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國際化

大學國際化

就是大學辦學理念、要素和行為跨越國界進行互動的過程和現象。是將“國際的維度”整合到高等學校的教學、研究和服務等諸項功能中的過程。舉個例子,以前教學是在一國之內完成的,而國際化則要求在教學過程中,學生需要到國外學習一段時間,以培養國際視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學國際化
  • 形式:跨越國界進行互動
  • 留學生比例:16%~20%之間
  • 方式:在課程中加入國際內容
具體表現,利弊,結語,

具體表現

學生的國際化
學生來自世界各地,美國國際化程度最高的大學留學生比例在16%~20%之間
師資的國際化
有一定比例的教師是來自於全球各地的優秀學者,例如耶魯大學有53%的教師來自美國之外
課程的國際化
在課程中加入國際內容,將課程的視角擴展到全球範圍。例如開設國際金融、國際貿易等課程,亦如課程體制與國外接軌。
國際合作和交流
交換學生:有合作關係的兩大學或者多個大學之間,互相選派學生到對方大學學習一段時間,學校承認學生在外校所修學分
合作科研:本國大學與境外大學、研究機構、企業進行合作,就某項課題進行共同研究
訪問學者:外國學者到本國大學進行訪問研究,本國大學提供一定的生活補貼,訪問學者獲得出國留學的經歷。
國際拓展
有學校組織,到國外進行旅遊、實習或者開設課程。美國教育界非常重視學生的國際拓展。例如,耶魯大學會暑期課程,由老師帶領學到在世界各地開設課程、進行教學。
如果一個學校在上述幾個方面做的比較好,我們就可以稱它是“國際化的大學”。

利弊

1.大學國際化能培養學生的國際視野,增進學生對多文化的理解,培養學生在全球化背景下工作和領導的能力,從而促進了人才的培養
2.大學國際化促進了大學之間科研的合作與交流,從而促進科研的發展
3.大學國際化在全球範圍內整合教育資源,實現資源的最佳化配置。開發中國家可以學習已開發國家的先進經驗和實踐。已開發國家則可以在教育輸出中獲利。
1.大學國際化並不是一本萬利的事情,對於開發中國家,大學的國際化往往伴隨著人才的流失。這種損失有可能抵消大學的得益。
2.有些大學不顧自身條件,盲目進行國際化努力,結果是浪費的大量資源、鬧出很多笑話。使本來就不好的教學質量更加低下。

結語

大學國際化是一種行為選擇,不是大學的終極目標。大學的使命是培養人才、創造知識和服務社會。只有大學具備一定條件時,選擇進行國際化才會有助於其使命的實現。否則將會有害無益。而大學應該明確,如果該校的國際化不能促進該校教學質量的提高、科學研究的發展,就不要進行所謂的“大學國際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