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冶二中

大冶二中

大冶二中位於鄂東南大冶、鄂州江夏鹹寧陽新五縣(市)通衢的千年古鎮——金牛,是一所有悠久歷史的重點高中。一九一四年以前隸屬武昌,後屬鄂城、黃石、大冶。大冶二中有著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在130多名專任教師中,高級教師40人,中級教師60人,大學本科以上學歷教師占98%。省市骨幹教師和黃石、大冶學科帶頭28人。校園占地百餘畝,建築面積28000多平方米,教學樓、科技樓、辦公樓、飯廳、學生公寓、教工宿舍、運動場,一應俱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冶市第二高級中學
  • 簡稱:大冶二中
  • 創辦時間:1902
  • 類別:公立高級中學
  • 現任校長:陳迪榮
  • 所屬地區:湖北省大冶市
  • 學校地址:大冶市金牛鎮
  • 教職工:230
  • 建築面積:50畝
發展歷程,學校特色,師資力量,獎勵資助,學校歷史,

發展歷程

宋朝以前,在該校現址就有學館,後為書院。南宋慶元元年(一一九五年)武昌縣令胡朝穎任書院山長,是為縣學。元·至元甲戌(一二七四年)改為府學。至元癸巳(一二九三年)建立“龍川書院”,延續至一九O二年。其間,多次重建校舍,書院長盛不衰,培育了一大批華夏英才,校名校址始終未變。
慶元元年(1195),武昌縣令胡朝穎回鄉主講書院,任有史書記載的書院首任山長。
元癸巳年(1293),34名金牛鎮名士募捐正式建立“龍川書院”延續至一九O二年。
光緒二十八年(1902)“龍川書院”改辦“武昌縣立高等國小堂”,是為本校近代教育的開端。
民國元年(1912),由“武昌縣立高等國小堂”改為“虬川中學”,當年招收國中新生一百餘人,俊義雲集,生機勃勃,校園內一派輝煌。
1925年,第一次大革命的高潮波及金牛,在共產黨員王愛群、何耀祖的領導下,成立了農會、工會、商會。這時校友萬松濤、黃永軾回母校積極進行革命宣傳。有不少學生參加了北伐軍。
1926年8月,北伐軍路過金牛,借住校舍,失慎起火,校舍付之一炬。在關心教育者四處奔走、各鄉賢達捐資相助下,學校恢復舊觀。
“七七事變”後,日寇大舉侵略中國,1938年10月27日,日軍波田支隊開赴金牛。學校成了日本侵略軍的據點,學校被迫停辦,停辦長達七年之久。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後,學校復學,改名為“鄂城縣立初級中學第二部”,共開設6個班,學生195人。
1949年,金牛鎮解放。大部分年輕教師赴大冶專署舉辦的“鄂南幹校”學習,十月一日學校正式開學,鄂城縣縣長韓光兼任本校校長,教職員工19人,學生127人。
1950年3月20日,陳德厚被正式任命為校長,發動全校教師開展艱苦建校、生產節約運動,清理圖書室,成立團支部、學生會,開展自願減薪運動,支援國家建設和農村春荒。
1951年3月25日,大冶專署張體學政委(後為湖北省省長)來校視察並向全校師生作時事報告。同年6月,學習有關參乾、參軍的檔案,成立保送委員會,報名人數達到178名。經過縣招生委員會審查,批准我校學生30人參乾。
1952年9月,學校開學,全校學生合計569人,人數增加一倍多,進入發展快車道。同年11月,學校新建教師辦公室、儀器室、圖書室、閱覽室竣工,教師開始集中辦公,圖書閱覽室開放。

學校特色

大冶二中校園幽雅寧靜,古樹名花相映成趣。在這所花園式學校內,基礎設施和校園文化融為一體,古樸風格與現代氣息完美結合。教學樓、科技樓、學生食堂、學生公寓、運動場、圖書室、閱覽室、音體美教室設施齊備,學生學習、生活、健身、娛樂各得其所,互不干擾。多媒體教室、微機室、語音室、調頻發射台、校園網把古老的學校推上了時代的列車,使教與學變得更加直觀快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效率大為提高。校園文化生活豐富多彩,每年都舉辦運動會、演講比賽、徵文比賽和文藝匯演等,為廣大學生提供了展示才華的平台

師資力量

全校教職工230人,專任教師127人,其中研究生3人,高級教師46人,中級教師60人,大學本科以上學歷教師占98%。省級優秀教師3人,地市級優秀(骨幹)教師40人。學校以教科研為動力,堅持走內涵發展之路,豐富的教研成果,極大地促進了課堂教學的成效。
大冶二中是大冶市名副其實的平安校園。學校實行電子監控管理和封閉式管理,杜絕外界干擾,既保證了學生的人身財產安全,又避免了學生隨意外出沾染不良習慣。一流的學風是大冶二中的立校之本,也是它的優良傳統和成功經驗。每天中午班主任按時進班,組織學生休息或學習,教學樓上秩序井然;晚自習各科教師下班輔導,保證自習效果。二中校園進出皆學子,往來無閒人,是生活的好地方,更是修學業、養性情的好地方。

