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姚白塔

大姚白塔

大姚白塔位於雲南省大姚縣西城門外的寶頂山頂,始建於746年(唐代天寶年間),雲南僅此1座,是雲南早期舍利塔的實物例證,為第一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6年入列全國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塔高18.4米,頂部為圓椎形,腰部收縮,上大下小似磬錘,又名磬錘塔。塔分為3層,露出地面的基座是八角形的須彌座,此塔塔身全用石灰抹白,故名白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姚白塔
  • 外文名:dayaobaita
  • 地理位置:雲南省大姚縣
  • 修建時間:746年
  • 等級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風格:藏式喇嘛塔
  • 朝代:唐代天寶年間
  • 地址:雲南大姚
基本介紹,歷史記載,文物保護,

基本介紹

白塔建於746年,為我國唐代建築之一,相傳為唐天寶年間吐蕃所建。白塔歷史上曾經歷過數次地震,仍安然屹立。1982年,省政府撥經費重修,恢復了白塔的本來面貌。白塔在雲南僅此1座,是雲南早期舍利塔的實物例證,為第一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姚白塔大姚白塔
2006年入列全國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歷史記載

據說,1975年修理白塔時,發現塔頂有一方洞,邊長40厘米。這可能是原來安置塔剎的柱洞。原八角柱正四萬辟有鏤空的佛龕各一個,內供佛像,後因加固塔身而填塞。看來,這座磬錘塔古代是有剎頂,塔身有佛龕,通風較好;現存的塔身形狀,與古代略有不同。經有關人員考查,此塔屬於藏式喇嘛塔,為密宗佛教流傳滇西的遺物。修塔時,曾從塔頂部發現梵文、漢字印磚,其中漢文有:“大佛頂”、“光垢淨光咒”、“十方請佛靈塔咒”等字樣,前人還發現“尉遲監造”的印字磚。道光《大姚縣志》載,此塔“相傳天寶年間吐蕃所造”。由此推之,這所磬錘塔大約是南詔與吐蕃關係較好的中唐時所造。
大姚白塔大姚白塔
大姚白塔的造型在雲南獨一無二,且歷史久遠,相傳為唐天寶年間進入滇中地區的吐蕃所營造,所以對研究西南地區的藏傳佛教具有不可取代的價值;塔形的構制特殊,與藏傳佛教的原義有著內在的同構關係。據說,原塔頂有塔剎高聳向青天,更為白塔帶來某種神秘色彩,可惜塔剎已毀壞。塔身碩大的上部呈圓錐形,雖小於上部但卻足堪重負的基座,呈八角形,系青磚所砌。基座八角的每個邊,均為3.12米的長度。塔的表面疊砌了12層的密檐。上大下小的塔身雖怪異已極,但表面全用白石灰塗抹,其色彩又使人們感到親切自然。“白塔”一名,也是因為其白色的緣故。
在白塔附近,不時被掘出一些散落地磚塊,磚塊的年代相當古老,磚上均有用印模印出的漢文和梵文,漢字有“大佛頂”、“八大靈塔咒”、“十方諸佛鎮塔咒” “十方諸佛靈塔咒”、“盜益谷塔咒”、“資益谷法咒”、“阿眾佛滅報咒”、 “尉遲監造”等字樣。梵文的意思,也與此大體相同。
大姚白塔孤零零地聳立於藍天白雲之下,曾經歷了無數地震和戰火的摧殘,仍安然屹立,不為來自自然和人間的破壞力所動。明弘治十七年(1504)和崇禎九年(1636),大姚境內發生了兩次大地震,使塔頂略受影響,被震裂開3尺有餘,歷代鄉賢和一些官員,對白塔均有修繕之功。清同治十一年(1872),大姚縣知縣曾對白塔進行了較大的修葺,在基部加砌了外表新磚,並留下了“同治壬申年大姚縣康重新修”的字樣。
大姚白塔大姚白塔

文物保護

2006年05月25日,大姚白塔作為唐代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