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光村

壽光村隸屬於山東省東營市河口區義和鎮,位於義和鎮政府駐地西北6公里處,北靠西韓,南臨六頃五村,東靠東韓壩村,西接小圍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壽光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山東省東營市
  • 人口:365人
村莊概況,村名由來,歷史沿革,發展歷程,農業概況,文明建設,文明建設,公益事業,表彰獎勵,村史簡介,婦救會,團組織,

村莊概況

資料顯示,該村區域面積10.8公頃,其中耕地面積1405畝。2006年全村總戶數100戶,總人口365人,其中男性164人,女性201人。

村名由來

1928年,張鳳秸、張九經由壽光縣張家城子遷此定居,人稱壽光屋子。1991年5月,河口區人民政府行文村民委員會標準名稱“壽光”。

歷史沿革

該村1953年成立互助組,1955年成立初級社,1957年成立高級社,下社三個分社(三義社)。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1960年7月成立生產大隊,下設4個生產隊,1968年10月成立革委會,1969年恢復生產大隊,1982年2月改成管委會、1984年改成村委會

發展歷程

解放後,該村村民生活有很大改善,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隨著經濟的發展,村民收入不斷增加,生活質量和水平不斷提高。1985年全村實現電燈照明,1999年電網改造。2006年村集體投資10萬元鋪設管線2000米,入戶率100%。2000年有網通公司統一安裝程控電話,入戶率60%。2004年安裝閉路電視,安裝率100%。全村有65%戶住上磚瓦房,100%戶有電視機,15%戶有電冰櫃,25%戶用上洗衣機,有100%戶安裝了固定電話,60%的戶有手機,60%戶有機車,20%的戶有三輪車,轎車3輛,客貨車多輛,少量家庭購入電腦。1992年開始實行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到2006年,全村參加社會養老保險198人,占村人口的52%,參加其他保險50人,占村人口14%。自2001年起,村民就醫實行農村合作醫療保險,村民參加合作醫療保險達到100%。

農業概況

該村主要種植棉花、冬棗,1998 年,全村投入資金22000元,進行鹽鹼地開發,使800畝荒鹼地變成旱能澆、澇能排的高產穩產田。在村“兩委”帶動下,壽光村大力發展高效生態經濟,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使民眾過上寬裕的生活。截至2006年,該村已發展冬棗園400畝,蘋果園150畝,棉田400畝,達到了人均一畝冬棗園、一畝棉田、半畝蘋果園的目標,使林棗成為該村的主導產業,成為民眾致富奔小康的新的經濟成長點。同時,該村投資30萬元規劃建設了養殖場、水泥預製廠和塑膠廠等村辦企業,引導富餘勞動力向非農產業有序轉移,努力增加民眾非農收入。

文明建設

壽光村堅持物質文明、精神文明一起抓,把村容村貌和村民精神文明建設放在突出位置。2006年以來持續加強環境集中整治,努力營造整潔、衛生、健康優美的生產生活環境。對農村環境“髒亂差”進行集中整治,大力實施農村改水、改廁工程,教育引導農民樹立科學、健康的衛生習慣和生活方式。全村戶戶通上了自來水。2005年以來,在區交通局的幫助下,新修村內“一橫五縱”1.1公里柏油路,形成了 “三橫六縱” 3公里道路網路,實現了戶戶通柏油路;建成了三條“文明誠信街”,在兩側牆壁上懸掛了60多塊文明誠信宣傳牌,修建了排水設施設施,栽植了綠化樹木,安裝了路燈,實現了硬化、綠化、亮化、文化、淨化。

文明建設

在民主法制建設方面,壽光村全面提高民主管理水平,切實加強“兩委”班子建設,深入開展“三級聯創”活動,村兩委班子團結堅強,務實高效,清正廉潔,民眾威信高,幹群關係融洽;健全配齊了各種民眾自治組織,完善了各項規章制度,全面推行村務、財務公開,有效地保障了民眾的選舉權、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民主管理水平不斷提高;實施文明信用工程,努力營造良好的文明誠信環境,以“文明信用村”和“文明信用戶”創評活動載體,大力加強文明信用建設,深入開展了十星級文明戶、文明家庭、好媳婦、好婆婆、好兒女評選表彰活動,倡樹文明新風,建設幸福家庭,樹立良好村風、民風。2006年,全村共評出“十星級文明戶”90戶、“文明信用戶”85戶,評出“淨化居室、美化庭院”活動典型戶60戶,該村也被評為“文明信用村”。

