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溝門鄉

外溝門鄉

外溝門鄉原名森吉圖,1959年建森吉圖公社,1984年改森吉圖鄉,1990年據鄉駐地外溝門改今稱。全鄉轄6個行政村,54個居民組,97個自然村。地處接壩深山區,群山環抱,溝谷狹長是豐寧滿族自治縣面積第三大鄉鎮,而人口密度最小的鄉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外溝門鄉
  • 外文名稱:Waigoumen Township
  • 別名:森吉圖
  • 行政區類別:鄉
  • 所屬地區:中國華北
  • 下轄地區:6個行政村,97個自然村
  • 政府駐地:外溝門鄉
  • 電話區號:0314
  • 郵政區碼:086350
  • 地理位置:承德市豐寧縣北部
  • 面積:530.75平方公里
  • 人口:5735人(2017年) 
  • 方言:國語
  • 氣候條件:高原氣候
  • 車牌代碼:冀H
歷史沿革,地理環境,自然資源,經濟概況,資源找項目,大戶帶項目,引導項目,飲食文化,農業轉型,安全防汛,基本情況,洪水情況,

歷史沿革

外溝門鄉1959年建森吉圖公社,1984年改森吉圖鄉,1990年據鄉駐地外溝門改今稱

地理環境

外溝門鄉位於豐寧滿族自治縣縣北部,北面與內蒙古多倫縣接壤,東面與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交界,西南分別與本縣的萬勝永、四岔口、蘇家店鄉為鄰。交通便利,豐多公路貫穿南北,鄉政府所在地外溝門村距豐寧縣城113公里,多倫縣城60公里。總面積530.75平方公里,是豐寧滿族自治縣第面積二大鄉鎮,而人口密度最小的鄉鎮。
外溝門鄉草原外溝門鄉草原
外溝門鄉距豐寧縣城113公里,距內蒙古的多倫縣城60公里,全鄉轄6個行政村,54個居民組,97個自然村。地處接壩深山區,群山環抱,溝谷狹長,1000米以上山峰有朝天窪、南大山、三一號砬子、青石砬子、後砬子大山等10餘座,地勢四周偏高,以外溝門為中心的地帶略低,灤河由北部向西南方向穿過鄉境,交通便利,有優美的自然風光和豐富的礦產資源,是投資興業的寶地。

自然資源

外溝門鄉森林和牧草資源豐富,轄區內有天然林50多萬畝,人造林50多萬畝,森林覆蓋率達60﹪以上,現有天然草場面積30多萬畝,人工草場10多萬畝,大部分荒山實行圍欄封育。

經濟概況

加快農業產業發展、促進農民增收,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核心和基礎,外溝門鄉在大力發展主導產業畜牧業的同時,積極發展時差蔬菜、肉牛養殖等農業特色產業,拓寬了農民增收渠道,有力推進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近幾年來,通過圍繞資源找項目、依託大戶帶項目、政府引導促項目,全鄉農業特色產業得到快速發展,並初具規模,2010年全鄉新發展種養殖合作社10個,時差蔬菜1200畝,2011年計畫新發展山地養鵝1萬隻,時差蔬菜2500畝,預計可實現純收入300萬元,項目所在村人均增收1100元。我們採取的主要做法是:

資源找項目

。外溝門鄉海拔位置較高,平均海拔在1500米左右,加上氣溫較低,農作物成熟較晚,針對這一特點,通過外出考察確定了種植接壩時差蔬菜的發展思路,2010年在外溝門村進行了試點,當年種植50畝,實現了畝平純收入4000元以上,2011年擴大到2450畝,2011年計畫發展2500畝,現已全部落實。青石砬村山地面積較大,村民歷來有養殖畜禽的習慣,2009年該村回響鄉黨委政府調整產業結構的號召,帶領部分村民到外地考察農業項目,最後確定了肉牛育肥的發展思路,著力發展肉牛育肥產業。

大戶帶項目

。任何產業發展初期,都必須要有敢“吃螃蟹”的人來帶頭示範。青石砬村在2001年剛開始發展山地養鵝的時候,村民既擔心技術問題,又擔心產品沒有銷路,於是村支書和另外8名有經濟頭腦的黨員民眾率先養殖,當年就取得了可觀的經濟效益,帶動該村的特種養殖業實現大發展。

引導項目

一是加大資金扶持。近兩年來,鄉政府先後投入資金100多萬元,扶持相關村發展特色產業,部分解決了啟動和周轉資金問題。二是推進集約經營。大力發展農業專業合作社,指導建立了養牛合作社,合作社與京津農副產品大市場簽定了農業技術服務和產品銷售契約,提高了村民收入和抗風險能力。。三是搞好協調服務。主動爭取上級相關部門的政策和資金支持,積極與畜牧部門溝通聯繫,解決畜禽防疫問題,幫助爭取道路建設項目。

