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容山

大容山

大容山,地處鬱江平原與玉林盆地之間,分布在北流市容縣桂平縣玉林市四個縣市。呈東北—西南走向,長約46公里,寬25-30公里,山體龐大,山勢雄偉,山峰連綿,海拔一般為800米上下,主峰梅花頂,海拔1275米,為桂東南的最高峰。山地內多溪流注入鬱江、南流江及北流江。河流湍急,多急灘跌水,水能資源豐富,建有大容山水電站。植被以人工林為主,如人工種植的馬尾松、杉、玉桂、八角等,森林覆蓋率達40%左右。大容山是一座歷史名山,南漢高祖劉龑於公元917年在今廣州稱帝,同中原一樣封禪,把大容山封為“南方西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容山
  • 地理位置:廣西鬱江平原與玉林盆地之間
  • 山脈走向:東北—西南
  • :約46公里
  • :25-30公里
  • 一般高度:海拔800米
  • 主峰高度:海拔1275米
山脈概況,地質地形,地理特點,主要山峰,景區熱度指數,

山脈概況

大容山,地處鬱江平原與玉林盆地之間,分布在北流市容縣桂平縣玉林市四個縣市,屬勾漏山脈余脈。呈東北—西南走向,長約46公里,寬25-30公里,山體龐大,山勢雄偉,山峰連綿,海拔一般為800米上下,主峰梅花頂(一說其主峰三片石海拔939.6米, 因峰頂有三片垂直巨石,狀似川字,又名川字石。),海拔1275米,為桂東南的最高峰。
《金通志》載:山“高五百餘丈,周圍千餘里,以其迥闊無所不容而因名大容”。該山脈從北流縣東部延伸入容縣松山、城廂鄉交界處,距縣城12.5公里,連綿起伏,於縣境東北部延伸。山體土質為紅砂土,宜於林木生長。因山高氣寒,舊志載:“盛夏有霜。”冬季山頂常結冰。古代將“大容積雪”列為容縣八景之一。 唐代,唐太宗下令全國州郡以當地名山大川命名。原銅州改名容州。明洪武年間,容州改為容縣,大容山為容縣縣名之源。

地質地形

在燕山運動早期,大容山南北沉降為谷地,北部為鬱江—潯江谷地,南部為玉林—南流江谷地,兩谷地之間為地壘式上升,同時伴隨著大規模的花崗岩侵入,形成地壘式的斷塊山。山頂風化作用形成許多花崗岩塊體,如山脈東端的三片嶺(海拔939米) ,就是粗粒花崗岩沿垂直節理風化形成的“三片石”。山體受到一系列西北—東南向的斷裂作用的影響,形成許多與構造線垂直的斷裂,山地兩側河流往往沿斷裂發育,分別注入鬱江南流江北流江。河流湍急,多急灘跌水,水能資源豐富,建有大容山水電站。植被以人工林為主,如人工種植的馬尾松、杉、玉桂、八角等,森林覆蓋率達40%左右。

地理特點

大容山南側的玉林盆地,地勢低平,南流江和北流江均流經此盆地,兩河之間沒有明顯的分水嶺, 在北流縣城附近的北流江海拔100米左右。玉林市附近的南流江海拔約80米,兩地相距15公里,而高差僅20米,可修一條溝通南流江和北流江的運河,為沿海開放城市北海提供水源,同時也為廣西增加一條出海的通道。

