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廠雜著

夢廠雜著

全書生動活潑,實為彼時士林及俗世之傳神寫照。純是一出現實版《儒林外史》。內中故事,大多便只四個字:“附炎趨勢”,凡有以情義重於名利者,便可立傳留名而人皆稱是,此亦“物以稀為貴”之理乎?矜誇愈高,愈顯得舉世皆追名逐利之徒,自古如此。悲哉!

作者彼時欲圖以一枝筆寫天下風情,此時讀者觀之,卻連作者本人之風神趣癖,亦並一一顯露於前。有曰:文如其人,信夫。

此書論所記世俗事體之開人耳目,前清風情之翔實多面,作途中廁上之消遣,當屬佳品。況此樣文字,如今已是罕見,故得空一讀,端的興味盎然。論文學價值則偏弱,然不需求全責備,世上能有幾本《石頭記》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夢廠雜著
  • 作者俞蛟
  • 創作年代:清朝
  • 屬於:一部很好的筆記
內容,作者,

內容

此書論所記世俗事體之開人耳目,前清風情之翔實多面,作途中廁上之消遣,當屬佳品。況此樣文字,如今已是罕見,故得空一讀,端的興味盎然。論文學價值則偏弱,然不需求全責備,世上能有幾本《石頭記》耶?
《夢廠雜著》內容豐富,文字清新,是一部很好的筆記。其中分“春明叢說”二卷、“鄉曲枝詞”二卷、“遊蹤選勝”一卷、“臨清寇略”一卷、“讀畫閒評”一卷、“齊東妄言”二卷、“潮嘉風月”一卷,七個部分,書前有嘉慶六年(1801)年自序。書中所記多為自己的經歷。如“遊蹤選勝”記桂林七星岩,揚州平山堂,北京萬柳堂等地遊蹤,描摹景物,相當生動,可藉以了解乾嘉時期這些名勝的情況。其中“岩里記”一篇,文字尤妙。不僅語言雅潔,頗似六朝小品,刻畫幽深,情境畢肖,如“山雖層疊,高不過三四仞;惟石徑千紆萬折,雜樹藤蘿,扶蘇蓊鬱;白雲若飛絮繚繞,間以煙嵐,輕籠淡抹;野鳥關關,似訝客之何來哉”。而且從山水中領悟作文的要領,亦頗有見地:“譬如長江大河,必有隘處束其源,然後一瀉而暢其澎湃汪洋之勢。行文者必紆徐往復,逐層頓迭,而後縱筆出其詭麗宏傑直之詞”。“讀畫閒評”部分記敘清代名畫家閔貞、童鈺、余集、潘恭壽、王三錫、方薰、奚岡、羅聘等人言行,各見特點,能使讀者相見其生平,如描寫嘉慶年間名畫家陳壽山作“五松”畫時的情景:  壽山作畫時,值長夏,解衣裸體,酌巨觥連飲,磨墨貯瓦甌,然後累幾而上,皴擦勾折,颯颯有聲。晌午,天大雨傾注。若黃河乍瀉,千珠萬珠,跳擲階下。庭水積尺許。雨霽而畫畢。夕陽而在高椿也。
評畫亦多中肯。“臨清寇略”記山東清水教王倫起義從起事到被鎮壓的詳細經過,具有史料價值。“春明叢說”、“鄉曲枝詞”和“齊東妄言”多記神怪迷信和異人俠客故事;“潮嘉風月”記潮州一帶船妓事,可作為研究當時社會風俗參考。
《夢廠雜著》有嘉慶和道光年間刻印的巾箱本,通行的是大達圖書供應社的排印本。 今有:《夢廠雜著》方南生等校注,文化藝術出版社,歷代筆記小說叢書1988年版;《夢廠雜著》上海古籍出版社《四庫筆記小說叢書》1995年版。
夢廠雜著
吾鄉出五雲門,由皋埠陸行二十里,地名岩里。凡生長山陰者,未之或知焉。其山之深,林之密,顧名思義,可想見矣。戊子秋,許子蘭谷,言子孝思及余,皆竹杖芒鞋而往。山雖層疊,高不過三四仞;惟石徑千紆萬折,雜樹藤蘿,扶蘇滃鬱;白雲若飛絮縈繞,間以煙嵐,輕籠淡抹;野鳥口 官 口 官 ,似訝客之何來者。許子曰“此中風景,不異桃源。”居人數十家,高陽半之,避明季亂,徙居於此。復行數里,有嶺橫於前,水聲潺潺;攀附而上,至其巔,則萬壑濤聲起足下,聒耳嘈雜。三人問答,語不可聞。望之崇山環抱,非復人間。是嶺殆岩里之鎖鑰歟?譬諸長江大河,必有隘處束其源,然後一瀉而暢,其漰湃汪洋之勢;行文者必紆徐往復,逐層頓跌,而後縱筆出其詭麗宏傑之辭。余於是嶺而嘆造物之於山川邱壑,位置得宜如此也。許子與余,俱足力不勝,小憩嶺頭。言子時年六十,獨扶筇先進。余曰:“矍鑠哉,是翁乎!”少頃,有大聲疾呼,岩谷皆震,則言子拄杖相招也。至則男女老幼,出而聚觀,衣冠樸野,許子族人,握手勞問,殺雞作黍。次日,越陌度阡,低徊瞻眺;屋皆茅茨,以卵石疊牆,疎窗面嶺,草閣梯雲,溪流 虢 虢,繞渠穿隴,清鑒毛髮。沃野可耕,即以諸壑為灌。一老人謂予曰:“余居此凡四世,路不拾遺,夜不閉戶。野里千頃,從無旱潦之患。敝鄉可舉以夸美者,惟此而已。”時惟九月,黍已青黃相間,且多雙穗。放翁詩曰:“路不拾遺知政肅,野多滯穗是時和。”夫政肅時和,不過一時之盛,未有經百數十年如一日者。嗟乎,此真桃源矣!信宿而出。余也,銳志林泉,每讀陶靖節桃花源記,竊謂天壤間安得此避囂之地,以遂考盤衡泌之樂?而不謂桃源近在吾鄉,數十里內也。顧勝地當前,塵網莫解,恐不能相從岩里老人,優遊歲月也。因記之,以示孝思蘭谷,均曰可。 (選自《夢廠雜著》)

作者

為清朝俞蛟(1751——)所著,俞蛟一生,功名不遂,乾隆、嘉慶間曾在南北各地做幕僚,輾轉顛沛,倒也遍及各省,於是記下各處風土人情,文筆清新耐讀,頗為可喜,又多有當時風貌的第一手鮮活感,較之名著正史,更多一份真切,三教九流,聲口如見。似這般雜著隨錄,於正經文章之暇讀來,別有滋味。
全書生動活潑,實為彼時士林及俗世之傳神寫照。純是一出現實版《儒林外史》。內中故事,大多便只四個字:“附炎趨勢”,凡有以情義重於名利者,便可立傳留名而人皆稱是,此亦“物以稀為貴”之理乎?矜誇愈高,愈顯得舉世皆追名逐利之徒,自古如此。悲哉!
作者彼時欲圖以一枝筆寫天下風情,此時讀者觀之,卻連作者本人之風神趣癖,亦並一一顯露於前。有曰:文如其人,信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