人愉悅的形色,
渴愛棄時在這裡棄,滅時在這裡滅。
在世間的眼識…在世間的耳識…在世間的鼻識…在世間的舌識…在世間的身識…在世間的意識為令人喜歡的形色、令人愉悅的形色,
渴愛棄時在這裡棄,滅時在這裡滅。
在世間的眼觸…在世間的耳觸…在世間的鼻觸…在世間的舌觸…在世間的身觸…在世間的意觸為令人喜歡的形色、令人愉悅的形色,
渴愛棄時在這裡棄,滅時在這裡滅。
在世間的眼觸所生之受…在世間的耳觸所生之受…在世間的鼻觸所生之受…在世間的舌觸所生之受…在世間的身觸所生之受…在世間的意觸所生之受在世間為令人喜歡的形色、令人愉悅的形色,
渴愛棄時在這裡棄,滅時在這裡滅。
在世間的色想…在世間的聲想…在世間的香想…在世間的味想…在世間的觸想…法想為令人喜歡的形色、令人愉悅的形色,
渴愛棄時在這裡棄,滅時在這裡滅。
在世間的色思…在世間的聲思…在世間的香思…在世間的味思…在世間的觸思…在世間的法思為令人喜歡的形色、令人愉悅的形色,
渴愛棄時在這裡棄,滅時在這裡滅。
在世間的色愛…在世間的聲愛…在世間的香愛…在世間的味愛…在世間的觸愛…在世間的法愛為令人喜歡的形色、令人愉悅的形色,
渴愛棄時在這裡棄,滅時在這裡滅。
在世間的色尋…在世間的聲尋…在世間的香尋…在世間的味尋…
在世間的觸尋…在世間的法尋為令人喜歡的形色、令人愉悅的形色,
渴愛棄時在這裡棄,滅時在這裡滅。
在世間的色伺…在世間的聲伺…在世間的香伺…在世間的味伺…
在世間的觸伺…在世間的法伺為令人喜歡的形色、令人愉悅的形色,
渴愛棄時在這裡棄,滅時在這裡滅。
諸比丘!這被稱為苦滅聖諦。
Maggasaccaniddeso (道諦解說)
又,諸比丘!什麼是導致苦滅行道聖諦?
這就是八支聖道,包括這些:正見、正思惟、正語、
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
又,諸比丘!什麼是‘正見’?諸比丘!凡是1苦之智、
2苦集之智、3苦滅之智、4導致苦滅之道之智,
諸比丘!這被稱為正見。
又,諸比丘!什麼是‘正思’?
無欲之思,無恚之思,無害之思,
諸比丘!這被稱為正思。
又,諸比丘!什麼是‘正語’?遠離妄語,遠離兩舌,
遠離惡口,遠離綺語,諸比丘!這被稱為正語。
又,諸比丘!什麼是‘正業’?
1遠離殺生,2遠離不與取,3遠離邪淫,
諸比丘!這被稱為正業。
又,諸比丘!什麼是‘正命’?
諸比丘!在此,聖弟子舍邪命,依正命而活命。
諸比丘!這被稱為正命。
又,諸比丘!什麼是‘正精進’?
諸比丘!於此,比丘為不生未生之惡不善法
而1起欲、2精進、3發奮、4策勵心;
為斷已生之諸惡不善法,
而1起欲、2精進、3發奮、4策勵心;
為生起未生之諸善法,而1起欲、2精進、
3發奮、4策勵心;為延續已生之諸善法,
無混亂、倍修習、廣修習、圓滿,
而1起欲、2精進、3發奮、4策勵心。
諸比丘!這被稱為正精進。
再者,諸比丘!什麼是‘正念’?在這裡,諸比丘!比丘在身,觀身而住,
熱心、正知、具念,引離在世間的貪、憂。
在感受,觀感受而住,熱誠、正知、具念,引離在世間的貪、憂,
在心,隨觀心而住,熱誠、正知、具念,引離在世間的貪、憂,
在諸法,觀諸法而住,熱誠、正知、具念,引離世間的貪、憂;
諸比丘!這被稱為正念。
再者,諸比丘!什麼是‘正定’?
在這裡,諸比丘!比丘離諸欲、離諸不善法,
有尋有伺,由離生喜、樂,達初禪而住;
尋伺寂靜,內心安然,心成專一,
無尋無伺,由定生喜、樂,達第二禪而住;
他住在舍,離喜之染而住,(具)正念正知,
以身感受樂,那些聖者這樣說:「舍、具念、樂住」,達第三禪而住。
又,舍樂、離苦,以前所感受的喜、憂皆滅,
(成為)不苦不樂,舍念清淨,達第四禪而住。
諸比丘!這被稱為正定。
諸比丘!這被稱為導至苦滅行道聖諦。
這樣在身內,在(四聖諦)諸法,隨觀諸法而住;
或在身外,在(四聖諦)諸法,隨觀諸法而住;
或在身內及身外,在(四聖諦)諸法,隨觀諸法而住。

在(四聖諦)諸法,隨觀集法而住;
或在(四聖諦)諸法,隨觀滅法而住;
或在(四聖諦)諸法,隨觀集法及滅法而住,
或『諸法存在』的念現起,
這樣直到浸入智、浸入憶念為止,他無依止而住,並且在世間一無所取。
諸比丘!就這樣比丘在四聖諦諸法,隨觀諸法而住。
Saccapabbam nitthitam.
Dhammanupassana nitthita.
(E. Conclusion)
諸比丘!任何人凡是確實能這樣修習四念住七年者,
那兩(種)果其中之一果,
可被預期:在這一生中是完全智;或是有餘依的不還果。
諸比丘!且置七年;
諸比丘!任何人凡是確實能這樣修習四念住六年者…
五年…四年…三年…二年…一年,
諸比丘!且置一年;
諸比丘!任何人凡是確實能這樣修習四念住七個月者,
那兩(種)果其中之一的果,
可被預期:在這一生中是完全智;或是有餘依的不還果。
諸比丘!任何人凡是確實能這樣修習四念住
六月…五月…四月…三月…二月…一月…半月…,諸比丘!且置半月。
諸比丘!任何人凡是確實能這樣修習四念住七日者,
那兩(種)果其中之一的果,
可被預期:在這一生中是完全智;或是有餘依的不還果。
世尊說:「諸比丘!這一條道路,1為(ㄨㄟˋ)諸有情的清淨,
2為諸悲傷及諸啼哭的超越,3為諸苦憂的消滅,
4為真理的獲得,5為涅槃的作證,就是四念住。
以上任何已說的,因為這理由,而被說出來。」
世尊說了這。那些滿意的諸比丘,全然歡喜世尊之所說。
~ Mahasatipatthanasuttam nitthitam dasamam. ~
english translation from Thanissaro:D.22.The Great Frames of Reference︰
(Revised: Fri 3 December 1999)
(in this file use purple color for some ajustments)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