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羅特色楞

多羅特色楞

阿拉善旗七代八任旗王,大約出生於清朝 道光年間,是貢桑珠爾默特親王的第二個兒子。多羅特色楞的青年時代是在“同治回亂”中度過的,經過戰爭的歷練,成長為一個精於世故、頭腦靈活、處事圓滑的人物。1873年(同治十二年),阿拉善旗公銜頭等台吉多羅特色楞擔任乾清門行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多羅特色楞
  • 身份:七代八任旗王
  • 朝代:清代
  • 年份:道光年間
  • 父親:貢桑珠爾默特親王
簡介,糾紛,運動,儀式,鹽業,生活,

簡介

在朝廷學習辦事;第二年十二月初八日參加了同治皇帝的葬禮,十二月初九日,在養心門外瞻覲西太后和剛剛即位年僅4歲的光緒皇帝
多羅特色楞深諳為官之道,善於交際,廣結善緣,從政以後經常來往於阿旗和京城之間,主要居住在京城親王府邸,與皇親國戚、達官貴人和社會名流交往頻繁,為阿拉善旗、親王本人及其家族謀取了最大的政治資本和經濟利益。1876年(光緒二年),奉旨承襲阿拉善旗札薩克和碩親王,光緒四年擔任御前行走。次年,其弟鎮國公銜頭等台吉巴拉沁班咱爾廓察世襲國公爵位。1880年(光緒六年)十二月,多王在養心門內瞻覲皇帝和太后,出行車駕使用紫韁。1885年(光緒十年)十二月,賞多王出行使用黃韁;1886年(光緒十二年)、1888年(光緒十四年),在養心門瞻覲;光緒十五年加二級,並參加了光緒皇帝的大婚典禮,普天同慶,太后懿旨,賞阿拉善親王黃馬褂;1894年(光緒二十年),慈禧太后60壽慶,首重親賢,特沛恩綸,太后賞多王素貂褂。1910年(宣統二年 ),多羅特色楞親王病故,在位34年。清廷賞治喪費白銀500兩,派人致祭弔唁。諡號呼圖克圖諾顏,意即“活佛”一樣的首領。

糾紛

【消彌邊界糾紛 確立東段旗界】
1686年(康熙二十五年),清廷派遣侍郎拉都琥、達賴喇嘛的使者約阿拉善和碩特部部長和羅理至東大山,三方口頭議定了阿拉善旗界四至:清廷賜封賀蘭山以西,額濟納旗以東,喀爾喀以南,明代長城以北,各以距邊60里為界,為阿拉善旗遊牧地界,並繪製了地域邊界圖。以後又開設了石嘴子、赤木(三關)口、札峽口和宿嵬口交易集市,供寧夏和阿拉善蒙古民間貿易。大約從雍正年間開始,寧夏民人到賀蘭山陰樵採,阿拉善牧民至山前放牧的事件時有發生。1741年(乾隆六年),阿拉善親王請求確定邊界,理藩院發文,川陝部堂重申了寧阿邊界,告誡雙方不得越60里界外樵採和遊牧。1769年(乾隆三十四年)以後,阿拉善旗在賀蘭山陰相繼修建了南、北二寺,雙方發生地界爭執,後經欽派大臣和陝甘總督會同阿拉善多親王商定:允許阿旗在此建寺,夏季時牧民可在賀蘭山響札子大山樑東邊避暑和放牧;寧夏民人可在寺廟2里外取柴伐木,但不能作為本業長期進行。
同治年間阿旗寧夏大亂後,阿拉善旗山圖邊界檔案被毀。1878年(光緒四年),由於寧夏漢民多次越界砍柴伐木,多羅特色楞請求清廷重新勘定界址,陝甘總督左宗棠命令寧夏道、府、鎮三方會同多王,從小水口丈量至響扎子山樑約60里。阿拉善親王多羅特色楞據理力爭,反覆置辯,並以中嶺蒙古鄂博界石為證。1883年(光緒九年),根據實據各方議定:阿旗和寧夏以賀蘭山中嶺分水嶺為界,山陽為寧夏,山陰屬阿旗。為永息爭端,雙方立案,陝甘總督譚鐘麟以《飭將賀蘭山界遵照老案辦理札》行文批准,並在山界豎碑,上書“蒙漢交界”四字,最終確定了寧蒙省界。

