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間咖啡館(夜晚的咖啡館)

夜間咖啡館

夜晚的咖啡館一般指本詞條

《夜間咖啡館》(The Night Cafe in the Place Lamartine in Arles,其他譯名《夜間室內咖啡座》、《位於阿爾勒拉馬丁的夜晚咖啡館》)是荷蘭畫家梵谷1888年創作的一幅畫布油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夜間咖啡館》
  • 外文名:Night coffee shop
  • 作者:梵谷
  • 創作年代:1888年
  • 類型:油畫
  • 材質:畫布
  • 規格:縱72.4厘米,橫92.1厘米
  • 現收藏地:美國康乃狄克州耶魯大學藝術畫廊
畫作內容,創作背景,藝術鑑賞,主題,形象,色彩,作者簡介,

畫作內容

夜間咖啡館
《夜晚咖啡館》右下角有著梵谷簽名的畫作描繪的是室內的咖啡館的場景,處在畫面中間位置的門帘半開半掩著,據推測門後面有很多獨立的小房間。五位顧客沿著牆坐在左右兩側,服務員站在燈光下面面對著觀眾,在他一側房間中間部位一有張檯球桌。

創作背景

梵谷當年在阿爾勒描繪的這家咖啡館如今依然矗立在拉馬丁廣場。梵谷抵達阿爾勒後,一直住在這裡,後來懷著建造藝術家聚居地的希望,搬入黃房子,與高更共同生活了兩個月。
創作意圖
在寫給提奧的信中,他寫下了創作本畫的意圖:"這就是他們在這裡的所謂午夜咖啡館……夜遊者如果付不起住宿費,或爛醉如泥,到處被拒之門外,都可以在這裡落腳。我想在這幅畫中……表現咖啡館是一個使人墮落,喪失理智或犯罪的地方。因此,我選用淡紅、血紅、酒糟色,與路易十五綠、石青、橄欖綠以及刺眼的青綠形成強烈對比……造成一種氣氛,好似魔鬼的硫磺火爐,以表現下等酒店裡陰暗的力量。……這幅畫中的咖啡廳,是個可能令人身敗名裂、精神錯亂、甚至犯下罪行的場所,我努力想把這一切呈現出來。……人們沉淪在地獄漩渦般的氣氛中。"

藝術鑑賞

主題

在”夜間咖啡館“中,藉由筆觸本身所帶有的生命力、油彩的厚度與明顯分開的線條,使整幅畫沉浸在一種人為的光線之下,這些都是梵谷所欲呈現的視覺要素。“ 夜間咖啡館”的內容是從前許多畫家處理過的題材,但大多數畫家都把咖啡館寫成歡樂的場所,而梵谷卻在此引出了一群無處可去的不快樂人,背景左側人物甚至趴在桌上昏睡,十足是個不幸的人。這是一幅悲慘的社會景象,散落在房間裡的哀傷形象都令人深表同情。紅和綠、紫和藍之間的微妙衝撞(這些色彩在其他印象主義畫家筆下都結合得十分柔暢),是梵谷增強畫面衝擊的方式。梵谷認為這是一個人可能犯罪、瘋狂甚至自我毀滅的地方。
局部圖局部圖

形象

畫面中的五位顧客被描述成喝醉酒在昏昏欲睡的流浪漢以及妓女和嫖客,有學者說咖啡館是窮困潦倒的人和妓女夜間出沒的場所,這在畫面遠處的角落裡得以體現。

色彩

綠色的天花板,紅色的上半部分牆壁泛著亮光,黃色的汽燈和地板,整個畫面有著強烈而生動的色彩對比。
這幅作品色彩耀眼,梵谷有意使用這種色調來表現令人忐忑不安的場景。為了強調房間的縱深感,他選擇了高視點,透視線非常精確。黃、綠色點染的暈圈渲染了煤氣燈放射的刺眼光線,其強度感到難受。
這幅畫採用高視點,並以檯球桌為中心展開放射狀的景物安排。畫中運用透視法的原則,黃紅綠三色互補,同時使整個畫面產生壓迫感。冷清的咖啡館中,人物散坐在屋內兩側,寥寥可數,越發呈現出咖啡館內空蕩蕩的氣氛。老闆站在偏離中央的地方,孑然一身,在這間大屋子裡,看上去格外渺小。這個不祥之地瀰漫著淒涼和孤寂的氣氛。
《夜晚咖啡館》採用強烈而刺激的顏色,是梵谷描繪室內的畫作中最具有力度的。嗜酒的梵谷對夜間各個角落十分熟悉。
和梵谷畫的所有室內景一樣,這幅作品投影點也在視平線以上。這種構圖突出了光禿禿的地板和地板上反向的耀眼燈光。
咖啡館內的擺設笨重龐大,占據了大部分畫面,相形之下,人物顯得渺小而無足輕重。畫家以此來突顯人物的孤獨感。
從天花板射下的燈光,被照亮的後門,燈下綠色球檯桌呢面和地板上的陰影,這一切給畫面帶來了生氣。
梵谷的幾何形構圖,像他的用色和選擇主題一樣,都以喚起人的情感為目的。圖中紅線表明他如何運用透視。
這幅畫是由綠色的天花板、血紅色的牆壁與不和諧的綠色家具組成的夢魘。金黃色的地板呈縱向深遠的透視,以難以阻擋的力量進入到紅色背景之中,反過來,紅色的牆壁背景也以均等的力量與之抗衡。而天花板的深重藍色壓迫下來令人窒息。他告訴提奧“我畫《夜間咖啡館》是想表現一種想法,即所謂的咖啡館就是讓人沉淪、發狂和犯罪的場所”。
這幅畫,是透視空間和企圖破壞這個空間的逼人色彩之間的永不調和的鬥爭。結果是一種幽閉、恐怖和壓迫感的可怕體驗。作品預示了超現實主義用透視作為幻想表現手段的探索,但是沒有一種探索,能有如此震撼人心的力量。

作者簡介

文森特·凡·高(1853—1890年),出生於荷蘭贊德特鎮一個新教牧師之家,24歲之前,曾在海牙、倫敦、巴黎等地的古匹爾畫店當店員。後來成為傳教士,在比利時西南部的博里納日礦區傳教,由於同情和支持窮苦礦工的要求而被解職,在度過了一段極度失望和貧困的生活後,他決定在藝術的探求中完成自我的解脫。1880年以後,他到處求學,向比利時皇家美術學院求教,向荷蘭風景畫家安東·莫夫學畫,但最後還是決定自學,他克服種種困難,努力按自己的認識表現世界。1890年7月,他在精神錯亂中開槍自殺,年僅37歲。凡·高一生留下了豐富的作品,其中代表作有《向日葵》、《星月夜》、《麥田上的烏鴉》等,但他的作品直到去時後才逐漸被人們所認識。他的藝術作品對20世紀表現主義影響甚深,特別是蘇丁和德國表現派畫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