公益事業

壽光村大力發展村級公益事業,不斷提高民眾精神生活。截至2006年,該村投資30萬元新建了村文化大院,建起了“小康書屋”和活動廣場,配備圖書3500冊、購置健身器材10件,成立了2支業餘文體活動隊,廣泛開展多種形式的民眾性文化體育活動。建立了遠程教育網路和科技聯絡點,定期開展科技培訓,聘請專家來村里授課,並現場進行技術指導。2006年以來,全村舉辦科技培訓班35期,受訓民眾2500多人次。還成立了冬棗協會和棉花專業,入會會員分別達到戶42戶、38戶。全面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新型合作醫療覆蓋率達100%。加強醫療服務站建設,提高村級醫療水平,民眾就醫方便,小病不出村,保健、就醫、防疫、滅病方便及時。

表彰獎勵

該村多次受到上級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的表彰:2003年12月,被共青團東營市委、東營市林業局、東營市婦聯、教育局授予“全市綠化家園工程示範村”;2004年2月,被中共河口區委、政府授予“全區社會綜合治理先進村”;2004年6月,被河口區委授予“五好農村黨支部”;2004年12月,被東營市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授予“市級衛生村”; 2005年1月,被河口區委、政府授予“平安河口建設先進村”;2005年1月,被河口區委、政府授予“小康文明村”;2005年2月,被東營市人事局、計畫生育委員會授予“新時期育齡民眾之家”;2005年6月,被河口區委授予“先進基層黨組織”;2005年12月,被東營市建設委員會授予“2005年度全市村鎮建設先進村”;2005年12月,被東營市婦女聯合委員會、東營市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辦公室、東營市民政局授於“零家庭暴力村莊”;2005年12月,被東營市婦女聯合委員會授予“優秀巾幗文明對”;2006年1月,被河口區林業局授予“十佳冬棗生產先進村”;2006年1月被山東省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授予“省級衛生村”;2006年3月,被東營市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授予“小康文明村”;2006年6月,被河口區委授予“先進基層黨組織”。

村史簡介

1947年2月,成立袁秀蘭為會長的婦救會。
1953年成立互助組
1955年成立初級社
1954年10月,壽光村黨支部成立。單景堂擔任支部書記, 孫玉英和麻樹慶任委員。
1955年1月,成立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
1957年 1月,成立高級農業合作社,下社三個分社(三義社)。
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
1960年9月,高級農業合作社改為生產大隊,設4個生產隊。
1961年3月,團組織
1968年10月成立革委會,成立。
1969年恢復生產大隊。
1982年2月改成管委會。
1984年改成村委會。
1984年1月,恢復鄉村建制,生產大隊改為村。
1984年 1月,村民委員會成立。
1991年 5月,我村被河口區政府命名為壽光。
1991年8月,修建第一條柏油路。
2004-2005年,修建柏油路2000米,達到了戶戶通,
2006年,實行自來水管網改造,入戶率到達100%。

婦救會

1947年2月,壽光村成立袁秀蘭為會長的婦救會(婦女抗日救國聯合會)。1956年1月改稱婦代會,1956年起,婦代會主任由村民委員會委員兼任,主要負責婦女、衛生、計畫生育等工作。婦代會在黨支部領導下,帶領婦女民眾在維護婦女兒童權益、推進計畫生育、振興農村經濟方面發揮了半邊天作用。

團組織

1922年5月,在黨的直接領導下,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在廣州召開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抗日抗爭時期,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發展成為抗日救國的青年團體。抗日戰爭勝利後,為適應新形勢和新任務的需要,黨中央在1946年10月提議建立民主青年團。1949年4月,新民主主義青年團召開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告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正式成立。1957年5月,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召開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決定把團的名稱改為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
1961.3壽光村團組織自成立。壽光村團組織自成立以來,在黨的領導下,在上級團組織的帶領下,組織開展的一系列活動,如:1963年的學雷鋒活動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