主要山峰

大容山主要山峰有:
頂嶺, 位於石頭村公所駐地東2公里,是石頭圩附近較高的山,故名頂嶺,南北走向,主峰海拔414米,山體為黃坭雜石,山的西面與石頭圩隔河相望,山上松樹覆蓋。
天井嶺,位於石頭村公所駐地西北1公里,該山頂有一泉水,長流不枯,故名天井嶺。主峰海拔346.8米,山體南面為黃砂石岩,西北面為紅土、黃土雜沙石岩,植被以松樹為主。
母雞寨,位於甘沖村公所駐地南8.5公里,形似就巢母雞故名。南北走向,長約1.5公里,主峰海拔759.9米,山體為雜泥沙石,山上以松、杉為主。
紅嶺崗,位於和衷村公所駐地北5公里,因山體土質呈紅色故名。東北面與平南縣交界,西面與桂平縣交界,主峰海拔245米,山體紅黃壤土質,盛長松樹。
七星嶺,位於石頭鄉水口村公所駐地東南4.5公里,共有7個山頭故名。南北走向,主峰海拔744米,山體黑泥表土,內黃泥雜石,山上生長松、杉。
狀元嶺, 位於石頭鄉大扭村公所駐地南面5公里,相傳明代一商人急病亡于山傍,白蟻銜泥將屍體埋沒,其後裔考中狀元尋祖於此,故名。主峰海拔1041米,南北走向,東西面與北流縣相鄰,山體泥質,盛產松、杉。
蟾蜍脊, 位於石頭鄉大扭村公所駐地西南3.5公里,南北走向,主峰海拔983米,長約3公里,土質肥沃,山腰處種植杉樹和八角。
葵扇嶺,位於石頭鄉大扭村駐地東南5.5公里,山嶺形如葵扇,故名。南北走向,長約1公里,東南面與北流縣交界,主峰海拔1006.4米,山體黃壤土質,盛長松、杉。
牛頸嶺, 位於石頭鄉大扭村公所駐地東南5公里, 南北走向,長約0.6公里,主峰海拔973米,南面與北流接壤,山體黃壤土質,盛長杉樹。
大沖頭, 位於石頭鄉石劍村公所駐地10公里,南面與北流縣交界,主峰海拔811米,山體黃壤土質,盛長松、杉。
虎茶嶺,位於石頭鄉石劍村公所駐地西南6公里,海拔979.6米,西南面與桂平縣交界,山體黃泥雜石,主要生長松樹。
龍虎頭,位於石頭鄉石劍村公所駐地西南4.5公里,主峰海拔873.5米,屹立於群山之中,似龍虎之勢,故名。山西面與桂平為界,山體石質花崗岩,是極好的建築材料。
香山頂, 位於石頭鄉石劍村公所駐地西面6.5公里,該山原來生長野菊花,花香遍地,故有香山頂之稱。 西南走向,長約1公里,南面與桂平縣相鄰,山體黃壤土質,生長松、杉為主。
尖峰嶺,位於石頭鄉石劍村公所駐地西南6公里,主峰海拔832米,山體黃泥雜石,山南面與北流縣相鄰。
紅嶺頂,位於石頭鄉石劍村公所駐地東面7公里,西南走向,主峰海拔881米,西面與桂平縣交界,山體表土多為紅色,主要生長松、杉。
長蛇界,位於石頭鄉石劍村公所駐地南面7公里,與北流縣相鄰,主峰海拔853米,山體黃壤土質,盛產松、杉。
望君山, 位於石頭鄉上石村公所駐地東南6公里, 南北走向, 長約3公里, 主峰海拔1147.8米,山體雜泥岩質,南面與北流縣接鄰。該山地勢險要,民國初年常被土匪盤據,曾是“望君賊”的巢穴。
高頭嶺, 位於石頭鄉上石村公所駐地南3公里,該山比周圍的群山高出一頭,故名。主峰海拔819.5米,山體表土為雜沙土質,山頂松樹山腳下生長杉樹。
平天嶺, 位於石頭鄉旺崗村公所駐地西部1公里,西面與桂平縣交界。該山常被濃霧籠罩,形似與天齊平,故名。山上有一種半透明狀小石,人稱之為仙人飯,故又名仙人嶺,南北走向,主峰海拔793.7米,山上生長松、杉。
三猹嶺,位於石頭鄉旺崗村公所駐地東南1.2公里,由3個山峰組成,狀似山猹相互對望,故名。東西走向,主峰海拔523米,山體黃壤土質,主要生長松樹。
暗山頂,位於石頭鄉旺崗村公所駐地西南2.5公里,與桂平縣接鄰,主峰海拔810米,山體黃壤土質,盛長松、杉。
分界丫, 位於石頭鄉上垌村公所駐地西北2.5公里,此嶺丫是容縣與桂平縣的分界處,故名。山上以雜草為主。
雞冠嶺, 位於松山鄉平車村公所駐地西南0.7公里,因頂峰狀似雞冠故名。東西走向,主峰海拔792.4米,山頂有一滴水石泉,大旱之年亦不枯竭。
掛榜山,位於城廂鄉華南村公所駐地東南6公里,南北走向,主峰海拔308.3米。此山是一條狹長的山脈,綿延於華南、勵志、千秋、十里鄉的江口等四個村莊之間。山上主要生長松樹、黎樹、雜草等。
獁貓頭,位於松山鄉大水村公所西南7公里,主峰海拔901米,山體黃壤土質,盛長松樹。
蒙同頂,位於松山鄉文仰村公所駐地東2.3公里,主峰海拔472米,南北走向,山上松木
茂盛。
雙墳頂,位於縣底鄉榮塘村東南面4公里,主峰海拔332.3米,南北走向,山體泥質,主要生長松樹。據傳,古代在該山頂並列有兩個墳墓,因名雙墳頂。
鯉魚頂, 位於自良鎮駐地南面10公里, 因山形狀似鯉魚,故名。南北走向,主峰海拔437米,山體黃壤土質,生長松樹雜草。
汶水嶺,位於自良鎮駐地東南13公里,東面與岑溪縣相鄰。
大社嶺頂,位於自良鎮西北7公里,東北面與藤縣交界。
十字頂,位於自良鎮政府駐地東3.5公里,海拔259.1米,東北面與藤縣交界。
石古頂,位於自良鎮東南10公里,海拔556米,東南與岑溪縣相鄰。
峰都嶺,位於自良鎮東北部8公里,海拔351.7米,東北與藤縣接壤。

景區熱度指數
景區熱度指數根據景區歷史人流量計算得出。近30天展示的數據中,今天及之後的數據是預測值。為排除異常數據、保證準確性,對近期數據會定期檢查回溯,有可能造成數據波動。

   |  合作夥伴:百度地圖
  • 近30天
  • 近一年
近30天熱度指數均值為8.65近一年熱度指數均值為13.54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