運動

【支持義和團運動 火燒三聖公教堂】
19世紀70年代以後,西方傳教士在內蒙古的侵略活動迅速擴展。1875年,阿拉善旗扎薩克和碩親王貢桑珠爾默特在察哈爾與外國傳教士相遇,獲悉他們有志到草原開墾,同年外國傳教士德玉明和桂得貞經貢親王允許,開始在磴口傳教,隨後建立了三大教區,阿拉善旗三聖公教區是綏西、陝、甘、寧一帶天主教會活動的中心。到義和團事變前夕,三聖公教堂聚集外國神甫15人。教會強占蒙旗土地,建立武裝和反動組織,掌握教區的政治司法權利,開辦學校進行精神毒害,欺壓蒙漢人民民眾,激起各族人民的憤怒和反抗。1900年(光緒二十六年),義和團反帝愛國運動擴展到內蒙古地區,深受西方傳教士侵略之害的蒙旗普遍興起反洋教鬥爭,三聖公有100多人的義和團神拳組織在活動。
1900年春季,在阿旗多羅特色楞親王的默許和暗中支持下,阿拉善旗兵馬總管阿木爾吉日格勒率眾回響義和團運動。七月十九日,蒙漢民眾數千人進攻三聖公法國天主教堂——雙義堂,次日攻下並焚燒了教堂,活捉主教韓默理,打傷了100多名天主教徒,4天后在托克托縣燒死了罪惡的韓主教。
義和團運動的深入發展震動了外國侵略者,為保護各國在華利益,列強發動了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迫使清政府簽定了《辛丑條約》。清政府要求阿拉善旗賠款白銀8萬兩,後經阿旗、寧夏、蘭州、北京各方交涉,決定賠款5萬兩,其中1.3萬兩付現銀,其餘以三聖公耕地抵押。多王為了請教堂保護磴口商務,將三聖公數百里荒地租給洋人經營,租金2000兩;教堂私墾土地2萬多畝,獲利白銀4萬兩;後來多王收回耕地1.7萬畝,由旗民租種,地租交多王府。
反帝愛國“有罪”,清廷在侵略者的脅迫下,革去支持義和團運動的端王載漪的爵位,發往新疆效力;多王與載漪有親屬關係,匿居阿拉善旗定遠營,生活困難,兒子以賣肉為生。阿拉善親王多羅特色楞因保護教民不力,被清廷傳旨申斥。阿木爾吉日格勒因事變牽連被撤消職務。

儀式

【主持藏區卜卦儀式 確認南寺巴潤活佛】
1905年(光緒三十一年),阿拉善親王行使宗教管轄權,主持確認了南寺達格寶呼圖克圖的第六世轉世靈童。按照藏傳佛教的傳統卜卦儀式,多王將預選的7個生辰八字相符的屬虎、屬牛孩子的原名,以藏文字母噶、喀、嘎、啊、嘉、恰、雜代替後密封起來,委派管旗章京索德納木旺希格、南寺格斯貴喇嘛和衙役等人,到外蒙古大庫熱(今烏蘭巴托)拜見十三世達賴喇嘛,請求確認南寺第六任轉世靈童。達賴喇嘛確認“嘎”字即“巴潤格根”為南寺活佛,蓋印賜卦。1906年6月在南寺舉行坐床典禮,法號阿旺丹增田來嘉木蘇。民國16年(1927年)巴潤格根27歲時去西藏拜見達賴喇嘛,在拉薩學習修行時,受共產主義運動的影響,接受了革命道理和民主革命思想,參加了蒙古人民共和國的情報組織,被塔王和旗府執政人員視為“紅黨分子”,革去呼圖克圖稱號。1932年,巴潤格根出逃,隱姓埋名,1958年58歲時在鑲黃旗圓寂。

