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精要:馬丁·路德

大家精要:馬丁·路德

馬丁·路德(1483~1546),德國農民之子,德意志民族的巨人和宗教改革的發起者,是在西方文明史上,尤其是在中世紀向近代社會轉型的過程中發揮了至關重要影響的少數人物之一。《馬丁·路德》展示了他求道的心路歷程,深入論述了他在對傳統學說的批判性思考和個人的實證中獲得塔樓體驗,實現神學突破,進而建立十字架神學的過程,分析了他在其“宗教改革四大著作”中闡述的更完善的神學思想。除此之外,還描述了他為捍衛自己發現的福音真道而與羅馬教廷對抗,最終開宗立派的過程,並論述了他領導的宗教改革與人文主義、農民起義、激進的改革派的分化及其與當時複雜的宗教矛盾和政治鬥爭的關係,多角度地展示了路德的頗有爭議的形象。 《馬丁·路德》由張雲濤編著。

基本介紹

  • 書名:大家精要:馬丁•路德
  • 出版社:雲南教育出版社
  • 頁數:154頁
  • 開本:16
  • 作者:張雲濤
  • 出版日期:2012年5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41563614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馬丁·路德(1483~1546),德國農民之子,德意志民族的巨人和宗教改革的發起者,是在西方文明史上,尤其是在中世紀向近代社會轉型的過程中發揮了至關重要影響的少數人物之一。張雲濤編著的《馬丁·路德》深入論述了他在對傳統學說的批判性思考和個人的實證中獲得塔樓體驗。本書給供相關學者參考閱讀。

作者簡介

張雲濤 湖北漢川人,哲學博士,現為武漢大學歐美宗教文化研究所研究員,主要研究德國哲學和宗教,已發表專業論文近十篇,主持和參與國家級科研基金項目兩項,主譯和參譯了《奇蹟六辯》《哲學是什麼》。

圖書目錄

第1章 世事虛妄一心向道
苦盡甘來 前途光明
違背父命 出家修道
虔誠苦修 渴求救恩
羅馬朝聖 幸被放逐
第2章 上下求索豁然開朗
苦心孤詣 親證傳統
塔樓體驗 形成突破
第3章 堅貞不屈抵制“權威”
《九十五條論綱》:新時代的宣言
海德堡論辯:十字架神學的提出
奧格斯堡會談:抗訴羅馬和大公會議
萊比錫論戰:“薩克森的胡斯”
第4章 批判舊制奠定新基
《論善工》:福音的善工觀和律法觀
《致德意志基督教貴族書》:宗教改革的出師表
《教會被擄於巴比倫》:新聖禮觀
《論基督徒的自由》:屬靈生活的指南
第5章 矢志不渝 實踐真道
沃爾姆斯帝國會議:堅守真道 甘為要犯
瓦特堡的“喬治貴族”:隱居古堡 潛心譯經
宗教改革的實踐:革新教會 牧靈導師
修士修女的婚姻:躬親示範 恩愛伉儷
第6章 嚴守立場 四面樹敵
農民戰爭和重洗派
與伊拉斯謨論戰
聖餐之爭
路德是反猶主義者嗎
新教的形成和大公會議
榮歸天家
結語