飲食文化

1、優質蕎面產品 外溝門鄉是接壩地區的莜麥、蕎面的主產區,全鄉優質品率達100%,產品以暢銷京津地區。
2、天然馬鈴薯冬粉 採用“公司+基地+農戶”的形式生產,現馬鈴薯基地發展到2萬畝,農戶生產的澱粉是以純天然的馬鈴薯為原料精製而成,澱粉晶瑩剔透,口感極佳。
3、胡麻油 一直以來農民把胡麻作為主要的作物來發展,已有幾百年的種植歷史,全鄉胡麻油迅速發展到近萬畝,形成“夏季一片綠、春季遍地花”的動人畫面,產量達150公斤/畝,“雙低”即是指胡麻籽油中芥酸含量低,籽餅中的硫甙含量低。胡麻油中主要脂肪酸包括油酸、亞油酸、亞麻酸和芥酸等,在美國稱之為“最有營養的油 ”。
4、野生山杏 全縣野生山杏面積15000萬畝,主要分布在生態條件優越的外溝門、青石砬等地。渾然天成的高山野山杏經歷秋春、夏、秋三季長成,具有極高的營養價值,山杏仁是做飲料的上好原料。
5、蠶豆 蠶豆是我鄉傳統特色產品,全鄉種植面積6000畝,畝產達300斤,它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E和一定量的鋅、硒等微量元素,具有增強記憶力、抗老化、防治心血管病、健脾潤肺等功率。即可作榨油食用,也可炒熟或加工食用。

農業轉型

外溝門鄉將“加快農業轉型,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與創先爭優相結合,把跨越轉型作為主攻方向,下大力度引導農民向舍飼養殖、時差蔬菜、中藥種植等產業上轉移。
一、大力發展舍飼養殖,培植養殖大戶。新增肉牛養殖場6個,新增肉牛3650頭;新增規模養豬場1個,可繁殖母豬550頭,生豬飼養1500頭;新增養羊養殖場16個,預計年末羊存欄7000隻。
二、進一步推廣特色種植,培樹種植典型大戶。在外溝門村種植時差蔬菜示範區700畝(其中菊苣600畝,胡蘿蔔100);發展中藥材種植3000畝;青石砬村新建灌溉700畝馬鈴薯噴灌圈項目1個;全鄉種植土豆3000畝;社會造林2100畝,其中檸條種植1000畝;工程造林計畫完成9000畝,現已整地4500畝,秋季將全部完工。
三、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項目建設,培養帶頭致富領頭人。發展農業產業化項目一個即:飛林養殖專業合作社投資550萬元,已完成投資500萬元。

安全防汛

為確保汛期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維護社會穩定,立足於防大汛,搶大險,考慮可能出現的險情和不利情況,分部位、分項目完善細化搶險,避難措施,強化搶險隊伍和物資儲備,重點工作責任到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及省縣實施細則的有關規定,制定本預案。

基本情況

每年的7—9份為主汛期,每天最大降雨量達到30多毫米。年降雨量120毫米。距內蒙古多倫縣西山灣水庫30KM,距四岔口水庫40KM,為兩個水庫的中間地段。主要防洪設施均為鄉村兩極爭取各方面資金和民眾自籌修建的簡易防洪壩,水泥護坡壩及鉛絲籠壩只占總工程量的小部分,尾礦壩及小型水塘壩無有,但因修建的質量差,標準僅為五年一遇或一年一遇,發生大的地質災害,壩跡全無,來年再修。

洪水情況

據老人講,外溝門原名森吉圖,是一個比較大的農貿商品集散地,因清朝末年,民國中期兩次大水沖淹,被移為平地礫場,現在的外溝門是解放前20年新建的居住地。20年來,外溝門也有很多的大水沖刷。1985年的洪水把草原林場場部淹掉,直接損失達30萬元,20世紀90年代中期也多次發生水沖毀田地及校園場地,最近的一次大水為2003年,鄉計畫生育委員會、國小操場,淹掉田地達400畝,直接經濟損失20萬元。主要原因為植被破壞嚴重,山坡及河中基本無蓄水能力,雨變洪水後直接下山,集中到外溝門鄉政府所在地的周圍,使灤河水上漲到2—3米以上。最大過境流量達2500—5000立方米/秒,10年來造成經濟損失達數百萬元,年年報災的重點多為洪災。因防洪工程量小,工程質量標準差,形不成氣候,對比較大的一點洪水失去了抵禦的能力,待壩沖跨後形成更大的破壞,給人民生命財產帶來危害,給社會造成不穩定因素。
另外,外溝門共有5個山川集一處,有東溝灤河主河道,南溝外溝門至大河西馬群主流域長35KM ,西溝20KM,,草原一個村水流向外溝門,萬勝永鄉90%的水流向外溝門鄉主河道,還有2條分支水系面積達200平方公里以上。所以要五個河川同時降中雨以上,外溝門鄉政府所在地也就會不存在此地,防洪的形勢非常嚴峻。
三、根據以上3方面的具體情況,鄉政府歷年來就把防洪工作作為春、夏、秋三季的主要工作,做到經常抓、日日抓、時時搞。鄉政府成立由鄉長於鳳海擔任防汛指揮長,負責領導、指揮本行政區域的防洪預防、控制及報災工作,決定度汛預案的啟動和終止。各村委會及機關單位有相應的防汛組織,負責本區域內的防汛工作,並隨時服從鄉政府防汛指揮部的統一調度,做好全鄉的防汛報災工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