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造血幹細胞移植

1979年Goldman等為一組加速期或急變期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患者移植初診時採集凍存的外周血細胞。

1979年Goldman等為一組加速期或急變期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患者移植初診時採集凍存的外周血細胞,使患者重新回到慢性期,開始了外周血造血幹細胞移植(PBSCT)的臨床套用。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後,由於細胞分離機性能提高,1990年以後G-CSF套用於PBSC動員獲得成功之後,PBSCT得到迅速發展。
據統計,1995年歐洲PBSCT達6476例,已成為治療惡性血液病、淋巴瘤和乳腺瘤等實體瘤的有效方法,尤其多用在多發性骨髓瘤、惡性淋巴瘤和乳腺癌等實體瘤的治療。
1990年以來,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的數量已超過異基因移植。
1993年以後,自體外周血幹細胞移植的數量又超過了自體骨髓移植。
1990~1994年,用於淋巴瘤和乳腺癌患者的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增加了5倍,同期外周血幹細胞移植的百分比也由15%增至75%,成為造血幹細胞的主要來源,異基因PBSCT病例迅速增加。我國自1995年異體PBSCT成功以采,發展也極為迅速。
與BMT相比,PBSCT最大優點是可以採集到大量的造血幹細胞,具有造血恢復快,術後併發症少,3年LFS及復發率與ABMT相當,尤其適合實體瘤的治療。
異基因外周血造血幹細胞移植(Allo-PBSCT)近年發展也較快,它具有造血及免疫功能恢復快、治療費用少、不用采髓術、供者更容易接受等優點,療效與Allo-BMT相當。以往人們擔心Allo-PBSCT所輸入的PBSC中含有大量淋巴細胞會引起嚴重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但實踐證明急性GVHD發生率不比Allo-BMT高,但慢性GVHD發生率則高於Allo-BMT。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