年譜
參考書目

文摘

第1章 世事虛妄 一心向道
在西方出版的有關基督教的卷帙浩繁的書籍中,除了《聖經》和有關耶穌基督的著作之外,最多的就是關於路德的著作。對於他,人們看法各異,褒貶不一:有些人宣稱他是與保羅和奧古斯丁並列的基督教偉人,是永遠正確的真理教師,敢於向千年的教會體制和宗教權威挑戰的勇士以及為德意志的利益吶喊的民族英雄,而另外一些人則說他是西方文明的大災難,導致了歐洲統一的基督教世界的分裂和曠目持久的宗教戰爭。而這兩種截然不同的評價針對的都是由他發起的宗教改革。沒有他,宗教改革固然也會發生,但至少會呈現出完全不同的樣式。儘管人們對於他發起的宗教改革評價不一,然而都不能否認他對於基督教、現代社會和德國的重要影響。下面我們就進入他的世界,看看這點陣圖林根地區出生的農民之子如何做出驚天動地的事情。苦盡甘來前途光明
1483年11月10曰,臨近子夜時分,漢斯·路德(HansLuder)的妻子生下了一個男嬰。次日清晨,附近彼得教堂的神父以當天紀念的聖徒聖馬丁(saint Manin)之名為這個嬰孩施冼,漢斯於是就給他的這個兒子取名為馬丁·路德。
馬丁·路德後來一直宣稱自己是農民的兒子,祖輩都是農民。他的話只說對了一半。他的祖父是莫拉村莊的農民,但是他的父親嚴格地說不算是農民,因為按照當時的繼承法,他的祖父的田產全部由其最小的兒子,也就是他的叔叔繼承。沒有自己的土地,漢斯要么為弟弟種地,要么另謀生路,出去闖蕩。在父親去世之後,上進的漢斯選擇了後者,在二兒子馬丁出生前夕,他背井離鄉,將家遷到了圖林根的艾斯勒本。在馬丁不到一歲之時,漢斯又將家遷往曼斯菲爾德小鎮,在那裡做礦工。在馬丁童年時期,家裡極其貧窮,並且欠下債務。漢斯夫婦生育了八九個孩子,不過好幾個孩子都夭折了,作為二兒子的馬丁成了長子。漢斯是個貧窮的礦工,整天忙於採礦,而其妻子則要經常出去拾柴。夫婦兩人只有不遺餘力地工作才能勉強養家餬口。不過憑藉自己的勤勞、節儉和精明,幾年之後漢斯就有了自己的公司,成了曼斯菲爾德的議員。在馬丁讀大學時,他已經成為六個礦井和兩個煉爐的股東,這才使得望子成龍的他能夠資助兒子進入當時很少人能讀的大學。不過家裡經濟寬裕只是路德讀大學時的事情,而在此之前,家裡還有很多的債務要還,他還是吃了很多苦。
漢斯在外積極上進,雄心勃勃,在家也與妻子一道嚴格管教孩子,對他們有很高的期望,希望他們品行高尚。馬丁·路德後來回憶說,有一次,因為他搞惡作劇,被父親狠狠地鞭笞了一頓,於是對父親充滿了怨恨,離家出走。直到過了很長時間,漢斯費盡氣力才與他和好。另外一次,因為他偷吃一顆果仁,母親就把他的雙手打得皮破血流。他的母親還經常給他們吟唱童謠:“假如別人討厭你和我,看來那是我倆的錯。”漢斯夫婦是虔誠的基督徒,因而對小馬丁等孩子也進行宗教教育,要求他們背誦十誡等。
漢斯對小馬丁滿懷期望,並不滿足於給他提供嚴格的親職教育,然後等他長大後繼承自己的事業。漢斯將四歲半的小馬丁送往學校讀書。當時的學校主要教授學生嫻熟地掌握進入學術領域必需的語言——拉丁文,但是教學方法很機械死板,只是要求學生死記硬背,卻不加以講解。學校的要求極其嚴格,不允許學生在課堂上用母語說話,只要學生犯了一點錯誤,老師的鞭子就會落下來。小馬丁就讀的學校每天都要統計學生受罰的次數。到了中午,表現最差的學生就被罰戴上象徵愚蠢的傻瓜的驢頭面具,當眾出醜。因為學校的要求過於苛刻,所以很難找出一個從沒有受罰和出醜的學生。路德後來說,單單一個早上,他竟要飽嘗十五藤鞭,那只是因為他不懂還未學過的變格和變位。學校的生活如此艱辛,以至於很多年之後路德還抱怨說:“這樣的老師自己一無所知,卻又不想學習任何好的、正確的東西,連起碼的學習和教學方法都不知道。”
學校的殘酷訓練也不是完全沒有好處,至少路德嫻熟地掌握了拉丁文文法,並且背誦了主禱文、《使徒信經》和十誡。除了語言學習之外,學校還要求學生參加彌撒和晚禱,並教授學生吟誦《聖哉頌》《尊主頌》《上帝的羔羊》等聖歌,吟唱《詩篇》。路德所掌握的這些技能在他隨後的乞討和宗教節日獻唱中派上了用場,不至於令他毫無所獲,飢腸轆轆。不但如此,此時培養起來的音樂興趣令路德後來成為相當出色的音樂演奏者和作曲家。P1-3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