獎勵資助

學校向成績優秀的學生提供獎學金,向家庭困難學生提供助學金:
1、達到大冶市第二批錄取控制線下5分以內的考生來我校就讀,免收第一學期學費。以上學生進校後每學期期中、期末考試平均名次,文理分科前達到年級前60名,分科後達到年級前30名,繼續免收下一學期學費。
2、大冶市中考成績前200名的考生來我校就讀,一次性獎勵5000元;前500名的考生,一次性獎勵3000元;前800名的考生,一次性獎勵2000元;前1000名的考生,一次性獎勵1500元;前1500名的考生,一次性獎勵800元。以上一次性獎勵的獎金在建立學籍檔案後發放。
3、符合以上條件的考生或經濟困難的學生可享受學校資助、社會資助及國家助學金資助。確保每年資助金額達1000——2000元。

學校歷史

光緒二十八年(一九O二年)“龍川書院”改辦“武昌縣立高等國小堂”,是為該校近代教育的開端。民國元年(一九一二年)建立“虬川中學”。一九一四年,武昌縣改稱鄂城縣,校名為“鄂城縣立虬川中學”。一九二六年八月,北伐軍路過金牛,借住校舍,失慎火起,房舍校產,付之一炬。翌年秋,重建校舍落成,學校開學。一九三八年秋至一九四五年夏,金牛淪於日寇鐵蹄之下,學校被迫停辦,一九四五年八月,日寇投降後,學校復學,校名為“鄂城縣立初級中學第二部”。一九四七年元月校名為“鄂城縣立第二初級中學”。
一九四九年春,金牛鎮解放,同年九月人民政府接管學校。
一九五三年秋,校名改為“湖北省鄂城第一初級中學”屬省立一百O三所中學之一。
一九五五年十一月金牛鎮劃屬大冶,翌年春,校名改為“湖北省大冶第一初級中學”,同年七月改為“湖北省大冶第二中學”。
一九五八年秋,新設高中部。
一九五九年十二月大冶縣併入黃石市,校名改為“湖北省黃石第十中學”。
一九六二年大冶縣恢復建制,校名亦恢復“湖北省大冶第二中學”。“文革”期間,校名曾為“湖北省大冶紅旗中學”。
一九七八年十月,縣政府正式確定大冶二中為全縣重點高中。
一九八二年秋,國中部停辦,學校由完中改為高中。1995年,大冶撤縣建市,校名改為“湖北省大冶市第二中學”。
二OO一年元月,學校被授予黃石市示範學校”和“黃石市教育科學研究實驗學校”稱號。現設高中39個班,在校學生近2900人,教職員工210人,在崗教師133人,其中高級教師52人,中級教師68人,省骨幹教師6人,黃石市學科帶頭12人,黃石市骨幹教師28人,大學本科以上學歷教師占92%。校園占地百餘畝,建築面積28000多平方米,教學樓、科技樓、辦公樓、禮堂、飯廳、學生公寓、教工宿舍、運動場,一應俱全。有現代化的語音室、調頻發射台、微機室、校園網、圖書室、閱覽室、活動室、多媒體教學館。二中校園幽雅寧靜,潔、綠、亮、美,被授予“湖北省綠化先進學校”、“黃石市示範學校”、“黃石市文明單位”等稱號。
百年歷程,世紀輝煌。大冶二中為民族解放、社會發展、科技進步、祖國振興寫下了可歌可泣的詩篇,培養了數以萬計的英才。一九四九年以來,有高、國中畢業生25000餘人。其中,有8000餘人進入高等院校深造,取得碩士、博士學位和出國留學、進修、考察的計四百餘人,有地(師)級以上幹部20餘人,縣(團)級幹部數百人。一九七七年恢復高考制度以來,升學人數逐年增加,近幾年來升學率更是一年一個台階,節節上升。二OO四年高考上本科線428人,上線率達61%,二OO五年上本科線553人,上線率達64%,理科最高分607分。
進入新世紀,百年名校,傳承文明,與時俱進,迎接新挑戰,再鑄新輝煌。制訂了第十一個五年規劃,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加大教學改革力度,創建高素質的教師隊伍,進一步最佳化辦學條件,從而實現“名牌”戰略目標:“在大冶是視窗,在黃石是名牌,在湖北有位置,在全國有影響”。古老的大冶二中一定會更加光彩奪目、燦爛輝煌。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