鹽業

【發展鹽業 奏辦新政】
光緒年間,清朝統治階級內部的變法維新派提出了“自強求富”的口號,發展實業壯大綜合國力,抵制西方列強對中國的侵略。多羅特色楞親王為解決旗財政困難問題,回響“戊戌變法”派的主張,積極發展鹽業生產,努力開拓財源。1904年(光緒三十年)十二月,多王與晉北榷運局簽定承租吉蘭太鹽池契約,年納租金3000兩,後增至1萬兩。該池年產食鹽約10萬擔,駝運磴口完稅後船載水運至包頭,轉銷於托縣、河曲、輸入山西省內地出售。二年以後,甘肅省鹽業部門承租擦汗布魯克鹽池,年給池租白銀1萬兩。中衛、一條山設官辦榷運局,收儲鹽斤,年定額6萬馱,各路鹽商批發行銷各地。1908年(光緒三十四年),甘肅省方與多王簽約,將阿拉善旗的同湖、昭化、和屯池和雅布賴等9個鹽池一併承租,由清廷甘省官辦鹽業機構統一管理,連同擦汗池共10個鹽湖,每年共收池租2.4萬元。阿拉善旗鹽租收入大大緩解了多王財政入不敷出的困難境地。
1908年(光緒三十四年),喀剌沁札薩克多羅郡王貢桑諾爾布向清廷奏請,提出設立銀行,修建鐵路,開採礦山,整頓農、工、商,預備外交,普及教育,趕練新軍,創辦巡警八條改革措施。1909年(宣統元年)七月三十日,阿拉善和碩親王多羅特色楞借鑑貢王八條意見,結合蒙古地區實際,請理藩院代奏,要求清廷在西蒙地區實行新政,立足蒙區資源雄厚尚待開發的狀況,提出在西蒙開浚利源,籌辦墾務、礦務和鹽務的主張,防止外國列強垂涎和侵奪。多王西蒙新政的主張,由於本人病逝和清朝的覆滅雖未切實推行,但是,在當時的歷史環境下,發展經濟、振興實業的主張無疑是一種進步的主張,開墾磴口土地和出租鹽池即是他舉辦新政的一種嘗試和實踐。

生活

【生活奢侈 用度浩繁】
在多羅特色楞札薩克親王執政的年代,阿拉善旗自然災害頻繁發生,天災人禍接踵而至。1879年(光緒五年)4月,阿拉善旗遭受蝗災;1884年(光緒十年)4月11日,賀蘭山林區發生火災,燒毀林木15萬平方米;1893年(光緒十九年)六月,阿拉善牧地連年乾旱,牲畜死亡眾多;1905年(光緒三十一年)二月,阿拉善旗遊牧地方旱情嚴重,要求清廷救濟撫恤。嚴重的自然災害給脆弱的遊牧經濟帶來巨大的損失,牧民生活十分困難。
據說,多王生前先後娶蒙、漢、滿、藏等不同民族的7個妻妾,盡享人間風流樂趣。他還長住京城,棄政一旁。他抽菸耍錢,請客送禮,花費十分驚人。1900年(光緒二十六年)王爺從北京回旗,命令南寺攤派烏拉100峰駱駝,活佛格根的沙比那爾也在被征之列;1902年(光緒二十八年)王爺進京,全旗徵用600峰駱駝,徵用的駱駝騎死不論,閒散國公的駱駝亦在徵用之列。徵用騸馬、騸駝,橫徵暴斂,很是霸道。旗府官吏假公濟私,藉機禍害牧民,截留災款,供己享用。因阿旗被災,清廷兩次下撥救濟賑災款白銀5萬兩,但大部份被多王截留挪用。加上庚子賠款,致使多王債台高築,寅吃卯糧,賒欠借貸,提前支取鹽湖租金,供其開支,導致阿旗財政雪上加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